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臥龍逆天

第四卷 巴蜀風情 第二百五十五章 張嶷投軍 文 / 本尊是個小蝦

    ~-~第二百五十五章張嶷投軍

    「主公,營門之外,有一青年來投軍,指名道姓說要見主公,還自詡自己乃是大將之才;剛才韓隆和張山二人與之對戰,勉強支撐了十餘個回合就被敗了」諸葛亮正與法正、張松、徐庶商議著下一步的軍情,馬謖匆匆走了進來,作揖稟報道

    「哦,對方可有報姓名?」諸葛亮不由起了興趣,開口笑問道

    「來人自稱張嶷,看起來也就二十出頭,劍術頗為精熟」馬謖沉聲回道,他和鄧艾昨日剛從梓潼回到雒城,這些時日在梓潼的歷練,讓馬謖看起來成熟了不少

    「張嶷?」張松和法正都自語一聲,對於這個名字,他們二人顯然都未聽說過

    諸葛亮聽到張嶷這個名字,卻是搜刮了好一會腦海中殘存的記憶,隱隱覺得這個名字有些熟悉,雖然對方的經歷他記不起來,但能夠在腦海中留下名字印記的,無疑都是未來的蜀中大將

    「幼常,讓士載帶此人進來」諸葛亮想了想隨即朗聲說道

    不一會,馬謖就一臉不忿的去而復返,說:「主公,張嶷說當年周文王為了請姜子牙出山,親臨渭水河畔,漢高祖為拜韓信為將,駐高台而迎之,吾雖然沒有姜太公之韜略,也沒有韓公之武略,但作為一名先鋒大將,還是綽綽有餘的,今日登門拜訪,難道就不能勞駕楚侯打開中門親自前來迎接麼?」

    「好一個狂徒,主公,理應把此人趕出營去」張松聞言,當即跳了起來

    法正也是不滿的道:「子喬所言甚是一介武夫,安敢如此托大,真是豈有此理」

    「主公,此人口出狂言,也許真有幾分才識,莫如讓我去見識一下?」徐庶出身江湖,向來喜歡任俠之士,所以他的感官自是與張松法正這樣的世家子弟出身的人不一樣

    「二位無需動怒,禮賢下士,不是掛在嘴邊一句口號,而是要發自內心的去做不管這個張嶷是不是賢士,既然對方有要求,亮不能因為身份,就擺架子不去迎接,若此人是有意試探的話那吾豈不是錯失良才?」諸葛亮輕搖著手中的羽扇,淡然一笑,邁步便朝外走去

    「都住手退下,主公到了」馬謖前行一步站在營門口喊了一句

    「主公,這人武藝不錯確實有幾分本事」諸葛亮剛到,鄧艾就驅身近前低聲解說道

    諸葛亮點了點頭,邁步走到營門口,看了眼身形魁梧的張嶷,一臉傲慢的站在營門外,也不以為意,淡然一笑,作揖道:「在下諸葛亮,壯士來此,不知亮有什麼能幫得上忙的儘管開口」

    張嶷舉目看了眼諸葛亮,心中不由暗忖道:「這楚侯果然與傳言一般,不拘小節,謙恭待士,果真有明主氣象」

    「在下張嶷,別無所求,就是聽聞楚侯禮賢下士,特來一見,今日心願已了,告辭」張嶷拱手作揖一拜,轉身就要走

    「壯士且慢,來者皆是客,若不嫌棄,何不喝盅熱酒再走不遲?」諸葛亮見他要走,驚疑之下,遂開口勸說道

    張嶷回身凝視了諸葛亮一眼,思慮了片刻,笑道:「正好某也缺幾個盤纏,要不楚侯一併送上?」

    「壯士有求,亮自當奉上」諸葛亮不以為意的一笑,道:「來人,取一百金給這位壯士」

    「諾」馬謖遲疑了一下,立即應命而去

    諸葛亮現在算是看出來了,張嶷今日此來,必有緣故,既然對方要打啞謎,他自是願意奉陪,他倒要看看,張嶷的葫蘆裡藏著什麼秘密

    法正和張松幾個,現在也算是看出來了,這個張嶷要麼是來找茬的,要麼就真是有些本事,前來試探的,所以二人這會站在邊上,自是一言不發

    「壯士請,酒菜吾已經命人備好]」諸葛亮欠身一讓,給足張嶷面子和禮遇

    面對營門兩旁,禁衛深嚴的軍士,張嶷倒也坦然,眉頭都沒皺一下,昂首與諸葛亮並排而行,端的是無禮之極了

    就連徐庶也看的直搖頭,心中暗想道:「這小子還真是個狂徒,待會要是拿不出什麼真本事,只怕是這門好進,要出去就真難了」

    「來,張壯士,這盅亮先敬你,雖然你我往日不識,但今日一見如故,那也是有緣,正所謂天涯若比鄰,海內存知己,干了」諸葛亮朗聲一笑,舉盅一飲而盡道

    然而他卻不知道,他那一句天涯若比鄰,海內存知己,卻讓大堂內坐著的徐庶等人,喃喃自語的回味起這句優美的詞句來了

    「干了,謝楚侯」張嶷雖是武夫,但卻並不是大老粗,諸葛亮那句蹦出來的詩詞,卻同樣讓他神情一震,只是他卻直接當著聽不懂給無視了

    一連三盅熱酒下肚,張嶷也不回敬,抓起案前的滷肉,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儼然獨自一人在家一般

    「好啦,某吃飽了,就此告辭,這金子多謝楚侯了」張嶷摸了摸肚皮,拎其案上的金袋,邁步就朝大門口走去

    鄧艾眼見他要走,正要開口,諸葛亮微微搖了搖頭,笑道:「壯士請,亮就不送了,後會有期」

    「汝真放我走?」張嶷吃了數步,見諸葛亮仍然坐在那飲酒,終於有些沉不足氣回頭問道

    「亮曾經對天下發佈過佈告,凡是有一技在身者,前來投靠本侯,只要本侯能幫得上忙的,都會良才錄用,今日壯士以一柄佩劍,能夠折吾兩名親兵什長,足見壯士武藝不凡今日壯士選擇離去,只說明亮做的還不夠好,所以無法讓壯士留下,壯士儘管離去便是」

    諸葛亮長身而起躬身作揖一拜道,這是他最後的真誠,若張嶷要是這樣還不露底細,只要他敢出雒城一步,那就只能說明這個張嶷,還真是不識好歹了

    「楚侯以國士待我,嶷又豈敢再欺瞞,請容許在下單獨與明公相談」張嶷這一刻終於感化,回身作揖一拜

    「廳堂之內,皆吾心腹,壯士有何話儘管道來,無需擔憂」諸葛亮輕搖著手中羽扇,沉聲回道

    「既然如此,那某也就沒什麼顧慮了」張嶷回了一句,接著道:「某乃巴郡人氏向來與建寧李恢將軍相善,數日前李恢奉命率軍,前來馳援雒城,但經過某與閻芝相勸李恢將軍也認為今後的益州之主,非楚侯莫屬所以我等三人,皆願歸降楚侯

    「只是擔心楚侯不能信任我等所以某今日特來試探,若楚侯今日在大門口哄某離去,吾等也只能領軍,拚死與楚侯廝殺,以全忠義之名,但楚侯不但沒有絲毫無禮之處,還這般誠懇待吾,在下實在銘感五內,願歸順楚侯帳下,干效犬馬之勞」

    張嶷話說到最後,雙膝跪地,伏首行大起了大禮

    「張將軍快快請起,何須如此多禮」諸葛亮這會也終於舒了口氣,大喜著下階,把張嶷個扶了起來

    「來,將軍隨我上座,今日理當開懷暢飲」諸葛亮與張嶷相視一笑,拉著張嶷就要走上主位入座

    「主公,末將向來有一個規定,那就是飲酒不過三盅,剛才末將已經飲過三盅,這酒末將是不能喝了,還請主公莫怪」張嶷遲疑了下,退後一步,躬身作揖道

    「張將軍自律堅毅,不為權威折腰,吾豈能怪罪,理應封賞才是,來人再取五百金來」諸葛亮不由讚賞的點頭道

    「主公,如今益州戰火四起,百姓困苦,主公若要賞賜末將,那就請把賞賜的錢財,都賜給百姓」張嶷再次搖頭拒絕道

    張嶷的連番拒絕,卻不由讓諸葛亮心中一堵,但也讓大堂內的徐庶等人,卻是對張嶷另眼相看了,眾人都沒有想到,這麼一個青年大漢,竟然不為金錢所動,不畏懼權勢,就憑這份公心,足以贏得眾人的好感了

    「也罷,那就把這六百金,都換成大米,擇日在城中發放,接濟一下城中受難的百姓」諸葛亮苦笑一聲,現在他是真心發堵,卻還不能發作,現在的他算是真正的體會到了,所謂明君遇到諍臣直諫時那種心中有火發不出的憋悶了

    「謝主公結納末將之言,末將還有一請,希望主公允許末將出城,引李恢將軍來投」張嶷欣慰的作揖道

    「准了」諸葛亮點了點頭道:「給張將軍備馬出城」

    「末將告退」張嶷說罷,轉身而去

    望著張嶷離去的背影,諸葛亮不由起身感慨道:「昔日曹孟德破冀州,感慨說河北名士何其如此多也,可惜袁紹不能用,若能用,則吾安敢正眼覷此地哉?」

    「今日吾方才體會,此言誠不欺吾,今日劉季玉若能夠重用名士賢才,積極進取,以天府之國為根基,何至於獨坐深山,任人欺辱?」

    「主公所言甚是,當今亂世,豪傑並起,若無進取之心,必然難以持久,縱使今日益州不入主公之手,也會落入曹操之手」徐庶深以為然的附和道

    「主公,李恢將軍引軍而來,困守內城的劉循,必然會趁機反撲,咱們何不將計就計,引誘劉循出城,然後一舉殲滅」法正這會的心思,卻轉到了破敵之上了,正如他所說,李恢率軍馳援而來,劉循根本不知其已經投降,到時只要諸葛亮領軍與李恢演一齣戲,必然可以引誘劉循上當

    「孝直兄此計甚妙,立即傳諭各軍準備,等待李恢一到,立即安計行事,一舉擒下劉循」諸葛亮思慮之下,欣然贊同道

    求正版訂閱,希望有能力的兄弟,訂閱一個,感激不盡,謝謝未完待續)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