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回到清朝做霸主

龍騰世紀 第四二四章:政治力量還不成熟 文 / 驀物

    歡迎大家來到——:

    除了臨時從各部徵調十一個師。十餘萬人的兵力部署以外,李寧宇還再次給光緒發出了一封電報,這次的內容主要是告誡光緒皇帝小心袁世凱,並且用了此人天生反骨來描繪袁世凱。

    這一連串的事情變故,自然引起愛德華七世和杜勒阿齊的注意,不過李寧宇只是用英語簡單的跟他們說了兩句,就不再多說了。

    而關於國內的情況,愛德華七世多少知道一點,畢竟英國在華還擁有大量的租借地。

    但接下來的話題,顯然就不同之前,建設非洲大動脈的事情,還需要一方的同意,按照李寧宇的計劃,等到他前去柏林迎娶威廉二世的女兒,路易斯公主的時候在商談。

    所以李寧宇和愛德華的話題,全部都轉到了國內時局。

    在李寧宇還沒有重生晚清之前,第一次與第二次鴉片戰爭就已經出現,雖然這些都是歷史上劃時代的大事,但李寧宇現在還沒有辦法去改變,所以在林則徐大人在虎門銷煙之後,英國就發動了大規模的侵略戰爭,最後由直隸總督琦善與英國當局議和,同時簽訂了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南京條約》。

    其中的主要內容就有割讓香港島,全面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地通商口岸,並且允許英國人在通商口岸設駐領事館,賠款2100萬銀元,最後分24年付清,減免英國商人在華境內,進出口貨物的稅率。

    不過談到這裡,李寧宇自然就順勢提出了香港與澳門問題,這件事在南亞戰爭中,李寧宇就與愛德華七世有過一番商議,可是在最後,因為葡萄牙不願意放棄澳門的殖民權利,再加上當時與法國之間的戰爭,處在重要的關頭李寧宇就暫且擱置不談。

    不過現在愛德華七世談起了國內的局勢,李寧宇就主動說道:「目前國內的局勢,似乎晚清政府已經控制不了,所以你們英國方面也要早作準備呀,不然到時候有些事情就不太好辦了!」。

    「呵呵,李,我想在這件事情上,你最為關心吧!」愛德華的話中話,李寧宇知道,可並不理會。

    而是反問道:「愛德華老哥,如果革命黨推翻了晚清政府,那麼他們接下來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你覺得是什麼?」。

    李寧宇這樣的反問,讓愛德華瞬間卡住了殼,因為如果革命者推翻了晚清政府,必然就要否定之前的所有條約,這一點是英國不能答應的,但對於革命者的能力,愛德華七世並不看好,所以他只是笑呵呵的說道:「只要沒有你們遠東在暗中幫助,這些革命軍翻不了多大lang!」。

    「哦,你真的這麼確定?」李寧宇一臉壞笑的說道。

    「難道不是嗎?」愛德華也學起李寧宇反問的語氣,但李寧宇隨即的搖頭,讓他心中咯登的一呆。

    「這些年以來,隨著不斷累積的情緒,很有可能會在這次一下子全部宣洩而出,所以有些事情還是早作準備的好!」李寧宇幽幽的看著愛德華七世說道。

    「那你們遠東打算如何處理?」愛德華七世雖然心中不願意承認,但心裡已經有了一些改變與重視起來。

    「遠東的立場你是知道的,國內的革命與不革命,遠東不會參與進去,但是如果戰爭禍及華夏子孫,那麼遠東必然不會隔岸觀火,但這些都是後話,愛德華老哥,我勸你還是早點想想革命軍推翻晚清之後,如何保住大英帝國在華的影響力吧!」

    對於有些事情,李寧宇直言不諱,因為他知道英國當局,在短期內是不會放棄自己在華的全部利益,但這次革命運動,首當其衝的必然是他們這些殖民列強,而遠東完全可以避開這些事情。

    因為遠東集團既不是晚清政府的馬仔,又不是列強帝國,遠東長期在國內做的事情,都是在幫助貧困的百姓,可以說如果遠東想要造反鬧革命,一定比革命軍的聲勢更大,推翻晚清政府,完全就是抬抬手的功夫,不過各國在華擁有利益的列強們就會拿遠東下手。

    革命軍就不同於遠東,起碼這是國內的家務事,各國列強還沒有資格去管。

    李寧宇的話不得不讓愛德華重視,有的事情就要順勢而為,於是李寧宇就拿出了彭德傳來的電文之一,中華鄂軍都督府佈告海內人士電文。

    這篇佈告海外人士的電文,主要是說歐洲的奧匈帝國、土耳其(奧斯曼)帝國、沙俄帝國與晚清王朝一般,雖然能將境內的無數民族聯合在一起,可是他們靠的並不是在人民共同意識上來營造,而是各民族上層精英對同一個皇帝的共同效忠。

    清朝從開國皇帝努爾哈赤開始,就已經充分意識到整個帝國的多元性,所以採取了高度複雜、因民族而異的架構統治方式,使得各民族之間很難達成相互認同,並在此基礎上建構的大清國。

    其中立憲派的領袖人物康有為,早年就在國內推行各省自立的革命,但他尤其強調,蒙藏是因為對滿清皇帝的效忠,所以才保留在國家之內,如果貿然的去推翻滿清皇帝,必然引發國家分裂的能性,換句話來說,康有為認為漢民族主義的反滿革命與國家的獨立統一存在著深刻的矛盾。

    而武昌起義的革命軍,雖然多數是激進的漢民族主義者,他們的心中想要設計的建國模式,是一種高度接近於美國的模式。

    所以革命人士將政體確定為「五族共和」,旗幟為五色旗,代表著漢、滿、蒙、回、藏五大族,而十八省,代表傳統漢人居住的十八省。

    至於革命軍對民族理解這種不徹底性,李寧宇雖然與他們存在相當大的分歧,不過對於政治力量還不成熟的革命者來說,倒也不願意去計較,不然最後的革命果實也不會被舊政治勢力所「篡奪」,最後還導致了大革命的失敗。

    但是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電文中,關於各國在華的殖民,遭到了徹底的諷刺,並且將改變列強殖民定為當務之急,這讓看完電文後的愛德華七世,臉色黝黑中帶著幽白。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