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鳳雛

龍騰世紀 NO.374 真當龐某怕事不成? 文 / 冰凍一尺非三日之寒

    龐統話音剛落,未及龐山民答覆,向寵便一臉愕然道:「莫非軍師不知,汝南毗鄰曹操治下,上將軍若去汝南,危機重重?雖如今伯言軍師與司馬仲達並未交鋒,可邊境之地,總有衝突!」

    龐統聞言,笑而不語,龐山民微微皺眉,對龐統道:「為兄倒不是怕與曹軍對峙,而是為兄非是謀士,去往汝南,有何作用?還請士元解惑。」

    「兄長雖不通兵法,可於郭奉孝心中,兄長乃其勁敵!」龐統聞言笑道:「若是尋常之時,汝南yu生刀兵之事,龐某自然樂意去為兄長分憂,只是若此番兄長去往汝南,必在那郭嘉,曹操諸人意料之外,心生顧忌,兄長這上將軍no.374真當龐某怕事不成?身份,便足可震懾曹軍!」

    「士元的意思是,這汝南一役,未必打的起來?」龐山民聞言,一臉奇怪,陸遜信上所言,龐山民深以為然,劉備反馬騰,對曹操而言,的確是天賜良機,更何況如今荊襄,舉世皆敵,孤立無援,若此時不大動干戈,日後必然後悔。

    「依統看來,無論曹操是否興兵,兄長都當親赴汝南。」龐統聞言,收斂笑容,鄭重其事道:「若曹操按兵不動,自然最好,伯言掌軍,兄長撫民,以兄長手段,數月之間,便可一改汝南頹態,使其變為富庶之地,對日後汝南長治久安,作用不小,若曹操大動干戈,伯言手段,自可應對,即便是難以抵擋曹操攻勢。我江夏,新野軍馬也非是擺設,時刻可往汝南救援!」

    「可大戰一起,上將軍安危,又當如何保全?」向寵說罷,龐山民擺了擺手道:「龐某各人安危,不勞將軍憂心。縱使往汝南一行,龐某亦會帶精兵強將相隨,既然士元言之有理。那龐某便往汝南一遭,又有何妨?」

    龐山民說no.374真當龐某怕事不成?罷,便命人往校場去尋孫紹。呂綺玲,祝融等人,如今三人麾下陷陣營,戰力頗為不俗,驟然之間發生如此變故,龐山民也只得委屈孫紹與祝融二人,將其婚期,延後數月了。

    不多時候,三人便至廳堂之中,得知龐統計謀。三人欣然從命,龐山民命三人點齊兵馬,隨行汝南,並修書一封,令文聘。張任二人,點一萬軍馬,於襄陽聽候調遣。

    翌日天明,龐山民便與城中軍馬,一道出行,往襄陽而去。數日之後,與文聘,張任二將匯合,大軍浩浩蕩蕩,渡江前行,至汝南後,龐山民心中便已料定,這陸遜先前分析,絕非無的放矢,如今龐山民已有半月,未得於許都的商隊細作,送來的回報了。

    早有快馬報知龐山民親至汝南,陸遜攜城中文武,於城門相候,待與陸遜相見,龐山民下馬笑道:「一別數月,伯言別來無恙?」

    陸遜見龐山民親切笑容,不禁苦笑,對龐山民道:「士元軍師的謀劃果然如羚羊掛角,讓人捉摸不透,上將軍此番親至,便是士元軍師的建議吧!」

    龐山民微微點頭,笑道:「於出行之時,士元便告知龐某與伯言,二人分工,這城中民政,可由龐某代為操持,而城中軍務,還要勞煩伯言再接再厲了!」

    陸遜聞言,點了點頭,心中卻還想再勸龐山民早些歸去,龐山民趕往汝南的這些時日,對面曹操大軍調動頻頻,陸遜雖對自己手段,頗為自信,可是想到百密一疏,一旦汝南有失,龐山民遭遇危險的話,荊襄,西川二州大局,毀於一旦。

    見陸遜若有所思,龐山民自然知曉其心中顧忌,對陸遜道:「伯言,對自己多些信心,之前龐某邀伯言至荊襄之時,便欲日後使伯言於我荊襄擔當重任,如今那曹操還未及用兵,伯言怎可墜了士氣?此汝南一役,伯言與龐某合力對敵,且叫那曹軍,難得寸土!」

    陸遜聞言微微點頭,見龐山民心意已決,輕歎一聲,亦不再勸。

    龐山民入汝南的消息,不過半日,便傳往許都城中,曹操與一眾文武得知之後,面上神情,盡皆精彩。

    之前誰也不曾料到,這龐山民竟有如此勇氣,親赴汝南,夏侯惇得此消息之後,朗聲大笑道:「丞相大人,此天賜良機,待惇為先鋒,擒下龐山民,獻予丞相面前!」

    曹操聞言,不置可否,郭嘉卻哭笑不得道:「山民此般舉動,大大出乎郭某預料。」

    賈詡亦苦笑連連,口中歎道:「以奉孝觀之,龐山民此舉是信心十足?還是膽大包天?」

    「不得而知。」郭嘉聞言,眉頭緊皺道:「便是那荊襄謀主,諸葛亮與龐統等人,其行事雖高深莫測,可細心一些,終究能找見軌跡,而與龐山民相交日久,郭某卻難以摸清,此人手段,是何章法。」

    「城中軍馬悉數點齊,兗州援軍昨日即至,已於城外安營紮寨,如今正是大軍開拔之時,奉孝以為,我大軍當不當往汝南一行?」曹操心中暗自焦躁,對郭嘉道:「無論奉孝有何疑慮,也當與那龐山民見上一遭才是,總不能讓我中原大軍這般調動,徒耗糧草吧。」

    郭嘉聞言,點頭笑道:「丞相自可點兵,征討汝南一事,不可作罷,無論那龐山民有何手段,我等總要接下才對!」

    曹操聞言大笑,令夏侯惇為先鋒,遣五千騎兵,往汝南先行,親引中軍五萬,攜軍中文武,浩浩蕩蕩,出了許都城門。

    曹操大軍離許都之事,根本就無須遮掩,不過一ri,龐山民便聞斥候來報,陸遜得此消息,於龐山民面前急道:「汝南有陸某鎮守,上將軍當早歸荊襄!」

    龐山民見陸遜一臉急切,心中感動,對陸遜笑道:「曹操親率十萬大軍,好大威風,當龐某是嚇大的不成?伯言無需擔憂龐某,只管我汝南軍馬,如何應對即可,龐某之後,還要去城中安撫百姓。」

    「上將軍!勿要固執!」陸遜見龐山民漫不經心,不禁大怒,對龐山民道:「上將軍有當下基業,來之不易,這兩軍交鋒,刀劍無眼,一旦有何閃失,陸某難辭其咎!」

    「龐某安危,不勞伯言憂慮。」龐山民坦然一笑道:「龐某知伯言乃是好心,可如今龐某,心意已決,若那曹操親至汝南,龐某退避,豈不是讓旁人以為,龐某怕了他曹操不成?且天下諸侯,龐某除這曹丞相外,盡皆相會,龐某也想看看,這大漢丞相,是何英姿。」

    陸遜見龐山民意志堅決,自知多說無益,心中暗歎,搖了搖頭,離太守府而去,龐山民待陸遜走後,收起面上輕鬆之色,神情亦頗為慎重。

    天下間少有人當的起這丞相親征吧……

    官渡一役,曹操親征,袁紹大敗,這汝南一戰,曹操莫非是想拿他龐山民祭旗,壯其聲威不成?

    倒也太過小覷旁人了吧!

    想到此處,龐山民心中也不禁惱火,雖早已明白,終有一ri會與曹操沙場相爭,卻未曾想到,曹操居然視他於無物,前腳剛至汝南不久,這曹操後腳便引大軍來攻,龐山民不禁暗道:真當我龐山民怕你不成?

    雖心中有氣,龐山民卻並未發作,如今挾荊襄上將軍身份,龐山民已非是商賈,當有些城府,總不能被人小看,便勃然暴怒。

    如今陸遜已往校場,積極應對,而城中之事,只得靠他這個上將軍操持了。

    處理一ri政務,龐山民對汝南城中境況,瞭然於胸,對龐山民而言,若只緊守城池,待各路援軍再至,此役勝算不小,如今秋收已過,這中原基礎不比荊襄,若可抗過數月時間,至來年春耕之際,只要曹操不破城池,便要黯然而退了,待到那時,曹操伐汝南而不得之事,當傳遍天下,荊襄聲威,可如日中天。

    後堂之中,燈火搖曳,龐山民卻聞門口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之聲,抬眼望去,便見呂綺玲一臉關切的走了過來,且丫頭神情,頗為複雜。

    「小叔叔……」

    見呂綺玲欲言又止,龐山民不禁微微一笑,對呂綺玲道:「又在想父仇之事了?」

    「小叔叔是怎麼知道的?」呂綺玲聞言,一臉愕然,卻見龐山民笑道:「都寫在臉上呢!自與你與蟬兒相識之時,龐某便知道你這丫頭往日行事,雖大大咧咧,肆無忌憚,卻也是心思沉重之人,溫侯之仇,與你二人心中,難以磨滅。」

    呂綺玲聞言,默不作聲,顯然龐山民適才所言,皆說在其心坎之中,猶豫半晌,呂綺玲對龐山民道:「那小叔叔以為,此役玲兒,可有機會報仇雪恨?」

    「我亦不知。」龐山民聞言,搖了搖頭,見呂綺玲神情黯然,龐山民歎道:「如今只看汝南一地,敵強我弱,此役若可不敗,龐某便心滿意足,又何敢言及,一戰取那曹操性命?」

    見龐山民說的鄭重,玲兒點了點頭,道:「那小叔叔對玲兒的陷陣營,可有安排?」

    「軍中事務,去問伯言。」龐山民聞言,不禁輕笑,對呂綺玲道:「玲兒切記,不得被仇恨蒙蔽雙眼,若違背軍令,一旦有失,龐某回去之後,可無法與你二娘交待!」(未完待續)rq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