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臥龍逆天

第四卷 巴蜀風情 第二百三十四章 待遇不同 文 / 本尊是個小蝦

    第二百三十四章待遇不同

    諸葛亮最近也算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納了大喬進家門不說,黃月英和甄宓也有了身孕,可謂是喜事連連。這個時候,快馬來報,江東使者魯肅一行,抵達江陵地界,得知這個消息,諸葛亮隨即安排徐庶負責接待事宜。

    然而魯肅還未進城,荊益邊界的巫陵港驛丞,又命快馬給諸葛亮送來了三百里加急的消息,把益州使者法正,已經抵達巫陵港渡口的消息傳遞到了江陵。

    得知這個消息,諸葛亮立即把趙雲和習禎傳喚而來,道:「快馬來報,益州使者法正,已經抵達巫陵港渡口,就勞煩子龍和文祥你們二位,前往迎候,沿途安排好食宿,替本侯盡好地主之誼。」

    「請主公放心,吾等必不辱命。」趙雲和習禎欣然作揖頷首道。

    趙雲為騎兵主將,又是荊州大將,而習禎為禮曹從事,本身就是負責賓客一事,二人前往迎接,足夠顯示出諸葛亮的禮遇和重視。

    相反魯肅這一路走來,諸葛亮除了讓沿途郡縣接待外,甚至連魯肅到達城外,諸葛亮也不過是安排徐庶出城十里迎接,這番待遇,自是完全不同。

    魯肅進城後,由徐庶安排,在驛館住下,至於與諸葛亮會面一事,徐庶卻沒有給與確切答覆,這不由讓魯肅心生憂慮。

    如今江北戰事展開,魯肅抵達柴桑的時候,就聽說廣陵太守程普,與江東水軍大將蔣欽,已經跟曹操的前軍進行了戰鬥。

    諸葛亮現今的態度,對於魯肅來說,無疑是很重要的,這次若諸葛亮不肯出兵,那麼江北壽春廣陵兩郡,只怕真要得而復失了。

    畢竟兩郡之地是新的之地,民心並未全部歸附,曹軍大軍壓境,城內百姓本就人心惶惶,若不能有效牽制曹軍,抵抗住曹軍的攻勢,兩地的守軍,壓力就會無限增大。

    所以諸葛亮的援軍,就顯得至關重要了,若是荊州大軍能夠助戰,那麼江東兵力方面的弱勢,就會完全逆轉,而且江淮水域交錯,荊州這幾年發展的精銳戰艦,乃是一大利器,在江淮之上,足可橫掃曹操倉促建立的水軍。

    徐庶在驛館熱情的招待完魯肅,就告辭而去,至於面見時間,卻沒有給與正面答覆,這自是讓魯肅既不滿,卻又發作不得。

    這不徐庶剛走,魯肅氣憤的一拳砸在書案之上,開口罵道:「真是豈有此理,這救兵如救火,諸葛亮明知各種緣由,卻避而不見,這是要見死不救啊。」

    「先生,我剛才在城中走了一下,聽到一個消息,說是益州的使者,也即將抵達荊州,聽說諸葛亮已經派出兵馬,已經趕至邊界迎候了。」這會肩披火紅錦袍,身穿玄色魚鱗甲,走了進來的孫尚香,邊說邊伸手摘下了頭上嚴實的頭盔,灑下了滿頭烏黑的長髮。

    「原來如此,諸葛亮對益州使者,這般熱乎,不外是為了籠絡人心罷了,看來諸葛亮此番是要對益州用兵了。」魯肅蹙眉說道,臉上的憂慮不由更深了。

    若諸葛亮要出兵益州,顯然是不會派出重兵援助江東了,這個消息,對於魯肅來說,無疑不是什麼好事。

    「先生,那這麼說,諸葛亮豈不是不會支援我們了?」孫尚香走到案前,給自己倒了杯水,有些急切的問道。

    魯肅點了點頭,歎氣道:「從今日諸葛亮避而不見的態勢來看,只怕情況就是如此啊,如今諸葛亮要進兵益州,必然需要大量兵力,自是無法給與我們援助,其次若諸葛亮真取得益州,那其實力必然大增,東起柴桑,北起漢水,南至交州,西益州,地域何止千里,更重要的是,諸葛亮得到益州的話,那他就真的是進可攻,退可守,霸業成矣!」

    孫尚香放下手中的茶杯,豎起長髮,結成一個大馬尾,顯得清爽而又幹練。

    「先生,諸葛亮既然有成就霸業之心,必然深知盟友的重要性,如今他還未取得益州,必然不會捨棄我們這個盟友,若我江東有失,他進展益州又不順利,那他豈不是進退失據,所以我到認為,諸葛亮縱使不會派出大軍支援,但柴桑一線的兩萬水軍,肯定會為我所用。」孫尚香聽完魯肅的分析,思慮之下,卻得出諸葛亮必然會援助江東的結論。

    「小姐……呃,不對,孫將軍此言有理,此言有理啊。」魯肅想到孫尚香此刻的身份,隨即笑了起來。

    「先生,當務之急,咱們不能坐在乾等,而是要主動去求見諸葛亮,畢竟江東前方的戰事已經打起來了,援軍越早到,對於我軍越有利,諸葛亮避而不見,顯然是為了拖延時日,目的也不外是讓我們跟江東血拼,從而消耗我們與曹賊的實力罷了。」孫尚香從小讀兵書,學四書五經,雖說是女子出身,但卻也是胸懷韜略,而不是向她表面上給人那種形如烈火,刁蠻霸道的小姐脾性。

    「將軍所言有理,看來這次帶將軍出使,真是帶對人了,今日天色已晚,明早咱們就去侯府等候,我就不信諸葛亮能躲到多久。」魯肅高興的讚賞了孫尚香,原本擔心的心事,也總算得以緩解。

    今日諸葛亮沒有去見魯肅,固然如孫尚香所說的那樣,有拖延的意思,但也是因為他今日確實有事,因為昨日夜裡,從交州押解的一干投降士家子弟以及繳獲的物資和一干中原名士,抵達了江陵城。

    為此諸葛亮今日正午,特意在侯府舉行了宴會,一來慶祝交州的大捷,二來也是迎接這些人,為這些人接風洗塵,以寬解他們的心結。

    宴會結束之後,諸葛亮還對士家投降的一干子弟,進行了封賞,士燮之弟士壹,封為武陵亭侯,士燮次子士祗封為巴陵亭侯,士燮三子士徽,也就是士燮的繼承人,因士燮病死,主動開城投降之人。

    可以說這人,是有功之人的,為此諸葛亮封其為都鄉侯,領左軍右郎將一職,前往張飛軍中效力。

    士族四子五子士干士頌,因身體羸弱,諸葛亮皆封為亭侯,讓其在江陵休養居住,士壹之子士匡,封為偏將軍,擔任右軍右郎將一職。

    諸葛亮對於士家這些子弟,也算是寬容之極了,這也是諸葛亮給他們一個機會,若他們好好把握,將來封侯拜將,名垂青史,也不是不可能,但要是他們不識時務,那麼等待他們的,自然是抄家滅族。

    不過諸葛亮封賞的這些爵位,雖然是無名但卻也是有實的,畢竟封侯是需要天子詔書下詔的,不過諸葛亮雖然沒法給他們正名,但給與他們的食邑,卻是實打實的,保證他們可以衣食無憂了。

    要說諸葛亮真正想用的人,也就是士徽和士匡二人,因為這二人不但談吐不凡,而且頗有才能,這點諸葛瑾在給自己的奏表上,也向諸葛亮推薦過。

    對士家子弟封賞過後,諸葛亮又對其它幾名流亡交州的中原士子,進行了一番任命,以表達自己對著幾人的重視。

    許靖被任命吏曹郎中兼南郡長史,薛綜任命為刑曹郎中兼南郡督郵掾,程秉任命為禮曹郎中,兼南郡勸學從事一職。

    許靖乃是當時大儒,精通官文典籍,素有清名,擔任吏曹職務,自是再合適不過;薛綜懂刑名,為人嚴肅刻板,坐鎮刑曹,掌刑名巡視一事,顯然是最佳人選,程秉從師經學,通五經要略,熟悉上古禮儀。

    可以說對三人的任命,諸葛亮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也是針對三人各自的特點,來良才施用的,以便他們能夠更好發揮各自的長處。

    (三國題材,**還真是個問題,小蝦也很難抉擇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