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臥龍逆天

第二卷 席捲荊襄 第一百十三章 蔡瑁敗退 文 / 本尊是個小蝦

    第一百十三章蔡瑁敗退(請點擊收藏下,謝謝!!!)

    趙雲飛馬殺到敵陣的大纛旗下,奮力一推,把高聳的旗桿給推倒了下去,吼道:「投降者免死!」

    戰場上的陷入潰敗中的荊州兵馬,眼見大纛旗桿推倒,原本就低落的士氣,徹底的跌入低谷,紛紛丟掉手中的武器,高呼:「我等願降。」

    戰場外的諸葛亮,眼見戰局已定,隨即一揮手中的羽扇,道:「出發,打掃戰場。」

    「主公,這樣就結束了啊,這也太不經打了吧,我還以為這次會有我們親衛軍的份呢。」戰馬上的劉封,眼見戰鬥結束,不由有些失望的抱怨道。

    聽到劉封的抱怨,諸葛亮和賈詡都無聲的苦笑了起來,戰場雖然熱血,但卻也殘酷,若有可能,諸葛亮都希望,今生都不要踏足戰場,這不是因為他怕死,而是因為每一次的戰爭,留下的創傷,無論是國家還是對於民族,以及每一個家庭,都是難以彌補的傷害。

    就拿眼前的這一場戰鬥來說,諸葛亮幾乎可以斷定,這次死在戰場上的人數,絕對不會低於三千人,三千看起來是個簡單的數字,可若是親眼看到那堆積如山的三千屍首,想必是人都會從心底產生觸動的。

    「子義,放心吧,有得是你上戰場的機會。」諸葛亮回了劉封一句,一夾坐下的的盧馬,向前方的戰場飛奔而去。

    「殺啊!」就在這個時候,江面之上,卻突然傳來了陣陣喊殺聲,一時之間,戰鼓陣陣,號角齊鳴,顯然大戰正酣。

    剛剛領軍到達戰場,正準備清理戰場的諸葛亮聞訊,訝異的道:「子揚,快去看看,江面上是何方軍隊在作戰。」

    陳楚剛要前去探查,趙雲飛馬而來,道:「主公,甘將軍不知從哪裡領來一支水軍,正在猛攻江中潰敗的荊州兵馬。」

    「此定是興霸所收服的水賊,沒想到他們到來得及時,此時出擊,必可收到奇襲之效。」諸葛亮聞言,欣喜的大笑道:「文和,走,我們去江邊觀戰。」

    諸葛亮和賈詡領著親兵衛隊,來到江邊土丘上時,只見茫茫大江之上,萬舸爭流,甘寧率領的水賊兵馬,追殺得江面上橫渡的荊州兵馬人仰舟覆,戰況份外激烈。

    這數千水賊,若是正面與蔡瑁在江面上作戰,肯定是必敗無疑,但此刻蔡瑁兵馬,正陷入潰散之中,這就等於痛打落水狗,而對於這些水賊來說,最擅長的戰鬥,無疑就是趁火打劫,所以這會他們自是士氣高昂,殺得痛快之極。

    「蔡瑁這次真的要悲催了。」賈詡看到江面的情景,嘴角不由露出一絲笑意說道,至於他口中的悲催二字,自是從諸葛亮口中學到的。

    「哈哈,這叫時來天地皆同力,何當蔡瑁有此一敗。」諸葛亮放聲大笑道,雖然站在凜冽的寒風之中,面對著滔滔長江,可這一刻的諸葛亮,卻沒有感覺到一絲寒冷,反而全身上下,充滿一種暢快之極的快感。

    入夜之時,所有的戰況,都統計到了諸葛亮面前,江岸邊上的一戰,江夏兵馬戰死五百餘人,傷一千五百餘人,荊州兵馬戰死三千二百餘人,俘虜一萬餘人,繳獲糧草軍械無數。

    長江上的大戰,甘寧所部五千餘人,斬殺敵兵無法計數,俘虜三千餘人,繳獲大小船隻,三千餘隻,本部傷亡共四百餘人。

    這一戰對於諸葛亮來說,無疑是大獲全勝,經此一戰,也就徹底的奠定了他控制荊南四郡的基礎。

    當晚,諸葛亮在河岸邊上的營地,舉行了盛大的慶功宴,慶賀此戰的大捷,並且接見了甘寧帶回來的雲夢澤中的四大水寇頭目,這四人分別叫孫奮,馬進、杜山、陳仲,對於這四人,諸葛亮好生嘉獎了一番,皆授予他們別部司馬之職,歸於甘寧水軍帳下。

    相對於諸葛亮在長江南岸的興高采烈,長江北岸的蔡瑁,則是一臉死灰,僅僅一個白天,他帳下的四萬五千兵馬,損失了一半多人馬,現在他帳下雖然還有兩萬餘人馬,可士氣低落到了極點,而且他渡江的船隻,八成被繳獲或沉入了江底。

    「將軍,大局已定,莫如退軍回江陵再做打算吧,此時就算我軍想戰,也難以橫渡長江,而且軍中士氣低落,留居此地,萬一明日江夏兵馬殺來,只怕有覆滅之危。」部將王威歎了氣,勸諫蔡瑁道。

    僥倖逃得一命的蒯威,也早沒了先前的意氣風發,耷拉著腦袋,一言不發,他沒有反對王威的話,其實也就是默認了支持退兵。

    夜裡帳外寒風朔朔,吹得帳外的旗幟獵獵直響,心下不安的蔡瑁,猶豫之下,只得道:「傳令三軍,起營回江陵。」

    翌日一早,諸葛亮接到探子回報,方才獲知蔡瑁已經連夜領軍而走,得知這個消息,諸葛亮不由笑道:「這蔡瑁到跑的真快。」

    「傳令,全軍造飯,回師巴陵。」既然戰事已定,諸葛亮隨即下達了回師的命令。

    回巴陵的途中,諸葛亮與賈詡並驅而行,道:「文和,如今局勢已定,吾欲取武陵、零陵、桂陽三郡,你以為如何?」

    「此正當時也,主公無需猶豫,可讓趙雲、張合、徐盛三位將軍,各領一軍,一鼓作氣,拿下三郡。」賈詡當即附和道:「桂陽距離最遠,但卻不適合騎兵作戰,可命徐盛將軍取之,武陵最近,驛道直通,可命趙雲領騎兵晝夜兼程,不日就可拿下,零陵位於湘江之西,可命甘寧將軍,安排船籍,運載張合將軍所部前往,這樣即省時又省力。」

    「文和所言甚善,就依你之言。」諸葛亮欣然點頭贊同道。

    回到巴陵城中,諸葛亮隨即召集眾將,安排趙雲,張合、徐盛領軍徑直取三郡而去。接著諸葛亮又命甘寧收編精簡水軍,讓他把軍隊人數,控制在六千左右,稱之為錦帆右軍,江夏呂蒙所部為錦帆左軍。

    至於城中其餘的一萬三千荊州兵馬的俘虜,諸葛亮思慮之後,決定挑選一千精壯,加入驍騎軍,另外飛豹,飛甲兩軍,各增加一千人,編製為六千人。

    呂蒙所部的錦帆左軍,由於被甘寧抽調了一千五百人,目前在編只有三千五百士兵,諸葛亮決定擴編至六千人,目前對於諸葛亮來說,水軍無疑是最薄弱的環節,所以加強水軍的建設,是十分必要的。

    剩下的八千俘虜軍士,諸葛亮決定再組建一軍,至於這支軍隊大將,自是非黃忠莫屬,軍號他也想好了,就叫飛羽軍。

    不過黃忠現今仍然還居於家中,並沒有表示要出仕,所以諸葛亮在巴陵安頓下來後,再次提著禮品,來到了黃府拜訪。

    (求收藏。謝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