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鳳雛

龍騰世紀 NO.213 張松欲獻 文 / 冰凍一尺非三日之寒

    收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原創若是歷史如先前那般一成不變,郭嘉此時已命不久矣,於曹操再征河北之時,便會因水土不服,死於路上,而今龐山民聽聞這素有鬼神之能的曹營軍師,欲揮軍汝南,對決劉備,心中既是慶幸,又有些不安。

    慶幸的是,郭嘉或許可逃過一劫,儘管這位僅相識了數日的好友,身子骨向來不太硬朗,但是其正值壯年,若不遭大病,未必會死,且汝南氣候與北地大不相同,距許都又近,更無須擔心水土不服的問題。

    可若郭嘉不死,這曹營之中,善謀者眾多,對於荊襄日後,終是大敵,龐山民這心中,亦是躊躇,荊襄軍中,何人可制衡此人?

    臥龍,鳳雛雖國士無雙,卻畢竟年少一些,並未經歷太大戰事,比之曹營之中,郭嘉,賈詡,荀彧諸人,差距不小,他龐山民更不用多說,若比後勤輔助,龐山民倒有些心得,可是若沙場相遇,龐山民於兵法一道,建樹不大,若與曹營善謀之人,全無一戰之力。

    所以對於郭嘉,龐山民的心情有些複雜,既希望他好好的活下去,又不願於日後逐鹿天下之時,與之相遇,眉頭緊鎖,一路苦思,龐山民行至校場之中,卻看見那法正,張松二人,早早靜候於寨門之前。

    「山民,正欲尋你,可永年卻說,你必至此。」法正說罷,那張松卻是笑道:「此關乎日後西川歸屬之事,山民豈會錯過?」

    龐山民聞言,不禁笑道:「二位先生如今,心意已決?」

    「那曹丞相賜山民上將軍位,江東又嫁女與山民,如此看來,我西川禮物,甚薄。」張松說罷,法正卻是笑道:「所以此番借兵荊南,永年亦欲將之前西川地圖。贈予山民,還望山民勿要忘記,我等先前約定。」

    龐山民聞言,眼前一亮,西川道路對各家異地諸侯而言,總是一頭痛之事,便是之前龐家商隊,於西川行商之時。探索道路。亦多不得要領,沿途若不經劉璋治下關隘,根本入不得川。張松此番贈圖之事,正可解龐山民燃眉之急。

    「來而不往非禮也,既然二位欲贈圖龐某。龐某先前與孝直先生約定,即可立契!」龐山民說罷,見二人面現喜色,又道:「這制糖之法,如今二位便可帶回西川,授予西川世家,至於竹紙,典籍等我荊南特產,二位所求。山民無有不應。」

    法正聞言,微微沉吟片刻,對龐山民道:「山民之前曾言,西川事,川人治,甚得正之心意,只是正擔心如今西川朝堂之上。流言蜚語,且山民此番,借兵於劉季玉,是假道伐虢,還是暗度陳倉。先取成都?」

    「此事正欲與二位商議。」龐山民聞言,將二人引入校場客房之中。三人落座,龐山民對法正道:「先生以為,我荊南軍馬若入西川,當選何策?」

    「若張魯不滅,西川不寧,且劉季玉對荊南誠意,亦不會相信。」法正說罷,微微皺眉,對龐山民道:「只是這三萬軍馬,若欲平定漢中,拮据了些,需我西川同時出兵,屆時若被川中智謀之人,察覺山民意圖,亦是不美。」

    「西川殷富,糧秣兵甲倒可盡予山民,只是山民與我二人,約期半年,若半年之後,漢中不定,我二人亦難於在劉璋面前,令其安心。」張松說罷,微微歎道:「此番張某雖觀荊南軍馬,甚是雄壯,可山民亦知,那漢中張魯,有些能耐,若在約期之內,山民還定不得漢中的話,可有計劃,再圖西川?」

    「二位先生此是傾向,荊南軍馬先滅張魯,再入西川了?」龐山民聞言道:「漢中軍馬雖是不俗,卻遠不是我荊南對手,此番龐某欲遣軍中上將,與二位同去西川,漢中之事,可數戰而定,此事龐某,並不憂心。」

    見二人微微愕然,龐山民輕歎一聲,道:「龐某所憂之事,乃先前孝直先生所言,若西川智謀之士,看破我等算計,那劉璋心存忌憚,便是龐某得了漢中,又有何用?西川天府之國,龐某之前便心嚮往之……」

    「且先圖西川,若半年可定,此期間,也夠我二人聯絡川中世家,一同舉事了。」張松說罷,法正卻搖了搖頭,道:「永年勿要小覷川地英雄,你我此番,引軍入川,原本便遭人忌諱。」

    龐山民聞言,亦點了點頭,道:「孝直先生此言甚是,謀事當慎密,切不可使我荊南這數萬兒郎,於川地卻成了孤軍,所以龐某欲使二位先生,再於長沙逗留數日,與我荊南豪傑相見,同議此事,不知二位先生以為如何?」

    「如此甚好。」法正說罷,那張松亦是笑道:「山民之弟,甚是不凡,此去西川,軍馬可由此人節制。」

    龐山民聞言,愕然片刻,便搖頭笑道:「龐某不欲使士元先入西川,此番與二位先生同去西川者,乃是孔明。」

    「諸葛先生?」張松聞言皺眉,對龐山民道:「為何不是士元?士元乃先生族弟,總比孔明這個外人,用著放心。」

    「龐某知永年兄與士元投契,只是士元於荊南,另有要事。」龐山民聞言,輕輕搖頭,心中暗道:這龐統原本就是於西川隕落,龐山民既然早知『落鳳坡』一事,便更不可讓龐統赴險了。

    張松聞言,雖不明所以,但聞龐山民所言,龐統於荊南另有要務,亦不好勉強,只微微一歎,道:「之前張某與士元縱論西川之事,其見解往往一針見血,甚為犀利,張某亦對其本領,自愧不如,若士元可去,西川早定,對山民亦或我等,皆是好事。」

    「孔明之才,不遜士元。」龐山民聞言笑道:「二位稍安勿躁,龐某這便命人準備宴席,待見了我荊南豪傑,龐某再請教二位打算,不知二位先生以為如何?」

    「如此甚好。」法正說罷,張松亦笑道:「張某也想看看,山民如今一鳴驚人,帳下高才,到底有何不凡之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