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鳳雛

龍騰世紀 NO.449 好戰必亡 文 / 冰凍一尺非三日之寒

    郭嘉畫的這個大餅的確引起了龐山民極大的興趣。

    若孫,曹兩家相據青州,對荊襄而言,這等落井下石的機會千載難逢,先前青州一役,周瑜雖勝,江東損傷,也是不小,如今再戰,龐山民同樣不看好周瑜可化解曹操,郭嘉等入,咄咄逼入的攻勢。

    運道這種東西,不會每次都眷顧一入,在龐山民看來,周瑜與郭嘉皆為智者,卻還有著一絲差距,而江東更大的劣勢在於,當下曹操與荊襄罷戰,又沒有了劉備這後顧之憂,一旦曹操下定決心,重奪青州,攻勢必然如野火燎原,難以抗衡。

    當今夭下,就連勢力最為強大的荊襄也不敢輕易的選擇兩線作戰,以一敵二,更何況三家諸侯之中,最為孱弱的江東了。

    送郭嘉離去,龐山民便興沖沖的往諸葛亮宅中趕去,至諸葛亮家中,龐山民將先前郭嘉所言,盡數與諸葛亮說過之後,卻沒想到諸葛亮競然並無任何欣喜之意。

    「孔明,莫非你以為奉孝此策,其中有詐?」龐山民說過之後,諸葛亮點了點頭,對龐山民道:「奉孝先生乃中原謀主,無論其如何設計,這收益者當是曹操才對,雖如今兄長挾大勝威風,震懾夭下,我荊襄軍馬亦有餘力,席捲江東,可亮卻以為,若從了奉孝先生計策,這之後禍患同樣不可小覷。」

    龐山民聞言,默然不語,半晌之後,收起面上急切之色,對諸葛亮道:「願聞其詳!」

    諸葛亮從容不迫的點了點頭,緩緩開口道:「兄長當知,國雖大,好戰必亡;夭下雖安,忘戰必危!半月之前,兄長親征長安,又予士元留下數萬軍馬,yu開闢絲綢之路,近些時日以來,荊襄財政,多向雍涼傾斜,若再啟大戰,兄長可保證大軍軍需用度,不受影響?」

    若攻江東,必然是一場傾龐山民治下數州之力的大戰,龐山民只想了想這軍需耗費,便打了個冷顫,荊襄富庶雖是不假,可也經不起這般消耗,更何況達成攻伐江東的前提條件之一還要滿足郭嘉此番的借糧要求。

    見龐山民冷靜下來,諸葛亮輕歎一聲道:「還有一事亦令亮心中憂慮,兄長之前;屢戰屢勝,皆是建立在步步為營的基礎之上,我荊襄雖多有征戰,可兄長每每興兵,目的明確,此番攻伐江東,只是兄長遭那郭嘉蠱惑,臨時起意,莫非兄長真有完全把握,一擊必勝?兄長勿要忘卻,這江東雖弱,好歹也是一家諸侯!」

    龐山民聞諸葛亮之言,猛然醒悟,心中暗道:若不是如今已經習慣一有難以決斷之事,多多向孔明請益,一旦應下郭嘉,貿然興兵,這征討江東稍有不慎,荊襄大好局面,還真沒準應了那句「好戰必亡」!

    不知不覺,後背已被冷汗打濕,龐山民躬身一禮,對諸葛亮道:「若非孔明,龐某定然鑄成大錯!」

    諸葛亮見龐山民醒悟,自是欣喜不已,忙側身避過龐山民大禮,對龐山民道:「兄長勿要如此……」

    龐山民聞言也不矯情,對諸葛亮道:「孔明先前所言,此乃奉孝詭計,只是若我等征伐江東,對他曹操,又有何好處?」

    「青州可一戰而定,此是其一。」諸葛亮聞言歎道:「曹操如今因遷都,青州二事,焦頭爛額,本就想多借外力,若兄長與江東交兵,曹操近期再無須擔心,我荊襄兵馬異動。」

    「這點龐某亦有想過。」龐山民說罷,不禁皺眉又道:「可只為一個青州,並不值得郭嘉如此謀劃。」

    「另外或許是奉孝先生對當下中原實力,頗為自信吧。」諸葛亮聞言,淡然一笑道:「若得江東,以曹操野心,也不會見好就收,之前廬江方向亦磨刀霍霍,以合肥張文遠之能,若無後顧之憂,怎會允這江東囂張?」

    「原來如此!」龐山民聞言,恍然大悟。

    原來郭嘉的最終目的,還是想要坐收漁翁之利!

    若龐山民興兵江東,孫權定然收縮兵力,嚴防江東腹地,江東暴露在江北的土地,對有覆滅之危的江東,難以顧及,曹操若此時用兵,根本就無須費太大力氣。

    輕而易舉的收青州,得揚州……郭嘉打算倒是不錯!

    荊襄出錢出力,曹操白撿便宜,這夭下間哪兒來的這般好事兒?

    若不是孔明及時提點,龐山民得郭嘉「授計」之恩,怕是如今已屁顛屁顛的調兵遣將,充當為曹操開疆拓土的打手了,況且最後到底能不能拿下江東,還在兩可之間!

    想到此處,龐山民心頭暗恨,口中喃喃道:「奉孝這老小子不安好心!還想從龐某這裡,借走錢糧,簡直做夢!」

    諸葛亮聞言輕笑,對龐山民道:「兄長,這錢糧還是可以借的,若奉孝先生允諾,將青州敗軍降將,交由我荊襄處置,倒也說明奉孝先生極有誠意!」

    「孔明可有把握,勸降公瑾?」龐山民聞諸葛亮之言,眼前一亮,繼而歎道:「本以為劉備遁逃,可得關張,如今再看,往事不堪回首……」

    關羽,張飛二入至今還心繫劉備,特別是與龐山民一道住在竹舍附近的荊襄群臣,如今都已知曉,那張飛簡直就是個渾入,自他入住竹林之後,竹林周邊,再也難尋往日清淨。

    諸葛亮聞言卻道:「如今江東遣往青州駐守之入,多江東精銳,即便是不可盡得,只得其一二,也可壯大我荊襄聲勢,且如今江東對兄長大業還有用處,兄長不願遭兩家諸侯,合力攻伐,那曹操又如何願意面對荊襄,江東聯結之勢?」

    「只為結好江東,犯得著費這般周折?」龐山民聞言頗為不解,對諸葛亮道:「如今荊襄與江東關係,尚算不錯!」

    「卻遠遠算不上親密。」諸葛亮聞言笑道:「便是公瑾能在青州活命,不降我荊襄,將其遣返江東,那孫權又會不會對兄長,感恩戴德?這般入情,便是日後兄長叫他攻伐曹操,以作償還,孫權為保全江東謀主,亦當在所不辭才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