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鳳雛

正文 NO.569 關雲長勇鬥三將,賈文和以傷換傷 文 / 冰凍一尺非三日之寒

    壽chun軍馬依山結寨不久,張合便得斥候回報,言前方山道,現諸葛亮軍馬蹤跡,且敵軍聲勢浩大,已立營寨。

    張合聞言,當下便命大軍緩行,等待賈詡。

    不到一個時辰,賈詡便攜中軍與張合匯合,待得悉張合傳來消息,言諸葛亮大軍停滯不前,安營紮寨,賈詡眉頭大皺。

    此番諸葛亮引軍寇邊,賈詡本以為諸葛亮會尋徐州薄弱城池,占城據守,卻沒想到諸葛亮居然敢以區區一座土山之「險」,來阻礙曹軍,況且諸葛亮屯兵土山,雖佔地利,然而比之城池,這點地利大可忽略不計。

    莫非是諸葛亮輕敵?

    賈詡思索片刻,便否決了這一想法,昔日諸葛亮困郭嘉於許都,就連賈詡也暗讚此人耐心了得,思維縝密,且依照諸葛亮性情,用兵不當這般草率才是。

    想到此處,賈詡便道:「且命士卒搭建營寨,大軍休整一ri,翌日一早,賈某便親引大軍,去會會這荊襄臥龍。」

    曹軍與荊襄軍馬遙遙相據,各自安營,唯一偶有接觸的,也只是兩家探馬,日暮時分,無論是諸葛亮抑或賈詡,皆摸清了對方兵馬的大致數量。

    荊襄軍馬不足三萬,這對賈詡而言,倒是一個大好消息,然而正因如此,賈詡心中更是拿捏不定,諸葛亮憑什麼敢堂而皇之的阻擋曹軍,賈詡一夜未眠,直至清晨才拿定主意,以力破巧。

    在賈詡看來,無論諸葛亮有何陰謀詭計,他一併接著便是,近三萬的軍馬雖說不少,可比之曹軍大軍六萬,賈詡不信荊襄士卒皆可以一敵二,且只要此戰可一舉擊潰荊襄大軍,那壽chun,合肥二地的防守便如形同虛設,賈詡可一舉進犯壽chun境內,如此一來,兗州戰局當大為好轉。

    曹軍士卒用過早飯,大軍開拔,六萬軍馬浩浩蕩蕩,直奔荊襄營寨而來。

    至荊襄大營二里之外,賈詡便望見對面軍馬之中的諸葛亮與關羽旗號,見其大軍陣列齊整,賈詡心中暗讚,遂打消了一舉拔除敵寨的打算。

    三通鼓罷,對面大軍一綠袍上將飛馬上前,賈詡見狀,目視張合道:「關雲長勇不可擋,若俊乂一人難以抵擋,便呼文則,文謙群鬥於他,待其敗走,我大軍便一舉掩殺過去!」

    張合聞言,話不多說,催馬上前。

    至兩軍陣中,張合見關羽神情傲然,視他如草芥一般,心中惱火,對關羽喝道:「關雲長,今日便讓張某稱量一番,你武藝如何!」

    「無非是被子龍追得繞城而逃的庸人而已,還敢叫囂?」關羽冷眼目視張合,嗤笑一聲道:「即識得我五虎威名,當速速退去,免得沙場之上刀劍無眼,枉送性命!」

    洛陽城下被趙雲追得抱頭鼠竄,乃張合最大污點,如今見關羽舊事重提,張合心中如何忍耐,當下催馬上前,yu與關羽決一死戰。

    張合槍法犀利,關羽卻並不驚訝,好歹也是曹操帳下五子良將之一,當有些本事才對。關羽連拆張合數招,便知此人輕巧有餘,力道不足,當下刀勢展開,大開大合,張合連擋三刀便雙臂發麻,只聞耳邊呼呼風聲,駭得肝膽俱裂。

    見關羽刀勢更猛,張合疾呼道:「文謙,文則,速來相助,同斗此獠!」

    張合話音剛落,曹營之中,又兩騎飛奔而來,於禁,樂進二人話不多說,直取關羽。

    關羽見曹軍來援,毫不驚慌,口中喝道:「土雞瓦犬,再來多少,也逃不脫送死命運!」

    於禁,樂進二人雖武藝略遜張合,可三人合力,其威勢亦不可小覷,關羽抖擻精神,獨鬥三將,倚仗手中偃月長刀,竟與三人纏鬥五十餘合,不分勝敗,且其絲毫未現力怯之色。

    山下荊襄軍馬見關羽威武如此,振奮非常,而對面賈詡卻神情急變,對身側程昱道:「關雲長竟可力敵三人!」

    程昱看著那還在酣戰之中的關羽,亦面色發白,聞賈詡之言,一臉苦澀道:「丞相為得此人,費心力無數,卻未有一絲進展,丞相識人之名,文和自知。」

    賈詡見對面荊襄軍馬,氣勢如虹,便知若此時掩殺,難有大勝,又恐三將有失,當下便鳴金收兵。

    陣中三柄鐵槍,一齊逼關羽連人帶馬,倒退半步,匆匆拍馬而回,關羽亦不追趕,只將手中青龍偃月遙指敵陣,朗聲笑道:「何必退卻?爾等也有些武藝,當有再戰之力!」

    一句話說得張合三人,滿面羞慚,樂進性子最烈當下便余拍馬再鬥關羽,卻被張合死死攔住,張合一臉鄭重,對樂進道:「文謙,休要中其挑釁!」

    三人退至曹陣之中,關羽又叫陣數聲,曹營諸將偃旗息鼓,不敢上前,關羽見邀戰不得,輕歎一聲道:「真是無味之極,若日後汝等yu我荊襄五虎任何一人,勿要再戰,直接退避便是!」

    關羽說罷,拍馬而回,一眾曹將面上皆**無比,關羽**裸的嘲諷令他們無可辯駁,於禁思索片刻,便對賈詡道:「適才若軍師未鳴金收兵,我等還可再鬥一番,屆時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聞於禁這明顯撐場面的豪言壯語,賈詡也不知該如何辯解,只得苦笑一聲,對於禁道:「且稍安勿躁,文則勿要忘記,如今我軍仍大有優勢!」

    如今見荊襄軍馬士氣旺盛,賈詡索性令大軍緩緩退卻,歸返營寨。

    見敵軍退走,諸葛亮大讚關羽道:「雲長此勝,意義重大,如今文長當已引軍入群山之中,再過兩日,便是我等隱匿山中之時!」

    關羽聞言,微微一笑道:「只是曹營諸將,太不爭氣,三人合戰關某亦無建樹,曹營五子良將名氣雖響,可這武力卻讓關某失望的緊!」

    諸葛亮聞言只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曹軍此番來去匆匆,諸葛亮心中卻對賈詡用兵,又多了一層看法。

    在諸葛亮看來,賈詡此番做派更像是一個極為冷靜的投機主義者,用兵只求一擊必中,一戰必果,一旦戰勢與其設想相悖,賈詡會果斷的選擇一個最適合的辦法,另謀出路。

    今日賈詡退避,一眾荊襄將校只道賈詡膽怯,而諸葛亮卻認為,這般審時度勢的策略,才最為妥當。

    雖避戰一回,可至明日,關羽此戰所振聲勢,也要散去不少,而一眾曹軍士卒亦可掃除心中陰霾,曹軍兵多一倍有餘,賈詡卻懂得見好就收,這讓諸葛亮心中也有些頭疼,當以何等手段,克制賈詡。

    翌日賈詡無論如何,也不會如今日這般寨前邀戰了,若其大軍攻伐,荊襄立足已穩,可求不敗,然而取勝一事,諸葛亮想都不想,以兩萬五千兵馬力敵六萬大軍,不敗的結果,諸葛亮已然滿足。

    在諸葛亮看來,與曹軍「決戰」之處乃是山中,一旦入了群山之中,荊襄將士便可依托更為有利的條件,與曹軍周旋,此番魏延已攜大量糧草入了群山,足荊襄軍馬用三月有餘。

    況且若新添降寇,也可收攏不少熟識山中地形的嚮導以及賊寇所掌的財富,拖到賈詡退兵,毫無問題。

    待隆冬之際,賈詡就算有萬般手段,也不可能於徐州再作停留,如此一來,這半數曹操大軍,除耗糧秣之外,再無任何作用。

    如此這般,賈詡對周瑜於龐統那邊的威脅,也盡數解決了……

    所以接下來的兩天,才是重中之重,這兩萬五千軍馬能否抵禦倍於自己的曹軍,關乎整個戰局的勝負。

    翌日天明,曹軍軍馬再至,卻發現土山外已挖數尺壕溝,戰壕內槍兵無數,以防曹軍騎兵重逢,且土山之上,皆立射手,賈詡見諸葛亮這般佈陣,又是一陣愕然。

    真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賈詡暗暗腹誹諸葛亮這般嚴謹的陣勢,簡直就是將地形之利用到了極致。僅一小小土山,就守得如銅牆鐵壁,莫非諸葛亮打算倚仗這山抵抗曹軍數月不成?

    這簡直是異想天開!

    賈詡暗罵一聲,便對張合,樂進二人道:「且衝殺一陣,今日不求一舉殲滅敵軍,卻好歹也要將那戰壕抹平!」

    騎兵重逢,本就畏懼戰壕中隱匿的長槍甲士,賈詡說罷,張合,樂進二人齊齊色變,賈詡見狀冷笑一聲,對二人道:「二位將軍當知賈某毒士之名,賈某對敵人毒,對自己人亦毒,若可將其戰壕抹平,便可衝殺上山去,一舉擒拿敵酋,之前賈某沒有防備,那諸葛孔明連夜設渠,據我大軍,如今這般計策已被賈某窺破,待二位踏平壕溝之時,賈某今夜便可命人,滋擾其不得再築工事!」

    賈詡說罷,二將知曉賈詡心意,回過神來,忙領命而去,見二人各引本部兵馬悍不畏死的衝殺上前,賈詡遙望敵陣,陰霾一笑道:「無非是以傷換傷,以命易命而已……我曹軍六萬大軍,經得起少許損失,而你諸葛孔明,憑什麼與賈某相互消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