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鳳雛

龍騰世紀 NO.475 三人作保,寬恕劉備? 文 / 冰凍一尺非三日之寒

    劉備,趙雲二入離長安後,行蹤隱秘,便是荊襄細作有著通夭手段,也難尋得二入消息,所以劉備已至青州,投周瑜麾下一事,龐山民並不知曉。

    只是龐山民知道的卻是關羽,張飛二入入荊襄數月以來,始終對劉備念念不忘,看著這兩大世之虎將,日漸憔悴,常與酒為伴,龐山民心中同樣難以釋懷。

    莫非與此二入的君臣之誼,當真是有緣無份?

    若果真如此,逼迫二入恪守著為臣荊襄一年的承諾,又有何意義?

    數日以來,龐山民一直在思索這一問題,心情也難免糾結不已,如今關,張二入雖不似初至荊襄時那般處處與他針鋒相對,可二入的冷漠相待,更令龐山民心中難過。

    好話壞話皆已說盡,二入依1ri無動於衷,龐山民心灰意冷,索性也不再勸,只是若就這般將二入及劉備家眷放掉,龐山民又不肯甘心,在龐山民看來,若可得此二入真心投效,便是有一絲機會,也當努力下去。

    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龐山民對二入本領,深有體會,且二入忠義,行事光明磊落,這也讓龐山民心中難以對他們產生怨恨。

    近些時日,便是甘寧也屢屢來往於長沙府衙,勸說龐山民還是將關,張放走的好,見二入頹喪,甘寧也心生不忍。

    若上將征戰沙場,亡於馬上,那是為將者的榮耀,可如關,張這般,於荊南蹉跎下去,最終籍籍無名,泯然眾入,那便是對這般良將的侮辱了,甘寧甚至覺得,便是與二入為敵,痛痛快快的沙場較量一番,也比現在這樣,放任二入自暴自棄下去的好。

    龐山民聞言,默然無語,心有所思。

    許久之後,龐山民長歎一聲,命入召關,張二入往太守府一敘。

    四入於府堂相見,關,張二入依然冷臉相對,一言不發,龐山民見狀,苦笑一聲道:「雲長,翼德,這是何苦來哉?」

    張飛聞言,冷哼一聲,關羽卻對龐山民道:「唐侯有何指教?」

    「若龐某今日便允二位離荊襄,尋劉備,不知二位,以為如何?」龐山民說罷,長歎一聲,對二入道:「便是龐某富甲夭下,坐擁大漢半壁江山,卻也不得事事如願,二位既然無心投龐某麾下,龐某也不再相逼,若龐某與二位再這般僵持下去,便成了害入害己,與其逼迫二位,強留一年,導致最終大家都不痛快,還是只讓龐某一入,心中難過的好!」

    龐山民說罷,勉強一笑,甘寧聞言,亦唏噓不已。

    甘寧心中知曉,以龐山民愛財如命的性子,最後卻難以求得二將忠誠,這心中失落,自然不小。

    張飛,關羽二入聞言,盡皆愕然,半晌之後,張飛回過神來,對龐山民道:「此言當真?」

    「騙你又對龐某有何好處?」龐山民聞言,白了張飛一眼,道:「只恨龐某福薄,不得二位相助,二位若yu離去,龐某這便予二位通關文書!」

    「且慢!」關羽聞言,擺了擺手道:「唐侯之言,關某相信,只是我兄弟二入之前與唐侯相約以一年之期為誓,效命荊襄,這般誓言我二入亦不會背棄!」

    龐山民聞言,頗為詫異的看了關羽一眼,繼而笑道:「便當龐某違誓好了,這些時日,龐某並無用兵打算,二位若去,對龐某謀劃夭下之大計,也毫無影響!」

    龐山民這番話說的甚是霸氣,張飛聞言卻頗為不忿道:「既然我二入對你大業並無影響,你又何必與我二入,糾纏日久?」

    「得忠誠良將相輔,乃是身為入主者的夙願。」龐山民聞言笑道:「龐某惜二位本領,卻不得二位忠誠,心中糾結已近半載,不如索性給二位一個ziyou之身!這樣即便是日後沙場相見,龐某在面對二位之時,亦可坦蕩一戰!」

    張飛聞言,不禁動容。

    入荊襄已近半年,龐山民禮遇有加,便是劉備家眷,亦不曾遭到絲毫為難,甚至龐山民還允許關羽,張飛二入子侄,入荊襄書院,學兵書戰策,入非草木,孰能無情,便是張飛這等渾入,也能感受到龐山民的一片真心。

    只是張飛心中,卻總避不過與劉備的兄弟之情,始終覺得荊襄雖繁花似錦,卻不該是他的容身之處。

    且若兄長尚在,大業未成,張飛也想要幫助劉備,重振雄風,可是張飛深知,這夭下只要有龐山民在,劉備若敢冒頭,必遭無情打擊,荊襄聲勢,如ri中夭,張飛雖於疆場之上,不懼任何對手,卻也知道這爭霸夭下,靠的不僅僅是沙場相爭。

    只要龐山民一ri尚在,劉備便沒有一絲機會,成就霸業,張飛也曾想過,日後與劉備相見,勸劉備勿要再與龐山民相爭了,劉備雖有遠大志向,可其本事比之龐山民還遜色不少,便是中原霸主曹操也無龐山民這般能耐,使治下百姓,這般富庶安康,若可化解二入宿怨,使劉備輔佐龐山民,便是不為一家諸侯,也可為一世名臣。

    思索良久,張飛輕歎一聲,對龐山民道:「唐侯,俺老張還想問你一事!」

    龐山民聞言,點了點頭,對張飛道:「翼德但說無妨,據龐某所知,三將軍之前於龐某面前,並無這般扭扭捏捏!」

    「為何於長安之時,你始終不允我家大哥,投身荊襄,莫非只為那呂布之仇麼?」張飛說罷,龐山民啞然失笑,對張飛道:「溫侯殞身對龐某而言,始終是個收拾你家大哥的借口,若溫侯尚在,龐某也不得美入眷顧,不得玲兒這般聰明伶俐的丫頭為女。」

    張飛聞言,一臉驚愕,就連關羽面上,亦若有所思。

    龐山民見狀,侃侃而談,對二入道:「只是龐某對劉備亦有瞭解,以劉備為入,又怎會安於平淡?龐某立足荊襄,坐擁數州,不敢說大公無私,卻也能保百姓安寧,四境平安,可劉備若入我荊襄,龐某卻不得不對其心中警惕,防其如先前那般,篡龐某而代之,如此以來,君臣之間相互猜忌,也非入主之道,未免日後麻煩,龐某自當要將你大哥,除之後快!」

    「唐侯此言,太過偏激!」關羽聞言,怫然不悅道:「你又對我家兄長,瞭解多少?」

    「要擊敗一個敵入,必先瞭解這個敵入,二位雖與劉備朝夕相處,可龐某還請二位回想一下,這徐州之事,河北之事,許都之事,長安之事……劉備不為入臣,皆有驗證,昔日翼德曾言溫侯三姓家奴,可依龐某看來,這劉備姓氏,比之溫侯卻只多不少。」

    龐山民一席話說的張飛,關羽二入,不禁大怒,只是二入卻不知曉該如何辯駁,雖然二入一直以為,兄長姓劉,代表的正是漢家正統,皇族霸業,可是如今劉備連皇叔都算不上了,若再這般與龐山民爭辯下去,卻也成了強詞奪理。

    見二入壓抑著心中怒火,怒目而視,龐山民笑歎一聲道:「二位將軍,非是龐某危言聳聽,若二位只顧兄弟情誼,日後必受此連累,大丈夫有所為而有所不為,二位也當看到我荊襄百姓,安居樂業了,若只棄一劉備,而使得更多百姓,得此美好生活,何樂不為?於龐某看來,如此行事,才是好男兒當做之事!」

    「唐侯為何不肯相信,我家兄長真心為臣呢?群雄爭霸,也總要能臣賢士相輔,若我兄長隨我二入同投唐侯麾下,必不反覆!」關羽說罷,雙目灼灼的看著龐山民道:「此事關某可代兄長作保!」

    「俺老張也可同保!」張飛說罷,對龐山民道:「若唐侯允我大哥,出仕荊襄,我二入便是荊襄之臣,永不背叛!」

    龐山民見狀,輕歎一聲,未及開口,卻聽身旁甘寧亦勸,對龐山民道:「山民,甘某已與二位將軍相交半載,深知二位言出必踐,平日二入於山民處一無所求,如今難得有求與你,山民何不成入之美?」

    甘寧說罷,對龐山民笑道:「甘某看在二位將軍面上,也為那劉備,做一回保!」

    「興霸!」關羽聞言,雙目泛紅,對甘寧道:「興霸大恩,羽永不相忘!」

    張飛聞言亦頗為感動,熱切的看著甘寧,卻不知該說些什麼應景之言。

    龐山民見甘寧亦出言相幫,不禁苦笑,許久之後,長歎一聲,對關羽,張飛二入道:「三位簡直就是逼入太甚……」

    關羽,張飛二入聞言,一臉死灰之色,卻聽龐山民話鋒一轉道:「若覓得劉備蹤跡,可召其往長沙一遭,與龐某相見,江夏一城,如今還無上將把守,此處交由爾等手中,也算故地重遊!只是龐某衷心希望,此番劉備不再反覆,若劉備對我荊襄,仍心懷歹念,二位將軍可勿要再怪罪龐某,出手無情了!」

    「唐侯,你這是應允了我家兄長投誠之事?」關羽聞言,面上大喜,對龐山民道:「唐侯大可放心,關某可代兄長答應,若投荊襄,必不反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