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臥龍逆天

第一卷 龍出深山 第三十章 誘敵深入 文 / 本尊是個小蝦

    (第二章更新到,這章是3千多字,算是半個大章了吧……嘎嘎,第三更晚上12點前更新,小蝦答應三章肯定辦到,畢竟昨天坐車耽誤了時間,斷更了一天,算是補上空缺……請大家收藏一下本書。謝謝!!!)

    第三十章誘敵深入

    「主公,張繡大軍,距離博望坡還有五十里,預計午後將會抵達。」諸葛亮率領的新野兵馬,剛在博望坡的豫山腳下紮下營寨,斥候隊把最新的情報,送到了諸葛亮帳內。

    「告訴黃光,十里一報,不得延誤!」諸葛亮輕搖著羽扇,吩咐一聲。

    「諾!」傳訊的兵士,迅速的退了出去。

    這會大帳內,眾將齊聚,剛升任別部司馬的魏延,也參加了這次會議,諸葛亮環視大帳內的呂岱、呂蒙、徐盛、魏延五人一眼,道:「生死存亡在此一戰,定公,子明汝二人,率新野本部兵馬,立即前往指定地點設伏,看我信號火起,立即發射火箭,給予敵軍致命一擊。」

    「諾!」呂岱、呂蒙二人領命而去。

    「文長,待會汝率本部兵馬,前往迎戰,記住只許敗不許勝,且戰且走,把敵人引進谷中。」諸葛亮嚴肅的望著魏延,等待著他的回答。

    「諾!」魏延長身而起,接過將令,鄭重的應道。

    諸葛亮滿意的點了點頭,道:「文向,汝率本部兵馬,負責接應文長,若敵軍追趕的急,可丟棄旌旗兵甲,拖住敵軍速度,若敵軍不上當,汝可率兵挑釁,但不可戀戰;待敵兵進入了伏擊地後,爾等率兵繞道敵軍後方,放火切斷敵兵後路。」

    「諾!」徐盛起身接過將令,退出了營帳。

    「呂凱,諸葛均,汝二人各引一千兵馬,前往博望坡東面十里的山道左右,埋伏起來,若敵軍前來,立即殺出,記住,切莫應戰,只許衝殺一陣,立即往山中撤退,待看到信號火起之時,再合兵一處,前往接應。」諸葛亮看了眼他們倆個,笑著囑咐道。

    他們兩個的任務不重,而且只是假伏兵,目的是為了迷惑敵人的,所以安排他們兩個去,自是合適不過。

    呂凱和諸葛均雖然年少,而且志向不在軍旅,但這段時日在軍中磨練的他們,倒也成熟了不少,因此對於領兵作戰,到也不膽怯,這會在諸葛亮的命令下,二人忙上前接過軍令,道:「諾!」

    命令下達完,諸葛亮走出大帳,只見營地中各路兵馬,紛紛而動,短短一個時辰,原本熱鬧的營地,就安靜了下來。

    大營中的八千兵馬,這會也僅剩下三百軍士,此次諸葛亮的大營,不是主要的戰場,更不是引誘敵軍的誘餌,留下三百軍士,守衛大寨足矣。

    為了保險起見,諸葛亮這次出征,依舊讓徐庶留守新野城,並且留下了一千多兵馬,還有上次俘虜的兩千多雜役營的軍士,都被趕上了城頭,負責搬運守城器械,以備不需之需。

    八千兵馬伏擊張繡的一萬兵馬,諸葛亮對於此戰,還是信心十足的,尤其是呂蒙從章陵調來的五千援兵中,竟然還隱藏著魏延這個大將,可謂是意外之喜。

    「子揚,隨我去山頂走走。」諸葛亮抬頭望著營地背後的山峰,對身旁的親兵衛隊都伯陳楚道。

    陳楚雖然年紀不大,但卻個性沉穩,而且忠心,對於這個親兵隊都伯,諸葛亮心下是相當滿意的。

    經過一個時辰的攀爬,諸葛亮一行人,才爬上山頂,站在高高的山頂之上,博望坡周圍的山巒盡收眼底,各路前往伏擊的兵馬,在山林中穿行的身影,也一一在望。

    抬頭遠眺,遠遠的官道之上,煙塵滾滾,雖然看不到人影,但諸葛亮心知,這是張繡的大隊人馬,正朝博望坡開拔而來。

    望著那遮天蔽日的煙塵,諸葛亮心中隱隱升起一絲期待,此番前來的是張繡,而不是胡車兒,如果說胡車兒算是將軍的話,那張繡無疑是這個時代的名將。

    張繡少時從軍,經歷大戰無數,割據南陽多年,始終能夠屹立不倒,可見其人必有過人之處,此次他率重兵而來,顯然是志在必得,這一戰諸葛亮輸不起,想必張繡心中也明白,這一戰必須取勝,否則他多年創立的南陽基業,將會在此戰之後,蕩然無存。

    「將軍,前面就是博望坡了,上次胡將軍就是在此處,遭遇新野軍的伏擊,從而被新野的敵軍給徹底擊潰。」嚮導官雷東,眼看博望坡就在眼前,隨驅馬來到張繡跟前,指著前方延綿的山巒,提醒張繡道。

    騎著一匹通體黝黑戰馬的張繡,頭戴金盔,身穿金鎖鏈子甲,手提七尺點鋼槍,肩披戰袍,盡顯英武之氣,懾人的眼神中,隱含著一股威嚴。

    「些許伏兵,豈能奈何我大軍,無需計較,傳令大軍加速前進。」張繡注目望了眼博望坡起伏的山川,不以為意的說道。

    這倒不是他自大,憑著多年的行軍經營,他判定敵軍不可能會在同一個地方,連續設伏兩次,所以他覺得縱使新野軍要伏擊自己,也絕對會挑選自己意想不到的地方,所以他自認為,此地雖然看起來危險,但實際反而是安全的。

    「將軍還是小心一些,莫若派斥候先行打探一下,再前行不遲。」賈詡騎在戰馬上,開口勸阻道。

    「兵貴神速,吾要是如此畏畏縮縮,豈不讓諸葛亮看笑話。」張繡冷笑一聲,道:「傳令,加速前行。」

    有些心神不定的賈詡,歎了口氣,暗道:「看來諸葛孔明占荊州為家,奪益州為根基的設想,真要實現了,此人雖然年少,卻有吞吐天下志,更有經天緯地之才,看來真是一位明主,也不枉上次自己暗地送信給他,讓他免遭災禍。」

    張繡大軍,剛進博望坡谷口,魏延領兵從中殺了出來,喊道:「某乃新野大將魏延,敵將敢來一戰否。」

    騎在戰馬上的張繡,面對突然殺出的魏延,心頭先是一驚,當他凝目看到魏延帶來的千餘兵馬,軍容邋遢,一副鄉兵的模樣,不由大笑道:「諸葛小兒,竟驅這樣的兵馬前來交戰,真是不知死活。」

    大笑過後,張繡仗著武力,提槍躍馬,朝魏延徑直殺了過去,見張繡殺來,魏延棹刀飛馬便迎了上去。

    兩馬相交,魏延手中戰刀,橫空一刀劈出,只見一片刀光閃現,當頭朝張繡斬了下去,面對迎頭而來的橫斬,張繡絲毫不懼,手中點鋼鐵後發先至,快若閃電般刺向了魏延胸口。

    凌厲的槍刃帶著一股凌厲的殺氣,刺向了魏延,大吃一驚的魏延,手中戰刀快速一轉,改斬為挑,堪堪把張繡的點鋼槍給擋了開來。

    普一交手,魏延就意識到,張繡的武藝,只怕不再自己之下,當下他也不敢大意,忙打起精神,與張繡打鬥了幾個回合,他隨藉機賣了破綻,裝著不敵的樣子,慌忙回馬而走,口中連呼:「撤!」

    魏延所領的兵馬,紛紛轉身而走,狼狽不堪的奔逃了起來。

    張繡見狀,手中點鋼槍一舉,喊道:「追!」

    「殺啊!」在張繡軍令下,前部的騎兵飛奔而起,朝魏延部掩殺而去,好在這裡是山谷小道,並不適合騎兵馳騁,否則魏延這千餘人馬,在張繡所部的騎兵衝擊下,只怕一個回合都擋不住。

    縱使如此,步卒也跑不過騎兵,小半個時辰,張繡所率的前部騎兵,就追趕上了魏延,眼看敵騎即將衝殺上來,負責接應的徐盛,這時從山道上殺了下來,硬生生的擋了張繡一陣。

    「撤!」徐盛領軍與張繡的兵馬短暫的交手之後,立即退了回去。

    經過這一陣,張繡心下也起了嘀咕,因為徐盛所部兵馬,剛一交戰,就丟盔棄甲而走,這完全不符合邏輯,因此他心下也不由謹慎了起來。

    「停止追擊,待後軍抵達,再做前進。」張繡心有顧忌,從而給了魏延和徐盛脫身的機會,要是張繡這會率領帳下騎兵,不顧一切的追擊的話,那魏延和徐盛所部兵馬,必然難以抵擋,而整個伏擊的計劃,也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不過徐盛剛才的作戰方式,是諸葛亮早就安排好的,他的目的就是要讓張繡疑神疑鬼,不敢貿然率領騎兵追擊,這樣魏延他們才能有機會,從張繡的騎兵追擊下脫身,如此一來,張繡為了安全起見,必然會把馬步兵馬合併在一起,從而緩緩深入博望坡腹地,最終掉進諸葛亮伏擊圈中。

    張繡勒住兵馬,等待後軍之時,同時派出一隊斥候,前往前方探路,待後軍趕上,兩軍會合一處,探路的斥候隊,回稟道:「將軍,前方十里之處,新野兵馬在驛道中間擺開了陣勢,而山道兩旁的山林之中,林木搖動,隱有伏兵隱藏其中。」

    「哈哈,果然不出我所料。」張繡聞報,得意的一笑,道:「大軍徐徐前行,刀盾兵護衛兩翼,弓弩手居於中間。」

    軍中的賈詡,看到張繡志得意滿的神情,總覺得有些不對勁,因為新野兵馬潰敗太快了,這點完全不符合實際,若新野兵馬真如此不堪,那胡車兒的五千兵馬,會全軍覆沒嗎?

    雖然賈詡心中充滿疑惑,但他見張繡興高采烈的樣子,就知道勸說無用,只得閉口不言。

    安排妥善後,張繡率領兵馬,再次前進,約莫行了大半個時辰,張繡領軍抵達徐盛和魏延所部前沿時,立即射出陣腳,擺開了陣勢。

    (請求收藏……推薦票……感謝了……新書要是沒有支持,以後這書就完蛋了,,,,,看在新書不容易的份上,大家收藏一下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