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鳳雛

正文 NO.571 突出重圍,輜重的去處 文 / 冰凍一尺非三日之寒

    見荊襄軍馬退避,如此良機賈詡又怎會放過?當下便命麾下士卒,逼近土山,將山頂的荊襄軍馬團團圍住,另派使者上山,勸降諸葛亮與關羽二人。

    山下一戰,荊襄軍馬雖折損不少,可在關羽看來,尚有一戰之力,翌日突出重圍,當問題不大。

    得見曹營勸降使者之後,關羽冷笑不已,對使者道:「賈詡老兒竟敢如此托大?莫非他真以為吃定了關某不成?」

    信使難抵關羽虎威,不敢多言,諸葛亮見狀卻道:「雲長,何必與一介使臣計較。」

    說罷,諸葛亮目視曹軍使者,道:「兩軍交戰不斬來使,你且歸去,告知賈文和,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逐退曹軍使者,諸葛亮便思索起翌日突圍一事,曹軍此番人多勢重,而那賈詡顯然是不達目的不罷手之人,翌日再戰,也要嚴防賈詡如今日這般冷血手段。

    將麾下將士性命置若罔聞的謀者,諸葛亮還是初次遇到,賈詡這連番動作,可謂凌厲之極,事到如今,諸葛亮也有些明白賈詡的想法了。

    若可將荊襄軍馬盡數殲滅,壽c混合肥無兵可用,難以久守,賈詡此番違背曹操號令,便是想於徐州以及揚州的戰場,為此番曹操大舉南下,打開局面。

    這等籌謀,當真膽略非常,想到此處,諸葛亮反而不似先前那般,對賈詡冷血行為,氣憤莫名了……

    兩軍相爭,各為其主,雖手段不同,目的卻是別無二致的。

    只是賈詡這般狠辣,令諸葛亮亦覺得頗為棘手,思索許久,諸葛亮道:「好在先前已命文長離去。」

    「文長若在,五千軍馬也可與曹軍再爭長短。」關羽聞言,頗為不解,對諸葛亮道:「我軍目前兵寡,可軍師為何說,文長離去,卻是好事?」

    「雲長勿要忘記,文長所攜軍馬乃運糧隊,其輜重甚多,行動遲緩,若被曹軍圍困,必難脫逃……」諸葛亮說罷,關羽恍然大悟。

    關羽又見諸葛亮一掃面上陰霾,心中一喜,對諸葛亮道:「先生已有破敵之策?」

    諸葛亮聞言,微微搖頭,道:「於土山擊破曹軍,並不現實,彼方兵力甚眾,我等只可已巧破拙,若與其持久一戰,想必賈詡依然會用今日這般大巧不工,以傷換傷的方式,殲滅我等。」

    關羽聞言店了點頭,卻見諸葛亮話鋒一轉,又道:「不過只是突出重圍,當問題不大,賈詡並不知曉我軍中補給多被文長帶走,若翌日再戰,其定然以為,我軍糧隊,當為破綻,我大軍若無糧草,必難走遠……」

    「可糧草已被文長帶走……」關羽說罷,心中一喜,對諸葛亮道:「先生早就算到今日之事?」

    諸葛亮聞言苦笑,對關羽道:「事事料敵於先,那不是軍師,而是軍神……亮之前也未曾想到賈詡會如此難纏。只是我軍兵少,於山林與敵周旋,勝算更大,所以才命文長早作準備,屯糧剿匪於群山之中,我等已擋曹軍二日,想必文長於山中,也有一番作為。」

    關羽聞言,連連點頭。

    關羽深知,魏延的武藝雖稍遜於他,然而統軍本領卻不可小覷,況且此人外表粗豪,心中卻屢有奇策,只是其行事素來激進,所以龐山民才將魏延歸於諸葛亮帳下,想要消磨一下這員上將的暴躁之氣。

    命魏延督糧,起先關羽也認為諸葛亮有些大材小用,如今看來,卻是人盡其才,昔日魏延駐荊南之時,屢屢同各部蠻人作戰,對於林戰,頗有心得,區區山賊草寇,無論如何怕也不是魏延對手,兩日時間,足夠魏延為荊襄大軍,開拓出大片的隱匿之地了。

    兩軍主帥各有心思,賈詡命營中將士於山下安營之後,亦召張郃,樂進諸將,共議戰事。

    此番勝績,雖損傷不少麾下士卒,卻將荊襄軍馬困於山上,此等局面,便是張郃等人,也都覺得賈詡這般計策,甚是划算。

    如今合圍之勢已成,若可將山上軍馬困至糧盡水絕,諸葛亮與關羽二人怕是唯有投降,才可活命,若此役可將龐山民最為倚重的臥龍鳳雛折斷一臂,五虎上將五去其一,荊襄必震動不已。

    屆時曹軍此番收復失地,大事可成,賈詡也可順道取壽chun,合肥,報之前連番失地的一箭之仇!

    賈詡見諸將盡皆振奮,心中亦喜。

    只是賈詡深知諸葛亮不可小覷,若來日再鬥,亦是一場血戰。

    賈詡之所以將荊襄軍馬重重圍困,便是料定其輜重難行,就算突圍而出,不及歸返壽chun,亦要糧絕。所以在賈詡看來,諸葛亮此役最大的失算,乃是兩軍相遇突然,諸葛亮唯有依托這微小的「地利」與曹軍周旋。

    先前深挖戰壕,嚴防曹軍騎兵沖山,無非是黔驢技窮,想以凜冽陣勢,令曹軍驚懼,不敢貿然強攻。

    然而賈詡不計戰損,令其先手已失,賈詡認為如今只要將荊襄軍馬,圍而不攻,亦可得一大勝。

    戰事至此,賈詡也不想再大量消耗將士性命了,畢竟圍上數日,便可建功,且日後還要引軍駐紮合肥,壽chun,若只為爭取早勝幾日,再造成大量傷亡,並不值得。

    想到此處,賈詡便敕令麾下三將,各守一方,賈詡親率中軍,將土山四面圍困。

    且賈詡告知三將,一旦敵軍突圍而出,無需追擊,命各將皆將此戰的重點放在焚燬敵軍的糧草之上……

    三將聞賈詡之言,盡皆領命而去,直至翌日清晨,山腳曹營軍陣之中,再度響起隆隆鼓聲。

    只不過此時搦戰的並非荊襄,而是賈詡。

    張郃,於禁,樂進三將各領本部兵馬,於山下縱橫馳騁,耀武揚威,關羽於山腰見三將這幅德行,心中暗道小人得志。

    曾幾何時,輪得到他們叫囂?

    關羽心中雖頗為惱怒,卻也知曉此刻不是與這三人清算之時,昨日得諸葛亮命令,關羽便整頓軍馬,準備突圍,於山腰策馬徘徊,也正因關羽yu尋敵軍陣勢疏忽之處。

    觀測許久,關羽拍馬而回,至山中營寨,翻身下馬,對諸葛亮道:「軍師,麾下兒郎們已準備妥當,關某觀於禁駐紮之處,曹軍最少,其陣勢雖說嚴謹,關某想要突破,卻是不難。」

    諸葛亮聞言微微點頭。

    得悉賈詡此番四面圍山,諸葛亮便心知計成。

    四面合圍,兵力必然分散,每處守衛僅有萬餘,荊襄軍馬便是擇任意方向,皆可突圍而出,賈詡想必是打算待荊襄軍馬脫逃之時,截斷輜重糧草,只是那賈詡卻不知曉,如今荊襄軍中,糧草皆被魏延帶走,並無多少餘糧……

    「且讓那賈詡算計,盡皆成空!」諸葛亮說罷,對關羽道:「既然雲長有所選擇,突圍一事便由雲長做主,待我大軍殺出重圍,便往山中,與文長匯合!」

    關羽聞言,翻身上馬,命各部士卒,速速集結。

    荊襄軍馬這般異動自然難以逃脫賈詡耳目,見山上旌旗移動不停,荊襄軍馬yu作突圍之勢,賈詡只冷笑不已,心中暗道:黔驢技窮!那諸葛村夫莫非如此天真,以為殺出重圍,便可逃脫?

    想到此處,賈詡索性對山上變故,不聞不問,只待荊襄軍馬離去之後,焚其糧草,屆時驅軍掩殺,荊襄大軍人困馬乏之時,便是諸葛亮,關羽二人授首之際!

    未及半個時辰,關羽已點齊軍馬,諸葛亮一聲令下,荊襄萬餘大軍匯聚一處,奔下山來,yu沖於禁軍陣。

    於禁自是記得賈詡囑托,命麾下士卒無需與敵糾纏,只焚敵軍糧車。

    如此一來,曹軍士卒無心戀戰,而荊襄軍馬卻殺氣騰騰,曹軍陣勢一觸即破,而一眾曹軍,紛紛尋找荊襄軍中的運糧隊伍。

    直至關羽,諸葛亮等人盡皆遠去,於禁與帳下士卒卻發現荊襄此番,並未攜一車糧草……於禁一頭霧水,將此間戰事回報賈詡,對賈詡道:「莫非荊襄軍馬為了逃命,將糧車皆留在山中?」

    賈詡聞言,忙令士卒上山查探,待士卒回報,山中只餘殘破營寨,並無一車輜重之時,賈詡大怒,口中喃喃道:「糧呢?莫非荊襄士卒即便不食,亦可久戰?」

    「是否其已將糧草,提前運走?」於禁說罷,賈詡連連搖頭,可是事到如今,未見荊襄糧秣輜重,賈詡心中仍舊惴惴不安,思索片刻,賈詡心中暗道,目前還不是追究荊襄糧草去往何處的時機,若那諸葛亮與關羽二人遠遁,再想圍他,怕是更難。

    想到此處,龐統忙對於禁道:「文則且先行追敵,賈某這便命人召俊乂,文謙前來,賈某親引大軍,隨後便至!文則,勿要拖住荊襄軍馬,勿要使其走得太快!」

    於禁聞言,急忙領命而去,引本部軍馬,一路追襲關羽而去,待張郃,樂進前來,賈詡已點齊兵馬,對二將道:「戰事有變,二位將軍這便隨賈某一道,追殺敵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