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回到清朝做霸主

龍騰世紀 第二三四章:六方協商會(一) 文 / 驀物

    原本計劃發行亞元的戰略意圖,被英美兩國橫刀阻止,這點讓李寧宇很是不爽,但是他也很無奈,畢竟晚清政府也不同意,李寧宇總不能也派兵威逼吧,所以最後只能是由其他的方式來解決2億亞元的債務問題。

    在這次混戰中,法國欠下的債務由英國、德國借貸支付給遠東,而日本和意大利則是由美國借貸,在各方的賠款資金和等值物資抵達之後,新一輪的協商會議就在北京城內召開。

    這次出面的一共有六大代表,分別是遠東、英國、德國、美國、沙俄、晚清,第一個議題是沙俄拋出來的問題,那就是關於遠東俘虜的各國士兵。

    在整個戰役中遠東陸軍,一共俘虜468500餘人,法國遠征軍168500餘人,沙俄士兵250000人,日本35000人、英國、美國15000人。

    會談上每一方都派出兩名談判代表,遠東則是外交部長俾斯麥和黃松,已經年近48歲的黃松,是一位留洋的高級知識分子,原本遠東政治人才奇缺,恰好俾斯麥在德國柏林簽約的時候,發現了黃松,便將他帶回國內,介紹給李寧宇認識。

    見到黃松之後,李寧宇首先就很喜歡他,因為是國字臉型,所以帶給李寧宇的第一感覺很好,那種堅毅、剛強、果敢的性格,通過幾天的認識之後,李寧宇會發現了黃松精通十六國語言,以及剛正不阿的性格,所以李寧宇就親自任命黃松為這次會談,俾斯麥的唯一助手。

    針對俘虜的這個議題,黃松首先將遠東的要求說了出來,他說的很直白,那就是放人可以,不過要賠錢;不賠錢也可以,勞動改造。

    在聽到這樣的話之後,各國代表一點也不奇怪,因為遠東和法國簽訂協議的時候,就因為這個問題談過了,法國遠征軍被俘虜了168500餘人,李寧宇提出的條件是一個人頭1萬亞元,總共就是17億亞元,這個總價直接就嚇暈了法國代表,隨後法國遠征軍的17萬人,直接就開始在南亞勞動改造。

    不過接下來黃松說出的價格,比法國的要低一些,但是也不少,沙俄士兵一個人頭5000亞元,不過總數也高達13億亞元,沙俄代表立即提出了抗議,不過他的抗議一點作用都沒有,因為遠東的代表不搭理他,最後沙俄的代表只能在英國代表的安撫下安靜了下來。

    而接下來提到的日本俘虜35000人,以及英美兩國15000人俘虜的時候,黃松還是按照制定好的計劃,提出了不同的價格,比如小日本一個100萬亞元,英美兩國100亞元一個人,這樣巨大的差異,讓各國代表不由的嘩然,但是黃松卻擺出了一個個證據說道:「小日本士兵,在進攻天津之後,罪行纍纍,所以他們需要付出的代價也是最重!

    而英美士兵並沒有做出過分的事情,但是也參與了侵略所以也需要適當的賠償,聽見遠東代表黃松給出這樣的解釋,英美兩國狠狠的鬆了一口氣,因為這一樣的數字,他們還是可以接受。

    俘虜的問題佔據了第一天談判的一個上午,隨後各國代表就離開了會場,等待下午再去開會,不過黃松沒有配俾斯麥一起去用餐,而是前往遠東在北京設立的一座大使館,因為他需要將即時的談判情況傳給李寧宇。

    而李寧宇本人卻在那裡呢?

    上百億的亞元資金到賬之後,遠東好比是一個大大的暴發戶,在遠東整個龐大的系統中,政治與地方管理人才最為缺乏,不過好在有一個地方可以有很多人可以調遣,那裡就是台灣。

    孫仲山全面負責治理台灣之後,在李寧宇的大量財力支持下,台灣可以說是每天都在上一個台階,特別是在廉政公署成立之後,原本的舊社會封建風氣基本都已經除去,並推行人民自己當家做主的思想理念。

    土地重新測量,全部收歸集體,隨後在按照每家每戶去分配耕種,消除了地主階級,實現了人人有地有田可耕種,家家戶戶有飯吃的大好局面,不過在推行的剛開始,還是有很多原本擁有大量土地的地主階級,站出來反對。

    不過最後都統統的閉上了嘴巴,因為李寧宇關於這樣的人群,給出了一條處理意見,那就是把他家祖宗八代都查清楚,如果有欺壓困苦大眾的事情,立即審判,財產充公。

    這一條宣佈之後,得到了台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擁護,而緊接著就查處了幾十戶地主階級,其餘的人隨後都閉上了嘴巴,因為無論是遠東還是李寧宇,並沒有準備將他們趕盡殺絕,畢竟李寧宇只是將土地重新分配,並沒有充公他們的財產,所以他們漸漸的選擇了服從,因為他們每個人財富的背後,都不可告人的過去。

    有人說李寧宇的手段過於強硬,有點霸道,但是李寧宇本人卻覺得,為了多數人的利益,他李寧宇願意承擔這個霸道的帽子。

    不過這一舉措,快速的穩定了台灣社會,也引起了廣大民眾對遠東當局的認同,因為在老百姓的眼裡,晚清政府只是在不斷壓搾他們的勞動果實,而遠東卻給了他們重新的人生,並且遠東在台灣建立了一百五十所小學,免費為台灣6-12歲的孩童提供義務教育。

    台灣是遠東唯一一個,採取免費義務教育的地區,這樣也導致了大量移民的加入,使得台灣的人口基數從原來的2000萬,急升至3500萬,對此孫仲山特別給李寧宇發過一封電報,不過李寧宇的回答很簡單,那就是來者不拒。

    沒有人知道李寧宇想要做什麼,不過只有他身邊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因為李寧宇想要幫助他能夠幫助的所有人,不過大量人口基數的湧入,糧食、衣物、住所、就業等等一系列問題,都還是需要孫仲山執政的當局去處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