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貞觀游龍

第二卷張家的崛起 193 謀劃 文 / 最後一次瘋狂

    「不行,到時候你就好好的跟在我身邊,衝鋒陷陣這事是沒你什麼事的,不要以為你是先天之境的高手,在戰場上就可以為所欲為,橫行無忌了。*1*1*

    這次東突厥南下寇邊的二十萬大軍中,可是有著不少的高手的,就連先天之境的高手也是應該最少有好幾位,這還只是大軍軍中的將領,就有這麼多的高手了。

    還沒有算這次帶兵出征的兩位可汗的親兵護衛,突利可汗還好,畢竟其只是同東突厥的一個可汗,身邊的高手因該還不是很多,但是要在戰場上,刺殺你是已經足夠綽綽有餘了。

    這還更不用說頡利可汗這位東突厥的實際統治者,大唐北方邊境最大的敵對勢力的主人了,據說其身邊甚至還有一位絕世之境的高手暗中保護。

    就你現在的身手,碰上了這樣的高手,你就只有被秒殺的份,更本就沒有還手之力,就算是沒有這位絕世之境的高手保護,就憑其身邊現在已經曝光出來的四位先天大成的高手,對付你,你也是連逃跑的結機會都沒有的,所以到時候你還是給我老實點。

    上戰場是可以的,不過你還是給我老實的待著我身邊,有我在,你的安全還是能夠保證的,不然要是你出了事,我怎麼向陛下,桂安,明玉交代,那這次戰役就得不償失了!「

    張陽是聽得出,秦叔寶這話裡。明顯是待著非常維護和愛護他的意思在裡面。並不是單純的怕他出了意外不好向李世民,李明玉,張岳,王芸交代。

    要是真的跑不好交代,那直接讓人看著他,不讓他出現在戰場上就可以了,更本就不需要對他多做解釋,反正都不讓你上戰場了,那還給你解釋幹啥。

    而秦叔寶不僅解釋了原因,還分析了。這次敵人有多少高手,到底有多高,好以此來打消張陽對於上戰場,當先鋒的打算。而且為了不完全的打消其積極性,這次不也是同意張陽隨軍出征,允許他上戰場,只是不能離開秦叔寶的身邊而已。

    張陽雖然清楚秦叔寶話裡的用意以及含義,但是這個機會他還是不願意放棄的。

    為了這個剿滅東突厥南下寇邊的二十萬大軍之事,他獨自一人可是策劃了,很久,才策劃成型,其目的,就是為了戰功。撈取足夠的戰功。

    張陽從出名到現在,在整個大唐流傳的都是他的文采,以及發明才華,而他現在最強的武藝,根本就是沒人一點流出出去,現在整個天下,除了時刻關注他的情況,以及關係極好的人之外,都是不知道他實際上還是一位武林高手,都只認為他是只會三腳貓功夫的文人。

    隨叫的他文人名聲是在是太有名了。在天下人眼裡,他就是一個文采出眾的大發明家。

    從文也是一條非常好的出路,不過這個科考才興起沒多少年,中間又由於戰爭中斷了這麼多年,在加上在隋朝時候的科考。對於考生考中之後的任用都不是很好。

    所以現在文人從政,還是比不上後世參加科考那麼來得容易。

    而且李唐已經見建國這麼多年了。還沒有興起一次科考,要不是今年年初李世民下詔,明年重開科舉,可能大家都還記不起有這麼一會事的存在,都以為李唐已經取消了科舉。

    現在的科舉,就算是高中狀元,也才不過是一個八品小官,對於張陽實在是沒有什麼吸引力,何況你讓一個已經接受了,後世教育十多年的人,學習個一兩年古文,就去參加科舉,還讓他高中狀元,這也是太看得起他張陽了,最少是張陽自己都沒高中的信心。

    要是張陽去參加科舉,沒有中到狀元這還好說,要是連榜單都沒上那張陽的臉可算是丟大了,其現在可是文明全國的大才子,連科舉都不中,這不是天大的笑話嗎。

    而這也是很有可能的,要是一個人學習個兩三年就能科舉中榜,那這個科舉也太沒含金量了,那更是起不到吸引人才的目的了,所以張陽落榜是很有可能的。

    至於你讓張陽過幾年有把握之後再去參加科考,那這中間的幾年,就基本算是白費了,張陽也就不會了樂意了,這不是浪費時間嗎!

    有這幾年時間,他搞搞商業,搞搞發明,還不知道會推動大唐發展多少呢!

    何況,大唐未來二十年內,主要的發展方向是,對內搞民生,對外掃平四方蠻夷。

    搞民生,現在看來張陽搞這個還是很有一手的,準確的說是張陽現在有著手機這個牛叉無比的神器,搞搞民生,發展下社會經濟還是很簡單的。

    民生嘛,現在百姓思定,只要讓老百姓吃飽肚子,有衣可穿,有地可種那就可以了。

    最對於後世只用了世界百分之二的耕地就養活了世界百分之二十的人口的中國而言,那還有比這更加簡單的事情了,只要有時間,以現在大唐的國土面積,還養活大唐十倍的人口都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當然這是要時間的,畢竟現在這個事情亞洲大陸還沒有後世的那幾種主要高產農作物流入,現在它們的祖先還遠在遙遠的美洲大陸。1(1)

    以大唐現在的航海技術,還經不起這麼遠的遠洋航海,這可以一片空白,不過如果大唐原意,在花上十多二十年之後,張陽還是有把握造出足以遠洋航海的海船的。

    不過就向剛才說的這個是需要時間的,短期是見不了成效的,加上語言問題要遠洋問題還是很多的,而現在大唐在想提高糧食產量就只有新世紀華夏農業最大的發現『雜交水稻』了。不過想試驗雜交出這個東西實在是太過麻煩。也是短時間內不能見效的。

    讓張陽花上十多年,去研發這些東西,這絕對是能夠把他逼瘋了的事情,所以張陽是重來都每一天想過把這些個事情說出來,只是暗暗的記在心裡,等條件成熟在選擇性的曝光。

    而且唐初貞觀年間,在史上是出了名的政治廉潔,沒有貪污,高效,而且能夠在政治上向名流千古。那也是相當的困難的,畢竟還是那句老話,百姓思定,沒有犯罪。自然就不能夠很好的體現出警察的存在,自然向名流千古,那就更加困難了。

    而一個物價如此之低,社會結構合理安定,想快速陞官,那就更加苦難了,多半也就只有慢慢的熬時間了,這樣一來,張陽就算是李世民的女婿,駙馬爺。他通過科考出任,李世民給他打開綠燈,也不過只能夠出任一個六品小官。

    等他一步一步的爬到三省六部一台這種大唐最高機構一把手,正三品大員的位置,不花上幾十年那是不可能的,誰叫這個時間的政治是異常優異鮮明的,所以想像後世所那些個政治昏庸混亂時期那樣僅憑皇帝的喜好坐上這樣的位置是不可能的,還是要熬時間的。

    向杜如晦,房玄齡他們能夠在三四十歲的時候坐上這個位置也是粘上了眼光出色,戰隊了隊伍。跟對了主子,再加上本身是有這個才華才能在這個年紀坐上這樣關鍵的位置。

    就算是張陽在得李世民喜愛看重,在加上駙馬爺的身份,能夠大大的縮短這個時間,等他坐上這樣的最少也是二三十年過去了。在加上學習古文的時間,到那個時候張陽這麼也到了五六十歲了。那樣老的年紀可不是張陽想要的。

    雖然那個時候正是李世民和新皇帝完成政權交接的時候,也是張陽當上輔政大臣的時候,可是到了那個年紀,張陽又能坐上多久這樣的位置了,年紀大了自然精力和身體就不行了,能不能活到那個時候,張陽自己都沒有把握的。

    所以張陽幾經思考,如何才能快速上位,推動他所擬定大唐王朝的改革計劃之事。

    最終張陽決定還是先參軍,通過快速的樹立軍功,以極快的速度向上爬,然後向未來的侯君集一樣,由武將轉為文官,坐上這三省六部一台這種大唐最高機構一把手位置。

    這樣一來就可以大大的減少張陽向上爬的時間了,畢竟未來的幾十年裡,大唐對外戰爭可是是有發生,連綿不絕的,這開疆擴土之名,是每個君王都忍受不了的。

    既然戰爭多,自然軍功就多,軍功一多,那麼提升的速度自然就快,速度快了,那麼離他完成夢想,功成身退之時就更加近了,他可不想到了六十歲這個該退休之時了,還在為了他的那個傳奇夢想,在那拚命的工作,那可不同張陽的性格以及風格。

    他就是一個好逸惡勞,貪圖享樂的平凡人,這種為了夢想努力一輩子他是不願意的,何況是在這種有捷徑的情況下,那還不走捷徑,那他腦袋就是有問題了。

    而想立戰功,就得獨自領兵才行,不然當過小兵,那要多久,參加多少戰役才能嶄露頭角,從幾十萬同人中突出重圍,成為一方主將。

    何況現在是就算是張陽向從軍,也做通了張岳和王芸的工作了,可是這明顯不是李世民希望他走的路,他未來之路李世民已經是為他規劃好了,那就是考科舉。

    這條既安全,有能夠給他培養出足夠的政治班底之路才是李世民為他未來輔助之路留下的最佳選擇,這當然是李世民自己為張陽選擇的,至於張陽怎麼想他就沒管,也管不到。

    所以張陽要是去對李世民說我也參軍,帶兵作戰,那麼李世民肯定是不會同意的,說不定這次由他去靈州之事,人選都要換人了,他張陽雖然是最佳人選,但並不是沒有其他人選,只事沒有他這麼合適而已,能代替他張陽的人,都沒有張陽這麼好的身手。

    安全風險自然就比張陽這個先天之境的高手,高上很多了。

    於是才有了張陽偷偷的去找秦叔寶談論。和他一起去靈州之時。讓他過過將軍隱,獨自帶帶兵,果然是熟人好說話,壞主意都是打在熟人頭上的。

    而秦叔寶的反應也是在他的意料之中的,要是他就這麼的對秦叔寶說說,秦叔寶就把先鋒之位給他了,那才是天方夜譚,更本就是在忽悠他。

    就是為了和秦叔寶討價還價,張陽才會在出價的時候,把價位定在了前鋒大將這麼高的位置。前鋒人選,當是重中之重,根本就不是張陽這種人能夠擔任的。

    就算是秦叔寶任命張陽擔任這次的前鋒大將之職不是那些將領了,就連前鋒營的那些小兵也是不會服氣的。這樣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屁孩,又沒有足夠出色的戰績,自然是鎮不住那些老兵的,更不用說那些前鋒營的將領們了,他們的位置都是打出來的。

    何況這個前鋒大將之職,可不是就憑武藝能夠拿下來的,還得陪上其應有的軍事才華。

    為將者當是運籌帷幄,決戰千里之外才是一個優秀的將軍,不然空有武藝,敵軍只需要區區幾個計謀。就可以讓你陷入萬劫不復之地,這在歷史也不少見。

    不然華夏歷史上也不會屢屢有以弱勝強的好戲上演,這都是將領軍事才能的體現。

    張陽實際的目的就是一支滿員的越騎下等折衝府而已,也就是一支八百人的輕騎兵。

    折衝都尉這個官職秦叔寶還是有權獨自任命的,何況還是臨時的,等回到長安城後秦叔寶還可以把張陽的這個折衝都尉給扯了,那也沒事,反正臨時的。

    不過秦叔寶明顯是不知道張陽的真實目標的,這不張陽一提出前鋒之位,他就果斷的拒絕了。一點緩和的餘地都沒有,這讓打算跟秦叔寶討價還價一番的打算落空了。

    不過張陽明顯比不會被秦叔寶幾句話就給說動的,這難得有機會隨軍離開長安城,對外征戰的機會,他要是不抓住這次機會的話。那下次機會就不一定還有他機會了。

    於是張陽在聽到秦叔寶對他說的話之後,還是厚著臉皮對秦叔寶說道:

    「好了。師父你歇歇怒火,弟子我不就是找你討要個前鋒之位嗎!那有你說的那麼嚴重,你居然還想向陛下打小報告,我看不起了。

    我不需要前鋒之位這總行了!再說看這區區前鋒之位,還能難住我這個天才青年,要知道弟子我可是師父你這個大唐第一戰將,『上國柱』稱號的擁有者關門弟子啊!

    區區前鋒之職,我肯定是能夠承擔下來的,好,好,我真的不要前鋒了!」

    張陽說不要前鋒之位的時候,秦叔寶的臉色就緩和下來了,於是張陽看見秦叔寶臉色緩和了,就又開始提了,目的就是為了為接下來的話爭加籌碼,好達到甚至是超過底線。

    不過當張陽還沒說出降價的時候,他就看見秦叔寶的臉色變了,他就果斷的話價了。

    在小心的觀察到秦叔寶的臉色恢復正常之後,張陽在再次開口對秦叔寶說道:

    「師父,既然這個前鋒之職,弟子給你面子不要了,你看是不是給我一個副將之位,在這麼說我也是你的關門弟子,一個副將之位,這不為過。

    一個副將,也就是幾個折衝府的人手,就這點人馬,弟子我還是有把握能夠帶領好的。

    你想想啊,師父你作為一個領軍十數萬的將領,作為弟子的在怎麼也要領軍幾千人才想那麼一會事啥,不然說出去人們都不會行我是你的弟子。

    那有師父是一個領軍十數萬的大將軍,而當弟子的還只是一個光桿將軍,手下連一個人都沒有,這說出去都沒人會信,既丟了弟子我的面子,也丟了師父你的面子。

    所以師父,到時候出征的時候,你是不是讓我當過副將過過癮,也讓你漲漲面子。

    要是弟子我僥倖立裡戰功,師父你臉上也有光,人家也會說,有這出色的弟子,必有更加出色的師父,不然是教不出這麼出色的弟子來的,名師出高徒就是這個道理。」

    這個時候秦叔寶也不再像剛才那麼激動了。現在他是看出來了。張陽是向在隨軍的時候,帶帶兵,當當將領,而不是待在他身邊接受他的保護。

    雖然張陽只要是隨軍前去靈州,然後安全的活著回到長安城,他的功勞那就是跑不了的,真要是按計劃全殲了,東突厥南下寇邊的二十萬大軍,那張陽的功勞就更加的大了。

    所以張陽只要是走了這麼一趟,他的軍功就是必定有的。就是多少而已。

    不過從秦叔寶的還是希望自己的弟子走向從軍之路,畢竟自己一直以來就是武將,對於弟子自然也是希望他是武將了,在說了武藝上的突破必須是經過高手過招。生死考驗才能更上一層樓的,還重來沒有聽說過,不見血,就能攀上頂峰的。

    再有就像張陽所說的,名師出高徒,自己身為大唐軍中第一戰將,唯一一個『上國柱』稱號擁有者,自己的弟子,沒有上過戰場,沒能在戰場上建功立業。

    那說出去。人們能夠承認自己是他的師父嗎,這是很值得思考的事,特別是自己這個徒弟已經注定了前途不可限量,未來成就必定非凡了。

    對於這樣一個必定名流青史之人,在後世的記載其師的時候,提到他秦叔寶都不會有人相信,人們只會承認他的文學師父張崇而已。

    隨叫張陽沒有參軍,建功立業事跡的記載,那說出去明顯就沒人相信張陽會是自己的關門弟子,還是最有可能得到自己真傳之人。

    因為他的文學才華現在已經是聞名大唐了。人們現在提到張陽的師父的時候,都是提到的張崇,就從來沒有提到過他秦叔寶,當然這也和很多人不知道張陽已經拜了秦叔寶為師有關,隨叫張陽出名在前。拜師秦叔寶在後了。

    所以現在張陽說這次隨軍去靈州剿滅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帶領的二十萬南下寇邊大軍,要求參軍。並且指揮軍隊作戰之事他就有些心動了。

    可是對於張陽這次北上之行的安全問題,皇帝李世民已經是不止一次的對秦叔寶和尉遲敬德說過,此次第一任務就是剿滅東突厥的二十萬南下寇邊大軍,讓其有來無回。

    而第二要務就是保護張陽的人身安全,這可是千叮囑,萬囑咐,一定要把張陽怎麼樣帶出去,就要怎麼樣的帶回來,必要的時候,可以放棄由他們清剿逃跑的東突厥潰兵,以及到了指定地點之後,可以把張陽獨自留在城裡,有秦叔寶或者尉遲敬德在帶兵出站……

    第三才是要認真清剿潰兵,減少這次剿滅東突厥南下寇邊大軍造成的損失。

    對於李世民的心思秦叔寶是相當的清楚的所以他現在也是有些矛盾的,他既不想違反李世民的命令,讓張陽去冒險,有不想放棄這個讓張陽參軍正名的機會。

    不過現在張陽這麼說了,他也下定了決心讓張陽隨軍前去靈州,剿滅東突厥南下寇邊大軍之時,讓他獨領一小只部隊,讓他參戰,增加實戰經驗。

    實際上張陽的安全,秦叔寶真的不是很擔心,在這幾十萬大軍交戰的戰場上,可是要連綿數十里的,張陽那是要多麼好的機會,才能碰到東突厥的先天之境的高手的。

    何況只要不是先天之境大成的高手,張陽碰到其其它先天之境的高手都是沒有生命危險的,都只能為找張陽增加打鬥經驗,至於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身邊的高手,都是不會輕易的離開兩位可汗身邊的,不然被人要是在這個時候,被刺客突襲兩位可汗,那麼那些離開的高手就悲劇了,這兩位可汗沒事還好,要是出事了,都有那些人受的了。

    到時候在戰場是,自己只要讓他不要離自己太遠,那麼自己都說有足夠的時間去救援。

    不過這個副將之職也是不能給張陽的,副將之職,豈是張陽這種才參軍,沒有軍功之人能夠統領的,何況副將之位,必須是上報兵部備案的,要是把張陽報上去,現今皇帝陛下那還不得剝了自己的皮,他千叮萬囑的事自己都敢違反,那與造反有何異。

    就算是陛下不找自己麻煩,也是不會讓張陽當上這個副將之職的。

    於是秦叔寶對張陽說道:

    「陽兒啊!這個副將之職你就不要想了,為師是不能給你的。

    向不說,你一個新兵蛋子,有什麼資格來當這個副將之職,就算是為師強行讓你坐上這個位置你也是做不了的,武將之職,乃是軍中將軍之位,是必須上報兵部的,你認為能夠通得過嗎?

    何況副將也是一軍之將,並不是一個沒有通過戰場考驗之人能夠坐上的。

    既然你想參軍上戰場,這個事情為師可以答應你,可是這個你向獨自帶軍,為師也答應你,可是向副將之位,的這種軍中中上層將領你還是不要想了,換個!」

    張陽一聽秦叔寶讓他上戰場了,他也不再糾結副將之位了,他在提出之前就知道是不可能的,就為了試探秦叔寶,看看有機會沒,現在機會出來了,張陽可就要把握住了。

    「師父這個既然副將之位高了,弟子我沒有軍功不能坐,那麼一個上等折衝府折衝都尉之職弟子還是能夠接受的,相信以弟子現在的名聲,要個折衝都尉還是沒人反對的。」

    「折衝都尉可以給你,不過一個上等折衝府不行,你就是一個新人,把這麼一個上等折衝府交給你我還是有些不放心。」

    「那好,弟子就要一個下等折衝府,不過師父我們可以說好,這個下等折衝府的人選要弟子我說了算,你給弟子安排些老弱殘兵,弟子可是不會要的,這八百人的人選都要由弟子親自去選,同時弟子這個折衝府必須得是越騎!」

    (張陽一聽秦叔寶讓他上戰場了,他也不再糾結副將之位了,他在提出之前就知道是不可能的,就為了試探秦叔寶,看看有機會沒,現在機會出來了,張陽可就要把握住了。

    「師父這個既然副將之位高了,弟子我沒有軍功不能坐,那麼一個上等折衝府折衝都尉之職弟子還是能夠接受的,相信以弟子現在的名聲,要個折衝都尉還是沒人反對的。」

    「折衝都尉可以給你,不過一個上等折衝府不行,你就是一個新人,把這麼一個上等折衝府交給你我還是有些不放心。」

    「那好,弟子就要一個下等折衝府,不過師父我們可以說好,這個下等折衝府的人選要弟子我說了算,你給弟子安排些老弱殘兵,弟子可是不會要的,這八百人的人選都要由弟子親自去選,同時弟子這個折衝府必須得是越騎!」

    「折衝都尉可以給你,不過一個上等折衝府不行,你就是一個新人,把這麼一個上等折衝府交給你我還是有些不放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