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貞觀游龍

龍騰世紀 019 杜如晦的震驚 文 / 最後一次瘋狂

    看到二管家推門而入,張陽滿臉的驚愕,這管家太牛了吧?偷聽就罷了,聽到興奮的時候還推門而入要擼袖子和自己理論,太明目張膽了吧。

    史上最牛x的偷聽者,非這位莫屬了。

    不管張陽的驚愕,二管家那是肝膽皆顫的又重複問道:「說,你怎麼知道的!」

    王述反應過來,連忙把二管家給拉住,「杜先生,冷靜啊!這是張岳的兒子,慢慢問,他是跑不了的。」

    張陽聽得那叫一個汗啊,什麼叫他是跑不了的,合著我就是一逃犯啊,但是聽到王述口稱杜先生而不是管家,臉上也不生氣,也就明白了,這『二管家』也是一個造反派啊,還是一個造反派中比較重要的角色,肯定比自己舅舅和老爹重要些,要不然自家舅舅也不會這麼尊重,我說這個「二管家」雜這麼牛了,原來原因在這裡啊!!!

    那個被自己舅舅稱為「杜先生」的男子先坐了下來,王述親自給他倒了一杯茶,那杜先生也不客套,拿起茶盞,喝了一口,似乎是在平復心情,沉默,屋子陷入了沉默,張陽莫名覺得屋子裡的空氣凝固了,似乎過了很長時間,張陽才聽到那個杜先生說道,「王兄見諒,實在是此事干係重大,杜某剛才失態了。」

    這個時候,張陽腦子裡快速閃過一個名字,若不是努力克制恐怕就要咋呼出來了,哎呀媽呀,老子穿越到這個詭異的唐朝這麼久,總算是遇到了一個真正的名人了。

    張陽覺得若是自己沒有猜錯,這個二管家就是史稱房謀杜斷中的杜如晦啊!

    話說這杜如晦可是大有來頭,可是未來玄武門之變成功後後,李世民建立了一個凌煙閣,這閣樓上放著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

    這杜如晦生於585年猝於630年,唐初名相。字克明,京兆杜陵人。從祖杲為北周、隋顯官。唐武德元年如晦被李世民引為秦王府屬官。杜如晦常常跟著秦王李世民出兵討伐,參與機要、軍國之事,剖斷如流。又遷陝東道大行台司勳郎中,並以本官入文學館為十八學士之首。

    想起歷史課本上關於杜如晦那些牛x的描寫,張陽真無法想像自己竟然就坐在這樣牛的人物面前淡定的聽他說話。

    不過作為李世左膀右臂的杜如晦怎麼跑到洛陽王述家來了呢!

    張陽有所不知,原來杜如晦到洛陽來是為了處理秦王李世民的後路,二管家的身份不過是其掩人耳目用的,在王家卻是因為方便與張岳聯絡。

    杜如晦說話比王述可直接多了,開門見山直奔主題:「賢侄,你是從何得知輔機與王妃之事的,說句實話,此事老夫亦有參與,天下間知道的這事情的更是只有極其少數人,甚至連你舅舅都還是不知道的。」

    杜如晦這樣問其實心中有三個思量,這事兒若是張陽是聽別人說的,這個人是誰,於秦王是敵是友?若是敵,就應該趁早商量對策,以往內馬上就要起事了,長孫無忌可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要是這件事給暴漏了,那麼李世民這幾個月來的規劃的就是完全做了無用功了,甚至還可能讓長孫無忌也陷入險境,若不是秦王的敵人,這個人的身份是誰,當今天下竟然有這樣的人,竟然能如此準確敏感的捕捉到時局,堪比當年諸葛孔明臥龍三分天下的眼光了,這樣的人才若能為秦王所用那麼天下何愁不平,李世民登基後何愁無能臣治世。

    這兩條是杜如晦的考量,還有一個大膽的揣測,連杜如晦自己都覺得荒唐,就是這個消息根本不是別人告訴這個弱冠少年,而是張陽自己猜出來的。

    若是最後一條,杜如晦看張陽的眼神就發生了變化,雖然這小兒行事魯莽,說話少了分寸,但憑他剛才的一番款款而談就可以和秦王府多數幕僚一較高下,他少的只是幾分歷練。

    當即,杜如晦決定不動聲色觀察,他覺得憑自己的眼力看出一個人是否說謊還是可以的。

    張陽覺得被杜如晦那雙平靜無波的眼睛盯著很有壓力,但張陽畢竟是兩世為人,豈是一般同齡人可比,雖然來到這裡之後有了手機的幫助張陽日子稍微平順了點,但大抵不是真正的紈褲子弟。

    於是張陽稍微整理了一下先前想好的說辭,慢慢道來:

    「這個,小侄從小就是喜歡胡思亂想來著,今天聽老師說了下,感覺很是奇怪,就把這件稀奇古怪的事情往前後多想了幾步,覺得秦王和秦王妃的事情很是蹊蹺,於是猜想是不是世人誤傳,想到誤傳,小侄又開始想到三國周瑜打黃蓋的典故,長孫大人與親王殿下的關係一時間猶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這才急急忙忙前來找舅舅驗證事情真偽。」

    經過這一問一答的對話間,張陽越發肯定,這個杜先生就是杜如晦本人,想到杜如晦日後在李世民朝堂上那種種優待,張陽馬上就打蛇隨棍上,自稱起了賢侄。

    杜如晦聽到這話雙眼瞪的異常圓,「你是說,這一切都是你自己猜出來的?」

    雖然自己猜到這個可能,但是一旦被證實,杜如晦還是大為震驚。

    張陽覺得自己的話沒有什麼漏洞,既然牛皮已經吹出去了,不如大大方方認下來為好,反正任杜如晦想破腦袋也不會猜到這世間竟會有手機這個神奇的東西,「是的,這些都是小侄的猜想,不過杜先生剛才如是確認,小侄現在還是不敢完全確認的。不過賢侄對自己的猜想還是有幾分把握的,呵呵呵!!」

    杜如晦聽完之後心裡直罵自己魯莽,就說嘛,這件事情可是做得天衣無縫的,怎麼可能是個人就知道呢,想到剛才自己忍不住破門而入的舉動,不禁老臉一紅,年紀一大把,竟然還如此衝動,衝動誤事啊!

    「所謂局者迷,想不到老夫自認為能騙過天下人,卻是不想被一小娃給識破。罷了,罷了,只要能騙過長安城內那些人,其他的也無法,也不能苛求了,幸虧是賢侄看出問題來了,知道這個事情的嚴重性,沒有到處說,就直接來這了,真是大幸啊!!」畢竟是日後響噹噹的人物,杜如晦不可能這點肚量也沒有,當即承認了自己的過失,還沖張陽拱手致謝。

    張陽王述這舅侄倆忙擺手說不敢當,張陽心想:人家是給咱客氣,要是咱真不客氣收下了人家的客氣,日後可休怪人家對咱不客氣了。

    要說能察覺出來這事有問題的肯定不止張陽一個人,不過畢竟這些沒有親身經歷此事的人肯定是不太敢確定的,而親身經歷的,卻都能被騙過去,這就是所謂當局者迷了,再說大家都沒張陽的資料豐富,要知道古代的資訊來源很多都是語焉不詳。

    感歎完了,杜如晦看向張陽的眼光可是充滿了讚賞,「賢侄啊,你能從這些隻言片語中就能猜出這件事情大概,實在讓老夫佩服啊,不愧是做出《雁丘詞》和《梅花三弄》的少年英俊啊!張岳這老小子倒是生了個好兒子。」

    張陽被杜如晦稱讚得不好意思,靦腆一笑,「杜先生過獎了。」

    這時杜如晦好像突然想到什麼,望著張陽戲謔一笑,「叫我杜伯父就行,我與你父親也算老朋友了,哈哈,賢侄今年幾歲呢?」

    「回伯父話,小侄今年十六。」張陽心裡隱隱有種要被算計的感覺,卻還是恭敬的回答,後脊樑卻是一身冷汗,當今不知幾人能承受杜如晦的算計,縱然手機在手,張陽還是覺得自己還沒有這個能耐啊。

    杜如晦聽完笑道,「好,好,如此少年英才,日後定是前程似錦,哈哈哈哈!」

    杜如晦笑聲爽利,但是眼神卻是那麼曖昧不明,張陽心道壞了,這眼神賊熟悉,自己娘和那個鄭夫人都用同樣的眼神盯過自己,又要相親啊!

    早說嘛,看得我心驚肉跳的,不過這老杜好像歷史上可是沒有女兒啊?難道是歷史上沒有記載的私生女嗎?不是吧!還帶這麼玩的!!」

    不等張陽多問,杜如晦就繼續說,「沒事了,你先回去吧,等你父親為你解惑即可,記住,此萬萬不許透露給任何人知道。包括你母親和你老師張崇也不行!」

    雖是如此交代,杜如晦還是有些顯得不放心,轉過頭又對著王述說,「王兄,看來我們還是要立馬去去張家坐一坐了。」

    王述自然是知道眼前這位杜如晦杜先生在天策府的地位,不可能逆著他的意思,「但憑先生的安排。」

    張陽這不是就是去了一趟舅舅家,回去的時候還順便帶回了舅舅王述還外加一個房謀杜斷的杜如晦。張陽帶著小四坐在回家的轎子裡,心裡很是有點惡趣味的想到,要是現在給杜如晦照張相傳到百度上,不知道有木有人能認出這個人是大唐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裡大名鼎鼎的杜如晦來呢?

    這事想想就有趣,看來一會一定要找個機會,暗地裡給這個房謀杜斷裡的杜如晦照張照片。等晚上我一個人的時候上企鵝聯繫下封況那個歷史研究狂,看看他能不能認張照片裡的人是杜如晦不,到時候要是認不出來這是「房謀杜斷「裡的杜如晦,那就好玩了。

    到那個時候我可就可以好好的打擊打擊他了,這可以一個難得的好機會啊,看他以後還敢那麼臭屁不,這可就抓住她的馬腳了。可以好好的威脅下這個歷史系的高材生了。哈哈哈哈哈哈.

    張陽在心裡不斷腦補,想到手機那邊封況那張變幻莫測的臉,暗爽不已。ps:由於昨天一天就只爭加了不到20個收藏,今天還是只有一更,今天繼續求收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