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回到清朝做霸主

龍騰世紀 第三十七章:甲申政變(第一更) 文 / 驀物

    備註:這些天有點忙碌,欠下好多章節,今天統統補上,今天五更!!!

    「是啊,所以在下還想請朝鮮王能給多點人手,以便能為地方的治安和百姓的安居樂業保駕護航!」李寧宇趕緊說出了今天最大的來意。

    「哦!」一聽到這,朝鮮王李斌眼中寒芒一閃,李寧宇只覺得全身上下汗毛都豎了起來,強撐和朝鮮王李斌對視不肯示弱。

    朝鮮王李斌沉吟了半響,終於點了點頭道:「也罷,既然李參領是在為我朝鮮保家衛國,我李斌又又怎能不支持呢?我就給你朝鮮江原道兵馬、水軍節制使,至於裝備、軍費自能靠你自籌了。」

    李寧宇心中大喜,因為有了江原道兵馬、水軍節制使就可以買水面艦艇和從各國購買武器了所以李寧宇趕緊順著桿子往上爬道:「多謝朝鮮王慷慨,小弟感激不盡,希望可以給到旨意,我好立即購買和調度武器彈藥護衛朝鮮。」

    「沒問題!來人筆墨伺候!」覺得李寧宇的話語中沒有什麼問題,朝鮮王李斌立即點頭答應了下來。

    朝鮮王在書寫聖旨,一旁的李寧宇卻在想,他所處在這亂世當中沒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別說做生意,就連自己的人身安全都無法得到保障,可是自從有了武裝卻沒有名正言順的領地也是個頭痛的事情,隨後在恭親王的幫助下,高興的李寧宇帶著3000士兵來到了朝鮮。

    因為此時朝鮮國內日本從海陸兩地偷襲朝鮮軍隊,加上朝鮮國內東學黨內亂已經開始,朝鮮王請求大清出兵幫助他,恭親王就隨水推舟的讓李寧宇來朝鮮了,職務不變還是參領,帶帶領的也是他自己的五營兵出征朝鮮。

    大約幾分鐘之後,朝鮮王李斌就寫了了一道旨意,這時李寧宇也向身後的鐵兵伸伸手,隨後拿出了一個一尺長大木盒笑著說:「這是小弟的一點心意,送給朝鮮王笑納。」

    朝鮮王李斌打開一看,盒子裡是一個百年左右的人參,同時還有一張寫著萬兩白銀的軍備物資清單,拿起清單朝鮮王仔細的看了起來,隨後便轉頭對李寧宇感激的說道:「謝謝李老弟,現在我們朝鮮最缺的就是武器裝備,有了這幾十箱子彈,幾百隻槍又可以裝備一個營的兵力了,如果南新戰役軍備物資足夠的話,未必會輸!唉,可最後還是打輸了!」,說道激動處,朝鮮王地雙目直直噴出怒火。

    「朝王息怒,抗戰之敗,乃是國力、武器不如人,路人皆知,小弟以為,華夏與日本之間必有一場大戰,而這場大戰將關係到國家民族之存亡,望大王也及早準備為好!」順著朝鮮王的話,李寧宇似乎看穿一切的決絕說道。

    李寧宇的話先是讓朝鮮王李斌一愣,隨後立即歎息道:「想不到老弟弱冠之年,竟有如此見識,可歎政客還整日裡醉生夢死,自以為能天下太平,可笑之至。」

    「朝王請放心,給我六個月時間,我定將日本人趕出朝鮮半島外!」此時的李寧宇已經站了起來,隨後朝鮮王李斌大喜過望道:「哎呀,要真是如此,老弟可是朝鮮的大恩人啊,這下我都不知道該如何謝謝你了。」

    李寧宇不是不想在給朝鮮王李斌一些軍火,可他深知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的道理,要是再多的話,就會惹人懷疑甚至是窺探了。

    站起的李寧宇說道:「同為華夏兒女,保家衛國,何足掛齒!」。

    李寧宇想到後世裡,帶著戰友親自和小鬼子廝殺,最後全部壯烈殉國,眼眶一紅,千言萬語湧上了喉嚨卻一句話也說不出口。最後只是行了一個軍禮,就上離開了朝鮮王宮返回了馬車。

    隨後的這幾天,李寧宇開始了對自己5個步兵營的士兵開始了集體訓練,而從3000名士兵中挑選出來的500人,此時正在做特殊的訓練,李寧宇對外的說法是,這些人屬於騎兵營,可是李寧宇的軍隊中100匹戰馬都沒有。

    接下來的半年時間,李寧宇一直在朝鮮訓練新新招募的士兵和500人獨立大隊,而此時中法之戰已經從陸地移到了海上,福建海軍在馬尾海戰中慘遭覆沒,同年12月,日本乘機在朝鮮製造了甲申政變。

    而李寧宇還在用自己獨特的訓練方法,對朝鮮的新軍和其他的士兵進行訓練,此時正在某個訓練場內的高台上,李寧宇正在大聲的說道:「諸位,如果想成為一名出色優秀的狙擊手,除了槍法准,還要有耐力,能人所不能,有時候不知道目標什麼時候出現,狙擊手可能要埋伏幾個小時,甚至可能是幾天,所以心理和生理上必須保持最佳狀態,一秒鐘都不可以鬆懈!」。

    就在半年的緊張備戰中,李寧宇一共在朝鮮招募了5000人的新軍,同時又從雲南招募了3000士兵,此時李寧宇麾下已經有了三個團,一個獨立大隊。

    1884年的12月,日本在朝鮮製造了甲申政變,還是按時發生了,不過一切都在李寧宇的掌握之中,先是和朝鮮王李斌達成了幾項秘密協議,隨後李寧宇開始出兵剿滅朝鮮本土的日本兵。

    此時已經是冬季,朝鮮的三岔口陣地上,此時硝煙瀰漫,位處高地的日軍機槍不斷的在噴射著火蛇,李寧宇的攻擊部隊在很艱難的前進。

    而畢業於日本帝國陸軍大學的上村三葉是個出色的戰術家,他指揮構築的野戰工事很是別出心裁,三岔口高地頂端是斜角平面台,按常規,守備一方的工事位置,應構築在山坡平台的稜線部,這樣可以對進攻一方的動態一覽無餘,也便於居高臨下發揚火力。

    可上村三葉偏偏把環形工事構築在高地的平面圓台中心位置,攻擊部隊在坡下看不見守軍,直射火力便失去作用,而重機槍之類的高射火力又極不強,攻擊部隊剛剛衝上陡坡,只要一露頭,馬上就被日軍的狙擊手打倒,最先參加攻擊的兩個主力排都傷亡過半失去攻擊能力。

    不遠處的李寧宇在望遠鏡裡看得清清楚楚,叫來一個剛撤下陣地營長問道:「山坡邊緣離那個環形工事有多遠?」。

    那個掛了彩的營長馬上明白,李寧宇問話是什麼意思道:「有40多米!」。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