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臥龍逆天

第二卷 席捲荊襄 第一百章 敲打楊儀 文 / 本尊是個小蝦

    第一百章敲打楊儀

    接下來的兩天,諸葛亮又陸續接見了江夏一眾官員,禮曹的習禎兄弟,兵曹的向寵、還有尹默和楊顒二人,唯獨沒有接見吏曹的楊儀,甚至他過府來求見,諸葛亮也借口不在沒有見他,面對這個情況,楊儀不由有些心慌。

    這幾個月來他江夏擔任吏曹從事,署理整個江夏郡大小官吏任免,可謂是手握重權,這也讓他們楊家迅速的在江夏站穩了腳跟,以前他們楊家在襄陽,雖說也算是望族,但比起蔡、蒯、龐、黃等家族來,簡直不值一提,甚至比習家也稍有不如。

    可他沒有想到的,這次他和族弟楊顒,說服族人遷居江夏,不但很快獲得重用,而且更使得他們楊家,迅速的躍升為江夏第一大家族。

    原來的江夏本地豪族,由於遭受打壓,加上沒有人才出仕,自然無法跟楊儀這個強龍相比,而諸葛亮帳下的賈詡,為人向來低調,他的兩個兒子,在南陽就結婚生子了,如今都只不過在郡所衙門,擔任底層的書吏,幾乎無人知道他們老爹,竟然是諸葛亮的第一心腹謀士賈詡。

    對於賈詡這般歷練兒子的行為,諸葛亮雖然也表達過不同意見的,甚至還提出過讓賈詡的大兒子賈穆出任縣令職務,但都被賈詡推脫自己兒子才能不具備擔當大任為由拒絕了。

    而糜竺兄弟又是外來勢力,沒有根基,不像楊儀舉族來到江夏,自是無法跟楊儀家族爭鋒,習家的習禎雖然出任的也是六曹從事之一的禮曹,但對於目前的江夏來說,禮曹無疑是個清水衙門,權勢自是一時難以與楊儀相比。

    同樣向家的向朗,現在出任的官職是江夏令,雖然權柄不小,但畢竟遠離江夏城,自然也是沒法跟楊家比擬。

    諸葛亮不接見楊儀有兩個原因,一是對他屈待蔣琬,二是對他剛到江夏,就促使家族坐大,這讓向來反對士族門閥大興的諸葛亮很反感。

    對於士族,諸葛亮談不上好感,但他也知道不能過力打壓,這樣是引起反彈,所以對待士族宗族,他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總結出一個辦法,那就是不能不用,也不能重用,要時刻遏制他們成長成門閥勢力,若是自己的勢力之內,出了幾個大門閥勢力,這不但對於君權不利,對於百姓也不利。

    但現在諸葛亮也知道,目前這個階段,大部分人才都是出自士族家族,所以他要招賢,就不能過意的刻薄對待士族,因此他雖然沒有接見楊儀,但卻接見了楊儀的族弟楊顒,並且隱晦的暗示了幾句,讓他們楊家不要風頭太盛,更讓楊顒提醒了楊儀一句,讓他要有宰相的肚量。

    對於諸葛亮的暗示,楊顒心驚之餘,回到楊家府邸後,立即找到楊儀,把諸葛亮的忠告說給了楊儀聽。

    「看來咱們這位主公,的確不是等閒之輩,我們楊家急於壯大實力的想法,確實做得有些輕率了。」楊儀也是聰明人,很容易就想明白了諸葛亮話中之意。

    「兄長,主公不會處罰你?還有接下來我們楊家該怎麼辦?」楊顒卻沒有楊儀的悟性,這會他見楊儀皺眉,頓時憂慮的站了起來。

    「無妨,現今正是用人之際,主公不會懲罰我們的,否則他就不會讓你給我傳話,他現在這麼做,是做個姿態,一來給我楊家一個警告,二來震懾一下江夏的各級官員,讓他們用心辦事,切莫做諂媚攀附之事,否則他可以隨時收掉我們的一切。」楊儀深知諸葛亮心思,心裡倒也不懼,但他也明白,今後楊家還是得低調行事才行。

    「若是這樣我就放心了,可主公為何又讓我帶話給你,讓你要有宰相的肚量,難道我們這位主公還有建國的野心?」楊顒有些費解的問道。

    「當今漢室垂危,荊州沃野千里,又有長江天塹,更是用兵之地,主公如今雄踞江夏,若沒有建國稱霸之心,與劉表之流又有何異?現今江東孫氏內亂不止,北方曹操一心穩定河北局勢,正是主公崛起荊州之機遇,只要抓住機會,不出三年,荊州必落入主公之手,到時主公南與東吳孫氏聯盟,北駐大軍抗曹操,西取益州為基業,此大業可成矣。」楊儀不是一般的賢才,而是有大才幹的人,他能提出這番理論,也說明了他舉族來投諸葛亮,並不是因為腦袋發熱,而是確實看到了諸葛亮的發展前景。

    「兄長,那你的意思是主公並不是對你有意見,而是認為你有宰相之才,所以要你做好表率,不要貪圖門前小利,而損壞自己的名聲。」楊顒聽完楊儀的分析,三分驚喜,三分疑惑的問道。

    「子昭(楊顒字),這次你說的還是有幾分道理的。」楊儀有些自傲的笑道,顯然自詡才華過人的他,也認為諸葛亮認為他有宰相之才,希望他能有宰相之雅量。

    處理完江夏郡內的一些瑣事,諸葛亮領著親衛騎兵,一路飛奔,來到了夏口,甄宓依舊男裝裝扮,跟隨在軍伍之中,如今她不但習慣軍旅生涯,而且似乎還有些上癮,每天諸葛亮只要晨訓,她都會跟隨一道,哪怕是腳底磨起了水泡,她也依舊咬牙堅持,這份毅力,讓諸葛亮驚訝之餘,又是倍感憐惜。

    在夏口縣府與夏口令向朗會面,並瞭解完目前夏口的政事後,諸葛亮才從向朗口中得知,黃月英為了在造船坊幫上忙,竟然和鄒欣兒留在了造船作坊邊上的別院居住。

    諸葛亮雖然很想趕去與黃月英她們見上一面,但他來夏口也是有公事的,如今與向朗會過面,他還得去趟港口的軍營,看看呂蒙她們訓練的水軍情況,不過好在軍營離造船作坊並不遠,正好是順路。

    來到港口營地,諸葛亮率領的親兵衛隊,在營門口時卻被守衛轅門的軍侯給攔住了,儘管陳楚出示了身份令牌,那名軍侯依舊沉聲道:「吾家都督有令,在營地只聽都督軍令,任何人沒有都督軍令,都不得進入營地。」

    「大膽,主公在此,爾等膽敢如此無禮,還不開轅門。」脾氣火爆的親兵衛隊什長王賁,憤怒的一拔佩劍,遙指著對方喝道。

    「退下,軍營有軍營的規矩,不得無禮。」諸葛亮揮了揮手,拿出印綬道:「吾乃江夏郡守諸葛亮,今日特來勞軍,請代為通傳。」

    那名軍侯接過諸葛亮的印綬,隨即派了名軍士前去通報,不過過了一刻鐘,那名軍士回來向那名軍侯說了一句,那名軍侯當即對諸葛亮道:「吾家兩位都督,今早率軍出江操練,一時無法通知,請大人在營外等候。」

    「真是豈有此理。」聽到那名軍侯的回答,面對著江面吹來陣陣的寒風,這會不光是王賁一臉憤怒,就連陳楚也是滿臉怒容的輕罵了一句。

    諸葛亮卻是微微一笑,環視四周,見營地對面路旁,有一家客棧,遂道:「我們去哪裡喝杯熱茶等待就是。」

    「主公,這呂都督的軍令,是不是有點太不像話了,他怎麼能連主公也限制呢?」在客棧入座後,陳楚為諸葛亮倒了杯茶水,小聲的嘀咕道。

    「我倒覺得這個呂都督,有漢初周亞夫的風範,應該是個不可多得的大將。」坐在諸葛亮下首的甄宓,見諸葛亮並沒有不快,遂若有所思的說道。

    「呵呵,看不出宓兒你還是個才女,你倒是跟大傢伙說說看,這周亞夫如何了得。」諸葛亮玩味的一笑,鼓勵著甄宓道。

    甄宓得到諸葛亮的鼓勵,遂道:「漢初之際,匈奴寇邊,漢文帝親自前往各營勞軍巡視,沿途去了霸上和棘門大營,文帝率領的隨從官員,都是乘坐馬車長驅直入營地,只有到了周亞夫的細柳營時,卻被軍士攔住,守門的都尉縱使面對天子之尊,依舊高喊著『軍營只聽將軍之令,不聽天子詔令』。

    「當時的漢文帝不但不惱怒,在出營地之後,還對左右盛讚周亞夫,並且升了他的官職,也正是因為周亞夫治軍嚴整,後來屢立大功,被封為侯爵,並且擔任過大漢丞相一職……」甄宓無疑是很聰明的,他誇耀了一番周亞夫的功績,卻沒有把周亞夫最後悲劇說出來,這樣一來,自然讓在座的親衛軍卒,都聽得大受鼓舞,也對今日諸葛亮為何表現這般淡定,深感心悅誠服。

    一個時辰之後,從江面領軍訓練歸來的呂蒙和甘寧,得知諸葛亮來了,立即命軍士大開轅門,親自領軍列隊,來到了客棧迎候。

    「主公,請恕末將怠慢之罪。」呂蒙甘寧二人,一身戎裝,出現在諸葛亮面前。

    「二位將軍何罪之有,吾今日不請自來,是我唐突了,非爾等之過。」諸葛亮見二人臉頰被寒風吹的通紅,身上還穿著盔甲,可見二人是從江邊剛回來。

    入營前,闊步走在最前面的諸葛亮,看到轅門口那名軍侯,手執長戟,立於道旁,遂上前問:「汝叫什麼名字?」

    「小的叫馬進。」繃著身子的馬進,有些忐忑的回道,他不知道今天攔住諸葛亮的行為,會不會受到懲罰,

    「你很不錯,繼續保持,為獎勵你的忠於職守,本郡特賜你榮耀錦袍一件。」諸葛亮讚賞的說了一句,隨即一路走進了營地。

    身後的馬進這會卻幾乎癱坐在了地上,剛才面對諸葛亮時,他有一種從未有過的壓迫感,這種感覺比他在戰場殺廝殺,還讓他感覺後怕。

    在營地校場的點將台上,諸葛亮親自觀看了軍士們射擊演練,以及快速登船作戰等訓練科目,讓諸葛亮滿意的是,營中的六千五百軍士在呂蒙帥旗的指揮下,由甘寧和蘇飛二人領軍,在搶登船隻和列陣突擊方面,充分的做到行動迅速敏捷,在進攻射箭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這幾點足可說明這幾個月來,呂蒙、甘寧蘇飛幾人,無疑是下了一番苦功的,目前新城運河還未挖通,漢水港口也正在建設中,所以蘇飛所部的一千五百水軍,自是暫時編製在夏口的水軍營地。

    「你們訓練成果,我很滿意,但你們仍然要繼續堅持不懈努力,要牢記軍人的榮耀使命,本郡已經向本縣縣令說過,明日他將會為你們送來肥豬五百頭犒勞大家,今日我特許你們,明日全軍休假一天。」

    諸葛亮熱情洋溢的話語,贏得了全營軍士的呼應,一時之間,全軍齊聲高呼道:「榮耀即吾命!榮耀即吾命!」

    (一百章了,對於小蝦這種毅力不足的人,貌似有些不容易啊。這章是3千字的大章哦,求點收藏吧……謝謝大伙的支持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