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臥龍逆天

第一卷 龍出深山 第四十八章 張允的末路 文 / 本尊是個小蝦

    第四十八章張允的末路

    新野城。

    夕陽的餘暉,灑在城頭之上,與城牆四周鮮紅的血液相映成輝,構成了一副慘烈的畫面。

    隨處可見屍體,橫七豎八的填滿了護城河,城頭上守衛的軍士,再一次打退了攻擊的張允兵馬,這會軍士們望著城下如潮水般退怯的敵軍時,不由爆發出了陣陣歡呼聲。

    城門箭樓之上,呂蒙眸子裡精光一閃,對身旁的賈詡道:「張允不愧是荊州宿將,進退有據,絲毫不亂章法,確實算的上是名勇將。」

    賈詡淡淡一笑,道:「勇將畢竟只是勇將,所以他的敗局,已經被注定。」

    深夜,新野十五里外的張允大營。

    上萬人的營地,猶如一個超大的圓盤,縱橫交錯,連綿數里,營地之中,篝火點點,寂滅無聲。

    白天的攻城戰,早已經讓軍士疲憊不堪,除了守衛的營門的士兵外,人人都已經進入了夢鄉。

    作為軍中大將,張允每次行軍打仗時,入睡之前都會騎著戰馬,在營地巡視一遍,不過他巡視的重點,卻放在營門一帶,因為這一線,是正面對著新野城的,為了防備新野兵馬夜襲,張允在營門外圍,佈置了十道暗哨,幾乎一里一哨,只要新野兵馬有任何異動,他都夠及時的收到情報。

    在營地走了一圈之後,張允放心的回到了營地後方的中軍大帳,這裡背靠千里大山,東邊是育水,水深湍急,人難以橫渡,南邊的密林,接連著綿綿大山,大軍根本無法穿行其中,正西方向是他的前軍,也就是新野的正面方向。

    張允選擇這樣的一個地形紮營,為的就是防備新野兵馬的夜襲,如今做了這麼多手準備,他自然也就一百二十個放心了。

    三更時分,睡夢中的張允,忽然做了一個夢,夢到一輪火紅的烈日,從天而降,墜入他的身體,瞬間就把他的身軀給熊熊燃燒了起來。

    「殺!殺!」剛剛從夢中驚醒的張允,就聽到營地四面,傳來鋪天蓋地的馬蹄聲以及喊殺聲。

    「怎麼回事?」當張允提劍衝出大帳時,只見整個大營之中,火光沖天而起,殺聲,喊聲,響徹雲霄。

    「將軍,糧草起火了,新野的騎兵,從四面八方殺過來了,快撤吧。」這會軍中的副將一臉狼狽衝到張允跟前,急迫的拉著他的手臂喊道。

    「這究竟是哪來的兵馬?難道是從天而降的嗎?」張允想起剛才自己做的夢,一臉驚恐的仰天喊道。

    「張允小兒,徐盛在此,授死吧!」就在這時,火光之中,徐盛領著三百精騎,如風般席捲而來,瞬間就衝到了張允跟前。

    飛馬而來的徐盛,手執七尺鐵槍,猶如天神一般,降臨在張允跟前一丈之外,躍馬飛奔而起的徐盛,高舉手中長槍,突刺而下,長長的鐵槍猶如一道閃電般,刺穿了張允身體。

    沒來得及做絲毫抵抗的張允,一臉驚恐的看著刺穿自己身體的鐵槍,不甘的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張允頭顱在此,投降者免死!」徐盛一槍下去,刺起張允頭顱,左手高舉而起,右手拔劍在手,縱馬飛奔,凡是抵抗者,一律被斬與馬下。

    左右三百精騎,形成一道錐形陣勢,護佑其左右兩翼,端得的所到之處,敵兵無不屍橫遍野。

    短短一個時辰,張允所部萬餘兵馬,被斬殺和馬匹踐踏而死者多達兩千人,被大火燒死者上千人,主將張允被徐盛斬殺,張允軍中將領,大部死在亂軍之中。

    這一戰下來,新野收穫俘虜六千餘人,繳獲物資若干,糧草大部被焚燬,此戰新野參戰的兩千騎兵,死傷一百三十人,損失戰馬三百匹,人員損失雖然不大,但戰馬的損失,卻是不小,一戰就損失三百匹戰馬,諸葛亮的五千匹戰馬,用不了十次戰鬥,就會徹底損失殆盡。

    黎明時分,打掃完戰場之後,徐盛與呂蒙在城下會合,由呂蒙接管騎兵隊伍,前往追趕已經向樊城進發的一千二百步卒。

    這一戰的勝利,就勝在奇襲之上,張允萬萬沒有想到,已經出發兩天的新野騎兵部隊,會從天而降,出現在營地之中,面對五千鐵騎衝鋒,他這個看似堅固的野外營地,根本就是不堪一擊。

    三天前,駐紮在鄧縣的張允,得到斥候回報,說新野四千兵馬,在諸葛亮的率領下,已經從新野開拔,踏上前往樊城的征程。

    得知這個情報後,張允隨即率領部下一萬兵馬,經過兩天急行軍,殺到了新野城下,準備一舉攻下新野城,切斷諸葛亮的歸路,然後會合樊城的兵馬,一舉把諸葛亮剿滅在樊城之下。

    可實際上張允獲得的情報,自然是假情報,首先率領兵馬出城不是諸葛亮,而是打著諸葛亮旗號的徐盛,其次出城的兵馬,實際只有三千二百人,新野城中,依舊有一千八軍士守城,另外還有兩千雜役營軍士,輔助守衛城池。

    其次,出城的兵馬中,自是包括了新野最精銳的兩千騎兵,一人雙馬,另外有一千匹馬換乘托運糧食,實際是五千匹戰馬。

    徐盛在領軍出了新野之後,日行五十里,走了兩天之後,在昨天入夜時分,他則率領騎兵部隊,悄悄返回了新野,潛伏在了張允營地東邊的育水東岸。

    育水雖然河流湍急,人徒步難以橫渡,但戰馬卻沒有問題,這點是張允沒有估計到的,也因此他在營地東邊的守衛,過於疏鬆,從而給徐盛率領的騎兵夜襲,創造了有利的機會。

    這也就是戰爭的殘酷,哪怕你前一刻還是高高在上的統帥,可下一刻一旦失敗,就會人首異處,永無翻身的機會。

    --------------------------------------------

    樊城城下。

    諸葛亮從襄陽返回之後,便來到樊城,與呂岱和徐庶率領的兵馬會合,呂岱所率的一萬二千兵馬,分成三個陣營,把樊城三面統統圍了起來。

    呂岱率領四千兵馬包圍了東門,魏延率領四千兵馬包圍南門,諸葛亮和徐庶親率四千兵馬包圍了西門,僅留下北門一線,諸葛亮這麼做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給蒯靖留逃跑的出路,而是給對方一個態度,那就是只要交出黃月英,給他一次活命的機會。

    蒯良略顯富態的身軀,被捆綁成粽子似的,捆在一輛戰車之上,拉到了樊城城下。諸葛亮騎在戰馬上,身後一字排開是壁壘深嚴的數千軍士。

    「蒯靖小兒,你老子蒯良在此,現在我給你一個機會,交換人質,否則攻城之前,吾勢必拿你父親的項上人頭來誓師。」諸葛亮洪亮的喊聲,震動了樊城城頭的守軍,一時之間,城頭上的軍士,紛紛抬頭往城下觀看起來,以此來證實諸葛亮話中的真偽。

    一會功夫,聞訊趕到西門城頭上的蒯靖,凝目看了一眼,發現諸葛亮戰陣前的人,果然是父親蒯良之時,不由驚怒的喊道:「諸葛亮你這個逆賊,膽敢如此,就不怕我剁了你夫人嗎?」

    「哼,有本事你就試試看,你若殺我夫人,我就斬你老子,為我夫人報仇。」諸葛亮一撥手中的佩劍,架在昏昏沉沉的蒯良脖子上,冷聲朝蒯靖喊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