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臥龍逆天

第二卷 席捲荊襄 第八十二章 留守新野 文 / 本尊是個小蝦

    第八十二章留守新野

    「夫君,保重,我和欣姐在江夏等你。」黃月英和鄒欣兒,與新野的一眾官員的家眷,還有講武堂的一群少年學生,三百五十餘人,由劉封率一百軍士護送,在宛城失陷的第七天,也踏上了前往樊城漢水碼頭的路程。

    臨別之時,面對黃月英鄒欣兒的不捨囑托,諸葛亮微笑著上前把二女攬入懷中,道:「放心吧,路上注意照顧好自己,我一定會在我們孩子出生前,回到江夏的。」

    如今鄒欣兒的肚子已經漸漸隆起,她腹中的孩子,已經七個月了,再有三個月,也就是年底前,就要降生了,想起自己即將做父親,諸葛亮不由充滿了期待。

    「子義,路上保護好夫人,還有仲景先生。」諸葛亮放開二女,看了眼一旁的劉封,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鄭重的囑托道。

    「請主公放心。」劉封堅毅的點頭道。

    「仲景先生,咱們江夏見,一路保重。」諸葛亮接著跟張仲景和弟弟諸葛均打了個招呼。

    「主公保重!」這幾年張仲景雖然名義上是新野的醫官,但行動卻絲毫不受限制,他想去哪裡行醫就去哪裡,諸葛亮從不干涉,諸葛均現在和另外兩名少年,也得到他的認可,正式成為了他的弟子。

    由於諸葛亮的大力支持,張仲景這兩年已經研發出幾種藥方,經過試驗,對於疫病都有一定的效果,尤其是抑制傷寒疫病,效果更是明顯。

    另外新野成立的醫捨中,也招錄了十幾名醫官,每年都有近百名士兵,入醫捨中拜師學醫,這些人學習個一年半載,就可以編製入軍伍,充當醫官,對戰場上受傷的軍士,進行簡單的醫治包紮,別看這是很不起眼的救治,但每每在戰場上,卻可以挽救很多生命。

    因為在這個冷兵器時代,戰場上的士卒,很多在中刀中箭時,都不會產生致命傷害,最後導致死亡的原因,反而往往都是因為得不到救治,活活的流血或傷口發炎腐爛而死。

    最後諸葛亮來到鄧艾面前,伸手把顯得瘦小的鄧艾抱了起來,笑道:「小艾,你是男子漢,記住路上要保護好你母親哦。」

    「我一定會的,因為我是個將軍。」鄧艾揮舞著小拳頭,繃著臉說道。

    「好樣的,將來你一定能當個出色的將軍。」諸葛亮滿意的讚賞了一句,目送著黃月英一行的隊伍,浩浩蕩蕩的出城而去。

    黃月英他們這一批一走,新野城中,基本上已經沒有多少民眾,城中的守將,也只剩下諸葛亮和徐盛二人,還有他的親兵都伯陳楚,以及七千城中的守軍。

    諸葛亮留下來守城的決定,是他從一開始就定下來的,雖然徐盛和鄧芝,都力勸過他,並且都表示願意誓死堅守新野,但諸葛亮因為有自己的計劃,他也堅信無論在何種情況之下,他都可以全身而退,所以他自是否決了二人的勸告。

    無奈之下的鄧芝,最後只得服從軍令,與步騭早先一步,趕往樊城組織和安頓遷移的百姓,以及編製城中的青壯年,籌備守城的滾石檑木,等候呂岱領軍的到來,並且安置城中從各地湧入的百姓。

    樊城處在新野後方,只要新野不失,暫時不會受到攻擊,但諸葛亮擔心在新野堅守二十天後,百姓還沒有全部撤離,所以預備樊城作為第二階段防禦城池,而他讓呂岱領軍來樊城的目的,也是準備打算,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適當做出反擊。

    站在城頭之上,回首望著空曠的城池,徐盛有些落寞道:「在新野待了四年,眼看著這座城池,就要毀於一旦,還真有些不捨啊。」

    諸葛亮雖然心中也頗為不捨,但他知道自己不能表現這種情緒,因為他只能笑著寬慰他道:「放心吧,不出十年,我們一定會回來的,現今我們放棄,並不意味著我們失敗,戰爭的勝敗,不是看你奪下多少城池土地,而是看你得到多少人口,獲得多少民心,以及消滅敵人多少有生力量。」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這是主公寫在講武堂柱子上的訓言,我豈會不明白,只是一時感觸而已。」徐盛鄭重的點頭道。

    「這就對嘛,要想成為一名名將,不但要有戰無不勝的戰績,更要有心懷萬民的胸懷,這樣方能稱之為一代名將。」諸葛亮欣慰的點頭一笑,邁步在城頭上走了起來。

    新野城雖然不算堅城,但一戰能力還是有的,七千守軍,面對兩萬曹軍,堅守二十天,諸葛亮充滿信心。

    雖然曹仁號稱十萬大軍,但諸葛亮可不是劉表,自然不會這麼輕信,他早已經派斥候打探過,曹仁的三萬大軍拿下宛城和穰城,共損兵兩千餘人,若是再加上沿途留下的守衛城池的軍士,等他領軍抵達新野,可用之兵不會超過兩萬二千人。

    而攻城作戰,素來不為兵家提倡,故兵法有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曹仁雖然為曹軍大將,但他想用兩萬兵馬,攻下七千兵馬守衛的新野,諸葛亮量他也沒這個能力,如今新野城頭,滾木礌石,堆積如山,火油火箭,更是充足,曹仁不來則罷,要是敢來,必然讓他付出慘重的代價。

    曹仁攻下宛城的第九天,劉表派使者抵達新野,宣讀任命他為鎮軍將軍,領江夏太守一事,對於這個消息,諸葛亮大笑之餘,對來使道:「回去告訴劉使君,我會確保新野一月不失,以後就不能保證,他若是怕襄陽有失,趁現在還有一月時間,趕緊調集重兵,佈防襄陽一線,方為上策。」

    聽到諸葛亮的話語,信使不敢有誤,連日返回襄陽,向劉表匯報而去。

    漢獻帝建安八年九月下旬,曹仁在佔領南陽郡大部之後,親率兩萬大軍,抵達新野城下。

    這一路高歌猛進,只用了十三天時間,曹仁就拿下了南陽十五座城池,現在擋在他眼前的,只剩下新野、樊城兩座城池。

    只要拿下這兩座城池,飲馬漢水,襄陽在望,荊州一戰可下,想到這不世之功,騎在戰馬上,遙望著新野城的曹仁,霸氣的揮鞭喊道:「拿下新野,搶掠三天。」

    身後正在立宅紮營的曹軍軍士,聽到這個消息,齊聲歡呼而起,一時士氣大漲。副將韓浩,字元嗣,微皺眉頭,道:「曹將軍,這一路下來,南陽十室九空,連宛城的人口也不過萬餘人,若是再燒殺搶掠,今後民心盡失,我們縱使得到此地,又有何益?」

    「元嗣,吾將令已下,不得更改。」這一路下來,接連的勝利,早就讓曹仁信心膨脹,輕敵之心大起,對於他來說,別說區區新野,就是拿下襄陽也不在話下。

    曹軍立下營寨的當晚,天公作美,竟然下起了入冬來的第一場大雨,是夜風雨交加,氣溫陡然下降,把身穿夏衣的曹軍,冷的直打哆嗦。

    面對著傾盆大雨,駐守城頭的諸葛亮,隨即下達了讓軍士下城避雨的軍令,如今新野民眾基本遷移出了城池,所以滿城儘是空房,這無疑給軍士避雨,提供了便利。

    一陣寒風吹來,站在城樓瞭望孔前的諸葛亮,不由感覺一陣寒意襲來,緊了緊身上披風的他,隨即對陳楚道:「子揚,連夜吩咐下去,讓軍需官,務必給所有士兵,配發蓑衣或袍子,一定不能讓士兵受寒。」

    「主公放心,我這就去傳令。」陳楚披上蓑衣,立即轉身出了城樓。

    抬頭望著漆黑的夜空裡,瓢潑的大雨,諸葛亮嘴角不由揚起一絲笑意,這場大雨對於他來說,無疑是場及時雨。

    現今曹軍紮營城外,受凍挨冷不說,大雨過後地面上的泥濘雨水,必然給攻城的曹軍,造成莫大的困難,這對於守軍的來說,無疑是有利的。

    堅守二十天,是諸葛亮的底線,但戰鬥一旦打響,必然會造成不小傷亡,城頭上的七千軍士,又有多少能夠撤出去呢?

    雖然戰爭就難免傷亡,但諸葛亮還是希望,能夠用最少的傷亡,來堅守住二十天時間,所以眼前的這場大雨下的越久,對於諸葛亮來說,無疑是越有利。

    這場雨雖然斷斷續續的下了三天,但在第四天的時候,還是放晴了,縮在營中的曹軍兵馬,在第五天的清晨,就迫不及待的向新野城下進發了。

    戰鼓震天,號角齊鳴。

    在曹仁的親自指揮下,曹軍一萬五千兵力,分成三個方陣,在城下五百步立下了陣腳。隨後曹軍大將樂進,親率兩千盾牌兵,掩護著三千弓兵,緩緩的繼續向城下開進。

    弓兵有效射程是一百五十步,但從下往城上發射,殺傷力和射程效果,都會大打折扣,所以弓兵要想在攻城戰中發揮戰力,必須在盾牌兵的掩護下,一步步靠近城牆。

    作為守軍,對付弓兵最好的辦法,無疑是以弓對弓,因為城頭是居高臨下,射程和風速都有利,所以當諸葛亮看到曹軍弓兵靠近之時,立即揚聲喊道:「弓箭手準備。」

    (今天一章,不過這章算個大章吧,因為正文有3千字哦……謝謝大家的支持,貌似最近點擊還蠻多的,雖然收藏漲的慢……但看到點擊和推薦票的數據還不錯,小蝦其實也蠻受鼓舞的。)

    而且下周編輯還給了個看不到書名的推薦,雖然那推薦連書名都看不到,但俗話說蚊子雖小,也是肉票,偶還是很滿足的,再次感謝大家的支持……謝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