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鳳雛

龍騰世紀 NO.255 麻煩的官吏改革 文 / 冰凍一尺非三日之寒

    見龐統一臉莫名其妙,龐山民不禁笑道:「此事於成都之時,為兄已與孔明商議過一回,只是如今西川初定,所以才將改革吏治之事,按捺下來。」

    龐統微微思索片刻,對龐山民道:「願聞其詳。」

    「譬如張永年,龐某便打算將其日後調來荊南。」見龐統不明所以,龐山民自顧自道:「張松雖才華橫溢,氣量卻狹小了些,掌一郡之地怕是力有不逮,為太守者,當如孔明,公琰這般,謙恭謹慎之人,若不是平定西川時日尚短,須論功行賞,龐某亦不會將永年留在巴郡。」

    龐統聞言,若有所思,卻聽那龐山民笑道:「士元勿要忘記,我等先前籌劃,攻城略地於亂世雖為緊要之事,而我等本意卻是還天下朗朗乾坤,使百姓安居樂業,所以龐某才欲將這吏治一事,提上日程。」

    龐統聞言辯無可辯,點了點頭,道:「只是吏治一事非一朝一夕之功,荊州,益州,比之北地,本就先天不足,統只是擔心,若長此以往,二州之地步了那劉表後塵,兄長須知愛民養士,並不可取。」

    「養士與養兵,也不矛盾。」龐山民聞言不禁笑道:「士元所慮雖是在理,但士元當知,我荊州,益州的優勢在於何處。如今龐某轄二州之地,若論土地廣袤,便是那曹操在平定河北之前,亦不如我,若減少賦稅,約束世家,治下百姓不愁無可耕之地,龐某可用區區數年,經營二州,屆時別的不論,只論錢糧,龐某可為天下諸侯之首。」

    龐統聞言不禁笑道:「可總要有保得住這些錢糧的本領。」

    「所以便提及吏治一事,龐某以為,當軍政分開。且廣納賢才,探尋能吏。」說到此處,龐山民不禁唏噓,對龐統道:「昔日劉焉所提,太守掌一郡軍政,使太守權重,難以節制,若非如此。又怎會有之前群雄割據之事?」

    龐統默然許久。對龐山民道:「此事統並不精通,只是兄長勿要步了王莽後塵才好……」

    龐山民聞言,不禁失笑。看來說到底龐統還是很難沉下心來,安心經營二州之地,對龐統而言。治理州郡多尋常瑣事,其興趣根本不在於此,龐統所盼望的,乃是領軍出征,實戰謀略與別家諸侯對陣沙場。

    想到此處,龐山民不禁笑道:「既然於長沙士元難以安心,那龐某使士元,奪了新野,鎮守邊地如何?」

    龐統聞言。眼前一亮,對龐山民道:「新野小城,毗鄰汝南,若龐某鎮守此處,不愁沒有仗打。」

    「勿要輕易挑釁曹操……」龐山民聞言不禁白了龐統一眼,對龐統道:「如今劉備於新野勢力,名存實亡。龐某倒可尋個由頭,驅逐孫乾,簡雍投奔江夏,只是士元當知,於新野那個是非之地。保全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龐統聞言點了點頭,於案上取來公文。眼巴巴的瞅著龐山民速寫敕令,龐山民見龐統急不可耐,點了點頭,將調令寫好,輕聲歎道:「士元離去,龐某這邊也清淨不少,只是士元當謹記為兄先前所言,無論是曹操還是關羽,勿要主動尋釁,那曹操雖將兵力投在河北,卻不是我們如今可以輕易招惹的,而關羽,龐某欲使其提防孫權,相互消耗。」

    龐統見龐山民說的鄭重,收斂神情,點了點頭,領命而去,龐山民則苦笑著攤開那本讓龐統不屑一顧的吏治改革,思索著如何將其漸漸完善。

    龐山民並沒天真的以為,吏治一事可一蹴而就,於龐山民心目之中,唯有荊南四郡,吏治算的上合格,荊州,益州其餘諸郡,紕漏頗大。

    近兩年的經營,石韜,孟建等人,很好的完成了聯結荊南蠻人之事,如今於其治下,蠻漢之間親如一家,此番征伐西川,蠻人為報答昔日恩情,出兵一萬相隨,這已是五溪蠻與荊南各部蠻人竭盡所能,所提供的兵馬了,便是龐山民也很感激荊南蠻族提供的幫助。

    而蠻人大舉出兵相助,非是看在他龐山民的面上,全賴石韜諸人於蠻族之中的威望,能夠讓治下百姓,過上富庶生活,心服口服的太守,才是龐山民所需要的能吏,而這樣的能吏,明顯太少。

    就拿長沙而言,在蔣琬的悉心經營下,過往商賈如雲,百姓富庶,比之江陵亦不遑多讓,這在之前韓玄統轄長沙之時,根本就不敢想像。

    二蒯雖頗有能耐,可是二人心力,多被家族所羈,雖於襄陽頗有政績,可比之蔣琬諸人,卻要遜色一些,至於江陵文聘,王威,則將襄陽的理政方式,完全照搬,畢竟對於武將而言,龐山民原本也沒指望其推陳出新……

    荊襄況且如此,益州就更不必說,雖將益州各郡太守,更換不少,可這也只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諸葛亮與法正才華橫溢,可是龐山民並未天真的以為,讓這兩個人勞心勞力,便可安定一州之地,況且益州初定,吏治需循序漸進,龐山民也只得寄希望於諸葛亮與法正二人,可發揮其人格魅力,吸引賢才相助了……

    龐山民皺眉沉吟,苦思許久,思索起歷朝歷代的官僚體制,都沒有太好的解決吏治的辦法,無論是九品中正抑或三省六部,這般的變革都不適合於當下的荊,益二州。

    在一個連官僚考核制度都沒有的亂世,便是龐山民相要改革官吏制度,都變得有些束手無策了,龐山民不禁暗道,是不是當將官吏的考核制度先提上日程。

    至少在效仿了曹操的招賢令後,總要拿出一些比之曹操,更加行之有效的招賢辦法,想到此處,龐山民思索許久,於案上竹紙前寫寫畫畫了起來。

    直至窗外天色暗淡,龐山民才堪堪收筆,看著竹紙上一行行整齊的字跡,龐山民微微一笑,心中暗道:是該找一下襄陽二蒯,商議這官吏改革的事情了。

    ps:感謝破裂的西紅柿同學投出的月票。另,因天氣突變,感冒發燒,導致前兩日更新較少,欠下章節待痊癒後補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