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鳳雛

龍騰世紀 NO.335 陸遜穩健 文 / 冰凍一尺非三日之寒

    不過數日,曹仁,劉曄廣遷汝南百姓,避禍許都,宛城等地,一時之間,天下群雄目光注目汝南一郡,荊襄與曹操兩家諸侯,皆似蓄勢待發,奪一戰之先手。

    接替曹仁,駐防汝南者,乃相府主簿司馬懿,此人於中原聲名不顯,對於曹操與龐山民二人所任統帥,群雄皆不明所以,如此大戰,豈可兒戲?可領軍者除那年少陸遜,這司馬懿亦是碌碌無名之輩,眾人皆不知,此二人有何本事,一得曹操青睞,一得龐山民眷顧。

    便是程昱,張郃比之司馬懿,於軍中也更有聲望,曹操此舉,亦讓不少諸侯以為,這中原可用之人,當下已捉襟見肘,只是曹操無人可用倒no.335陸遜穩健也罷了,那荊襄連番大戰,龐山民帳下人才濟濟,這陸遜為帥,又為哪般?

    不過事已至此,各路諸侯亦無心思索這龐山民與曹操此番任人,意欲何為了,西涼馬騰自荊襄軍馬渡江之後,便命馬超,劉備各引一軍,往潼關而去,若破潼關,以西涼鐵騎神速,不消半日,便可兵逼洛陽,這馬騰已任徐庶為長安太守,若可再奪洛陽,亦可多得資本,賞賜帳下之人。

    江東軍馬於廬江也蠢蠢欲動了起來,近些時日,往來大江的江東艦船,比之先前亦多了不少,之前江東圖荊襄雖未得手,折損卻也不多,此番周瑜盡遣江東精兵強將,進軍合肥,如今已過邊界。便是強如張遼者。亦勒令帳下士卒,不與江東人馬強強相碰,嚴守各路關隘城池,並使信使,求援許都。

    而最讓龐山民驚訝的是,北地袁氏,如今也趁此機會,引晉陽軍馬,奇襲鄴城,且趁夏侯兄弟驕兵之際。小勝一場,愚者千慮,必有一得,自田豐。沮授二人亡故之後,河北還可靠審配,郭圖等人,打一勝仗,對no.335陸遜穩健河北而言,頗為不易。

    龐山民於太守府中,看著往來信使送上的各地戰報,心中暗笑,此番荊襄調兵,極為隱晦。便是自家軍中,也鮮有人知,孔明已歸西川,執掌大權,且之前荊襄強將,如今已多在梓潼屯兵,出川要道之上,多荊襄軍馬往來,比之陸遜所掌的數萬軍馬,孔明帳下軍馬。已近十萬,此等重兵,圖漢中一地,龐山民都覺得有些大材小用了。

    只是獅子搏兔,尚不留餘力。若可佔下漢中,龐山民所掌之地。幅員遼闊,已不遜中原曹操了,這後來居上的機會,便是向來行事淡然的龐山民,近些時日以來也常常喜形於色。

    待戈之士十餘萬,治下百姓百萬有餘,就算是與曹操因汝南交惡,龐山民亦有底氣,與其持久作戰。

    如今只看陸遜如何用兵。

    近些時日的汝南境況,龐山民也極為關注,司馬懿掌軍一事,尋常諸侯可不以為然,而龐山民心中,卻不得不警惕這位篡魏之人,雖於史上,司馬懿與諸葛亮乃是宿敵,且多有敗績,可龐山民卻不敢以此為由,小覷於他。

    堅壁清野,逐百姓離汝南往宛城,許都而去,計中狠辣,龐山民又怎會不知,只是對於司馬懿如此行事,龐山民亦沒有太好的辦法指點陸遜,如今陸遜為帥,一應對策皆要靠他自己,龐統數日以來,也屢屢尋龐山民言及心中顧慮,而龐山民卻只得婉言相勸,對於陸遜,當予以足夠信任。

    此陸遜得水鏡先生真傳,已非史上陸遜,以龐山民觀之,陸遜若可於汝南,打開局面,得軍中讚譽,其日後發展,不可限量,便是比之臥龍鳳雛,亦有望青出於藍,他和龐統與其在長沙城中,事事操心,倒不如相信陸遜,讓他放手一搏。

    新野縣城,一應荊襄軍馬,盡皆屯於城外,雖是大戰,可陸遜卻不yu擾民,近些時日,多有探馬從汝南而歸,言及郡中之事,那司馬懿堅壁清野的計策,的確讓陸遜感到一絲為難。

    陸遜心中明瞭,之前雖龐山民與郭嘉二人,有過密議,可汝南一地,曹操絕不會心甘情願的交給荊襄,司馬懿遷徙百姓,為的只是讓荊襄軍馬,減緩北進汝南的速度,此等行徑,亦在陸遜所料之中。

    只是司馬懿行事狠戾,倒讓陸遜心中,暗自提防,如今荊襄軍馬皆已渡江,數萬軍馬的軍需用度,耗費不小,之前營中便有不少將領,催陸遜進軍汝南了,不過陸遜並不著急,大軍如今才至新野,一路而來,行軍之慢,讓營中諸將,不明所以者甚多。

    不過有張任,董衡二人坐鎮左右兩路大軍,當下還無人敢挑釁陸遜權威,可董衡xing烈,見陸遜於新野之外,命大軍止步不前,其心中也頗為憤懣,於士卒用餐之際,獨自一人,逕往帥帳而來,尋陸遜問其緣由。

    入帥帳之時,董衡見那張任亦在,咧嘴一笑,道:「張將軍此來,也是與董某一般,yu催伯言進兵?」

    張任聞言,苦笑一聲,搖了搖頭道:「來江北之時,張某已應下上將軍,一應行事,皆遵軍令,陸帥不言發兵,張某怎敢擅自做主?」

    「董將軍來了啊。」陸遜見董衡入帳之後,急不可耐,便知董衡想法,從容一笑,對董衡道:「將軍想必是為引軍入汝南一事而來。」

    董衡聞言,點了點頭,爽朗笑道:「還是伯言知董某心意,如今我五萬軍馬,早入汝南,便可駐防各處關隘,以逸待勞,且早奪了汝南土地,董某也可早早了卻心事。」

    陸遜聞言,不禁笑道:「陸某也yu早奪汝南,只是如今曹操軍馬,已讓出半境汝南之地,我等行事,當依上將軍盟約,將軍便是去了汝南,也無曹軍阻擋,若不得軍功,將軍去汝南還有何意義?」

    「還不是伯言動作遲緩?」董衡聞言,不禁滿腹牢騷道:「若我等日夜兼程,還可有些仗打,如今那曹營軍馬,願作縮頭烏龜,董某這心中,如貓抓一般,求一戰而不得。那司馬懿也是膽小怕事之人,據說那廝不僅將百姓盡皆遷徙,還焚燬了不少城中糧秣,這中原本就不比我荊襄富庶,如此行事,豈不是自掘墳墓?」

    陸遜聞言輕笑,對董衡道:「將軍勿急,之前陸某已得河北戰報,那袁氏如今,居然小勝夏侯兄弟一場,此事雖出乎預料,卻對我汝南戰局,有些影響,董將軍勿要忘記,上將軍與那郭奉孝約戰之時,乃是入秋,如今時值盛夏,當使軍中兄弟,多休整一些時日再戰,也是不晚。」

    「既如此,我等為何早早出兵?」董衡聞言,面露不解之色,對陸遜道:「莫非是因為江北比之江南,涼爽一些,伯言帶大軍來新野,只為避暑?」

    見那董衡牢騷不斷,陸遜心中,亦覺好笑,對董衡道:「將軍稍安勿躁,這臨戰之事,當多些機變,若那司馬懿其智平平,陸某提前出兵,也未嘗不可,可將軍當知,此番守汝南之人,非是曹仁,劉曄,曹操換此人為帥,其行事自有過人之處。」

    「司馬仲達,程仲德皆行事狠辣之人,如今於汝南行事,足見其二人心思果決,如今汝南百姓,十去其九,我等擅入此地,糧道狹長,若其截我糧道,我大軍當如何自處?」陸遜說罷,董衡愕然,琢磨半晌,董衡對陸遜道:「董某可擔運糧之責!」

    「將軍威武,若當此職,曹軍難有所得。」聞陸遜稱讚,董衡不禁大笑,卻見陸遜話風一轉,對董衡道:「可將軍雖擅鬥,然曹軍避戰,擾我糧道,而不強奪,將軍又如何保障我五萬軍馬,日常用度?」

    五萬軍馬每日所需糧草,數目不小,便是董衡也不敢信誓旦旦的保證萬無一失,且董衡亦知,曹軍騎兵比之荊襄騎兵,優勢巨大,若敵輕騎來去如風,只運糧一事,便足夠荊襄為難了。

    董衡不知如何作答,半晌無言,陸遜卻坦然一笑,對董衡道:「陸某此來,yu佔半境汝南,為我荊襄拓土,若只是兵進汝南,便是平時,陸某也敢與曹操沙場一決,只是今時非同往日,吃到陸某口中的,陸某就從來沒打算過還給曹操!」

    陸遜說罷,將案上信箋遞給董衡,對董衡笑道:「陸某這些時日,從未斷下與上將軍書信往來,行軍打仗,陸某心中有數,只是這民生吏治,上將軍更為擅長,如今陸某已請上將軍,遷荊襄百姓,往汝南而來,那曹操治下百姓,前腳走掉多少,上將軍便會予陸某,補全多少!將半境汝南,完全轉作我荊襄治下,才是陸某,真正本意!」

    「這倒是大手筆。」董衡聞言,心知陸遜此番謀劃,其涉及之廣,遠遠不是他這個武將所能思慮周全的,只是見陸遜一臉自信,董衡心中也頗為讚歎,對陸遜道:「伯言本領,比之昔日周郎,絲毫不遜!既然伯言已有對策,董某願聽伯言調遣,伯言大可放心,若軍中還有人敢唧唧歪歪,不用伯言處置,董某自會與之討教!」rq!!!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