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回到清朝做霸主

龍騰世紀 第三六零章:沙漠之目的是什麼 文 / 驀物

    外交本身只是一個國家,在處理國際關係方面的一種活動,比如參加會議、互派使節、進行談判、簽訂條約和協定等等,原本外交是一種以和平手段對外的活動,可二十世紀初期,還是帝國主義與殖民主義橫行的時代。

    那麼弱國是沒有外交的,因為弱國手中沒有談判的籌碼,如何軟弱的國家,對手都直接無視你的存在,絲毫不會給你留半點面子,就像一個逃犯,身上沒有攜帶任何攻擊武器,這時候就相當於一個弱國,沒有自己的軍事力量,世界警察可以輕鬆抓到他,不需要跟他談判,也就是沒有交涉的權利。

    英國、漢志、內志三方的口水戰,很快就激烈展開起來,不過此時他們圍繞的中心人物,李寧宇和遠東集團卻沒有站出來發表任何言語。

    而奧斯曼帝國面臨的壓力似乎也減少了不少,不過在第二天的早晨,遠東第三份外交公告,立即引起國際社會上的議論連連,無論是漢志與內志王國還是英國當局,都被遠東的這份公告一下子頂的說不出話來。

    整整持續一夜的戰鬥中,遠東軍團陸戰隊2營最終剿滅了全部的敵人,可卻傷亡嚴重,兩個連隊幾乎傷亡三分之二,犧牲3百餘人,受傷600人,幾乎是人人都都帶著傷,而敵人的陣地上一個活著的人都沒有。

    在指揮車上休息的李寧宇被曾凡勇叫醒之後,就立即帶隊前往了已經結束戰鬥的陣地上,看到這一處處戰火留下的痕跡,李寧宇不由的微微動容了,因為這支部隊的綜合實力好強悍,足足跟遠東軍團硬拚了一夜。

    難道奧斯曼帝國的特衛部隊都這麼強嗎?當然不是!

    作為遠東集團情報組歐洲地區的負責人,鐵兵自然對特衛部隊的情況很瞭解,用鐵兵的話,如果特衛部隊真的這麼厲害,那奧斯曼帝國也不會被人稱之為西亞病夫了。

    可這支部隊為什麼能夠這麼強悍,走在地方的陣地上,李寧宇走過一個個屍體細細查看起來,從武器裝備上看,與遠東軍團步兵基本一樣,都是一把長槍,五個彈袋的標準配置,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所以在這處小山頭陣地上,李寧宇帶著絲絲失落離開了。

    並不是李寧宇對遠東士兵感到失落,而是因為他沒有找到他想找到的東西,他倒地要找什麼呢?答案就是56式三稜軍刺。

    繳獲了托尼的迷你版軍刺以後,李寧宇就曾仔細研究過,他並非是沒有把玩過三稜軍刺,只是他想搞清楚這把三稜軍刺是誰設計出來的東西,在陣地上查看了一圈,李寧宇最後並沒有找到第二把三稜軍刺,所以他一些失落。

    一場沙漠中的遭遇戰,在打響了一夜之後終於結束。

    整個戰鬥可以說異常的激烈,到了後半場時間,就連一營陣地的敵人,也企圖反撲,但最後還是印證了那句古話,害人終害己。

    地雷是敵人為遠東軍團準備的利器,但是在反撲的過程中,成為了他們自己的苦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整場戰鬥雖說人數不多,但依然體現出各自地軍事目的,最後遠東軍團險勝,約1100名陸戰隊士兵犧牲,600餘人受傷,同時也擊斃敵人大約2300餘人,無一人投降,就像是日本鬼子的武士道精神一般,不過他們並非破腹自殺,而是戰鬥到最後一刻。

    所以在戰鬥結束之後,李寧宇命令將所有人都進行就地埋葬,也算是對他們表示一種敬重,隨後遠東軍團就在這裡止步駐防起來。

    如果說戰爭是一種工具,可以說非常的準確,因為戰爭就是要達到某種預期的結果,所以任何戰爭都是為了達到目的而進行的戰鬥,主要的表現就是通過戰爭,達到軍事目的、政治目的、經濟目的。

    戰爭也會在達到一方預定目的之後立即終止戰爭,只有在極少特殊的情況下,任何一方都達不成戰爭的目的,也通過妥協停止戰爭。

    但這樣的事情,幾乎沒有,所以戰爭的軍事目的就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這才是戰爭的根本目的,才是戰爭的本質。

    所以,李寧宇現在很迷茫,對手倒地是誰,究竟是要做什麼?因為政治目的?不可能,如果是中東地區某個勢力,根本不用這樣鬼祟。

    因為經濟目的?也為了追求沙特地區的石油?不可能,如果他們想要石油,可以自己找漢志與內志王國商議,這裡又不是遠東的地盤。

    此時的李寧宇很是不理解,這個藏在暗處的對手,倒地想要幹什麼?

    不過最後李寧宇還是猜測,對手估計應該是為了經濟利益。

    不過戰爭的軍事目的、政治目的、經濟目的是一個相互關聯並融為一體的事情,戰爭目的中表現戰爭的政治目的,戰爭的政治目的表現戰爭的經濟目的,任何一場戰爭,只有先達到自己的軍事目的,最後才能實現政治目的和經濟目的。

    不同類型的戰爭中,都具有不同的目的,比如反壓迫和反剝削階而進行正義戰爭,它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反抗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謀求解放和民族解放,保衛國家的獨立和領土完整,但帝國主義與霸權主義,比如就要進行一次非正義的戰爭,主要目的是實行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維護侵略擴張和爭奪霸權。

    但是根據戰爭目的,就會制約戰爭的規模、時間長短、投入戰爭的力量以及最後的結局,這次遠東前往內志王國,可是說不是去打仗,不是去發動戰爭的,所以幾次戰鬥打下來,李寧宇糊塗了,不知道這個對手想幹什麼,所以他就命令暫時在這裡駐紮,並派出一個摩托化部隊,向前推進,一邊去前方偵查,一邊接應漢志王國的軍隊。

    但李寧宇也做好了擴大戰爭規模的準備,但是必須先要搞清楚敵人倒地是誰,糊塗戰不能在繼續打下去了,而且就算打,遠東將會迅速達成自己的戰爭目的,縮短戰爭時間,但都必須建立在條件的基礎之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