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貞觀游龍

第二卷張家的崛起 181 領兵出戰,兩將爭鋒 文 / 最後一次瘋狂

    這李世民一在太極宮早朝上提出派遣秦叔寶和尉遲敬德去大唐邊境,一個去防禦突厥南下,一個去慰問靈州,這事一經李世民提出,尉遲敬德就不幹了!

    按李世民提出的提議,就是按張陽向他的提議一樣,由秦叔寶陪同張陽去靈州慰問邊軍,同時和靈州都督任城王李道宗一起在靈州東面鹽州一線防線突厥。

    而派遣尉遲敬德去銀州邊關暫任銀州行軍總管一職,防禦今年秋收後可能發生的東突厥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率兵南下寇邊一事!

    按常理來說這要不干也應該是秦叔寶不幹才是,畢竟以兩人的功績才能來說,都是秦叔寶佔優的,而且秦叔寶去靈州,也只是起到輔助靈州都督任城王李道宗抗擊東突厥而已!

    而尉遲敬德就不同了,論功績,由於張陽的借入,這尉遲敬德反超秦叔寶的那個特等功績,玄武門之變武將之首功已經是被眾將平分了!

    所以比起功績,資格,以及實力都在其上的秦叔寶來說,李世民派其去銀州防禦突厥南下寇邊一事,在在不知道內情的那些大臣們看來這可就是一個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

    這尉遲敬德前去銀州任行軍總管,這可是一個作為將領來說的大好機會。

    銀州行軍總管作為銀州的軍事總領,銀州兵防的最高掌管著,統領一方的大將軍。

    這是很多將領,求都求不來的機會,可見李世民度其的信任!

    而且以作為原秦王李世民天策上將府的原班領軍將領,李世民的心腹愛將尉遲敬德來說,抗擊東突厥南下寇邊,對於他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經過這麼多年於東突厥的交手,對東突厥是熟悉的不能在熟悉了!

    李世民讓其在銀州去統領一方大軍,抗擊東突厥南下寇邊,在在場的很多大臣看來。這就是李世民在送功績給尉遲敬德,讓其快速的把功績給漲上來.

    好為以後,對他的加官晉爵。又足夠的功績可依,讓朝野沒有閒話可說!

    當然大家都心裡明白,雖說秦叔寶已經宣稱自己的身體已經完全康復了,可是通過這次對抗東突厥南下寇邊的分工來說。讓大家對於其身體的完全康復情況都是相當沒底的!

    這從受寵程度來說,這秦叔寶以前可是大大的高於尉遲敬德的,就從以前秦叔寶在秦王府的官位以及權力上就能夠看出來。

    按理說要是秦叔寶完全康復了,這去銀州任行軍總管之事,應該是秦叔寶去才是。畢竟秦叔寶號稱大唐第一號戰將,有著唯一大唐唯一的一個『上國柱』稱號!

    這帶兵打仗之事按理因該是其去才是,可是這次李世民卻是派遣了尉遲敬德前去銀州,獨自領兵,這不得不讓人懷疑,秦叔寶的身體是否是完全的康復了!

    不過當李世民的這個提議之後,對於兩人的表現是讓很多的大臣(不知道張陽向李世民提出的計劃的大臣)看不懂了!

    這原本最受寵之人,這次由於身體康復後。沒能向以前那麼受寵了。對於這種反差是相當平靜的接受和默認了,連一點過激的表現都沒有,這是相當的詭異的!

    而更加詭異的是,在大家看來是撿了大便宜,在皇帝心中已經完全的替代了秦叔寶的尉遲敬德,在李世民提議他去銀州任行軍總管後是。表現得相當的激動!

    向皇帝李世民提出,既然秦叔寶將軍已經是身體康復了。這去銀州任行軍總管一直嗎,應當是由秦叔寶將軍前去。畢竟以前這種事都是由秦叔寶將軍領兵前去作戰的。

    而陪同駙馬張陽前去靈州,慰問在靈州抗擊東突厥的邊軍以及靈州都督任城王李道宗之事,就有自己陪同張駙馬前去就事了,這一路又沒啥大事,自己完全是能夠勝任的!

    對於尉遲敬德的這種說法,對於不知道內情的大臣們來說,這只是由於尉遲敬德對於自己在秦叔寶養病期間,奪取了其在李世民心中的位置,成為了李世民最受寵的將領。

    有些不好意思的一種對秦叔寶的一種補償和推辭,當然也是對其緩和矛盾,拉近關係的一種手段而已,都是同在一位皇帝收下做事,而且都是其左膀右臂,兩人之間的矛盾還是不要太深的來得好,這樣才能不影響之後的同朝為將.

    當然對於知道內情的那些文武大臣沒來說,這尉遲敬德的這個做法就是相當的理解了,畢竟這建功立業之事,是誰都想去做,不願放棄的。

    特別是這種能夠有可能名垂歷史的大型戰役,這是身為武將的他們更加不能夠放棄的。

    本來作為武將,特別是這個時期的武將,能到外出獨立領取大軍組織大型戰役,獨自作戰的機會就少,而且還是在有大唐兩代軍神李靖和李績同在的情況下,那就是更加少了!

    再加上以前就算是有這種機會,也是由於李世民這還只是秦王不像是現在這樣已經當上了皇帝,,統領的不是整個大唐天下而是他的天策上將府。

    所以這種獨自帶兵打仗,組織大型戰役之事,都是由李世民帶領他們這群大將完成的.

    在就是以前他們都是在前朝大隋的原有地盤上,進行討伐前朝起義的各方諸侯而已,說白了,這些都是前隋的子民之間的相互征伐,是屬於內鬥的存在。

    這更本就是不能夠完全體現他們這群武將存在的價值的,武將就是要保家衛國,征伐四方蠻夷,而不是在同族之間相互爭鬥,進行內戰!

    在加上這次可是李世民成為皇帝以來,第一次不是親自帶兵出去征討,而且派遣自己的心腹愛將獨自帶兵去,還要加上是對外族發動戰爭,這個機會那就更要競爭了。

    特別是這次有著一個相當完美計劃,能夠全殲東突厥南下寇邊的大軍二十萬大軍,這可是大唐建國以來,對外戰爭的第一大功啊!

    在這半年裡已經在武學上做出了進一步的突破的尉遲敬德,並不認為現在的自己比起全勝時期的秦叔寶來得差,何況是現在才大病初癒,身體康復秦叔寶了,這大唐軍中第一戰將的這個位置是該換一下人坐了!

    這麼些年了,一直以來都被秦叔寶以武力給壓制在大唐第二戰將的位置,這讓雖然和秦叔寶關係相當好的尉遲敬德也是有相當多的不服氣的。

    就向後世的體育競技比賽一樣,不管你是在幾萬人,還是幾十萬人,幾百萬人,幾千萬人,甚至是幾萬萬人中脫穎而出,最終在決賽上惜敗於冠軍,屈居第二!

    可是在多年後,在大多數人們的記憶裡也就只會記得那一年的比賽中的冠軍是誰,而不會再記得那個屈居第二,獲得亞軍的人是誰,除非明顯的那屆比賽有問題,時不時的被人翻出來討論討論,讓人不能完全的忘記!

    而尉遲敬德現在就面臨向獲得亞軍之人的那種境地,人們都知道,秦叔寶是大唐軍中第一戰將,武力最高的純在,大唐唯一一枚特等戰功『上國柱』稱號的獲得者。

    誰還記得這大唐第二戰將是誰啊!就算當時尉遲敬德只是一招惜敗於秦叔寶,而武力是比起程咬金,侯君集等是高出了不少,明顯其他的武將不少其對手。

    可是平民百姓都是關心最好,最強的去了,除了和第二有明顯關係的,不然誰會去關心第二有多強,都只會認為第二就是跟第三是一檔的,比起第一來說明顯不是一檔的!

    這在民間和朝堂,甚至是在軍中都是一種普遍存在的意識,這讓功力明顯高出程咬金,侯君集等人不少,讓大家以為他們是同檔次的高手的尉遲敬德一直以來都是相當怨憐的。

    而李世民這次把這個能夠名垂千古的機會留給了,以前實力比他高,可是現在在自己突破後已經不一定了,而且還剛剛身體康付的秦叔寶,這讓尉遲敬德是相當的不服氣的!

    當然,這種情況不止是尉遲敬德,就算是你我處在尉遲敬德的位置上,遇見這種是也是相當不服氣的,何況是本身脾氣就有些暴躁的尉遲敬德呢!

    比如像杜如晦,房玄齡,長孫無忌等心胸開闊,文治武功都是在當代非常出色,已經是注定名留青史,名垂千古的文臣謀士們,這次都有向取張陽而代之的想法,要不是由於這事本身就是張陽提議,而且張陽的這個計劃,在他提出的時候就已經上相當完善了!

    在加上他們這群人現在已經是作為張陽長輩的存在,而張陽又是皇帝李世民認準了的女婿,未來皇帝的輔政大臣的人選,這次就是對其的一個歷練,所以在這麼多的因數下才沒好意思向李世民提出取代其去靈州慰問之事,何況是尉遲敬德這種武將了。

    不說這群大臣們,就連是李世民這個未來注定會名垂千古的,千古一帝,百世明君,也在這個大唐建國以來,對外族作戰的第一功,這個能夠洗刷大唐恥辱的戰功動過心,不過面對這個功績最後,最高獲得者是自己女婿,以及現在自己身為皇帝,不方便外出的情況下才打消了這個念頭而已!(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