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臥龍逆天

第三卷 赤壁鏖戰 第一百四十八章 伊籍的心思 文 / 本尊是個小蝦

    第一百四十八章伊籍的心思

    曹操在斥責了蔡瑁之後,找來蒯越,道:「蔡瑁雖然有些本領,但比起江左諸葛亮帳下的水軍將領來說,不過是一介庸將,你得為我舉薦幾個人才出來啊。」

    蒯越思慮片刻,道:「蔡瑁雖然是荊襄統兵大將,但說到悍勇善戰,當屬偏將文聘,此人嚴謹忠義,有大將之風;另外有一人,人稱『鳳雛』,與號稱『臥龍』的諸葛亮齊名,當可為丞相出謀獻策。」

    「哦,此二人現今居於何處?」曹操驚異之餘,忙沉聲問道。

    「文聘素來忠勇,昔日劉琮棄城歸順丞相之時,文聘認為自己身為大將,上不能報答劉表知遇之恩,下不能安邦守城,愧疚之餘,致仕閒居在南漳城中。」蒯越說到這裡,頓了頓,道:「龐統原先在江陵屈就,丞相來時,與其叔龐季致仕返回南漳故里而去,丞相若想請二人出山,當派說客攜書信禮品,前往遊說,或許讓遊說諸人前來。」蒯越猶如賣力舉薦二人,到不是他和龐統和文聘關係好,而是他深知,曹操不同於劉表,在曹操面前,自己要想獲得重用,必須盡職盡責,方有立足之地。

    「吾素知二人名聲,我即刻休書一封,由汝親自去跑一趟,為本相聘請二人前來效命。」曹操欣喜的點了點頭,提筆疾書道。

    「丞相,下官只怕難以完成此次大任,因下官昔日在劉表帳下,多少與二人有些利益衝突,所以彼此也難免有些嫌忌,若是下官前去,只怕二人必然不肯待見,下官舉薦原荊州從事郎中伊籍前去,此人精典籍,善辯論,當可為主公玉成此事。」蒯越此番言語,到是實誠,他們蒯家和龐家,同屬荊襄大族,但彼此確實有些齷齪,至於文聘,他雖然深知其才,但因劉表對文聘有防範之心,他自是不敢與文聘走的太近,相反還故意剋扣過文聘軍中糧餉。

    「異度既然與二人有舊怨,為何有向本相舉薦二人出仕?」曹操似笑非笑的看著蒯越,一副饒有興趣的表情問道。

    蒯越作揖道:「下官與二人的舊怨是私人小事,如今我為丞相舉薦人才,為的是國家大事,自當公心為上。」

    「好,異度果然不負本相所望,即日起汝為光祿勳,隨軍參贊。」曹操滿意的連連點頭讚賞之餘,當即連升了蒯越兩級官職。

    「謝丞相。」蒯越心中大喜之下,慌忙下跪行禮道。

    「伊籍,莫非是山陽伊機伯?」曹操話題一轉,接著剛才蒯越所說之人問道。

    「正是此人,此人現今仍在襄陽聽用,丞相可派人好好安撫此人一番,然後命起前去遊說文聘和龐統二人,當可玉成此事。」蒯越躬身回道。

    「就依你之見,速速派人持我手書,前往襄陽。」曹操奮筆疾書,一口氣寫完了兩封書函,交給了蒯越前去辦理此事。

    襄陽伊籍府邸。

    「父親,為何又在此長歎,莫非有心事不成?」伊籍長子伊康,雖然已經二十二歲,由於常年臥病,身體孱弱,只得居於家中,養病修身,此刻伊康見父親,臨窗而立,獨自感慨,憂心之下,不由開口問道。

    伊籍抬頭看了眼面黃肌瘦的兒子,道:「曹丞相南下,為父雖然留用,但實際確實閒置了起來,為父到不是怕閒置,只是擔心如今戰事開啟,襄陽難免不遭戰火,我們一家人皆是文弱之人,一旦戰火蔓延,只怕無力自保啊。」

    「父親何必擔憂,吾聽說曹丞相此次南征,號稱八十萬大軍,難道荊南的諸葛亮還能抵擋曹丞相大軍嗎?」伊康雖然臥病在家,但卻聽聞了曹操八十萬大軍的消息,在他想來,曹操大軍南征,連劉琮這個荊州之主都投降了,別人誰人還能與曹操爭鋒,襄陽更是會安然無憂的。

    伊籍苦笑一聲,卻並未給兒子解釋什麼,雖然這個兒子身體孱弱,而且才學見識更是一般,但畢竟是自己的獨子,所以對於這個兒子,他一直都是疼愛異常的。

    「老爺,曹丞相派來使者,請老爺過堂迎候。」正在伊籍父子二人閒談之際,府中管事前來報道。

    「好好伺候,告訴使者,我馬上就到。」伊籍聞言,眉頭微皺,整了整衣冠,這才朝前廳走去。

    在前廳接待了曹操派來的使者後,伊籍看著手中的兩封書函,以及曹操任命的文書和印綬時,他不由有些恍悟的愣了愣神,他沒有想到,曹操竟然任命他做大行丞,命他前往南漳禮聘龐統和文聘前往烏林大軍大營聽用。

    送走使者,伊籍仍然有些做夢的感覺,但從剛才與使者的交談中,他卻打聽到了一個消息,那就是大軍初戰不利,接連損兵折將,此刻曹丞相聘請荊州驍將文聘和名士龐統二人出山,很明顯是讓二人前往助戰。

    雖然這只是一個很小的消息,但卻堅定了伊籍的決心,那就是遠離襄陽是非之地,當初曹操突然南下,他拖家帶口的,根本沒來得及走脫,否則這會他早離開襄陽了,投奔荊南諸葛亮處去了。

    雖然與諸葛亮相交時日不長,但伊籍卻看出諸葛亮非常人,早就有心投靠的他,只是礙於劉表往日的情分,若以一直未有行動,此刻獲悉諸葛亮得勝的消息,伊籍自是心中火熱,決定借此機會,走出襄陽,前往依附。

    隨後,伊籍讓家人收拾了行囊,讓管家領著數名心腹僕人,帶著夫人和兒子,先行上路,前往巫山女婿家處避難而去。

    他自己則持著曹操,書函前往南漳而去,他安排家人去巫山,也是有道理的,雖然他對諸葛亮有信心,但大戰在即,自己若是拖家帶口數百里,前往荊南,豈不是告訴人們,自己要背曹投諸葛亮嗎。

    而且戰事現今不明,他也不想讓家人跟自己一起去冒險,所以他決意一個人先行投奔荊南,若最後諸葛亮戰勝,他一家自是可以團聚,倘若諸葛亮敗北,最終也不過是自己一人受難。

    至於前往南漳的目的,則是伊籍素來知道諸葛亮跟龐家關係不淺,所以決定前往龐統處,打探一番虛實,若能說服龐統和文聘南下,也是功勞一件,就算不行的話,自己也沒有什麼遺憾。

    打定主意的伊籍,隨後在襄陽州牧府,持曹操手書,領取了一筆豐厚的禮品,以及選了二十名原州牧府的熟悉軍士,護送自己前往南漳。

    自從甘寧和董襲在江心勝了蔡瑁一場後,一連十餘日,蔡瑁都緊閉水寨,不肯出寨迎戰,縱使甘寧和董襲如何叫陣搦戰,蔡瑁都只是下令軍士放箭,阻攔甘寧靠近。

    為此雙方僵持了十餘天,戰果沒有得到,雙方相互射箭,箭矢倒是浪費不少。

    這日傍晚,甘寧和董襲再次領軍無功而回,剛向諸葛亮交完軍令,魯肅來到大帳,道:「楚侯,如今江面風浪甚大,我軍接應箭矢未能及時送達,軍中所用箭矢,已剩不多,還請楚侯調撥十萬箭矢,以供我水軍所用。」

    「十萬箭矢這麼多,只怕我軍中一時也拿不出手,魯大人未免獅子大開口了吧。」賈詡微鄒眉頭說道。

    諸葛亮思慮片刻,淡淡的笑道:「子敬放心,三日之內,吾必呈上十萬箭矢,以供軍需。」

    (第二更,求個收藏,求支持……剛洗完,沒時間檢查了,發現錯別字,可以發個書評,改日抽空修改,謝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