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貞觀游龍

第二卷張家的崛起 202 張陽立威 文 / 最後一次瘋狂

    這一路大軍一路慢慢悠悠,瀟瀟灑灑的來到了離長安城二百多里路的武功了,本來如果是出長安,過奉天,走麟游,轉百里城,出蕭關是比較近也比較節約時間的。

    可就是由於時間太過於充足了,秦叔寶和張陽等才重新制定了路線,從長安城出發,一路過金城,武功,郿縣,岐山,岐陽,再到麟游,轉百里城,,走安定,陰盤,平涼,百泉,在過原州,最後出蕭關,由同心進入靈州境內,最後達到靈武與靈州都督任城王會和。

    這樣一來就把長安到同心縣原來只有八百餘里的直線距離,給延長到一千多里了,再加上這一路上不可能全是走直線,還是有障礙之類的,遇見障礙就必須的饒遠路了,這樣加加減減就把原來預計的一千里路給延長到一千二百里路了,這樣走下來,剛好需要二十多天的時間,正好是張陽他們預計的東突厥南下寇邊的時間,可以給他們來個迎頭痛擊。

    不過在離開渭水河畔的時候,這支十萬人的大唐精銳大軍就已經分軍了,雖然張陽等人有信心東突厥不會提前發起南下寇邊戰役,但是為了安全起見,俗話『不怕萬一就怕一萬』。

    所以有侯君集帶領的三萬前鋒大軍就和秦叔寶帶領的剩下的七萬大軍分道揚鑣了,有侯君集帶著他的三萬前鋒大軍,不饒路,以最佳路線先向原州蕭關挺近。

    這侯君集帶領的三萬大軍可都是騎兵(輕騎兵,唐朝開始,輕騎兵就成為騎兵的主流了。)以這支完全由騎兵組成的前鋒大軍的速度,(一匹馬的正常時速應該是三十里.)。這八百里左右路的路程,他們只需要五天就能到達蕭關了(蕭關到長安的直線距離也就七百里左右)。

    於是侯君集讓他的前鋒大軍在帶足了夠全軍使用六天的糧草之後,就與在渭水河畔駐紮的第二天一大早就向蕭關出發了,只要到了蕭關,他們就不用在為糧草的事擔心了。

    《史記?年表》入都關中索隱注曰:「東函谷。南崤武,西散關,北蕭關」為關中四大關隘。四關之一的北蕭關,亦稱漢蕭關,也就是現在侯君集現在所去的蕭關。

    蕭關地處環江東岸開闊的台地上。是關中的北大門。出關達寧夏、內蒙及蘭州、河西等地;入關經環江、馬蓮河、涇河直抵關中。

    作為中原自然屏障四塞之一的蕭關,漢唐時就是軍事要地,統治者曾派重兵駐守,保護古都長安。顧祖禹稱蕭關為據八郡之肩背,綰三鎮之要膂,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

    作為自戰國、秦漢以來,蕭關故道一直是關中與北方的軍事、經濟、文化交往的主要通道。西北邊地著名關隘。秦漢帝王出巡,漢唐文人出塞,都必須通過蕭關。

    其疆域西北與寧夏固原勢若唇齒,東北一帶花馬池、定邊出入之要津。自靈州而南至郡城,由固原迤東至延綏。相距各四百餘里,其中唯此一縣襟帶四方。

    實銀夏之門戶,彬寧之鎖鑰也。」戰國秦長城由西而東,橫跨環江,越過蕭關故道,沿河設塞。築城建關,建在此交叉點上的蕭關,即是在長城上建的關口。也是長城史上最早的關口之一,戰略位置極為重要。

    一個這麼重要的關隘,自然是不可能缺少糧食儲備的,所以只要到了蕭關侯君集就不用再為隨軍攜帶的糧草少而擔憂了,以蕭關的重要性,儲備的糧草夠他三萬大軍吃上好久了。

    畢竟只要是守住了蕭關。那東突厥的二十萬南下寇邊大軍就絕對沒有可能攻入關內,威脅到長安的安全。當然這也是長安西北最後已以及最重要的一到關隘。

    應為蕭關並不是一個**的關塞,它是與秦長城的戰略地位是密切相關的。秦長城以及在環縣境內沿長城修築的城鎮堡寨,形成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另外,縣城周圍的果兒山、玉皇山、城東塬三大烽燧及城子崗、沈家台、城東溝口的城障,將縣城團團圍在中央,構成牢固的人工屏障。

    三大烽燧築在蕭關的制高點上,既可遙相呼應,又能俯瞰環江、城西川,城東溝三水交匯的所有地域,關內、外5平方公里的河谷、山川、道路、村舍等盡收眼底,高下縱橫形成立體防禦體系,其設計之精心,佈局之巧妙,令世人歎為觀止。

    這就形成了它的易受難攻,只要區區數萬人就能讓數十萬的敵軍止步於蕭關之下,不能逾越一步,自古有中原之咽喉,西夏必爭之地之稱,不破蕭關,不入中原大地。

    這樣有了侯君集的三萬前鋒大軍先行到蕭關駐守,那麼就算是東突厥頡利可汗和突厥可汗,不按張陽等人的預計提前發動南下寇邊的陰謀,也不會照成太大的影響。

    只要蕭關在手,秦叔寶帶領的這支精銳部隊,也是可以以,日行一百五十里的速度,只需要五到六日就能快速的抵達蕭關,進行防禦的,到那個時候,只要靈州都督任城王帶兵對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帶領的二十萬南下寇邊大軍進行兩面夾擊,他們就會為這次陰謀付出慘重的代價的,不說留下他們全部的二十萬大軍,要留下個幾萬還是沒有問題的。

    至於這個問題,以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這種老謀深算之人是不會看不見的,所以只要蕭關有侯君集的三萬大軍在,他們就不會動手,發動這個陰謀的。

    這也是張陽等人把這個戰場設在同心的原因,畢竟要入蕭關就多半會通過同心,而同心比起蕭關來,並不是那麼易守難攻,那一帶基本是屬於寧夏中部乾旱帶的核心區,自南向北由中溫帶半乾旱區向乾旱區過渡,具有明顯的大陸性氣候特徵:冬寒長。春暖遲,夏熱短,秋涼早,乾旱少雨,降雨集中。蒸發強烈,風大沙多,日照充足。

    適宜瓜果種植。大風、沙暴、乾旱、熱干風、霜凍、冰雹等災害性天氣出現頻率高,對農業生產有很大影響。

    這就造成了居住人口相對較為稀薄,人口少。加上不是什麼重要的關隘,駐軍自然就少,而這也是從靈州中寧同往蕭關最近,最完全的一條路線,東突厥的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只有選擇這一條路線才能在大唐還沒反應過來之前,拿下蕭關。

    只要拿下了蕭關,那麼對於他們來說。接下來的路就好選擇得多了,剩下的基本上就是一馬平川了,他們想在中原那掠奪就可以在那掠奪了。

    所以對於同心相信東突厥的人馬是不會很上心的,地理條件加上自然條件的限制,就算是大唐想進駐大量人馬。那也是沒有辦法的,缺少水源,就算是有糧食也沒辦法駐紮。

    所以只要到時候,把時間控制好,只留下少量的時間給東突厥,讓他們南下寇邊。到時候在把蕭關駐紮的侯君集的三萬前鋒大軍調走,只為蕭關留下少量的駐軍。

    這就筆得東突厥的頡利可汗和突厥科可汗,不得不發兵蕭關。倒是後就可以在同心讓東突厥的南下寇邊大軍來個全軍覆沒了。

    這同心地處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的交界在帶,地勢由南向北逐漸傾斜(南高北低)。海拔高度1260-2625米,縣城在地海拔1344米。

    地貌類型為:丘陵、溝壑地、山地、川地、塬地、澗地、黃土地、土石丘陵地和洪積扇地交錯分佈。以山地為主、地型複雜、溝壑縱橫。

    雖然還是比較平緩,可是可供打伏擊的地點可是相當的不少的。

    所以這個只喲時間安排好,在合適的時間抵達蕭關,合適的時間。離開蕭關,不留給東突厥的探子留下太多的時間進行二次的傳遞消息。讓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沒有太多的時間進行分析,是完全的可以把東突厥的二十萬大軍完完全全的留在大唐的。

    於是這個時間久相當的重要,按張陽的計劃,就是於八月十號抵達蕭關,然後休整一天,由侯君集帶領的前鋒大軍先行離開蕭關,向靈武出發,而張陽和秦叔寶則帶領剩下的七萬大軍於八月十一日出發向同心前行,只為蕭關留下少量的部隊,引誘東突厥上當,發動陰謀。

    所以時間充足的秦叔寶帶著張陽,以及他的七萬大軍,又花了足足有三天的時間才走一百八十里路,到達了武功,這要是按照他們這支精銳部隊正常的行軍速度,在沒有糧草的拖累的情況下,三天兩百里路是小意思一件,更本不廢軍隊多大的力氣,也不會有多麼勞累。

    糧草已經先行向蕭關進發了,按時間來看,正好是在侯君集帶領他的三萬輕騎兵前鋒大軍到達的時候,同時到達,一同入住蕭關。

    一到了武功,秦叔寶就開始準備為張陽等人安排真正的下軍隊,接受鍛煉了。

    武功也可以說是李世民的老巢了,準確的說是李家的老巢之一。

    因為唐高祖於隋大業中,為岐州刺史,治於武功,遂以為家,居慶善官,取妻竇氏。

    隋開皇十八年十二月,李世民降生於武功慶善宮,為李淵次子,母竇氏。

    李淵一家可是一直在武功待十多年,一直到大業十三年李淵到太原留守,為唐王。

    在十多年裡,武功一直都在李淵的治下,不能說不是李家的老巢之一,自然是修得比較好,交通四通八代,連接左右,有又足夠的空地讓這七萬大軍擺開陣勢,安營紮寨,演武訓練。

    而且安全自然也是沒有問題,而且這裡也遠離長安,現在把張陽等人下放軍隊,也不會是大問題的,等著消息傳回長安之時,也是幾天之後的事情了。

    倒是就算是那群不希望他們真的下軍隊之人知道了,也本無可奈何了。

    對於張陽要求的八百精銳騎兵,也早在,出兵之事,七月十八的晚上。秦叔寶和侯君集還沒有分兵,由侯君集帶領騎兵先行之前,就把人員給確定下來了。

    這八百精銳騎兵,完全能夠擔得上是精銳中的精銳這個稱號,完全是由張陽。秦叔寶和侯君集三人,在這支幾萬人的精銳騎兵當中,精挑細選,挑選出來的,這可一點都沒有打馬虎眼。當然就算秦叔寶和侯君集想打馬虎,也套不過張陽的眼睛。

    何況張陽旁邊還有秦懷玉、程懷默、尉遲寶林、侯贊軍這些個武將世家子弟的存在,就算張陽不是很懂,可在這群人在一旁的出謀劃策下選人還是沒有問題的。

    況且秦叔寶和侯君集也沒打算跟他們打馬虎眼,這一群人的身份都非同一般,又都有自己的長子在裡邊,為了他們的安全著想。可是一點馬虎眼都不敢打的,要是這群人到時候出了事情,就算是他兩把東突厥的二十萬大軍全部幹掉,也得不償失了。

    這就讓張陽把全軍中的好手中的好手基本都一網打盡了,這八百人之中。沒有一個不是軍中的好手,都是由秦叔寶和侯君集兩人精心挑選出來,然後再由正陽帶著秦懷玉、程懷默、尉遲寶林、侯贊軍等武將子弟再次挑選出來更加精銳的好手。

    所以知道這一下府八百人實力的人們,都對於他們是相當的有想法的。

    不過軍人,特別是由於本事的軍人,都是有傲氣的。何況是這群從萬千精銳之中挑選出來的精銳了,那是更加有傲氣以及脾氣的。

    都說軍人沒有脾氣就不能成為一個成功的軍人,要想稱為一個成功的軍人。就要有自己獨自的性格,以及突出的抗壓能力。

    特別是軍中的那是高手們,基本上能成為軍中高手的存在,都不是一個省油的燈,絕大多數都是個個部隊上的兵痞子加刺頭。

    也是要是這些人本領不過硬的話,根本就當不了兵痞子加刺頭的。要硬當的話早就被人收拾得服服帖帖的了,那裡能夠讓他們這麼逍遙啊!

    雖然這樣的人都是兵痞子加刺頭。可是由於個個都是本領高強,外加都有絕活,而且上陣殺敵的時候,都是奮勇爭先,絕不手軟的主。

    所以這群人由於本領高強,不容易服人,不是真的讓他們心服口服的人,是不能得到他們的完全服從的,這就讓很多中下層的基層軍官不待見。

    但是這群人卻被中上層的軍官當寶,因為只要他們到了戰場上,就是上陣殺敵,衝鋒陷陣尖兵,是軍隊戰鬥力的保證,而這樣的人基本上每個部隊都有的,就是多少而已,而秦叔寶和侯君集為張陽召集來的這一群人就全都是這種人。

    當時秦叔寶和侯君集去下面部隊挑選這些人才的時候,他們的將領可是一直不肯放手的,就是是秦叔寶和侯君集出面都不情願。

    要不是秦叔寶和侯君集把張陽這群人的身份說了出來,而且表明是臨時抽調過去,集中到一起歸張陽暫時領導,在這次去靈州之後就歸建的話,秦叔寶和侯君集想把這群人,抽調到一起,可是相當苦難的。

    這些人口可都是那些軍府的最高領導人折衝都尉手中的寶貝,平時在各個軍府裡都是供著的存在,只要不嚴重違紀,他們都是沒事的,也讓這群人是相當自由的。

    不過這些人由於性格的問題,雖然各個本領高強,但是向在向上爬,幾乎是可能性不大,性格缺陷,不是那麼好相處的。

    所以這群人,很多都是在軍隊參軍多年,參加的戰役無數,已經是見慣了生死的,由於其各種原因,雖然戰功也是立了無數,不過都沒有得到大的上升。

    雖然也都不是一般的士兵了,最少都是混到了陪戎副尉(從九品,和諸折衝府隊副同一級,越高於火長,不過諸折衝府隊副是實職,陪戎副尉是散官。)高的都已經混到了振威校尉勳(從六品上,也是散官,更張陽現在這個下府折衝都尉的副手果毅都尉同品。)

    不過都是些散官,手下沒有實際的部隊,只是在上戰場才一定的權利指揮部隊,平時都是不能指揮部隊的,這群由於個個個性十足,加上看不上一般的士兵的實力,所以對於帶領那些相對他們來說,實力相差他多的士兵訓練,是一點興趣也沒有的。

    而他們能夠看上的士兵,基本都是精銳中的精銳了,一個折衝府也沒有多少自然就沒有這麼多人來讓他們組成軍隊,於是這群由於戰功卓越,卻不適合帶領普通士兵的人,自然在各個折衝府都成了只有官職沒有實權的存在。

    由於他們都是有官職的,而且品級都還相當的可以,所以一般的中下層的軍官都是管不了他們的,就形成了他們和普通的軍官對於對法的事宜相互不干涉各自抱團的情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