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鳳雛

正文 NO.561 虎牢險關,如鯁在喉 文 / 冰凍一尺非三日之寒

    張遼看著土山下漸漸被撕裂的陣線,以及被西涼鐵騎驅趕奔逃的曹軍士卒,心中越發悲切,見事不可為,張遼只得下令退避西涼鐵騎鋒芒,引潰軍往陳留而行。

    馬超雖yu追敵,卻想起先前龐統囑托窮寇莫追,且馬超並不知曉曹軍是否還有援軍,與其追擊張遼,倒不如早些清理戰場,然後去尋周瑜,同赴虎牢……

    一日後張遼歸返陳留,曹操得知其連中周瑜,龐統二人詭計,心中大驚。

    於府衙召諸將議事,曹操遙望虎牢方向,口中喃喃道:「如今周瑜,龐統合兵一處,其軍勢不可小覷,曹某當以何策破敵?」

    曹操也知道目前再將虎牢兵馬置若罔聞已不可能,先前只龐統一軍,倒可加固陳留城防,就算其奮力攻城,奪陳留堅城也並不容易,如此一來曹操便可驅河北大軍,趕赴壽chun攻城略地,可現下虎牢關中,屯兵數萬,曹操也不知曉周瑜,龐統二人是否有進取之心,一旦二人併力攻城,去威勢絕對不可小覷。

    郭嘉聞言,皺眉思索。

    鬼謀郭嘉之前也不是沒有想過司馬懿會不敵周瑜,只是沒有想到三萬大軍敗得如此之快,這才數日功夫,三萬軍馬折損大半,且司馬懿與張遼並未阻滯周瑜趕赴虎牢的步伐。

    得悉戰報,郭嘉也不禁暗讚周瑜緩步進軍,以身為餌之策,在郭嘉看來,即便是司馬懿與張遼二人按兵不動,固守營寨,此戰怕也是負多勝少……

    周瑜初至荊襄,卻可與龐統有這般默契,郭嘉苦思許久,輕歎一聲,暗道再不可用先前眼光,看待周瑜,龐統二人了,這數年征戰,二人智謀直逼天下間最頂級的謀士,而頂級謀士間,總會有靈光一閃的默契存在。

    就像之前官渡一戰,曹軍雖戰線狹長,可郭嘉與二荀,程昱等人之間並不需要太多的信使往來,彼此間都會默契行事,往往一方用兵,另一方緊緊跟上,計策連環後所發揮出的威力,往往令人乍舌。

    而當下周瑜,龐統無疑做到了這般默契,這令郭嘉心中不得不更加謹慎。

    且在郭嘉看來,經此一役,再驅大軍趕赴徐州,已不可為。龐統與周瑜二人硬生生的改變了此戰走勢,使得曹軍先前謀劃,盡數成空,如今的虎牢對於曹軍而言就如一根毒刺如鯁在喉,令曹軍處處掣肘。

    若不打虎牢,便要時時提防虎牢軍馬,如此一來,過於牽扯大軍警力,可強攻虎牢的話,面對如此雄關與關內的周瑜,龐統二人所率的數萬軍馬,便是郭嘉亦沒把握,一戰全勝。

    若此時文和也在,該有多好。

    曹操見郭嘉躊躇許久,輕歎一聲,對郭嘉道:「奉孝以為cāo當如何對待虎牢兵馬?」

    「虎牢關屯兵數萬,且對周瑜,龐統,我等當加以重視,所以郭某以為我大軍方略,當作改變……」郭嘉說罷,堂上一眾曹將,盡皆大驚。

    將先前攻伐壽chun的計劃徹底推翻,如此一來,曹軍數月來由兗州往徐州的調動只是徒耗錢糧,大戰未啟,便處處受制,且這般損失,令原本就不比荊襄殷富的中原,損失不小。

    這豈不是還未開戰,便輸了荊襄一籌?

    郭嘉見群臣神情,便知其心中想法,輕歎一聲道:「折損錢糧,總比折損將士性命的好,況且棋差一招便是棋差一招,我堂堂中原大軍,也輸的起這戰前小負。」

    曹操聞言,微微點頭。

    多年征戰,曹操也不是沒有打過敗仗,昔日連張繡這等弱勢諸侯,都有過追擊曹操百里的勝績,曹操也覺得郭嘉所言不差,如今兗州,徐州所屯曹軍,仍有十餘萬之眾,一場敗仗不會改變此番大戰整體上中原強而荊襄弱的本質。

    如若荊襄強勢,也不會據險關而守了……

    曹操思索片刻便回過神來,對郭嘉道:「那奉孝以為,我中原大軍,當從徐州召回?」

    郭嘉聞言,微微點頭,對曹操道:「周瑜,龐統二人,郭某一人難以應對,便是聯合仲達,與其相較勝算也僅在五五之數,郭某建議丞相召文和前來,與我二人一同算計虎牢險關,此戰丞相只要擒下龐統,周瑜二人,便是毀荊襄半數基業,其軍中擅謀者五去其二,日後僅餘諸葛亮,法正,陸遜三人的話,我等休養生息後,亦可徐徐圖之!」

    曹操聞言,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曹操心知肚明,若要對陣荊襄,絕不可能一蹴而就,天下間最強的兩家諸侯相爭,總會經年累月,曹操並不心急拓土開疆,此番大戰,也只是想要一挫荊襄銳氣,令龐山民麾下官員,百姓盡皆驚懼罷了。

    而郭嘉提出,毀荊襄根基一計,甚合曹操心意,就連適才張遼,司馬懿二人大敗歸來的噩耗,也已不再影響曹操心情。

    虎牢屯兵數萬,可曹操大軍,卻有十餘萬,就算是強攻堅城,曹操認為麾下大軍亦有把握,攻破關礙,俘獲二人。

    若二人不降,那邊殺之,若二人肯降,那便是此消彼長。

    想到此處,曹操冷笑一聲,對郭嘉道:「依奉孝所言,曹某若肯用五萬兵馬,壞這二人性命,也是划算?」

    郭嘉聞言,一臉鄭重的點了點頭道:「千軍易得,上將難求,況且此二人皆胸有韜略,智計百出之人……於諸侯之中,丞相當最為知曉人才對各家諸侯的重要性,如今荊襄,中原強盛,而江東卻日漸疲敝,便是江東朝堂,難覓賢才!」

    郭嘉說罷,滿朝文武猛然醒悟,無人再提使徐州兵馬歸返兗州,浪費錢糧一事。

    與一眾臣屬商議停當,曹操便命人飛馬告知賈詡,將徐州大軍,盡數遷徙兗州,至於攻伐壽chun一事,不再提及。

    虎牢關下,周瑜大軍初至。

    面對這昔日呂布戰三英之地,周瑜遙望險關,亦感慨連連。

    龐統自得知周瑜到來,便親往城下相迎,二人見面,相視大笑。

    之前二人並未聯繫,卻可一前一後的夾擊張遼勁旅,這令二人心中已將對方引為知己,龐統,周瑜二人心中皆覺得如此默契用兵,才叫暢快。

    龐統早於關內備好宴席,待大軍入關,龐統便引周瑜往府內而去。

    至廳堂中,賓主落座,龐統舉杯相邀,對周瑜道:「公瑾,若你早歸荊襄數載,天下間三家諸侯怎會是如此僵持局勢?」

    「士元謬讚了。」周瑜聞言,只微微一笑,對龐統道:「與士元合力用兵,周某心中亦暢快不已。」

    二人頻頻舉杯,堂上群臣盡皆暢飲,馬超自覺近來武藝大漲,對黃忠道:「老將軍,一別數年,今日相逢,大宴之後,當再指點馬某幾招!」

    「老夫觀孟起近來連番征戰,武藝已趨大成,這指點一說,還請孟起勿要再言,你我同僚,演武也是為相互提高武藝而已,若孟起不嫌黃某老邁,今日便於教場再較量一番。」

    黃忠說罷,馬超爽朗大笑,對黃忠道:「老將軍勿要過謙,馬某自知這戰陣之上的臨敵經驗,還與老將軍相距甚遠。」

    見麾下兩大武將,其樂融融,龐統周瑜二人亦心中歡喜,一通酒宴,賓主盡歡。

    翌日清晨,龐統便與周瑜於府衙相逢,二人皆知,如今雖勝了曹軍一場,卻未傷曹軍元氣,龐統告知周瑜,如今虎牢兵少,他已遣人再召張飛,趙雲二人同至虎牢。

    在龐統看來,無論接下來曹操如何應對,虎牢軍馬總要給曹軍巨大的壓力。

    就算曹軍計策不改,依然去尋孔明晦氣,龐統,周瑜二人合力用兵,也可時刻威脅陳留城防,減緩壽chun方向壓力;若曹操改變心意,yu與二人於虎牢險關一爭高下,便是更好。

    曹軍連連調動,只是自耗軍需,且龐統得周瑜相助,面對眾多曹軍,亦不畏懼。

    周瑜對龐統之言,深以為然,若可改變曹操先前決斷,周瑜亦樂見其成。初至荊襄,周瑜對於功勳的渴求遠遠高於龐統,諸葛亮等人,雖之前一戰,周瑜麾下兵馬戰將奪旗,戰績顯赫,可在周瑜看來這點戰果對他而言遠遠不夠。

    無論諸葛亮,龐統,陸遜,法正等人,皆已助龐山民攻城略地,開疆拓土,而他這名震天下的江東周郎,如今戰績僅一小勝,與其名號,大不相符。

    想到此處,周瑜對龐統爽朗一笑道:「士元,依你之間,曹操於二者之間,當如何權衡?」

    「無論攻伐壽chun,抑或進犯虎牢對曹操而言,皆非太好選擇。」龐統聞言微微一笑,對周瑜道:「此戰曹軍已失先手,公瑾與我需要做的,只是一點點的將手中優勢,漸漸放大即可!」

    周瑜聞言,連連點頭,對龐統道:「英雄所見略同!不過在周某看來,曹軍難以抉擇之際,便不會捨近求遠。士元,若周某猜得不錯,數日之後,虎牢便要大戰一場了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