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臥龍逆天

第三卷 赤壁鏖戰 第一百八十三章 曹操西征 文 / 本尊是個小蝦

    第一百八十三章曹操西征

    漢獻帝建安十四年深秋時節,時年中原大地,五穀豐收,僅冀州一州之地,曹操就得錢糧穀物數以萬石,為慶賀這豐收之年,曹操在鄴城新建的章台之上,大宴文武將官,並且重提了去年隆冬赤壁之戰的往事,對當初的有功將士,重新進行了封賞,以示自己當時輕敵大意的過錯。

    曹操麾下一眾文武官員,面對曹操的自責,感懷之餘,紛紛跪地呼道:「丞相,吾等皆願領軍出征,討伐逆賊諸葛亮,一雪前恥。」

    「眾將忠心可嘉,吾心甚慰,然今江東與諸葛亮聯盟,併力抗我大軍,非短時可取勝也,先前南征之際,西涼馬超韓遂就蠢蠢欲動,有南進關中長安之意,吾欲先安西北,再圖漢中張魯,益州劉璋,並天下之力,由上游益州和南陽同時出兵,征討諸葛亮逆賊,踏平江東。」頭戴紫玉金冠,身穿錦羅蟒袍,腰纏玉帶,憑高而站的曹操,手按劍柄,環視左右文武將官,豪氣吞雲的揚聲說道。

    曹操決定先安西北,再攻伐荊州江東,也正是出於謹慎的目的,赤壁之戰的大敗,讓曹操預感到,若不能集合全國之力,傾巢而出,一舉蕩平荊州的話,將來勢必會成為尾大不掉之勢,如今趁著自己精力還在,兵馬銳氣未失之際,統一中原大地,以及西涼益州,無疑是明智之舉,若繼續與荊州的諸葛亮和江東的孫權死磕,最終的下場只會是三方元氣大損,誰也撈不到便宜。

    而自己暫時把精力放在被北方,一來可以擴張勢力,二來可以讓江東孫權和荊州的諸葛亮心生嫌忌,因為曹操明白,再好的同盟,都經不起時間和利益的考驗。

    相反自己逼迫的二人越急,二人唇亡齒寒之下,同盟只會越老越牢固,這樣自己反而得不償失,曹操正是領悟這些關係,才決定先平定西北,加上赤壁大戰,中原兵馬損失大半,士氣難免有些受挫,也正需要一場大勝來振奮軍心士氣,以及安定皇室中那些蠢蠢欲動之徒。

    「丞相,欲安西北,必先解決後顧之憂,丞相可傳檄天下,不日即將征討江東,並且讓駐守壽春的張遼,給孫權下戰書,以震懾孫權,孫權膽寒,必然求救與諸葛亮,若諸葛亮救援,則無力進攻襄陽,若諸葛亮不救援,雙方同盟必然瓦解,如此主公率領大軍,自可安心征討西涼各軍。」尚書令荀彧,作為曹操帳下最傑出的謀士,這會他在理會了曹操心意之時,尋思之下,立即出謀道。

    「荀大人此計甚妙,丞相假意伐吳,實則出擊西涼,一則可以震懾江東,二則可以麻痺西涼諸軍,待敵人獲悉軍情之時,我大軍已抵達西涼矣。」程昱也深以為然的點頭附和道。

    曹操沉思之下,大笑道:「文若此計,甚合吾意,傳令,命張遼整兵備戰,命徐州各路兵馬齊聚合肥,聽候張遼調用。」

    「命襄陽一線的曹仁、於禁備戰,確保襄陽,即為大功。」曹操頓了頓,目光掃過階下眾將道:「夏侯淵汝為主將,率領一萬五千兵馬為先鋒,朱靈,滿寵為副將,即可由河內出發,渡過黃河,橫穿河東,直抵安定。」

    「末將領命!」夏侯淵,朱靈、滿寵三人出列領命而去。

    「樂進,曹休,汝二人點齊一萬五千人馬,多設旌旗儀仗,帶我中軍大纛旗,把聲勢搞大一點,沿途行軍多設灶台,號稱十五萬大軍,一路向壽春開進,前往支援張遼。」曹操點將道。

    「末將領命。」樂進曹休齊聲應道。

    「許褚,徐晃,汝二人立即集合五萬大軍,明日午後,遂本相秘密出征西涼。」曹操沉聲吩咐道。

    出征之前,曹操把剛剛徵召來的河內溫縣大族司馬家的司馬懿,任命其為丞相府主薄,留在帳前效力,司馬懿因害怕曹操猜忌,曾三番兩次裝病不出,最後一次因被識破,不得不趕到鄴城效力。

    但為了釋懷曹操猜忌,這些時日來,他一直表達溫良謙恭,從不出風頭,曹操安排的事務,他完成的一絲不苟,但從不多言,一事任事,這樣一來,反而贏得了曹操的喜歡,認為他是個值得重用的賢才。

    隨軍路上,曹操問司馬懿,道:「仲達,汝以為此戰,吾勝算幾何啊?」(司馬懿,字仲達。)

    「馬超韓遂之輩,不過莽夫耳,丞相大軍抵達,必可一戰而勝。」司馬懿恭敬的回道。

    「哦,那汝以為,荊州江東會否有變故?」曹操心情大好之餘,隨口追問了一句。

    「江東孫權,自保有餘,進取不足,張文遠足可應付,只是……」司馬懿遲疑了一下,未敢繼續說一下去。

    「但說無妨,吾恕你無罪。」曹操見司馬懿欲言又止,心知司馬懿膽小的毛病又犯了,當下不快的喝道。

    此時的司馬懿表現出來的溫良謙恭,膽小怕事的行為作風,無疑是裝給曹操看的,起碼曹操有生之年,都沒有看透司馬懿竟然是鷹視狼顧之相,其行為狠辣,絕對不在他曹孟德之下,若是曹操知道司馬懿此刻韜光隱晦的想法,只是為了防範他,此刻他只怕早已經把司馬懿除之而後快了。

    司馬懿微低著頭,小聲謹慎的道:「吾聽聞諸葛亮此人,有管仲樂毅之才,其帳下兵精將足,其志不小,只怕孫權縱使求救與他,他也不會捨近求遠,前往救援江東,只怕他會派大軍進攻襄陽,以期達到圍魏救趙的目的……。」

    「嗯,你的推測不無道理,不過襄陽城防堅固,有於禁曹仁堅守襄陽和當陽城,兩城相互馳援,又有數萬大軍,糧草充足,足夠支撐半年,只要大軍不出,諸葛亮縱使有翻天本領,又能為之奈何?」曹操對於曹仁守城的本領,還是很有自信的,曹仁善守,於禁善戰,二人結合,相輔相成,足可自保。

    「丞相所言有理,是下官多慮了。」司馬懿心知自己話語點到這裡,已經盡責了,縱使以後曹仁敗北,曹操也怪罪不到他身上,相反還會認為他可用。

    十一月中旬,曹操大纛旗幟抵達壽春,張遼李典各領八千精銳士卒為前部,會攻廬江郡甚急,孫權初戰失利,皖城以北之地皆失,周瑜臥病不起,難以統兵,魯肅善於謀劃,卻善領兵征戰,無奈之下,孫權只得親率大軍,由丹陽出發,直撲廬江郡整軍備戰,一面派快馬,前往江陵請求諸葛亮派遣兵馬助戰。

    遠在江陵的諸葛亮,接到江東的救援信是,當即召來賈詡、龐統、徐庶三大謀士,商訊對策。

    「曹操突然大舉進犯江東,而且兵鋒直指廬江,似乎有些不合理,若曹操大軍真是想掃平江東,應該是兩頭並進,一路攻廬江,一路由水路從廣陵而下,直驅丹陽或吳郡,方附和戰略所需,而孫權的求援信,卻說曹軍大將張遼前部,兵鋒直抵廬江,曹操坐鎮合肥,這其中必然有詐。」賈詡看罷書信,詢問過求援的使者後,得出的卻是這個結論。

    賈詡的話,立即得到龐統贊同,諸葛亮細想之下,也覺得賈詡所言有理,尋思之下,道:「為了摸清楚軍情,可立即派暗衛日夜兼程奔赴合肥,查明敵情,為了安孫權之心,可領柴桑的甘寧率領水軍,稍微馳援一下孫權,諸位以為如何?」

    「主公之策倒也穩妥,不過統卻以為,此乃良機,不論曹操是否耍詐,但我們都應該趁此機會,秘密出兵,拿下當陽和襄陽,把漢水之南的襄陽一線,皆握入掌中,方為上策。」龐統眼珠一轉,沉聲進言道。

    「士元所言有理,經過這大半年的整備訓練,加上今年風調雨順,我軍糧草充足,兵馬齊備,足可應付一次大戰,縱使曹操率大軍親抵襄陽,我軍仍可一戰。」徐庶這大半年來,主要的職責,就是練軍,諸葛亮不在軍中的時候,就是他親自指揮練軍,所以對於帳下目前的六軍戰力,他有著絕對的信心。

    賈詡尋思了一下,道:「主公,可以先行整備糧草兵馬,待確認軍情後,兵馬齊動,依舊可以迅速出兵。」

    攻略襄陽,是諸葛亮這一年來,謀劃多時的大事,這會眼見時機來臨,諸葛亮起身來回走動幾步,思慮之下,道:「傳令,各軍整備,做好出征準備。」

    (感謝『莘縣。璦擎』同學的打賞,感激感激……)

    ps:汗,貌似一天求150張推薦票都要求過高了啊。a……啊啊啊。怎麼說也有3千收藏哦……現在128票。晚上能有220票,就2更啊啊啊啊啊……請大家支持下小蝦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