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回到清朝做霸主

龍騰世紀 第三八八章:世界石油三大產地 文 / 驀物

    歡迎大家來到——:

    奧斯曼帝國失去對伊拉克的統治。完全就是咎由自取,所以對於這件事哈米德二世也無動於衷,並且是在他上台之前的事情。

    可英國與德國兩大勢力,一直以來就是在明爭暗鬥,不過伊拉克地區的資源有限,所以雙方都保持著克制,避免造成過大的投入與損失,不過卻隨著這次沙特阿拉伯地區的事件,在愈演愈烈不斷升級之中。

    雖說英軍全面入侵沙特阿拉伯地區,但主要還是在漢志王國控制區的南線採取進攻,因為內志地區周邊的兵力,並沒有展開入侵,其中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因為在看德國的反應;

    第二內志王國控制區的領土比漢志王國要大七八倍,所以英國作戰計劃是先佔領漢志王國,在獲取了紅海的控制權之後,然後在從世界各地的殖民軍中抽調兵力向內志王國進兵。

    畢竟英國與德國在伊拉克部署的軍隊,只有不到三萬人,無法構造很強的戰鬥力。

    遠東集團與德意志帝國的同盟關係,世人皆知,再加上李寧宇和威廉二世的女婿與老丈人的關係,所以隨著李寧宇的一封電報出現在柏林之後,威廉二世就立即下令,讓德國公海艦隊以及駐守在伊拉克地區的德軍,向奧斯曼帝國控制區約旦海陸邊境集結。

    19世紀的中後期時間裡,德意志這個歐洲古老的民族,獲得了重新統一,為了攫取帝國在海外的更大利益,向來久居內陸的德國人,開始了他們向海洋擴張的不懈努力。

    「公海艦隊」這個名詞最終在新一輪的各大帝國海軍的軍備擴張中,被確定為德國最大最新海軍的新名稱,這個被認為是有些狂妄的名稱,不但顯示出了德國人進軍海洋堅定的決心,同時也引發了世界多個帝國建造公海艦隊的事實。

    目前,擁有或者正在建設公海艦隊的國家就有,英國、德國、沙俄、奧匈帝國、美國、法國(已經被遠東艦隊擊潰,但新的艦隊正在暗中打造)。

    然而這支德國海軍總噸位第一的公海艦隊,在歷史的腳步裡,最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全部沉入海底。

    而那就是驚天動地的彩虹計劃,因為誰也沒有想到這支著名艦隊,會在眾目睽睽之下,一艘艘的快速沉入海底,十五艘主力戰列艦、五艘重型巡洋艦、三十艘中型驅逐艦,直接在戰勝國英國人的眼皮子地下,直接鑿成相繼沉入了冰冷的海底。

    威廉二世下令這麼做只為了一件事,那就是徹底粉碎同盟國,企圖瓜分這支艦隊的最後企圖,彩虹計劃對德國人來說是一次失敗戰役中的偉大勝利,用德國海軍著名將領的話來說,公海艦隊洗刷了德意志帝國投降的巨大恥辱,並且向世界證明公海艦隊的精神永遠存在,這場最後的戰鬥,是德國海軍最光榮傳統,以及最好的體現!

    而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英國來說,這卻是一種無法抹去的恥辱,用我們中國人的話來說,那就是煮熟的鴨子飛了!

    曾幾何時,德意志帝國公海艦隊,擁有七十三艘大型主力艦隻,最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就有五十多艘墜直接鑿沉與斯卡帕海灣,直至二十一世紀,還有七艘戰艦躺在海底,似乎在藐視人們對它們打撈的企圖。

    不過這就是德國人的性格,就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u型潛艇編隊,最後走向覆滅的時候,同樣選擇了鑿沉與大海之中。

    德國狼群潛艇攻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神秘的武器,偷襲是它唯一的攻擊戰術,在二戰中德國狼群肆無忌憚地在盟軍的海上交通線上獵殺船隻,僅僅一個月,就擊沉了盟軍118艘船隻,創下了75萬噸的神話記錄,並且給盟軍造成了難以承受的損失。

    當時德國共建造潛艇1188艘,直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德國只有不到一半的潛艇被盟軍擊沉,剩餘的500多艘u型潛艇,全部自鑿沉沒與世界各地的海洋之中,所以這就是德國人不同的地方。

    就在遠東與德國聯手制衡奧斯曼帝國的同時,在漢志王國比爾克登陸的英軍,目前已經進發到了漢志山地區,距離遠東軍團在利斯建立的最後一道防線大約只有35公里,沙特地區事態已經進入到了關鍵的時期。

    而李寧宇親自率領的遠東軍團,已經開始了長途跋涉,雖然目前距離利雅得還有900公里,但根據遠東軍團的機動行軍速度,只要全速進發,兩天時間足以,這也就是摩托化兵團的獨一無二的優勢所在。

    但一切都是依托石油資源,如果沒有足夠的燃料,摩托化兵團只能變成負擔,所以李寧宇不但要擁有獨一無二的稀土資源,還要壟斷世界的石油資源,畢竟依靠打戰去征服世界,那只是初期的手段。

    未來的世界霸主,就是一場戰略資源的控制與爭奪的比拚,遠東集團足足提前了五十年,就已經開始準備了這場暗戰。

    世界三大石油產地,分別是沙特、伊拉克、伊朗,李寧宇心中的計劃第一步就是沙特,畢竟現在伊拉克與伊朗,都在世界幾大帝國的虎視眈眈之下,所以他目前不想去趟這趟渾水。

    特別是伊朗的局勢,目前伊朗的愷加王朝政權,於18世紀的末期建立,愷加王朝在初期成立的時候,西方各國列強就加緊在伊朗地區的爭奪,十八世紀的初期沙俄帝國就兼併了格魯吉亞,英國也先後發動了向伊朗的三次戰爭,最後導致伊朗割地賠款並承認伊拉克獨立。

    此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法蘭西帝國、奧地利帝國、美國等等,相繼強迫伊朗愷加王朝政權訂立了很多不平等的條約,特別是在19世紀的末期,英、俄大量攫取了自身在伊朗國內的開採資源礦物、修築道路鐵路、設立金融機構與體系、並且建立軍事基地與訓練軍隊等等特權。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