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回到清朝做霸主

龍騰世紀 第四三零章:巴爾幹戰爭下半場 文 / 驀物

    歡迎大家來到——:

    遠東聯軍提出的條件可以說十分苛刻。首先不但需要奧斯曼帝國退讓割地,同時還要承擔賠款,可以說顏面盡失。

    但這次是秘密會談,知道的人少之又少,這就讓哈米德二世的心思活絡起來,所以在收到奧斯曼談判代表的回復之後,哈米德二世就在想一個月的緩衝時間,自己能不能收拾好巴爾幹地區的事情。

    但隨著哈米德二世爽快答應下遠東聯軍的苛刻條件,讓原本不該起疑心的李寧宇等人警覺起來,不過在一番討論之後,奧斯曼帝國就與遠東聯軍達成了初步停戰的協議,可就在哈米德二世調兵遣將的同時,遠東聯軍也開始了準備第二梯隊的後備軍。

    這次奧斯曼帝國迅速答應下這樣的條件,是完全出乎李寧宇等人的意料之外的,先不說讓奧斯曼帝國徹底放棄中東地區的管轄權,還要永久放棄約旦、敘利亞、伊拉克、科威特等地區,這樣巨大的土地控制權的損失,再加上支付聯軍三千萬英鎊的賠款。

    所以經過李寧宇等人的分析,哈米德二世是準備採取緩兵之策,不過你有張良計,我有過河橋,雙方各有各的應對之策,於是沙特王國首先與奧斯曼帝國公開達成並簽訂了,永久和平不侵犯互助條約,同時由遠東、英國、德國三方見證,暗中也簽署了與遠東聯軍罷兵言和的條約。

    但哈米德二世顯然判斷錯了接下來的形勢發展,因為就在他準備繼續在國內徵兵調集前往巴爾幹地區的時候,奧斯曼帝國內部發生了巨大的政變,新出現的土耳其青年黨拒不接受哈米德二世的領導,並且否決了與遠東聯軍簽訂的所有和約與條件。

    同時直接向巴爾幹聯盟各國重新宣戰,任何矛盾被激化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戰爭。

    於是以保加利亞為一方代表,塞爾維亞、希臘、羅馬尼亞、門的內哥羅為另一方代表,共同向奧斯曼帝國進行了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的下半場。

    以及因為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下半場,徹底導致了歐洲國際矛盾進一步激化,也直接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提前爆發。

    隨著巴爾幹地區各國的矛盾也進一步加深,歐洲帝國主義大國也紛紛出現,給了他們武裝繼續干涉和控制巴爾幹地區,提供有利的基礎和可乘之機,從此也為歐洲各大帝國主義大國之間的戰爭,埋下了無法挽救的導火線。

    隨著巴爾幹戰爭全面再起,歐洲各帝國主義大國一邊加緊了軍備大競賽,並在國內大量徵集兵員,同時也加快了研製和生產各種新式兵器,各國的軍費出現了井噴式的大幅度增加,這導致了大戰前夕,同盟三國中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三國的軍事預算高達220億馬克,而英國、法國、沙俄三協約國的總軍事預算也達147億馬克。

    同時世界兩大軍事集團,同時各自召開了針對性的軍事會議,展開了討論制定龐大的作戰計劃,要在任何時候力圖先發制人。

    其中德意志帝國的國防總參謀長就公開說過:「全體國民,我們的國家已經準備好了一切,對於我們來說,戰爭來的越快越好!」

    這樣導致了歐洲個各國,有著大戰一觸即發之勢,不過他們之間還有最後的一道天平,那就是遠東集團。

    在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的上半場,遠東聯軍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但牽制了奧斯曼南線大量部隊,也徹底打亂了哈米德二世所有的計謀。

    現在巴爾幹地區的事務,已經不再是原有四盟國之間反抗奧斯曼帝國的戰爭了,已經失去亞得裡亞海出海口的塞爾維亞,要求奧斯曼帝國附屬國馬其頓王國償付一定數額的賠款,同時希臘也犧牲了保加利亞已收回的大部分土地,已達到擴大自己的領土目的。

    以及羅馬尼亞向保加利亞提出自己對多布羅加的領土要求,於是在同盟國的唆使下,保加利亞開始逐步對駐守在馬其頓地區的塞爾維亞軍隊和希臘軍隊採取軍事衝突行動,而保加利亞各集團陸軍隨後因為進攻受阻,但塞爾維亞集團軍進行了有效反擊,成功突破了保加利亞第四集團軍兩道陣地,最後這場第一次內部衝突戰鬥進行三天後,保加利亞被迫撤退馬其頓地區。

    雖然僅僅只是一次巴爾幹地區內部各國的小衝突,但是卻在無形中撕毀了聯盟關係。

    與此同時,歐洲各國也在努力爭取遠東的站隊,因為無論是遠東的實力,還是沙特王國這股中東地區這股不可忽視的力量,都在李寧宇的大筆一揮下,但李寧宇似乎不想攪這趟渾水,更沒有興趣渾水摸魚。

    不過奧斯曼帝國單方面撕毀之前簽訂的合約,這讓李寧宇很生氣,所以後果很嚴重。

    合約的撕毀雖然看起了事情很正常,但是如果今後其他勢力也這樣輕易的就撕毀與遠東合約,那麼一切就混亂了,於是李寧宇在不久之後,主動站出來代表遠東集團發出了自己的聲音。

    而這時正在與保加利亞陸軍作戰的奧斯曼部隊,已經成功佔領了埃迪爾境內,保加利亞也因為在沒有盟友的情況下,出現了全面潰敗的威脅,最後礙於實力懸殊不得不宣告起義失敗,宣告投降,至此保加利亞不僅失去了原本已經收回的大部分保加利亞領土,而且還喪失了多布羅加的南部地區。

    第一次巴爾幹地區戰爭的下半場,最後的結果就是巴爾幹地區半島的軍事力量重新改組,其中羅馬尼亞向協約三國靠近,保加利亞則加入同盟國陣營,但因為失去了許多領土而大大削弱了自己份量。

    塞爾維亞王國卻把自己的領土擴大了一倍,但隨後奧匈帝國就秘密地向該地區採取一些措施來,主要是為了抑制塞爾維亞的擴張,但卻被德國和意大利先後拒絕,而這些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提前爆發的重要因素。

    但德國和意大利異口同音的拒絕奧匈帝國,這背後卻是李寧宇在指揮的,因為歐洲各國勢力中,奧匈帝國要比奧斯曼帝國討厭。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