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臥龍逆天

第二卷 席捲荊襄 第七十九章 返回新野 文 / 本尊是個小蝦

    第七十九章返回新野

    面對龐德公的詢問,諸葛亮苦笑一聲,起身作揖道:「經此一戰,江夏元氣大損,所以亮決定休養生息以安民心,待局勢有變,再做打算,如今亮來拜訪先生,實是因為江夏匱乏賢能之士,所以特來請先生,為學生推薦幾位賢能之士。」

    原本還充滿期待的習禎等人,正準備聆聽諸葛亮的高見,卻不料諸葛亮既沒有誇耀功績,也沒有高談闊論,反倒是一副淒苦語氣的求起賢能來了,這讓眾人面面相覷之餘,對於諸葛亮的謙虛和求賢若渴的心情,增添了幾分好感。

    對於諸葛亮謙虛的心態,龐德公讚賞之餘,撫掌道:「孔明能有此番求賢之心,大事可成矣。」

    「不錯,不錯,做大事者,當以任用賢能,安定民心為上,窮兵黷武,雖然能成就一時霸業,也終究難成一世霸業,孔明你年紀輕輕,獲此大勝,依舊不驕不躁,甚是難得,如今曹操重心在北方,無力兼顧荊州,劉表雖然年邁,但俗話說虎死雄風在,若是以你現在的實力,與劉表拚死一鬥,縱使獲勝,也不過是兩敗俱傷的局面,到時無論是江東孫權,還是中原的曹操,都可以輕易坐收漁翁之利,所以當務之急,休養生息,收攏民心,積蓄實力,方為上策。」

    司馬徽也連聲贊同的附和道,顯然不管是龐德公,還是司馬徽,對現今荊州的局勢,都看得一清二楚。

    起初二人都還有些擔心,諸葛亮會因為年輕氣盛,在攻佔江夏之後,會與劉表硬抗,若是這樣的話,那諸葛亮大業勢必難成,而且他剛剛建立起來的大好局面,也會隨之喪失。

    所以諸葛亮開口的一席話,雖然沒有豪言壯語,但卻表現出了他對局勢掌控,以及政治方面的成熟,劉表在荊州經營十年,雖然沒有太大作為,但卻也讓荊州安穩了十年,就憑這點,就足讓讓百姓擁戴,若是諸葛亮主動挑起戰爭,讓荊州大地陷入戰火的話,那他將會遭受荊州萬民的憎恨與唾棄。

    「多謝二位先生的教誨,亮心中感激不盡。」諸葛亮恭敬的作揖道。

    「現在你們幾個是否有了決斷?」司馬徽這會轉頭看著自己的兩名弟子,一臉微笑的問道,自己這兩個弟子,雖說不是什麼經天緯地之才,但尹默好古學,知禮儀,通經史,做個中大夫完全沒有問題。

    歷史上的向寵為人平和嚴謹,專注兵法韜略,善騎射,雖然不具備獨當一面的才幹,但卻能調和軍中矛盾,掌管軍中諸事,監督管制軍法,位列中領軍,屬禁衛大將。

    此刻二人在司馬徽的詢問之下,彼此對視一眼,起身作揖道:「我等願意為諸葛太守效力。」有這兩人開頭,習禎、習竺、楊顒隨後也緊跟著道:「願為諸葛太守效力。」

    這幾個人雖然不是全才,但皆有長項,也正是諸葛亮目前最缺的中層人才,雖然他目前帳下有賈詡、徐庶、諸葛瑾三人,皆為大賢之才,可要是事無鉅細,皆由三人一一把關署理,那無疑是大材小用,相反讓三人統籌大局,把諸事分派署理,即可政令通達,又能更好的發揮成效,也不會讓三人嘔心瀝血,這樣方才用人之道。

    「諸位快快請起,今後吾與諸位共勉,為匡護漢室,百姓安康而效力。」諸葛亮欣喜之餘,笑著一揮手中的羽扇道。

    「哈哈,上酒菜,今日難得聚集一堂,理應一醉。」龐德公放聲一笑,隨即吩咐府中奴僕,呈上了酒菜。

    酒菜上席,諸葛亮率先舉盅,敬了眾人一盅,正當他放下酒盅,門外卻忽然傳來一聲急呼:「孔明可在?」

    諸葛亮舉目望去,見匆匆而來的人,卻是荊州從事伊籍,看到他一臉汗珠,急迫的樣子,諸葛亮忙迎了上去,道:「機伯先生,為何匆匆而來。」

    「快,快走,今天你路過襄陽時,被蔡瑁親信看到,現在蔡瑁正領兵趕來,我是聽到消息,從小路快馬趕過來的。」伊籍當初在新野,與諸葛亮相處甚歡,而且他也看出諸葛亮有大志,所以早就心向諸葛亮,這也是他會冒險來此的原因。

    「孔明,你先走,蔡瑁再專橫,只要你不在,他也不敢再次撒野,你從山門西北方向的小道下去,山腳之下便是漢水,哪裡有艘渡船,可渡江前往北岸。」龐德公這會聞言,隨起身走到諸葛亮跟前,忙囑咐道。

    「多謝機伯先生大恩,諸位保重,改日到江夏來,亮定然擺宴款待,告辭!」諸葛亮也不拖泥帶水,當即轉身而出。

    出了山門,諸葛亮與陳楚,劉封會合,放棄了馬匹,按照龐德公的指示,沿著山道而下,然而諸葛亮剛上了渡船,就見岸邊一隊騎兵飛奔而來,隊伍前頭的蔡瑁,遠遠的怒吼道:「快,給我放箭!」

    「哈哈,多謝蔡將軍相送,改日再來拜訪。」諸葛亮望著掉落水中的箭矢,不由放聲大笑道。

    待蔡瑁飛馬趕到江邊之時,諸葛亮的船隻已經過了江心,氣悶之下的蔡瑁,只得遙遙喊道:「諸葛小兒,遲早有一天,我定會砍下你的頭顱。」

    雖然只是虛驚一場,但諸葛亮還是暗暗有些後怕,暗中打定主意,這襄陽今後還是得少來為妙,畢竟這裡認識自己的人不少,而且仇敵遍地,萬一一個弄不好,怎麼死都不知道。

    想想劉備一世英雄,在張飛這樣勇猛無雙的大將護衛下,依舊死在了黃祖的人海戰術中,可見戰場之上,一人的無敵,永遠抵不過全軍無敵。

    渡過漢水,便是樊城境內,現今樊城屬於諸葛亮的轄地,城中有兩萬餘百姓,五百軍士,往東百里之外就是新野。

    由於馬匹留在了鹿門山,諸葛亮一行上岸後,只得先回樊城,然後在樊城找了兩輛馬車,沿著驛道,返回新野而去。

    如今獲得江夏郡的這片廣袤的地盤,新野對於諸葛亮來說,已經不具備戰略意義,畢竟新野四周無險可守,又地處南陽與襄陽的要衝之地,所以在出征江夏之前,諸葛亮就已經讓諸葛瑾在新城,選好了馬場,為新野戰馬的遷移做好了準備。

    至於諸葛亮下一步的打算,就是以江夏根基,勸服新野、樊城、湖陽三縣的百姓,往江夏遷移,充實自己的基礎,這樣一來,縱使三城丟棄,他的實力依舊保存不失。

    第二更完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