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臥龍逆天

第四卷 巴蜀風情 第二百三十一章 制訂策略 文 / 本尊是個小蝦

    第二百三十一章制訂策略

    三月份罷兵,到如今轉眼已經大半年過去,這俗話說的好,秋高馬肥,穀物滿倉,這樣的時節,往往都是用兵的最佳時機。

    目前諸葛亮還沒有找到下手的目標,自是沒有借口出兵,這個時候,諸葛亮不由有些羨慕曹操,有漢獻帝這面旗幟在手,曹操完全是想對誰開戰就開戰,根本無需找什麼借口。

    因為天子詔書,就是最好的借口,天子詔令,說你有罪你就有罪,說你是叛逆,你就是叛逆,曹操手握這支尚方寶劍,自是想討伐誰就討伐誰。

    而諸葛亮就不一樣了,眼下荊州雖然四面環敵,北有曹操,南有孫權,西邊有劉璋,可他卻對任何一方,因為師出無名,自是不能主動招惹,只能困守在荊州,繼續休養生息。

    好在交州的士燮,剛剛在月初,被諸葛瑾大軍打敗,圍困了兩個月的交趾城,最終因缺水,而不得已開城投降,士燮因年齡過高,加上心懷鬱結,擔心城破族滅,病逝在府中。

    士燮病死後,其子士徽率軍民,開城投降,現今士家上百口人,以及交州的大筆錢財,正在押解前往江陵的路途之中。

    據諸葛瑾的奏表所述,此次押解來的除了士家的子弟外,還有幾名中原的名士,分別是汝南人氏許靖,字文休。

    徐州沛縣人氏薛綜,字敬文,汝南人氏程秉,字德樞,以及一干流亡交州的士人。

    諸葛瑾一一上表,請求寬恕這些人,並且希望諸葛亮加以重用,同時諸葛瑾還提議,調任合浦太守士廞為交趾太守,以此來穩定交州的民心。

    士廞乃是士燮長子,個性懦弱溫厚,本是士燮送來給諸葛亮坐人質的,但諸葛亮後來卻任命了他出任合浦郡太守,從而奠定了諸葛亮廣州刺史部成立的根基。

    如今這個旗桿式的人物,再次用來擔任交趾太守,填補士燮的空缺,無疑是個合適的人選。

    同時諸葛瑾為了穩定交州的局面,還向諸葛亮提了幾名官吏任選,這些人都是中原的流亡士子,其中袁沛被提議為九真太守,許慈提議為日南郡太守,張子雲提議為瓊崖郡太守。

    對於諸葛瑾的這些提議,諸葛亮自是一一照準,並且還上表朝廷,奏請皇帝下詔,封諸葛瑾為東海侯,交州牧,安南大將軍,建衙開府。

    這個奏表,諸葛亮也是走個形式,朝廷若真下詔,自是好事,若不下詔,對於兄長的這個任命,他也會讓他名符其實的。

    諸葛亮讓諸葛瑾鎮守交州,自有他的目的,交州幅員遼闊,別人不知道,他可是知道的,這個時代的東南亞地區,大部分都是一些土著人居住,正是開發利用的大好時機,此時不取,更待何時。

    讓諸葛瑾去開疆擴土,一來自己放心,二來以後這些開拓的疆域,也可以作為封國,對家族子弟進行封賞,三來又可以增加人口,創造財富,完全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對於此次征交州的一干功臣,諸葛亮也一一進行了封賞,呂岱,步騭、廖化、谷任、等一干將領,皆按功授賞。

    因年前廣州刺史谷永剛剛病逝,諸葛亮隨即任命步騭為廣州刺史,統治廣州政務,任命蔣琬表弟,也就是以前自己的親衛校尉劉敏,為廣州都督,掌握軍政之事。

    諸葛亮現今不但推廣了科舉制度,同時也改革了部分官職,刺史掌管一州政務,沒有調兵權,州刺史部設立都督府,負責統管軍事。

    如諸葛瑾這樣的州牧,統管一州軍政大事,形同封王,非諸葛亮嫡系,自然是不可能獲得這樣的職位,所以步騭這個廣州刺史,與諸葛瑾這個交州牧,自是不可同日而語。

    州刺史部設都督府,主將為統軍都督,掌管五營兵馬,人數視情況而定,一營五百至三千人不等,各營設校尉一人,軍司馬兩人。

    郡城設立都指揮使,負責掌管全郡軍政,相當於郡尉,但卻不像以前,受制與太守,而是雙衙分立,互不同屬,都指揮使同樣掌三營兵馬,人數視城防情況而定,人數為三百至一千不等。

    縣城設立都尉府,負責城中剿匪和救火等重大軍務,都尉府管一營人馬,人數五十至二百人不等。

    另外各州郡縣衙門,也設有捕盜司,負責城中一些治安緝盜等雜事。

    縣以上官職,皆有權利直接上書諸葛亮的權利,若所奏之事,皆可獲得准許,這樣一來,地方上無論行政軍政大權,都能高度集中到諸葛亮手中。

    交州方面的俘虜和財物,還未抵達江陵,曹操東征的消息,卻傳到了江陵,隨後諸葛亮又接到了柴桑的甘寧,送來快報,說是江東使者魯肅,即將出使江陵。

    魯肅人還未到,諸葛亮又接到了張松,從成都派人秘密送來的密函,得知法正也奉命出使江陵,不日即將抵達江陵。

    這一連串的消息傳來,讓諸葛亮趕到了風雨欲來之勢,顯然新一輪的戰事,隨著曹操的東征,即將拉開序幕了。

    諸葛亮的楚侯府邸書房。

    賈詡和徐庶二人,分左右而坐,下首還坐著一名青年,此少年不是別人,乃是馬良之弟馬謖,馬幼常。

    馬謖是今年江陵城中,秋考的一百三十名學子中,名列第一之人,諸葛亮見其年紀輕輕,朝氣蓬勃,遂把他留在了身邊,擔任中郎,負責文書傳令一類事務。

    「主公,江東和益州同時派出使者,目的都是為了尋求我們的援軍,以庶之見,此番正是我們進軍益州的最佳時機,當務之急,應該整頓兵馬,做好進取益州的準備。」徐庶心知諸葛亮此番召集他們前來的目的,就是商議關於出兵之事,當下他遂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文和先生,你對此事有何看法?」諸葛亮聽完徐庶的建議,把目光投向了賈詡道。

    賈詡道:「主公,江東這個同盟,咱們暫時還不能丟掉,但益州也不能不取,我料曹操此次東征,目的不過是為了奪回壽春廣陵二郡,既然孫權前來求援,主公只需調遣甘寧將軍,率領柴桑水軍,協助孫權出征便是,同時可以讓襄陽的魏延將軍和章陵的徐盛將軍,率軍騷擾南陽和汝南二地,給曹操製造一些麻煩。

    「如此一來,作為盟友,咱們也算是盡到了責任,料想孫權也無話可說,而主公您所需要做的,正如元直大人所言,那就是整頓兵馬,做好隨時進取益州的準備。」

    諸葛亮點了點頭,道:「既然爾等意見一致,那這事就這麼定了,至於接待江東來使一事,就交由元直兄你負責。」

    「諾!」徐庶作揖頷首道。

    「幼常,立刻起早一份將令,命駐紮在大庚嶺的張飛將軍,火速領軍返回江陵,不得有誤。」諸葛亮起身之時,對馬謖吩咐了一聲。

    (感謝『快樂好運』和『蒜蒜頭88』書友的打賞支持,謝謝了,呵呵,還有『狼武士』兄弟,兄弟一貫的評論,給我不少啟發哦,感謝所有喜歡本書的兄弟,謝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