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臥龍逆天

第四卷 巴蜀風情 第二百三十九章 兵進涪關 文 / 本尊是個小蝦

    第二百三十九章

    兵進涪關

    諸葛亮出城百里迎接法正一行,著實讓法正感受到了什麼是禮遇,也讓他大生知己之感,在益州蹉跎數年,始終未得重用,更是受盡冷遇,如今面對雄才偉略的諸葛亮,更難得的是諸葛亮態度謙恭,絲毫沒有半點架子,而荊州官員,上下齊心,勃勃向上,氣象實非蜀中所能比擬。

    在江陵待了數日,諸葛亮與江陵大小官員,一律傾心結納,待法正如上賓故友,讓他頓生知己之感,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現在他就頓生這樣的心境,同時法正心中也認識到了,為何張松在荊州一行後,回到蜀中,會對諸葛亮與荊州的文武官員推崇備至,如今親眼所見,親耳朵聽,法正方才心有所得。

    這日法正與賈詡一番長談後,最終下定決心,單獨與求見了諸葛亮,道:「將軍,正此番出使江陵,子喬兄曾對某說,昔日有言,襄助將軍佔取為益州,圖霸天下,不知將軍現今可有意乎?」

    諸葛亮深深看了眼法正,歎氣道:「亮花費十餘年精力,使得荊交二州,北上漢水,南至南海,地跨千里,但所得之地,皆為貧瘠土地,荊州更是四戰之地,人人欲吞之而後快,蜀地豐腴,天府之國,若能夠得之,自是再好不過,但奈何出師無名,再說益州牧劉季玉,又是仁厚之人,甚的民心,亮焉能興不義之師?」

    「將軍真乃仁厚之人,既然將軍有志益州,卻不欲興不義之師,正立即返回蜀中,與子喬先生商議對策,設法說服劉季玉,主動招將軍大軍入川……」法正話還未說完,馬謖匆匆趕了進來。

    「主公,張別駕求見。」氣喘噓噓的馬謖,直接把法正的話頭給打斷了。

    「張別駕。那位張別駕?」諸葛亮一時沒反應過來,但對於馬謖這風風火火的毛躁個性,卻讓他頗有些不滿。

    馬謖見諸葛亮面色不愉。心知剛才自己的行為,過於浮躁,惹來了諸葛亮的不滿,想起諸葛亮平時教導他們。遇事要冷靜,處事要沉穩,凡事要三思而行的準則,馬謖忙正身道:「謖知錯了,請主公責罰。」

    「馬中郎。所說的張別駕,莫非是張子喬?」法正驚訝與諸葛亮馭下威嚴之時,赫然醒悟到了馬謖口中所說的是何人。

    「正是。」面對諸葛亮投來的目光,馬謖忙應道。

    「子喬這個來,益州必然有變,將軍可速速招子喬入內。」法正得到肯定答案,心思一轉,立即說道。

    「孝直。咱們一起去迎接子喬去。」諸葛亮托著法正的手。就往外趕去,這會他自己卻早風範氣度丟在腦後去了。

    「子喬先生,別來無恙,想煞我也,哈哈……」諸葛亮在大門口,與張松行禮見面後。不由開懷大笑了起來。

    「走,咱們入內一敘。」諸葛亮一手托著法正。一手托著張松,心情大好的往議事堂走去。

    「還說我呢。自己還不是沒了章法。」馬謖眼見諸葛亮高興的像個孩子似的,不由小聲的嘀咕了一句。

    「好你個馬幼常,竟然在背後說主公壞話,這事看來我得給主公好好匯報一下咯。」一旁的鄧艾聽的仔細,一臉玩味的說道。

    「士載賢弟,為兄口誤,口誤,還望賢弟網開一面,饒恕為兄這次,但又所求,為兄一併答應。」馬謖慌忙拉著鄧艾的手告饒道,這事要是捅上去,自己肯定有的挨訓了。

    「看在你態度不錯的份上,本將軍就饒你一次,不過明晚醉鄉樓的大餐,可不能少,否則小弟我這嘴巴,說不定那會就說漏嘴了。」鄧艾得意的一笑,拿捏著馬謖的痛腳道。

    「好你個貪嘴小子,你給我記住了。」馬謖恨得牙癢癢的回了一句,心裡暗忖道:「你個小子,別落在我手中,否則看我不宰回來。」

    馬謖雖然比鄧艾大幾歲,從小也比鄧艾讀得多,但說到臨機應變,謀略決斷,他可就比鄧艾差遠了,這段時日來,他都不知道被鄧艾宰了多少次,根本就沒有翻盤的機會。

    不過二人鬥嘴雖然鬥嘴,但關係卻處的不錯,彼此都沒有計較在心,鄧艾喜兵善斷,馬謖好文善謀,這兩人湊在一起,倒也是相得益彰。

    諸葛亮也是看出兩個年輕人的潛質,只是二人現在年紀都不大,正好在自己身邊歷練一番,將來肯定是一對好苗子。

    諸葛亮托著張松、法正二人的手,在議事堂內分賓主落座,親兵奉上茶水後,諸葛亮開口道:「子喬先生風塵僕僕而來,莫非益州發生大事了?」

    張松剛端起手中的茶碗,也沒顧得上喝,就道:「松此次前來,是奉了劉使君軍令,前來請將軍引兵援助的。」

    接著張松隨即把夏侯淵率軍攻下巴西,閬中兩座益州重鎮之事道了出來,得知這個軍情,諸葛亮不由沉吟了起來,剛剛他還在和法正,商議如何師出有名的前往益州,可轉眼老天就送來了餡餅,這樣的好事,不由都讓諸葛亮有些懷疑,是不是真是老天在襄助。

    「將軍,此真乃天助您成此大事也,請將軍勿要遲疑,立即引兵西進,莫要錯過此番天賜良機。」法正獲此消息,不由欣喜作揖道。

    張松聽罷法正之言,心中就明白法正已經和諸葛亮達成了共識,當下他自是不在有顧慮,隨即道:「孝直所言有理,請將軍立即發兵,吃則生變矣。」

    諸葛亮思慮了會,揚聲道:「士載,傳令在江陵的所有文武官員,立即道議事堂議事。」

    「幼常,帶二位先生下去安頓,告訴下人,不得有絲毫怠慢。」諸葛亮接著又吩咐了一聲。

    議事大堂內,諸葛亮端坐主位,環視了一眼大堂內,分左右兩邊坐下的文武將官,張口把張松帶來的消息說了一下,待眾人消化了這個消息後,遂道:「吾意已決。後日正午出兵益州,諸將與各曹從事,從現在開始。要著手一切戰爭所需的物資,以最快的速度,行動起來。」

    「主公,荊南四郡的糧草。現今已經全部運抵江陵,加上去年剩下的一些儲備,足夠我大軍支撐十月所需,另外襄陽、章陵、江夏、柴桑都尉府四地的糧草,可以自給自足。無需補充。」戶曹從事糜竺,第一個站了起來,匯報了一下,大軍所需的糧草問題。

    「主公,兵器甲冑,各軍已經全面裝備,另外今年研究改造的新型強弩,已經製造出了五千支。現已全面裝備給了神武軍軍中。」工曹從事嚴峻。接著把自己分內的事務,給諸葛亮進行了回報。

    諸葛亮點了點頭,道:「十個月糧草雖然少了點,但卻足夠支撐到明年夏收,不過糧草問題,始終是件大事。明年開春,戶曹還要主抓這項農耕之事。荊州各郡要全面改種,把黍、麥、栗等北方乾旱農作物全部丟棄。一律改種水稻為主的農作物,實在種不了水稻的,改種大豆胡麻等農作物。」

    「請主公放心,今年各郡百姓,改種水稻,平均畝產比往年多出一石有餘,不用我們勸說,大部分今年沒有改種的百姓,都表示明年要改種水稻。」糜竺沉聲回道,江南地區,水力資源豐富,氣候宜人,顯然更適合種植水稻,畝產要比種植黍、麥等農作物產量高出不少。

    「子仲,這事辦好了,就是功在千秋的大事,本侯定當重賞。」諸葛亮讚賞的鼓勵了一句。

    糧草器械充足,諸葛亮自是再沒有後顧之憂,當下他遂道:「此次出兵入川,騎兵用場不大,可以留守,不過子龍將軍,可以隨軍參戰,叔至統軍留守。」

    「末將領命。」趙雲和陳到欣然道。

    「俊雋將軍,汝部神威軍為先鋒,神武軍,陌刀軍為中軍,隨中軍出發。」

    「末將領命。」張合,陳楚、劉封三人起身應命道。

    「翼德將軍,如不神衛軍,剋日開拔至巫陵港城駐紮,兵曹從事蔣公琰隨軍行動,負責儲備船隻,做好從水路入川的準備,文則將軍所部神護軍,負責押運糧草。」

    「末將領命。」張飛、於禁、蔣琬作揖應道。

    「文和先生,由你督導全州軍政大事,漢升將軍所部神威軍,與驍騎軍的陳到將軍,負責南郡留守,元直兄隨軍出征。」

    「諾!」賈詡、徐庶、黃忠等人作揖領命道。

    會議結束後,諸葛亮單獨召見了賈詡,道:「文和先生,此次吾率軍入川,三五個月斷然無法回軍,江東孫權其人始終是個隱患,周瑜又善於陰謀詭計,這二人不得不防,還請文和要善加防範,切莫中了敵人詭計。」

    「主公放心,柴桑的甘興霸、鄧伯苗、文仲業皆乃當世名將,就算發生緊急情況,他們都有應變能力,另外我建議讓呂蒙都督,率一軍秘密駐紮在三江口策應,如此可保萬無一失,只是那位孫家小妹,若是孫權真的送來,主公如何對待呢?」賈詡神態平靜的道。

    「一個外人耳,不足道哉,若孫權真送來,文和先生可要提放一二,切莫讓此等刁蠻之女,興風作浪,以免亂我法紀。」諸葛亮嚴肅的回道,孫家小妹,對於他來說,有不嫌多,無也沒有什麼可惜。

    「有了主公這個態度,詡就放心了,主公安心前往蜀地,有老臣坐鎮南郡,荊州萬無一失。」賈詡自信的笑道,鎮守後方,而且是重重重兵把守的後方,對於他來說,又豈會有太大的壓力,更何況,他本來擅長的就是運籌帷幄。

    得知諸葛亮又要出征,而且此次還是去蜀地,懷有身孕的黃月英和甄宓,都充滿了不捨,也擔心他遠征在外,沒有體貼的人照顧起居,為此二女反倒對自己懷孕,感到頗為後悔了。

    若是沒有懷孕,她們姐妹二人,自是可以讓一人隨軍出征,照顧諸葛亮的生活起居。

    而鄒欣兒要照顧一雙兒女,又要照顧黃月英和甄宓兩個孕婦,自是走不開,大喬到可以隨軍,可是她又擔心妹妹和兒子,畢竟自己從未離開過兒子,妹妹小喬現在心情不佳,現在住在府上,還需開導,她雖然有心前往,但心中卻難免有牽掛。

    諸葛亮對於幾女的心事,自是清楚無誤,所以他以軍中不能有女眷隨行為由,像四女表示了自己無須照顧,讓她們自己安心照顧好自己,等待自己凱旋之日。

    隆冬十一月,荊州各部大軍,在諸葛亮的率領下,以前往夷陵練兵為由,浩浩蕩盪開拔出了江陵。

    大軍由陸路出發,在張松和法正的引路下,由巫山入川,經巴東的漢豐,宣漢直達涪關城下。

    途經月餘,抵達涪關城下時,川中戰事,已經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夏侯淵這會會合高沛、楊懷三部,已經佔領了劍閣,並且與漢中方向的曹彰,張既裹挾著張魯的漢中人馬,對葭萌關形成了夾擊之勢。

    葭萌關雖然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下雄關,而且關內更有益州名將張任統軍,但奈何劍閣被夏侯淵攻佔,從而斷了蜀郡與葭萌關的糧草補給。

    眼下葭萌關三萬大軍,糧草不濟,張任進退失據,只能是坐以待斃,日夜盼望著劉璋的援軍。

    雖然劉璋派偏將軍龐羲和校尉吳蘭統軍兩萬,前往攻打劍閣,企圖打通夏侯淵的封鎖,支援駐守在葭萌關的張任所部三萬兵馬,但兩人初戰就失利,被夏侯淵打的大敗。

    消息傳到成都,劉璋氣的大罵二人無能,也就在這個緊要關頭,諸葛亮率領的兩萬荊州大軍,抵達了涪關城下。

    得知荊州援軍抵達,劉璋大喜之下,連忙道:「準備車駕,吾要親往迎接。」

    「主公,切莫著急,可問清諸葛亮兵馬詳細再動身不遲。」主薄費詩忙勸諫道。

    劉璋想想也對,遂對匯報軍情的使者問:「荊州有多少人馬?」

    「回稟主公,報備兵馬兩萬三千人,另外有萬餘運輸糧草的輜重軍隊,往返與路途之中。」使者躬身回道。

    「太少,太少,怎會只有兩萬餘人馬?」劉璋得知諸葛亮僅帶了兩萬餘兵馬到來,不由連聲歎氣道。

    「主公,兵貴精不貴多,再說諸葛將軍領軍遠來,本來就遭人詬病,若引五萬乃至十萬大軍前來,豈不是更要遭人反對?」孟達看了眼一旁的黃權費詩等人,譏諷的說道:「主公,如今諸葛將軍援軍抵達,我們作為主人,若連迎接招待都不去,這豈是待客之待,還望主公三思啊。」

    「子度所言有理,立即準備錢糧,隨我前往涪關,犒賞援軍。」劉璋欣然點頭,沉聲下令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