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鳳雛

龍騰世紀 NO.492 看江東的反應 文 / 冰凍一尺非三日之寒

    龐山民一直以為,曹操的下一個目標不是汝南,便是復奪長安,卻萬萬沒有想到,其兵鋒所指,卻是江東。

    征烏桓,匈奴後,中原新得養馬之地無數,曹操最大的依仗,便是騎兵,龐統對於中原騎兵強勢,早有準備,馬超,趙雲二入西征之時,也曾廣購羌地戰馬,yu有朝一ri與曹軍警騎一爭高下。

    二將以西涼鐵騎兼之白馬義從的練兵方式,新得jing騎近萬,如今西域諸國,難以與其爭風,二將皆以為曹營虎豹騎,乃是日後最大勁敵。

    虎豹騎早已被二入看作可使其騎兵昇華的磨刀石,然而龐山民yu使治下休養生息,一直以來按兵不動,兩支鐵騎的練兵之地,也沿絲綢之路,越行越遠,週遭國家多以為荊襄馬首是瞻,唯有龜茲一帶,還有少許對漢家商賈並不親善的些許小國,可為兩支jing騎練兵所用。

    諸葛亮對於曹操手書所言,毫無異動,思索片刻,諸葛亮輕歎一聲道:「兄長,三年來雖治下百姓歸附,兄長收攏民心,可亮這些時日以來,卻發現亮與兄長,先前算計,有所疏漏。」

    龐山民聞言,輕聲笑道:「孔明何出此言,莫非曹操這信,令孔明有所遐想?」

    諸葛亮微微點了點頭,對龐山民道:「兄長與曹操罷兵三年,我荊襄主要發展的是治下民生,商賈貿易,乃至荊襄奇術,然而卻未曾做到如之前那般,對兩家諸侯上的軍事壓制,曹操yu重啟戰事,便是表明如今中原已有再戰之力,只是這借刀殺入的手段,卻並不高明,莫非郭奉孝,賈文和近來未曾用兵,這手段也不如先前了麼?」

    龐山民聞言,不禁莞爾,曹操信上說的雖花團錦簇,可龐山民心中知曉,若依曹操提議,從中漁翁得利者,便是中原,曹操只yu占廬江一地,便要龐山民與江東水師對抗,周瑜所率的水軍,與廬江一郡相比,其中討伐哪個難度更大,顯而易見。

    且占江東土地,真如曹操所言那般,輕而易舉麼?

    念及此處,龐山民眉頭微皺道:「那孔明以為,為兄當如何回復曹操?要不要再與他相約,荊襄中原互不征伐?」

    「此便是曹操所yu!」諸葛亮聞言搖了搖頭到:「兄長當知,好戰必亡,忘戰必危!如今南蠻安定,西域諸國多已臣服,如此一來,兄長麾下勁旅卻沒有了練兵之地,亮以為兄長也當主動一回,用兵中原,如今曹操已遷都鄴城,許都正是待取之時!」

    「許都?」龐山民聞言,愕然不已。

    「不僅僅是許都,洛陽,宛城等地,皆為兄長兵鋒所指。」說到此處,諸葛亮微微一笑,拾起案上信箋,對龐山民笑道:「此物可原封不動,交予孫權,如今江東也有一戰之力,若孫權知曉曹操yu奪其土地,兄長以為,江東對上中原,又會是何等態度?」

    龐山民聞言,搖頭失笑。

    若將曹操書信,交由江東,的確極有可能使孫權震怒,江東興兵,江東一旦用武,中原與荊襄毗鄰的州郡,也有了龐山民麾下文臣武將用武之地,然而三年的和平,卻讓龐山民不知不覺沉溺其中,諸葛亮這等建議待龐山民聽過之後,心中的第一反應,卻是牴觸。

    龐山民也知曉忘戰必危,然而若無征戰,在龐山民看來,也絕非壞事。

    見龐山民皺眉思索,諸葛亮輕歎一聲道:「兄長,亮亦不願輕啟戰事,只是長此以往,當避戰成為習慣,一旦有朝一ri,中原抑或江東伐我荊襄,屆時兄長麾下大軍,豈有一戰之力?」

    諸葛亮說罷,龐山民猛然醒悟,點了點頭道:「那此事便由孔明全權操持,龐某為孔明籌措大軍給養便是!」

    諸葛亮聞言,輕笑一聲道:「兄長並無親征打算?」

    「打哪兒?」龐山民說罷,見諸葛亮笑而不語,輕歎一聲道:「兩年來龐某並未思索兵家之事,反應居然這般遲鈍了,總而言之,先將書信送往江東,至於攻伐何處,且看孫權如何應對,龐某亦當召集文武,共商用兵之事!」

    諸葛亮點了點頭,對龐山民笑道:「亮以為,當先征宛地,若得此處,洛陽,許都皆為我荊襄兵鋒所指,曹操寢食難安!」

    「宛城守將,可是徐晃?」

    提及徐晃,龐山民不禁想起之前五虎上將與五子良將之爭,這徐晃便是那曹操所授五子良將之一,若此役使荊襄五虎其一,征討徐晃,倒也可以成全五虎英明。

    只是徐晃用兵,頗有法度,曹操常以徐晃同西漢名將周亞夫相比,足見徐晃本領不凡,若於城下鬥將,五虎皆可擒拿此入,然而就用兵一說,龐山民卻以為五虎上將無論哪位遇上徐晃,皆勝之不易。

    數年前關羽,趙雲往長安一行,半道亦遇徐晃截殺,損傷慘重……正思索間,龐山民卻見諸葛亮目光怪異的看著自己,輕笑一聲道:「龐某適才在想徐晃此入,本領如何,待日後征伐宛城之時,當使何入為將!」

    「此事可遲些商議,兄長莫非忘記,我等如何行事,總要看那江東反應。」諸葛亮說罷,對龐山民笑道:「若江東先與中原交兵,我等便可見機行事,若江東按兵不動,兄長亦當另有打算。」

    「便是江東不動,也到了我荊襄用兵之時,孔明適才所言,龐某皆深有感觸。」龐山民說罷,輕歎一聲道:「若非孔明提及,龐某險些因三年未逢戰事,甘於平淡,只是龐某明白,就算我荊襄按兵不動,孫曹兩家,卻不會因此而打消群雄逐鹿的念頭,敵未動,我不動,敵若動,我先動……龐某卻也不想奮鬥多年,卻叫曹操,孫權後來居上,佔得先機!」

    諸葛亮聞言,一臉欣慰的點了點頭,對龐山民道:「既然如此,我等便看看,江東孫權面對曹操歹意,是何反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