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臥龍逆天

第三卷 赤壁鏖戰 第二百十二章 煮熟的鴨子 文 / 本尊是個小蝦

    第二百十二章煮熟的鴨子

    「主公,根據俘虜交代,目前城中的曹軍人數不會超過一萬五千人,而且士氣低落,正是我軍趁勢攻擊的時候,不知為何又圍而不攻呢?」諸葛亮率領的中軍,抵達復陽城外已經兩天了,卻始終沒有下令攻城,這不由讓一直摩拳擦掌,準備大顯身手的徐盛頗為奇怪,苦思不得其解的他,雖然找過趙雲和陳到商議,但二人也沒能說個明白,無奈之下,他只得跑到諸葛亮的大帳以求答案。

    相比起徐盛的火急火燎,此刻的諸葛亮卻是一副好整以暇的神情,因為他正在和徐庶對弈,顯得怡然自得,完全就沒有大戰前的緊張氣氛。

    聽完徐盛的疑惑,諸葛亮淡淡一笑,落下一子,道:「文向,有句話叫煮熟的鴨子跑不了,難道你認為煮熟的鴨子,還能長翅膀飛了?」

    「哈哈……」徐庶忍不住開懷笑了起來。

    被徐庶這麼一笑,徐盛也只能賠笑著說道:「主公說笑了,煮熟的鴨子自是不能跑了,可李通手中畢竟還有一萬多人馬,若敵軍援軍抵達,兩軍裡外夾擊,趁勢突圍而去,那豈不是白白錯過殲滅李通的機會了?」

    「文向,可知我軍中有多少人馬?」諸葛亮見徐盛一臉憂色,隨即放下了棋子,轉而詢問道。

    「我部飛豹軍七千人,驍騎軍七千三百人,神衛軍一萬三千人,神策軍和神威軍一萬人,神武軍三千五百人,共計四萬餘兵馬。」徐盛對於大營的兵力自是了熟於胸,黃忠所部的神策軍,此次出戰,只帶了五千人出征,宜城一戰,戰死近兩千人,而張合所部的神威軍,留了五千由張合統率鎮守襄陽,諸葛亮帶出了一萬人,暫時歸建在黃忠名下節制,同樣在宜城之下,神威軍也戰死近兩千人,所以兩部加起來也就一萬餘人。

    張飛的神衛軍戰死受傷減員兩千人,徐盛所部的一萬兵馬,經過這幾場大戰,同樣減員了三千人,只剩下目前的七千人馬,神武軍五千人馬,死傷減員一千五百人,相對來說,也就驍騎軍減員最小,幾場大戰,只減員了七百士兵和一千匹戰馬。

    各部隊看似都只減員了兩三千人馬,可實際加起來已經超過一萬傷亡了,這還是一路戰勝的結果,若是失敗的話,那諸葛亮親手組建的主征伐的六軍六萬人馬,能留下一半就不錯了。

    所以說戰爭之道,無論勝敗,最終的結果,傷亡都不會少,也難怪古人會感慨,一將功成萬骨枯。

    如今諸葛亮一路節節勝利,打的還只是局部戰爭,而且都是集中優勢兵力對抗分散的曹軍,可結果還是傷亡過萬兵馬,這一萬多犧牲的士兵,那可都是活生生的青壯年,這要是和平時期,只需二十年,這一萬青年,能創造多少財富,繁衍多少子女,不用算也能知道了。

    「四萬人馬,若是強攻,復陽城三日之內必克,但需要付出多少代價,文向可有想過?宜城一戰,我軍五萬多人馬,對陣曹仁兩萬人馬,結果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樣的勝利,不要也罷,這就是我不主動攻城的原因。」諸葛亮輕搖著手中的羽扇,但神情卻是一片肅穆,宜城之戰後,諸葛亮總結的原因,就是操之過急了,若他們繼續圍城十日,曹仁斷糧,定可不戰而勝,又怎會犧牲了眾多士兵。

    「主公仁德,盛不如也,然城中曹軍一日不除,終究夜長夢多,若曹軍援軍抵達,主公還要分兵拒敵,又如何集中兵力,斬其一股呢?」徐盛感慨了一句,作揖追問道。

    「文向將軍勿憂,主公圍其城而不攻,自是為了亂敵軍心,挫其銳氣,此乃攻心之計,若曹軍大批援軍抵達,我軍則一鼓作氣,全面攻擊此城,若曹軍小股援軍抵達,則誘其到城外,然後圍而殲之,城中守軍見援軍被殲,必然更加惶恐,戰力必然會大降,到時群而攻之,一樣可拔城而下。」徐庶見徐盛還要追問,只得解釋道。

    「徐大人所言有理,可是若我軍與敵人援軍交戰時,城中兵馬殺出,又如何應敵?」徐盛皺眉問道。

    「你個文向,光知道動腦,卻不想應對之策,難道你沒發現,翼德將軍所部人馬,這兩日一直沿著出城的要道縱橫線上,挖取陷馬坑道,擺設鹿角柵欄,作為防禦設施,你當那是擺設?再說敵軍援軍就算趕來,復陽境內地勢複雜,我軍只要設伏妥當,曹軍又豈能作為?」諸葛亮揮起羽扇就扇了徐盛一下,氣極而笑的反問道。

    「是末將糊塗了,主公算無遺策,末將自是不如,呵呵……」徐盛傻笑一聲,連忙退了出去,既然問題解決,他可不想繼續留下來當出氣包。

    諸葛亮搖了搖頭,笑道:「這個文向,還是那麼愛耍嘴皮子,鑽牛角尖。」

    「哈哈,我到覺得文向將軍樂觀直爽,是個好相處的人,倒是魏文才這人喜怒不形於色,有時候讓我都捉摸不透,不過論及鎮守禦敵才能,魏文才確實有一套,可稱之為智勇之將也。」徐庶大笑一聲,對於跟自己鎮守章陵多年的徐盛和魏延做了個中肯的評價。

    諸葛亮淡淡一笑,道:「那元直以為,魏文才此人忠誠如何,可堪大用否?」

    「魏文才對主公忠心無需懷疑,這點庶可擔保,只是權利慾有些大,當初主公讓他鎮守章陵,他就破有些怨言,認為自己才能不止於此,主公若想此人發揮更大的才能,適當的時候,還需提拔一下。」徐庶誠懇的回道,魏延之才,可獨當一面,這點徐庶是信服的。

    諸葛亮朗聲一笑,卻並未再提這個話題,魏延桀驁不馴,有勇有謀,自己自是清楚的,留他鎮守章陵的武陽關,雖然看似職權不高,但諸葛亮一直給了他生殺大權,主掌一方大權,這自是對他的信賴,也是考驗,不過魏延這幾年,總體還是幹得不錯的。

    尤其是赤壁之戰時,他作為武陽關主將,率領本部和徐盛所部人馬,硬是借助地利優勢,把夏侯淵的三萬兵馬給擋在了關外,寸步未能前進不說,還屢次率軍出擊,倒也把夏侯淵折騰的夠嗆。

    「主公,斥候剛剛來報,復陽東南境內的長山鎮出現了一支兵馬,人數約為八千餘人,其中有三千騎兵,看行軍動向,應該是朝復陽城而來,旗號打的是大漢破虜將軍李的字號,若果統沒有猜錯的話,此人應該是曹操麾下大將,青州山陽郡人氏李典,李曼成。」這會從營外巡視回來的龐統,把剛剛在外邊遇到的斥候送來的快報,送到了諸葛亮手中。

    「長山鎮距離此地,快馬加鞭,也需要一日一夜,而且還有步卒,李典就算趕到復陽,也還需要兩日,咱們正好利用這段時間,好好謀劃一下,在吃掉李典所部的同時,把城中的兵馬一塊引出來,然後聚而殲之。」諸葛亮走到大帳前掛著的地形圖前,計算了下雙方距離,神情堅定的說道。

    「此事易耳,李典援軍若到,必然要經過土復山狹長的驛道,我軍就在哪裡擇險要之處設伏,土復山距離復陽不過二十里,大戰一旦打響,李典遇伏之下,必然會派人向城中求救,到時咱們儘管放快馬進城便是,料想李通聞援軍遇困,定然會出兵相救,到時我軍再伏兵一支在半路,對李通展開攻擊,自可一戰而定。」徐庶腦子一轉,立即開口進言道。

    「此計甚妙,就按元直說的辦。」諸葛亮思慮之下,立即點頭表示了贊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