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回到清朝做霸主

龍騰世紀 第一零五章:遠東體系(第五更) 文 / 驀物

    大約一個星期後,軍艦就進入了朝鮮平壤,李寧宇並沒有跟著李鴻章和恭親王一起立即回去,而是讓端佟在王府好好等著自己來迎娶。

    第三天上午,也就是1894年12月22日,李寧宇在朝鮮召開了遠東集團擴大會議,例會成員高達506人,不過李寧宇為什麼要選擇這一天呢,其實是有原因的,因為今天是德雷福斯被開除軍籍,處以終身流放的日子,他是一位法國高級軍官,同時還是一個猶太人,並且在李寧宇召開會議的時候,他已經踏上了來遠東的秘密貨輪。

    隨後的緊張會議中,遠東軍事集團正式成立,並且確定了軍隊的主要紀律和各項守則。

    遠東軍徽定為三種,陸軍是一隻五角星下面站立著一隻浪頭,而海軍則是鯊魚,特種兵則是兩把長短槍交叉。

    軍銜一共為七等二十七級制度:

    元帥:分為五級,一星至五星,最高五星元帥,終生制享有最高榮譽和終生待遇。

    將官:准將、少將、中將、上將、大將,最高也是五級,終生制享有最高榮譽和終生待遇。

    校官:准校、少校、中校、上校、大校。

    尉官:准尉、少尉、中尉、上尉、大尉。

    士官:下士、中士、上士。

    兵官:下中上三等。

    新兵:(三個月訓練期的士兵)

    隨後又開始改變一些原來的稱號,遠東海軍四個艦隊改成了,黃海艦隊,基地設在朝鮮和日本(原第一、二艦隊)、天平洋艦隊,基地在阿拉斯加(原第三艦隊)、南海艦隊,基地設在台灣(原第四艦隊),朝鮮(包括日本九州和北海道)、台灣、阿拉斯加、索馬裡、夏威夷都成立自己的海軍近海艦隊。

    遠東陸軍擴編、改變為八個野戰軍,常備兵力120萬人,第一、二、三野戰軍駐防阿拉斯加州,第四野戰軍安置在朝鮮、第五野戰軍駐防日本九州和北海道、第六、七野戰軍安置在索馬裡,第八野戰軍駐防台灣,每個野戰軍成立3只特種大隊,共計24個特種作戰大隊。

    而遠東五大板塊都根據自身的需要成立自己的守備陸軍部隊,同時海軍開始全面大規模擴軍,李寧宇要求在五年時間,將現有的三隻主力艦隊噸位都擴充到平均25萬噸,同時開始建造第四隻艦隊,李寧宇為其命名遠東艦隊並且要求總噸位在60萬噸級。

    成立遠東戰略體系,李寧宇任第一總指揮,劉清輝、張大虎、李西華(軍事),俾斯麥(外交、情報)、陳芳(經濟、貿易)五名副總指揮,在設有五大板塊的副總指揮,而這也就是遠東第一代內閣的雛形。

    隨後李寧宇又開始了授銜儀式,隨後的幾天從世界各地趕到的高級軍官們,紛紛由李寧宇親自為他們帶上軍銜,接著李寧宇宣佈自己將在1894年的農曆春節結婚,隨後李寧宇乘坐的南海艦隊泰山一號前往大清威海衛軍港,而就在世界各國知道李寧宇帶著南海艦隊出現在威海衛的時候都大吃一驚,因為他們此時都在爭奪甲午戰爭之後自己在遠東的利益。

    因為李寧宇已經將甲午年的一口肥肉吃了下去,擁有10億的白銀賠款,他們都知道遠東的擴充在所難免,所以他們也要狠狠的在清朝撈一把。

    不過也確實,就算8億兩白銀都用於各地的建設,剩餘的2億白銀足夠遠東建造12000噸級泰山級戰列艦,40艘,因為泰山級的造價高達500萬兩白銀,不過他們卻不知道,李寧宇其實準備打造更多,因為有需要就要建造,如果此時有任何一個國家看到李寧宇在朝鮮做出的五年計劃,他們估計一定會聯合在一起提前滅掉遠東,不過很不幸,他們沒有機會看到了。

    在甲午戰爭中,方伯謙帶領濟遠號救起了林泰曾、鄧世昌兩人,隨後來到了朝鮮,而事後他們三個的家人都消失在大清的領土中,所有都知道是李寧宇搗的鬼,不過誰也不能說什麼,而事後李寧宇也命人將濟遠號還了回去,而方伯謙、林泰曾、鄧世昌都隨後加入了遠東海軍,並且他們就是遠東艦隊第一批軍官。

    其實早在他們進入福建馬尾船政學院之前,他們早就是李寧宇的人了,不過後來大清為了估計自己的臉面,對外稱鄧世昌和林泰曾戰死,方伯謙被處死,不過只是一個**記,但是這三人卻是性格不一樣,鄧世昌治軍嚴格、林泰曾木訥、方伯謙圓滑。

    就在李寧宇來到威海衛之後,其實他心中也很想將威海衛控制在自己的手裡,不過此時國內對於他的流言已經很多了,所以他沒有在考慮下去,隨後遠東外交全權代表俾斯麥,發表聲明此次李寧宇主要是去大清迎娶自己的妻子,一時間國際社會眾說紛紜,不過隨後各國也行動起來,因為接著這次機會和李寧宇交好。

    而隨著甲午戰爭的全面結束,日本在這次的打擊中可算是太大了,不過日本似乎就是一個不怕人孽的國度,隨後的幾年時間竟然在美國和英國的大力扶持下,再次打造出一個新艦隊,並且還是一隻高達30萬噸位的海軍,不過李寧宇卻任由它,因為那個時候遠東已經不是今天的遠東了,滅他們只是其中一隻艦隊就可以完成的事情。

    多年後再次踏上中華大地,李寧宇感慨莫名,此時不由就想起自己第一次離京的時光,隨後他還讓人找來胡光庸胡財東,隨後兩人便在北京城外相見,並且還有另外幾人,分別是福叔、胡光庸、鐵軍、**,隨後著五人坐在了一起淋漓精緻的聊了一宿似乎都不覺得累。

    不過去確實,因為實在是多年未見,雖然幾人常常都會交流,但是只是在電報中辦著遠東的公事,其中胡光庸最為感慨,因為多年前的他差點就要被迫破產,那裡會有現在這樣的風光。

    因為此時他已經是遠東在大清的商務代表,一般國家的公使見到他都會禮貌的稱呼為,胡財東!而福叔則是繼續打理著礦場、煙草種植兩項最重要的事情。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