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鳳雛

龍騰世紀 NO.407 劉備異動,潼關失守 文 / 冰凍一尺非三日之寒

.    江東跨海一戰的消息,在周瑜佔下大半青州之後,天下皆知,龐山民得知周瑜動向時,亦對江東此番猛烈攻勢,嗟歎不已。

    然而實際上,龐山民卻不看好江東的攻勢能夠持久下去,畢竟先前周瑜所掠州郡,多為老弱殘軍,如今江東並未遭遇任何一支曹營精銳,而且周瑜入青州後,一應行動與先前計劃大不相同,原本江東只yu占一飛地,步步為營,若偃旗息鼓,可於一年半載之內,廣購北地戰馬,使江東建制騎軍。

    可是對於江東而言,或許太過期待於一場大勝,入青州後,周瑜便大肆侵佔曹操土地,此等舉動,過於張揚。

    本就是因曹操遷都,趁火打劫,如今又這般大張旗鼓,傷了那曹丞相顏面,經此一役,中原與江東不死不休,曹操對江東的仇恨,已遠超昔日汝南受挫之仇,龐山民之前倒沒發現,這江東居然有這般四處結仇的喜好。

    如今郭嘉已得曹操敕令,往青州平亂,這兩家謀主相遇,想必也要大戰一場,如今周瑜所佔土地,遠離沿岸,一應戰艦,皆起不到絲毫作用,龐山民對於這二者相爭,倒是越來越不看好江東可勝了。

    不過周瑜,郭嘉,皆非凡人,這兩大智者相遇,孰勝孰敗難有定論,龐山民倒是希望,周瑜能夠於青州一雪前恥,大敗郭嘉一場,若是如此,中原局勢,必更為混亂。

    不得不說,郭嘉對當下曹營軍馬而言,如定海神針,入兗州後,五萬餘軍馬浩浩蕩蕩的往青州而去,大軍所過之處,沿途百姓,再不似先前那般慌亂,郭嘉平亂的消息被龐統得知之後。龐統便接連往長沙送來數封手書,言汝南軍馬,即便不與曹操兵戎相向,也起碼到許都城下吆喝吆喝,如此以來,不但可為江東聲援一二,也能讓那曹操,亂上加亂。焦頭爛額。

    龐山民得龐統書信後忙回信告知龐統,勿要輕舉妄動,如今陳兵汝南。已完全可以起到讓曹操心中警惕的作用,如果再去許都,一旦兩家交戰。荊襄也要被捲入戰火之中,這半年來的休養生息,龐山民治下二州,發展不少,龐山民如今更希望看到的,並不是開疆拓土,而是治下百姓,安居樂業。

    至於征伐曹操,倒不急於一時。如今曹操已準備遷都,足以說明曹操並不似先前那般,有死守許都的念頭,一旦天子與曹操皆離了許都,這許都軍民,還會如現下這般,願死守城池麼?

    好不容易勸下龐統按兵不動。可是讓龐山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一直以來與馬騰交惡的劉備,居然遣使往天水一行,求兩家罷兵,馬騰得此消息。不敢擅專,詢問諸葛亮意見之後。諸葛亮便將此事,告知龐山民,言劉備如今,怕是yu再伐潼關了。

    西涼馬騰與劉備,自劉備篡馬騰基業後,兩家已是不死不休之勢,原本馬騰也不願罷手,可是諸葛亮卻告知馬騰,既然劉備,曹操皆與馬家仇隙不小,那馬家坐觀曹劉相爭,有何不好?

    且劉備若是攻伐潼關,無論勝敗,對馬騰皆有好處,若劉備敗,徒損軍力,若勝,亦要遣人駐守新得土地,如此以來,馬家相要收復失地,也要比先前容易不少。

    龐山民對諸葛亮的判斷,深以為然。

    只是讓龐山民不解的是,為何這各家諸侯如此暴躁,只要一有兩家諸侯交兵的時候,總有別家諸侯趁火打劫,落井下石。

    實際上龐山民並不知道,這劉備,孫權急於開疆拓土,與荊襄的關係不小。

    劉備,孫權二人,有大志向,如今見龐山民已佔二州之地,心中如何不急,且身居高位者,亦相互攀比,一商賈的成就凌駕於「皇叔」,「吳侯」頭上,二人心中,怎會心甘情願?

    許都城中,就在曹操收攏軍勢,yu嚴防汝南軍馬之時,潼關方向,又傳急報,言劉備帳下關羽,張飛引鐵騎兩萬,兵臨關下,守將李典已嚴守數日,只是那關張二人,攻的甚緊,關隘士卒,死傷無數,潼關防線,搖搖欲墜。

    曹操得知劉備舉動,險些暈厥,之前曹操還以為,劉備如今當與馬騰糾纏不休,未有餘力攻伐潼關,如今聽聞潼關告急,曹操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為何馬騰見劉備異動,竟按兵不動了!

    曹操原本yu遣賈詡往潼關一行,可是轉念一想,便已作罷,賈詡老謀深算,曹操平時,甚為倚重,如若賈詡往潼關一行,一旦荊襄軍馬寇邊許都,曹操再尋何人問計?

    思索許久,曹操便命人召司馬懿入相府之中,司馬懿見曹操面上,憂慮重重,對曹操道:「丞相yu使懿往潼關一行?」

    曹操聞言,微微點頭道:「仲達昔日於汝南拒陸遜軍馬,功勞不小,如今再去潼關,不知可否保關隘不失?」

    曹操說罷,便將李典軍報,遞予司馬懿面前,司馬懿雙手接下,看過之後,眼珠一轉,對曹操道:「曼成求援之時,言關隘之中,僅餘軍馬兩千,丞相以為,這兩千軍馬,可擋數萬西涼鐵騎多少時日?」

    曹操聞言大驚失色,對司馬懿道:「仲達是說,這潼關已失?!」

    「便是不失,守軍怕也要苟延殘喘,懿並無本領,護潼關不失,丞相麾下可力挽狂瀾者,除奉孝先生外,只有文和先生了!」司馬懿說罷,一臉慚愧之色,對曹操道:「在下無能之輩,請丞相治罪。」

    「且退下吧。」

    曹操輕歎一聲,逐司馬懿離去,待離了相府,司馬懿面上冷笑一聲,口中喃喃道:「便是守住潼關,又有多大功勞?破劉備軍馬,算不得什麼本領!還是等那荊襄按捺不住,攻伐許都,我再於丞相面前,施展才華的好!」

    果不出司馬懿所料,又過數日,李典引敗軍歸返,於朝之上,言關隘失守,求曹操治罪。

    曹操見李典身上,傷痕纍纍,並未斥責李典之失,命醫者為李典診治,曹操一臉憂色,對群臣道:「如今奉孝已往青州,對壘江東,這劉備軍馬,何人可敵?」

    曹操說罷,目視賈詡,賈詡見狀,對曹操道:「潼關天險,易守難攻,若丞相yu復奪潼關,賈某亦無把握,不過丞相可加派人馬,駐武關,函谷關,防劉備入宛城,洛陽!」

    「潼關難以復奪?」曹操聞言,面上一黯,口中喃喃道:「這數月時光,江東掠青州土地無數,潼關又被那劉備佔下,莫非我中原人才濟濟,竟無人可解曹某危難?」

    「丞相勿要心急。」荀彧聞言亦道:「奉孝此去,定可逐周瑜離青州,這劉備入潼關軍馬,僅兩萬之眾,想要攻伐郡縣,難上加難,且武關,函谷關雄關漫漫,若劉備兵出潼關,這兩萬鐵騎,一入山道,便再無往日犀利!」

    曹操聞言,面色稍霽,對荀彧道:「只是武關,函谷關中,駐守軍馬不多,文若以為,何人可駐守兩關,防備劉備軍馬?」

    「昔日長安守將郭淮,可守函谷關。」荀彧說罷,賈詡點了點頭,道:「之前鍾元常兵敗之時,多賴此人相救,賈某亦與此少將相識,雖此人年紀不大,卻極為擅守,若予其千餘軍馬,必可保函谷關不失!」

    「公明帳下郝伯道,亦頗有智慧,可守武關,昔日襲關羽,趙雲遁逃軍馬,便多為此人設計!」荀攸又薦一人,曹操聞言,眉頭微皺,對荀攸道:「那關羽,張飛世之武將,而公達所薦之人,默默無名,如何可保我關隘不失?」

    「丞相謬也,這兩軍相爭,靠的是為將者的智謀算計,而不是靠的將領名號!昔日溫侯名震天下,依然被丞相所敗,便是這個道理!」荀攸聞曹操之言,一臉誠懇道:「丞相大可放心,此二人雖聲名不顯,卻足以抵禦劉備軍馬於雄關之外,荀某願為二人作保!」

    見荀攸言之鑿鑿,曹操微微點頭,對荀攸道:「公達所言,有些道理,曹某便依公達之言,命這二位軍中新銳,守禦關隘,若二人可御劉備軍馬於雄關之外,曹某自當封賞!」

    曹操說罷,便命文吏擬詔,命二人各引軍馬五千,鎮守關隘,郝昭軍馬,可由宛城出兵,而郭淮軍馬,卻要兵出許都。

    郭嘉平亂青州,許都已出兵數萬,如今又有軍馬調離,曹操心中也難免惴惴不安,想到之前十萬軍馬,不克汝南,如今這許都城中,只有軍馬五萬,如若那龐山民挾大軍而來,便是曹操也無把握,保許都不失。

    想到此處,曹操一臉愁容,於群臣面前,不禁嗟歎道:「莫非曹某早晚有此一劫?老天都給那荊襄機會復仇?」

    「荊襄如今,卻依然按兵不動,也不知那龐山民,到底是如何打算!」賈詡聞言,也一頭霧水,對曹操道:「丞相當遣使,往汝南一行,早探虛實!」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