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臥龍逆天

第四卷 巴蜀風情 第二百七十九章 呂蒙殉城(一) 文 / 本尊是個小蝦

    第二百七十九章呂蒙殉城

    被中軍護衛的曹操,以及帳下一干謀士,眼看著前軍敗退而來,瞬間把自己的陣營,沖的七零八落,各部兵馬,紛紛四散而逃,眼看著這般局勢,騎在戰馬上的曹操,也是臉色大變。

    這一刻他知道,自己已經無力回天,現今唯一的辦法,就是率軍撤退,保存各軍實力,否則一旦荊州大軍衝殺上來,失去鬥志的軍士,只會成為待宰的羔羊,將會毫無反抗之力。

    「撤!」曹操咬牙切齒的喊出這個字時,心頭無疑是在滴血,但他卻別無選擇,隨著曹操下令撤退軍令下達,曹軍後營的人馬,迅速改變隊形,迅速朝著來路狂奔退卻了起來。

    曹軍的撤退,卻更加激起荊州各營兵馬的求戰之心,數萬荊州人馬,分成十幾股隊形,一口氣追殺出三十里,沿途斬殺曹軍數萬人馬。

    這一場大戰,從中午持續到入夜方才結束,曹軍十餘萬大軍,損失將近七成人馬,被斬殺的人馬將近三萬人,俘虜五萬餘人,荊州各軍繳獲大量器械物資,以及大批糧草。

    要不是徐晃率部接應,曹操最精銳的虎豹騎,也幾乎被包圍全殲,這一戰爆發性的戰鬥,可謂是大獲全勝。

    諸葛亮的五萬人馬,雖然損失萬餘人馬,傷亡也不小,但相比眼前的戰績,這點損失,倒也算不上什麼損失。

    敗退樊城的曹操,收攏各路敗軍後。赫然發現出征時的十五萬大軍,已經不足五萬,軍械糧草損失更是慘重,逃回來的軍士。大部分都是空著手狼狽歸營的。

    這一路逃竄,曹操也受驚不小,當得知損失的情況時,曹操原本就還未痊癒的頭風病,再次爆發,疼痛難忍的他,隨後就陷入昏迷。

    面對這個情況,軍中主要的三大謀士。王朗,陳群、華歆與軍中大將徐晃和曹彰商議之後,最終下達撤軍的命令。

    隨著曹軍的撤退,歷時一百十二天的襄陽保衛戰。以諸葛亮獲勝結束。

    雖然這一百多天的戰鬥,襄陽外城已經被投石車砸的破碎不堪,但內城卻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城中的百姓,也因為城中貯存的大量糧食。而沒有受到戰亂饑荒。

    相反這一次襄陽保衛戰,反而凝聚起全城二十萬百姓團結之心,因為太守陳矯內政措施妥當,全城百姓不但沒有厭戰。而且自發的上城堅守,可謂是眾志成城。從而確保了襄陽城,在曹軍十幾萬大軍輪番攻擊下。始終屹立不倒的原因。

    大敗曹軍之後,諸葛亮隨即安排陳楚,張合、龐統負責收編俘虜,並且屯兵城外駐紮,他則率領張飛,趙雲等將領,進入襄陽城。

    來到襄陽太守府內,諸葛亮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嘉獎了此次守城的大功臣魏延、陳矯、霍峻三人,隨後又一同去看望了戰死水軍將領蘇飛,以及守城罹難兩萬軍民。

    對死難的軍士,舉行祭拜和撫恤,對有功的將士,一一進行封賞,一連忙了整整數天,每天睡覺的時辰,也就一兩個時辰。

    這日,諸葛亮在太守府舉行慶功宴時,鴻翎快使飛奔而來,報道:「啟稟主公,黃忠將軍與法正大人,已經攻下漢中,曹軍守軍曹休被殺,郭淮、張既、閻圃等人俘虜,另外西涼馬超,率帳下大將龐德,馬岱領三千羌兵襲取了陽平關,上表表示,願意歸順主公帳下。」

    「為嘉獎馬超歸順,本侯即刻上表表奏馬超為鎮西將軍,領涼州刺史,屯兵駐守陽平關,任命龐德為平西將軍領漢中都指揮,馬岱為神策軍右武衛將軍,在黃忠帳下效命,任命法正為漢中太守,嚴顏為鎮軍將軍,駐守漢中。」諸葛亮聞報,欣喜起身笑道。

    「報!江夏緊急軍報!」

    ……

    諸葛亮的話音剛剛落下,一名傳令的軍士,飛奔著衝進大堂,直接撲倒在地上,喘氣喊道:「夏口危急,呂蒙都督緊急……」

    「快,把他救醒。」諸葛亮神色一震,急忙邁步走下台階,這會堂下的醫官,急忙上前把那名軍士抱起,進行過一番施救,接著又餵了口肉湯給那名軍士吃下,這名軍士方才恢復了一些知覺。

    「主公,夏口水寨中了周瑜火攻之計,呂蒙都督被周瑜包圍,危在旦夕,請立即發兵馳援。」

    「這是發生在什麼時候的事情?」諸葛亮蹙眉追問道。

    「前天夜裡。」軍士喘氣回道。

    「來人,扶他下去休息。」諸葛亮前天下午,接到過章陵和夏口的軍報,當時章陵的徐盛和馬良說,張遼已經退兵而去,夏口的呂蒙也說,周瑜正在收拾營寨,似乎有退軍的跡象。

    也正是接到這兩封軍報,諸葛亮才沒有發兵前往江夏,但他卻沒有想到,僅僅過去不到三天,戰況卻急轉而下,很明顯張遼退兵屬實,但周瑜卻施展了陰謀,趁呂蒙大意之下,燒燬了夏口水寨的戰船,讓夏口的呂蒙,徹底陷入困境之中。

    「主公,末將等願為先鋒,立即馳援夏口。」這會大堂正在慶功的將士,紛紛起身請纓道。

    諸葛亮返身回到主位,閉目思考了一會,道:「子龍,叔至率領驍騎軍,日夜兼程,趕赴漢津渡口,準備船隻,翼德、雋義率領本部人馬,隨後出發,不得有誤。」

    「末將領命!」趙雲等將,紛紛應命而退。

    「士元,子揚,準備大軍所需的器械糧草,明日午後,隨吾出發。」諸葛亮接著又道:「文長,襄陽本侯就交給你們幾位了,今日宴會到此為止,待解了夏口之危。本侯在與諸位把酒言歡。」

    「諾!」大堂內的文武官員,齊聲作揖應道。

    數日前的夏口城下,周瑜中軍大帳。

    當在夏口城下指揮作戰的周瑜,接到孫權軍令。命他準備收軍,退回廬江的消息,氣急之下的他,忍不住噴出一口污血。

    帳下左右眾將,凌統、朱然、黃柄、呂據、朱桓、潘璋、朱績紛紛上前喊道:「都督,都督無恙否?」

    周瑜面露慘笑,伸手擦拭著嘴角的血跡,道:「吾畢生心願。就是襄助孫氏,奪取荊州,舉兵北伐,數次征伐江夏。屢次要盡全功之際,卻都因外力原因,導致功虧一簣,實在可恨,可恨矣!」

    「都督。主公下次軍令,只怕也是不以為之,都督還請放寬心思,保重身體才是。」作為孫權心腹大將的朱桓。現今擔任奮武將軍,是帳內眾將之中。除周瑜外,職位最高的人選。

    周瑜蹙眉掃了一眼朱桓。點頭道:「休穆將軍說的是,那就勞煩汝傳吾將令,收拾營寨,來日徐徐退兵,汝部為前驅,負責開路修橋,以供大軍前行。」

    「諾!」朱桓點頭應命而退。

    「都督,江夏十餘座城池,現今皆已被我軍攻下,眼看夏口城唾手可得,就這麼放棄,末將實在不甘心。」凌統見朱桓離去,焦急的上前攙扶著周瑜抱怨道。

    「都督,凌公績說的是,吾數萬將士,歷時數月,奮勇殺敵,眼看城破在即,卻要退兵,這叫將士們如何心服?」朱然也是忿然喊道,作為朱治的養子,對於父親朱治被甘寧殺死一事,他一直都是耿耿於懷的,也讓他對荊州充滿仇恨之心。

    「都督有句古話說的好,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還請都督三思,此次吾軍已經跟荊州結下大仇,就算撤退,也斷然不會取得荊州的諒解,與其這樣,莫如一舉攻下夏口,以江夏為據點,與荊州大戰一場,豈不美哉?」

    黃蓋長子黃柄,雖然才二十出頭,身形魁梧的他,說起來話來鏗鏘有力,已有當年黃蓋幾分威勢。

    周瑜舉目看了一眼帳下這些個青年將領,無論是凌統、還是朱然、或者黃柄都跟荊州有解不開的仇恨,他們的父親無一不是死在荊州大將的手下。

    而這些人卻又都才能卓著,無疑都是江東未來的棟樑之才,正如他們所說,江東與荊州之間,仇恨已經結下,化解根本就不可能,從孫氏第一代的孫堅死在劉表手下開始,就注定江東與荊州最終只能一支獨大,而無法共存。

    思慮之下,周瑜神情肅穆的望著帳下的諸將道:「既然諸位將軍決心死戰,某到有一計,改日某親自出戰,然後假裝受傷,到時爾等藉機把吾救回大營,然後藉機開始退軍,到時城中守軍必然放下戒備,到時由凌統你和朱然二人,各帶五百水軍,趁夜潛入夏口水寨,放火燒燬夏口水寨,一旦燒燬夏口水寨,守軍將失去後路,定然不是我軍對手,到時我軍水陸大軍同時進攻,必可一舉攻破夏口。」

    「都督此計甚妙,吾等願聽都督吩咐。」凌統諸將一聽,無不是精神一震,紛紛齊聲應道。

    正如周瑜所料,這三個月堅守,夏口守將呂蒙、向朗、傅肜等雖然堅持了下來,但卻也到了強弩之末,城中無論是軍士還是百姓,都快到崩潰的邊緣。

    當周瑜第二日領軍出征,意外摔下馬背,隨後又有細作匯報,周瑜舊疾復發,正準備連夜拔營撤退時,呂蒙等人,無不是鬆了口氣。

    至於追擊一事,呂蒙自是想都沒想,因為現在城中雖然還有守軍一萬多人馬,但這些軍士,實際大多都是戰爭爆發後,臨時招募的新兵,守城已經勉強,出戰完全是找死。

    而他手中精銳的錦帆水軍,這三個月防守戰,已經折損五成,剩下的五成兵力,有三千駐守水寨,剩下的無不都是受傷掛綵的,基本失去戰鬥力。

    當斥候匯報說周瑜大軍,已經退出二十里時,消瘦的呂蒙,站在牆頭之上,望著不遠的江面,對向朗、傅肜道:「今晚終於可以睡個安穩覺了。」

    「是啊,這三個月來,呂都督你可是瘦了整整一圈,如今城池保住,總算不負主公所托矣。」向朗雖然是一介書生,但此刻他卻也是一身戎裝,雖然神情疲憊,但精神卻是不錯。

    「傳令,今晚各營將士都好好吃一頓,美美睡上一覺,擇日本都督要按功行賞。」呂蒙高興的大笑一聲,吩咐身邊的傳令兵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