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鳳雛

龍騰世紀 no.89 周公瑾心懷叵測 文 / 冰凍一尺非三日之寒

    迎著周瑜灼灼的目光,龐山民神情嚴峻,周瑜此計,於如今荊南而言,想要事成,並非絕無可能,只是龐山民先前從未想過,這周瑜儀表堂堂,居然使得如此詭計,若此計功成,荊南雖可得大片土地,但龐山民這名聲,也必會於這亂世,聲名鵲起。

    只是這名聲並非美名,役其子而弒父,這可是於任何時代都令人不齒啊……

    且劉琦於龐山民心,雖頑劣了些,但終歸還算朋友,龐山民自討絕不會用此等招數,陷劉琦於不義,與劉琦相處日久,總的來說,劉琦還算是個好人,這貨雖貪花好色,但這對於其荊襄大公子的身份而言,卻算不得什麼讓人無法容忍的劣跡。

    龐山民只是思慮片刻,神情也變的冷峻了起來,對周瑜微微冷笑道:「這買賣,下做不得。」

    周瑜聞言,淡然一笑道:「山民是嫌獲利少了?若我等只要江夏,以及山民目前所掌之長沙,荊州大片土地,全歸山民,不知山民以為如何?」

    「大都督打的好算盤。」龐山民說罷,對魯肅道:「子敬莫非也以為,讓我陷大公子於不義,陰謀劉表,乃是正途?」

    「呃……」魯肅畢竟是誠實君子,久久不語,周瑜見狀有些不耐,對龐山民道:「莫不是山民憂心,我江東會於日後攻伐於你?此事山民大可放心,若得江夏,我江東下一步,乃是揮軍北上,如今曹操軍力多困於官渡,若我江東,趁勢襲之,則曹操必敗,公子所掌荊襄之地,亦可安如泰山。」

    「下雖為商賈,卻不喜與虎謀皮……」龐山民神情轉冷,對周瑜道:「若大都督只有此般下作手段,還請休要再言,於山民心,劉琦雖非雄主,卻是下友人,對朋友,要有義。」

    「那山民還允江東攻伐江夏?」周瑜聞言,嗤笑一聲道:「山民此舉,豈非自相矛盾?」

    「我長沙水軍,只是互不相幫,且大都督後能否得償所願,還是未知之數。」龐山民洒然笑道:「欲開疆裂土,我荊南自有辦法,只是大都督之拙計,下不會採納……」

    周瑜輕歎,沒想到龐山民於如此厚利之下,不為所動,區區江夏,對周瑜而言,亦是小利,周瑜此番前來荊南,終的目的,依然是慫恿這荊南隱主,禍亂荊襄。

    只可惜了龐山民不計啊……

    想到此處,周瑜苦笑,對龐山民道:「難道山民就不思慮些時日,再給某家答覆?」

    「無需思慮,這跟下商賈之道不符。」龐山民說罷,周瑜疑惑道:「何為商賈之道?自古以來,商賈多見利忘義,且山民與那劉琦,並無深交……」

    「總的來說,大公子也算是個好人……下做買賣,不喜歡讓好人吃虧。」龐山民的一席話,令周瑜魯肅二人面面相覷,許久之後,二人回過神兒來,卻聽龐山民道:「若大都督再無要事,便與子敬商議何時予我荊南糧米金帛了,這江東欲攻伐江夏一事,算是談攏了,如此也叫大都督此番前來荊南,亦有所得。」

    說罷,龐山民離席而起,對二人拱了拱手,逕自向客棧外走去,周瑜魯肅二人久久無言,直到龐山民遠去,周瑜才微微歎道:「子敬,你信適才那山民所言麼?」

    「公瑾是指……劉琦是好人?」魯肅一臉茫然,周瑜卻苦笑道:「這亂世之,可有好人,壞人之說?那龐山民就算識破我計,推脫之詞也甚是可恨,劉琦是好人,豈不是暗指我陰謀劉琦,心懷叵測麼?」

    「可公瑾本就心懷叵測……」魯肅說了半截,自知失言,周瑜卻搖頭歎道:「原以為如此厚利之下,那龐山民會鋌而走險,可如今看來,此人並不缺乏冷靜,與其弱冠之齡,甚是不符啊……」

    「之前我便說過,山民有大才,論及經營之道,我不如他多矣。」魯肅聞言,輕歎一聲道:「好山民不知兵事,否則實是我江東大敵啊!」

    「如今已是我江東大敵了……」周瑜聞言,苦笑不已,對魯肅道:「諸侯征戰沙場,所圖也無非土地,財富,如今這龐山民不費一兵一卒,便掌了這荊南廣袤土地,若其經營數年,待這荊南展起來,未必比不過我江東富庶。」

    「那公瑾的意思是……我魯家不再與其交易紙張?」魯肅說罷,周瑜卻搖了搖頭,道:「你是想我江東士族,無紙可用?那竹紙精美,用過之後,尋常紙張還如何入得人眼?」

    「可此物賺了我江東大量財貨……公瑾先前亦言,這荊南繁華,亦有我江東出力……」魯肅說罷,周瑜一臉苦澀,對魯肅道:「這便是此子高明之處,此雖為商賈之道,卻叫人避無可避……就算我能不用竹紙,主公能麼?子布能麼?江東世家能麼?士族不缺財帛,只求器物精美,那龐山民便是抓住了這點。於我看來,這竹紙之利,就算比之兵甲之威,亦絲毫不遜啊……」

    魯肅聞言,默然無語,二人於桌前對坐,一臉苦悶之色。

    龐山民離開客棧,腦海周瑜之策卻久久揮之不去。

    這周瑜計策雖是狠辣,龐山民卻不得不承認,若行此計謀,荊南實力必會大增,比起如今臥薪嘗膽,痛快許多,且有孔明運籌,再得荊州數郡,頃刻之間,龐山民與書院同窗們便可立足荊襄,行諸侯之事了。

    就算除掉劉琦,也只是區區名聲受損,龐山民對於名聲一事,向來是不怎麼看重的,只是若劉琦殞了,那龐山民便只得從幕後轉到前台,成為眾矢之的,以龐山民的懶惰性子,實是不願做如此位置。

    且劉琦雖頑劣,對龐山民與諸位書院同窗卻是甚厚,龐山民亦不想壞了劉琦性命……

    龐山民思緒連篇,不知不覺,便走到了太守府前,從門口依稀看到諸葛亮於堂上忙碌身影,龐山民微微一笑,口喃喃:「孔明,既為好友,那這心煩之事,理應大家共享才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