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回到清朝做霸主

龍騰世紀 第四一二章:各國聯合斬首行動 文 / 驀物

    歡迎大家來到——:

    轉眼之間。一個星期的時間就過去了,隨著這次聯合海上軍事演習的消息傳出,讓中東地區的局勢稍有緩解。

    主要還是在三天前,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抵達麥加城,然後前往利雅得與李寧宇會晤。

    這次愛德華七世的出訪,算是來給已經一觸即發的局部大戰,滅了一次危機之火,可根本的問題,還是需要一步步解決。

    這些天,雖然李寧宇主要的心思都在端佟的病情上,但原本怒火中燒的他,要稍稍的平復了一些,不過對奧斯曼帝國的敵視,依舊如初,所以遠東艦隊才與奧斯曼海軍艦隊展開了一場大戰,但最後還是在愛德華七世的干預下,稍稍的緩和下來。

    因為無論怎麼說,大英帝國與奧斯曼帝國還是同盟的關係,從某種角度,愛德華七世還是偏向遠東這邊,起碼奧斯曼帝國的哈米德二世是這麼看的,所以奧斯曼帝國的陸軍,依然在漢志王國的北部邊境地區發動不間斷攻擊,最後李寧宇才發起這次聯合海上軍演。

    這次聯合海上軍事演習,主要的目的是告誡哈米德二世,希望他能明白,打贏一場局部戰爭,單單依靠數量龐大的陸軍,最多也就是攻城掠地,沒有海軍的協同,那麼根本就是旱鴨子,因為另一方可以在佔領區的任何一處登陸。

    也就在遠東、英國、德國、西班牙、葡萄牙宣佈軍演的同時,奧斯曼帝國也緊接其後發表了態度強硬的聲明,這就是哈米德二世,這個狂妄的獨才者,也正是因為如此,哈米德二世連同他獨才的奧斯曼帝國,一頭扎進了墳墓。

    這次不單單的遠東向奧斯曼全面開戰,就連德國與西班牙也紛紛加入進來,葡萄牙是英國的小內內,所以一切都要為英國馬首是瞻,對此愛德華七世還是私下先給哈米德二世發去一封勸說電文,可是已經暴走的哈米德二世那裡會理會愛德華七世的勸告。

    因此,英國只好宣佈中立,而葡萄牙象徵性的加入進來,德國陸軍從東面向約旦地區進攻,而遠東與漢志聯軍從南面向上推進,葡萄牙的陸軍也象徵性的從埃及緩緩進軍,三麵包夾之勢,讓哈米德二世漸漸手忙腳亂起來。

    雖然他有足夠的陸軍,能抵禦三個方面的進攻,可是沒有了海上力量,各國海軍的戰艦可以隨時炮擊約旦的地中海沿岸,以及大量的遠東特種作戰人員,從地中海登陸,他們執行著戰爭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斬首行動!

    在二十一世紀,斬首行動主要都是艦載巡航導彈,採取精確制導對敵方進行長距離的導彈軍事打擊,主要作用為首先消滅對方的首腦以及首腦機關,意圖徹底摧毀對方的抵抗意志。

    用中國話就是擒賊先擒王,打蛇打七寸。

    「斬首行動」的要素為快速、精確、內外和應。

    隨著遠東集團的崛起,在多次戰爭中遠東都將斬首行動充分發揮,特別是在甲午海戰中,遠東的斬首行動獲得了巨大空前的成功。

    因為遠東軍團直突襲日本東京,最後綁走了明治天皇,還給他服下大量白份,做到了快、狠、準。

    隨後的幾年,各**事理論家紛紛對遠東這次斬首行動,所帶來的戰術效果,表達了最高評價。

    所以在甲午海戰之後,這種直接攻擊敵方指揮系統為主的方式,得到了各國的廣泛使用,而這次李寧宇中東之行,神秘的敵人也是將李寧宇定為首要攻擊目標,想借此使得遠東軍團內部指揮癱瘓。

    不過目前的戰爭並沒有達到信息戰時代,所以各國對斬首行動還是有所保留,畢竟不是每個國家的首腦都與李寧宇一般,所以很多軍事專家認為,目前的作戰還是一個實力與兵力的消耗之戰。

    不過遠東軍團對斬首這一原則,一直堅定不移的要求,所以每個遠東野戰軍,都配備有一至二個特種大隊,這些特種部隊,全都是為在戰爭中,首先攻擊敵方的指揮系統、參謀系統、各級部隊的司令部,以及全面深入敵占區,破壞敵方所有的通訊手段。

    因為在一場大規模的戰爭中,戰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通常由三個環節一同組成,首先就是作戰指揮的領導,即指揮系統;其次部隊必需品,即武器彈藥、生存食品、醫療保障等;其三基礎結構,即運輸的交通、橋樑等運輸基礎設施。

    按照斬首行動的作戰原則,在這三個環節中,力量最弱的就是第一環指揮系統,因為那裡是決定了整個作戰系統智力、技術和信息、通訊,是最為密集的重要部位,同時也是作戰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最弱的部位,所以自然是首選打擊目標。

    如果說約旦是奧斯曼帝國目前的佔領區,那麼以色列,就是英國與奧斯曼的緩衝區,由英國殖民的埃及與奧斯曼殖民的約旦,隔著以色列相望。

    斬首行動基於先發制人的戰爭理論,所以遠東軍團自然在這次反擊戰中,打了一場非對稱的戰爭,如果說遠東一方擁有了制海權,那麼奧斯曼帝國就有著絕對的兵力優勢,因為奧斯曼帝國可是號稱有300萬陸軍的古老帝國。

    所以避其鋒芒,遠東軍團率先實施最先進的閃擊戰和特種戰密切配合,另一方三股連同合縱,採取運動戰、游擊戰、襲擾戰等遠東陸軍慣用方式,對奧斯曼陸軍展開持久消耗,可這場戰爭中的雙方,明顯有一個的差別度。

    雖然遠東軍團在高技術條件的支持下,可人仍是戰爭的主體,以劣勝優還是廣泛的施展空間。

    遠東軍團的特種部隊,在進入約旦地區之後,自然是化整為零、以拖待變,不斷採取局部斬首與破壞為主,這讓既可以分散、隱蔽作戰行動,同時將強與奧斯曼陸軍展開周旋,有效遲滯敵方的進攻速度。

    對此,哈米德二世也見招拆招,採用全民總動員,全民參戰,想使得軍民一體作戰。

    就在奧斯曼帝國當局廣泛動員居民參加戰爭,並給他們發放各種武器,意圖形成全民參戰共同抵抗的局面時,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出現了。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