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鳳雛

正文 NO.503 二蒯請罪,山民解惑 文 / 冰凍一尺非三日之寒

    宛城大捷,荊襄境內喜氣洋洋,兩軍大戰之時的緊張感於朝堂之上也漸漸散去,一眾出身於世家的官員似乎忘記了先前竭力避戰之事,如今宛城已得,荊襄世家對於入駐此城如何分配城中利益,用盡心思。

    若不是先前二蒯居中調和,龐山民與一眾世家家主怕是要鬧的不可開交,近日蒯家堂前,門庭若市,多有各家家主來訪,與二蒯相商宛城之事,蒯越,蒯良二人也因此事頗為頭痛,先前龐山**戰之時,一眾世家並未給這位荊襄之主多少顏面,如今宛城平定,這分配利益之時,莫非這各家家主還希望龐山民會給他們好臉色看麼?

    荊襄內政之事,龐山民對於二蒯頗為仰仗,二蒯自然比之旁人更加懂得龐山民的心思如何,荊襄世家於龐山民而言,早已成了尾大不掉之事,如今荊襄富庶,多賴荊襄書院與龐山民所授奇術相幫,可日益膨脹的世家財富,已蒙蔽了不少世家家主的眼睛,諸人似乎早已忘卻,如今世家不比先前,龐山民與其心腹牢牢掌控著荊襄軍權,且世家早再無私兵,若真將龐山民惹的怒火勃發,荊襄世家必被血洗。

    「唐侯少有殺人,這些庸才怕是忘記,荊襄的刀兵掌握在何人手中了……」

    於後堂之中,又送走聯袂而來的數名家主之後,蒯良嗟歎不已。

    蒯家也是世家之中的一員,見一眾世家懵懵懂懂,渾然不覺火燒眉毛一事,心中也難免升起兔死狐悲之感,於二蒯看來,龐山民縱使不忍荊襄世家腥風血雨,可一些不知進退之人,卻早已鑄就了他們的取死之道。

    且如今對於二蒯而言,也到了要明確站隊的時候,蒯家近些年來,因昔日擁立之功,得龐山民眷顧,早已成為荊襄第一世家,其財富縱使比之龐家也不遑多讓,可二蒯卻並無絲毫之前劉表在位之時的那種安全感,世家無私兵已是荊襄慣例,若一旦龐山民雷霆大怒,不顧舊情,蒯家也難免遭受滅頂打擊。

    在二人看來,若龐山民想要殺雞儆猴,蒯家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二人先前於宛城之事,並未表現出明確支持龐山民的態度,擔當的多是和稀泥的角色,二蒯雖知荊襄強勢,可是先前也覺得徐晃久鎮宛城,想要順利攻取,並不容易,若是一場大戰打得天長地久,荊襄因此疲敝,便是得不償失,且交戰中原,大大影響了商賈貿易,對諸多世家而言,總是不利。

    可誰曾想到,那聲名赫赫的徐晃僅堅守了數日便被諸葛孔明所俘,荊襄大軍不僅大破宛城,連穎川也未曾倖免,看過那一車車從穎川書院運送而來的古籍珍本,面如死灰的荀氏子弟……二蒯心中也不知是喜是憂。

    「兄長,事已至此……」蒯越思緒良久,對蒯良道:「如今臥龍雖兵馬未歸,但我蒯家也當以此大勝為由,多獻錢糧,助唐侯大犒三軍!」

    「異度,不想事到如今你還是如此天真……」蒯良輕歎,面上笑容一陣苦澀,對蒯越道:「便是無諸多世家制衡,唐侯早已得荊襄民心,以荊襄富庶,犒賞之財還須我等世家幫襯?錦上添花之事難消唐侯心中先前怨憤,或許唐侯心中,早已對世家先前動作,恨之入骨,此番大捷,唐侯不僅僅是勝了曹操,更是勝了這諸多荊襄世家,日後朝堂之上,若世家心中再敢有私yu作祟,唐侯怕是不會再顧惜舊情,姑息那些自私自利之輩了。」

    蒯良說罷,蒯越愕然,只見蒯良命下人去府庫之中,多備禮品,對蒯越道:「異度,當與為兄一道,去侯府請罪了……」

    龐山民並不知曉二蒯心中如此糾結,前些時日的世家之事雖令他心中怒不可遏,可龐山民心中思索的更多的並不是用鮮血淋漓屠刀令世家屈服,龐山民心中明瞭,就算將當下風頭正勁的世家一一拔除,新晉的世家依然會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絕。

    便是數百年之後的盛唐,世家之禍不依然是尾大不掉麼?

    之前龐山民授世家奇術,發展生產,本以為世家起碼懂得「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可事到如今,他也意識到了這想法的天真之處,人性的私yu終歸是扼殺不絕的,想要令世家有所收斂,要麼就拿出一套可以約束他們的強有力的法令,要麼就培養新晉的寒門家族,與其制衡。

    只不過如今臥龍,鳳雛皆征戰在外,二蒯又是荊襄世家的代表人物,與此二人謀劃法令之事,無異於與虎謀皮,龐山民並不認為自己的魅力高過世家的利益,更何況龐,蒯兩家交好日久,龐山民也不想因此事壞了二人性命。

    所以就眼下看來,培養寒門,明顯比制定新法來得靠譜,至於新的法令,還是待臥龍,鳳雛二人凱旋而歸之時,再作商議不遲。

    於是數日以來,龐山民閉門不出,躲在竹林的安樂窩中一心思索如何培養為他所用的寒門,使其富庶之事,就當下而言,龐山民麾下之境的諸多可用之人,大抵可分為三類,一類是荊襄,西川,西涼諸地的世家之人,這類人物於龐山民麾下,勢力最重,便是諸葛亮,龐統,法正等位高權重之人,皆為世家子弟。

    其二則是崔均,石韜等出仕荊南各郡的寒門學子,如今雖官至太守,可其家底卻並不豐厚,然而這些寒門子弟,卻是最能夠體會民間疾苦,兢兢業業恪守著為官之道。

    其三便是龐山民麾下將門,西涼馬氏,五虎上將,甘寧,魏延等人,皆可入此範疇之中,也是龐山民開疆拓土所倚重的力量,只不過這些將領對於兵權甚是緊要,至於財權,極為豁達……

    三股勢力,寒門最弱,龐山民便是幫扶寒門子弟,卻也不怕別人說三道四,諸多寒門如今雖比之先前富庶不少,可是在龐山民的眼裡仍遠遠不夠……

    正當龐山民冥思苦想之際,又有侍者來報,言二蒯攜諸多禮物而來,負荊請罪。

    龐山民聞言,先是一愣,繼而歎道:「速速請子柔,異度入府一敘。」

    二蒯入竹舍之中,拜倒請罪,久久不起。龐山民見二蒯面上多有慚se,對二人道:「子柔,異度,快快請起。」

    蒯良抬頭見龐山民面上並無惱怒之色,緩緩起身,對龐山民道:「我二人得唐侯重用,卻於之前兵出宛城之事,多有躊躇,所作所為,必令唐侯極為失望,如今蒯某年邁,於朝堂之上力不從心,還請唐侯罷免老夫官職,允老夫告老還鄉。」

    龐山民聞言只是微微皺眉,蒯良心中卻是大驚,心中暗道:入龐府之前,兄長並未言及辭官之事,適才卻於唐侯面前表明心跡,莫非之前所為已觸及唐侯底線,蒯家真到了盛極而衰的地步了麼?

    廳堂之中,寂靜半晌,蒯良見龐山民不言不語,又將辭官之事,再說了一遍,龐山民回過神來,輕笑一聲到:「子柔是在怪龐某待你蒯家**?」

    聞龐山民之言,蒯良忙道:「非是唐侯待蒯氏**,而是蒯家有福所托……」

    「龐某之前可有托付二位何事?」龐山民見蒯良失驚,不禁笑道:「龐某先前也是世家子弟,世家之事,其中多有為難之處,蒯氏為荊襄世家魁首,所作所為,亦有無奈,攻伐宛城之時,世家並未與龐某配合默契,龐某心中雖有怨憤,卻也不想怪罪蒯氏,畢竟荊襄和平數年,來之不易,若龐某只因一時之怨,降罪世家,這荊襄安樂,怕是毀於一旦。」

    蒯良見龐山民所言不似作偽,長歎一聲道:「終是我世家有負唐侯,若蒯某去官,於唐侯而言可算是殺雞儆猴,其餘世家亦不敢如先前那般,貪婪無度!」

    「治標不治本……」龐山民淡笑道:「蒯氏數年來於荊襄兢兢業業,多有功勞,且先前伐宛城不予配合之事,也非你蒯家挑頭,莫非子柔先生真當龐某昏聵不明?荊襄世家如今手無兵權,龐某若是想要洩憤,自可用手中百萬雄兵,令其低頭。」

    見二蒯聞言一臉驚愕之色,龐山民搖頭苦笑:「如今宛城大勝,龐某這心中怨憤,自然淡去不少,二位大可將這心事放下,世家之事,僅在於被財帛蒙蔽了雙眼,龐某接下來要做的,卻是要世家耳清目明一些……」

    蒯越聞言,心中疑惑,對龐山民道:「唐侯有何打算?」

    「龐某yu加大扶植寒門的力量,予世家多些競爭,另yu完善法度,只不過完善法度之事,非一朝一夕能夠做到,所以扶植寒門,還須二位多多相助啊!」

    二蒯聞言,盡皆愣住,半晌之後,蒯良不禁歎道:「唐侯這想法雖好,可是不知唐侯有無想過,以唐侯這奇術斂財的手段,寒門歷經三五載,其財富怕是去中小世家,別無二致了,屆時這寒門,還稱的上是寒門麼?」

    「子柔先生所言極是,可是對我荊襄而言,三五載時間,完善法度,綽綽有餘!」

    ps:感謝一路ziyou同學投出的月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