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臥龍逆天

第四卷 巴蜀風情 第二百四十七章 料敵先機 文 / 本尊是個小蝦

    第二百四十七章料敵先機

    「哈哈,雋義無需焦急,今日把你們召集來此,就是來商議對策的,如今夏侯淵有七萬大軍,兵力比我幾乎多一倍,可他為什麼不敢出戰?這說明什麼呢?這說明他心虛,而作為一名將軍,最該具備的是什麼呢?那就是自信和敢於亮劍的精神,當然我指的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為將者深思熟慮後的自信,以及在危急情況下,依舊敢於亮劍,和一往無前的精神,也只有具備了這兩種品質的將領,方才算的上真正的勇將。」

    諸葛亮大笑一聲,輕蔑的道:「夏侯淵擁有七萬兵力,卻連出戰的自信都沒有,這樣的將領,不過一介庸才也,何足道哉。」

    「哈哈……」諸葛亮這番話,立時引來眾將的一陣大笑,心中一掃多日來的鬱結之色。

    事實上夏侯淵自是沒有諸葛亮說的這麼不堪,但有句名言說的好:戰略上要藐視敵人,戰術上要重視敵人,諸葛亮剛才的那番話,用意其實箇中之意,目的就是為了增強眾將的信心。

    這幾日走訪巴西山川地理,諸葛亮和徐庶、法正得出一個共識,那就是夏侯淵並不是畏戰,若其正是畏戰,那他的七萬大軍,就會全部龜縮在城中,而不是在城西,和城北各駐紮了一軍。

    顯然夏侯淵這番佈置是有用意的,城西的西蓋山,乃是巴西群山的主峰,可以俯視巴西城下的一應情況。城北的沓子山,則是巴水的發源地,也是整個巴西城飲水的主要渠道。

    夏侯淵這樣佈置兵力,很明顯就是做好長期駐守的目的。可他手中卻有七萬兵力,而攻伐的諸葛亮,只有四萬五千兵力,若以兵力對比來看,夏侯淵這完全是本末倒置。

    然而夏侯淵在曹操麾下,那絕對算的上前十的大將之才,他這麼安排,顯然是因為其中有緣故。

    根據江陵傳來的消息。諸葛亮早已經知道,江東和曹操罷兵,而根據時間推斷,曹操此刻的大軍。相比已經抵達關中,預計也就半月二十天,曹操大軍必然能夠抵達漢中。

    所以諸葛亮很輕易的就得出結論,夏侯淵是得到曹操軍令,固守等待大軍抵達。兩軍會合,再以絕對優勢的兵力,與諸葛亮決戰,徹底的洗清赤壁之戰的慘敗恥辱。

    諸葛亮自是不會給曹操這樣的機會。既然巴西城防堅固,無從下手。諸葛亮這幾天經過走訪附近地理,在本地土著賨族人口中得知。無論是聳立的西蓋山,還是險峻的沓子山,都可以從後方繞道到山的背面,攀爬到敵軍守衛的薄弱地帶。

    這項技術活,對於荊州士兵,或者對於曹軍來說,無疑都是項難以完成的任務,但對於本地的賨人來說,卻根本是小菜一碟。

    而龐羲在本地為官多年,在本地的土著賨人之中,完全有一呼百應的威望,這兩相結合,諸葛亮心中就有了攻取沓子山的辦法,從而切斷巴西城中的水源,逼迫夏侯淵決戰。

    這項作戰計劃,就是諸葛亮這幾日查訪下來後,與法正、徐庶商定下來的部署,今日召集眾將議會,也正是安排眾將執行拔出巴西城外據點的作戰軍令。

    「子龍,明日汝領五千人馬,繼續前往城下搦戰,俊義,汝率本部人馬,攻打西蓋山的曹軍大寨,記住,不計傷亡,要全力進攻。」諸葛亮在說出這道軍令時,心頭是在滴血的,但為了能夠轉移目標,順利攻取沓子山,截斷巴西城的水源,諸葛亮也不得做出犧牲一部分軍士的生命,來換取更大的勝利。

    這就是戰爭,不能存在一絲憐憫,因為戰爭的最終結果就是勝利,這也是為什麼古人會總結出:慈不掌兵的至理名言。

    如果今日諸葛亮擔心軍隊的傷亡,而一直不敢發動進攻,那麼最後出現的局面,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乃至自己也成為刀下之鬼,所以作為一方統帥,在必要的時候,以少量的犧牲,換取更大的勝利,也是無奈和必須做出的選擇。

    「末將領命!」趙雲出列作揖道。

    張合則遲疑的望著諸葛亮,遲遲不肯接令。西蓋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比起攻打巴西城的難度更大,這樣冒然進攻,跟那雞蛋與石頭碰撞,幾乎沒有什麼區別。

    而且還要不計傷亡,這著實讓張合有些不敢應命,要知道部下這一萬五千兄弟,大多都是跟隨他多年的兄弟,就這麼讓他們去犧牲,張合著實於心不忍。

    「俊義將軍,主公自有考量,汝儘管率軍前往,三日之內,必有結果,為了這場戰爭的勝利,做一些犧牲還是值得的。」徐庶見張合欲言又止,一副要據理力爭的神情,隨即開口解釋道。

    「主公……末將領命。」張合躬身作揖時,眼角的餘光,不由偷看下諸葛亮表情,見到諸葛亮並沒有生氣,他的心頭不由鬆了口氣。

    「身為大將,有自己想法是對的,不過以後有疑問,就大膽提出來,若合理,本侯豈能一意孤行。」諸葛亮目光掃了他一眼,開口責問了一句,接著道:「子揚,汝率領五千人馬,前往城北要道,安營紮寨,要密切注意沓子山軍情,一旦山中起火,立即發兵進攻,不得有誤。」

    「末將領命。」陳楚出列應道。

    「其餘諸將駐守大營,做好戰鬥的準備。」諸葛亮環視眾人一眼,表情肅穆的道。

    「末將領命。」眾將轟然應道。

    「伯韋將軍,汝留一下。」待諸將退出大帳時,諸葛亮把龐羲叫住了。

    「準備的怎麼樣了?」諸葛亮給龐羲倒了杯茶,親切的詢問道。

    「主公放心。吾已經挑選了三百名賨人勇士,這些人個個都是攀爬好手,另外挑選了三千壯士,到時這批勇士上到山頭。扔下繩索,另外三千壯士,則可藉著繩索爬上頭頭,從敵軍後方發動突擊,一舉攻下沓子山。」龐羲接過諸葛亮遞來的茶碗,感激的頷首回道。

    「好,伯韋若建此奇功,封侯拜將。為期不遠矣。」諸葛亮滿意的點了點頭,連聲許諾嘉獎道。

    巴西城北的沓子山守將,乃是夏侯淵侄子夏侯尚,此人雖然年少。但卻在軍中服役多年,以軍司馬的基層將官隨軍,到現在官居偏將軍,夏侯尚倒也是憑藉著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

    為了守衛巴西城中的水源,夏侯淵特意把這個重任交給了夏侯尚。並且調撥了八千兵馬給他,守衛著沓子山的水源。

    城西的西蓋山守將,則是賈逵駐守,賈逵字梁道。素來有急智,堅毅果敢。曾任弘農郡太守,此次出征。出任夏侯淵軍中參軍。

    站在西蓋山主峰,可以俯視整個巴西城下的一切軍情,相當於一個人的眼睛,夏侯淵讓賈逵率領五千人馬駐守此山,目的就是為了監視諸葛亮兵馬的一舉一動,從而讓諸葛亮無所遁形。

    而夏侯淵率領大軍居於城中,一旦成為那方出現危急情況,他則可以立即率領大軍馳援,對敵軍形成夾擊之勢。

    夜色深沉,寒霜瀰漫,沓子山由於地處山中,林木茂盛,這不剛剛入夜,氣溫就降到了冰點。

    夏侯尚的大營,安在了半山腰一處隘口之上,距離山腳下有五百步距離,上山的道路只有一條羊腸小道,所以夏侯尚只要在隘口佈置一千弓弩手,山下縱使十萬大軍,也休想從山下攻上山頭。

    而巴西城中的水源之地,正是從山中各個溪流流出,匯入山腳下巴河之中,轉而進入巴西城中,穿城而過,從而給巴西城的百姓,帶來勃勃生機和解決了飲水問題。

    所以要想截斷水源,就必須先攻下沓子山,否則山腳下的兵馬,還未來得及修築其水壩,半山腰垂直落下的滾石檑木,就足以對山下的兵馬,造成毀滅性的攻擊。

    隨著夜色加深,夏侯尚在巡視完各營之後,隨即返回了自己的中軍大帳,外面已經起霜凍,夏侯尚凍得雙手通紅,一走進大帳,他就喘著粗氣,搓手跺腳的走到了火盆前。

    「這鬼天氣,他娘的太冷了。」夏侯尚抱怨坐在了火盆前,伸手烤著火喊道:「來人,把本將軍的酒和滷肉拿來。」

    帳外的親兵聞訊,很快就給夏侯尚端來了一罈酒和一盤水煮羊肉,親兵隊率給夏侯尚倒了一碗酒,小聲的道:「將軍,夏侯將軍曾經告誡過,說夜裡宿營,禁止喝酒的。」

    「混帳,再掃老子的酒興,小心本將軍的軍法。」夏侯尚不滿的瞪了對方一眼,接著道:「你們幾個,一起坐下來,陪我一起喝一碗,去去寒。」

    帳內的三名親兵,看了眼剛才觸了霉頭的隊率,高興的擁了上去,當中一名靈活的軍士,忙給夏侯尚倒了一碗酒,笑道:「多謝將軍賞酒,這山裡頭的寒意,確實比中原冷多了,喝碗酒身子立刻就暖和多了。」

    「這話中聽,本將軍喜歡,來,喝……」夏侯尚開懷的大笑道,這一晚夏侯尚與自己的親兵足足喝了三罈酒,一直喝得酩酊大醉。

    當天深夜時分,沓子山的後方主峰上,悄悄摸上了三百賨人族的勇士,他們悄無聲息的殺進了山頂上夏侯尚佈置的崗哨,熟睡中的哨兵,想也沒有想到,會有兵馬從後山出現,就被全部斬殺在營帳之內。

    隨後這批勇士,接著山頂的巨木,穩固繩索,然後拋下了山底,在山谷下面待命的三千賨人族的精壯大漢,在龐羲的指揮下,紛紛借助著繩索,攀爬上了山頭。

    經過兩個多時辰的攀爬,龐羲率領的這批三千三百名賨人士兵,除了有十五人跌落山崖死亡外,其餘全部爬到了山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