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逐鹿

龍騰世紀 第一七四章 新安殺降(下) 文 / 秦語

    [第五卷破秦戰]第一七四章新安殺降——

    第一七四章新安殺降

    近日因為在魏宮遇到李玉娘的事情,尹旭一直心神不寧,大部分心思都牽掛在大梁。在一些事情上有些後知後覺,有些本該早就注意到,早就想到的事情都遲鈍了。

    項羽這麼一問,尹旭才反應過來——新安殺降。

    秦二世三年,也就是歷史記載的漢元年,巨鹿之戰結束,章邯在殷墟投降的四個月之後。諸侯聯軍到達新安,項羽擔心二十萬秦國降卒反叛,遂聯同英布與蒲將軍坑殺之。

    坑殺二十萬人,一件仍人窒息的事情!

    二十萬條生命被無情抹殺,無論如何,尹旭都接受不了這樣一個事實……

    尹旭略微思索,又發現一點問題。那就是項羽不偏不倚,單單問英布和自己是何意思?加上自己所知的歷史,尹旭立即嗅出了不尋常!

    歷史上跟隨項羽殺降的是英布和蒲將軍,如今蒲俊在自己麾下,在某種程度上自己代替了蒲將軍的角色。

    按照這個邏輯分析,再想想剛才和章邯的對話,項羽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他已經打定主意殺掉這二十萬秦國人。

    項羽變了很多,從定陶之戰,項梁死去的時候就開始了。等到這次巨鹿之戰結束,這種變化愈發的強烈,愈發的明顯。

    項羽的變化,不僅僅是變的自負驕傲,剛愎自用。還變的殘忍,繼而殘暴,這麼多的生命說殺就殺了……在巨鹿對付王離,全殲十餘萬人,可以說是戰場形勢所迫,是必須的。

    那現在這些手無寸鐵的秦國降卒呢?二十萬條生命,竟然能下的去手……殘暴已經到了何種程度?尹旭猜測這其中有位項梁報仇的成分,因為這一直是項羽的一個心結。上次很艱難地接受章邯的投降,便是個最好的例子。即便報仇,這個方式也太過的不可思議。

    局勢的變化影響了性格變化,兩者共同作用,影響了項羽和尹旭的關係。項羽已經越來越容不下尹將軍,越發的忌憚他們這些並非嫡系的功臣,準確地說范增才是始作俑者,巨鹿之戰和三戶津偷襲做先鋒,都是范亞父借刀殺人的伎倆。

    只是自己運氣一直不錯,奈何項羽、范增賊心不死。這一遭又來算計,殺降卒是要背上千古罵名的。只要項羽今日在新安動手,不出幾日,天下的輿論風潮會是一片指責。

    這個結果項羽應該是所有預見的,很多人認為他會因此顧慮的,但尹旭知道項羽只要決定了,是不會有絲毫顧慮的。

    即便是背上罵名,他也會一意孤行去做,而且要拉上英布和自己。英布因為把握不到項羽的意圖,輕率地答允聽從項羽命令。而尹旭因為穿越者的先天優勢,先一步堪破了,還會上當嗎?

    尹旭很清楚,新安殺降對於項羽之後的影響。首先是在道義上理虧,為人指責,還成為劉邦討伐他的一大罪名;其次,是徹底失去了秦國故地百姓的心。

    要知道這二十萬秦軍都是三秦父老子弟,項羽者一劍砍殺下去,會有多少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自此,關中百姓算是恨透了項羽。連帶著投降了幾個高級將領章邯、董翳、司馬欣也都被怨恨,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

    也是為何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出巴蜀入關中後,三秦王迅速敗亡的一個原因,從而平白便宜了劉邦。仔細算起來,項羽的敗亡未嘗不是始於此事此事呢?

    還有就是項羽的殘暴讓不少人害怕,以至於多數諸侯是懾於威勢暫時歸附,並非心悅臣服!此次殺了降卒,難保以後不會有同樣的事情發生,誰還敢投降於他項羽呢?天下道義之士,也會因此而不來歸附。可以說項羽此舉大大的失策,太過的得不償失。

    這樣的事情竟然拉上自己,項羽實在太不厚道了,一向愛惜名譽的尹將軍自然不會答應。更何況是二十萬人的生命,能眼睜睜地看著逝去嗎?尹旭無論如何都無法忍心,想要盡力阻止。沉吟道:「上將軍,此事需要從長計議!」

    一句廢話,等若沒說!

    項羽緊追不捨地問道:「如何從長計議?」

    尹旭想了想,說道:「或可部分採納章邯將軍的意見,寬以待人!」

    章邯驚訝地看了一眼尹旭,想不到尹將軍會為自己說話,心中不由多了一絲好感。

    范增狐疑地看了一眼尹旭,目光一如既往地深邃,誰也猜不到他到底在想什麼。

    英布聽到尹旭這麼說,回頭審視自己的處理方式,似乎有些不大妥當。同時也佩服尹旭,在項羽明確表態之後,依舊敢出言反對。單是這份勇氣,已經是少數。

    項羽面無表情問道:「如何寬以待人?這些秦國兵卒一個個桀驁不遜,寬恕有用了嗎?今日饒過了,明日依舊我行我素,難以根治。」

    尹旭答道:「除此之外,再無他圖,末將以為可以稍微耐心點。恩威並施,加強管理,或許可試試!」明明知道有一條非常之道,但是不能說出來,尹旭也抱著一絲僥倖,希冀項羽也難以啟齒。

    項羽沉聲反問道:「有很多時間嘗試嗎?今日聯軍將士死了幾十人,傷者過百人,這就是嘗試的代價。如果東來你認為沒有辦法,我告訴你一個!」

    尹旭抬起頭,與項羽對視一眼,心情無比複雜。

    項羽冷冷的目光分外傲然,目不轉睛看著尹旭,吐出一句話:「坑殺所有秦國降卒!」

    坑殺!

    尹旭心中冷笑,果不其然,項羽我行我素的打算殘暴。哪怕是為項梁報仇,方式也太過極端。

    尹旭轉頭看向范增,如此不理智的行為,范亞父該是會阻止的?事實上范增並未動作。尹旭不禁好奇,莫非此事他父子二人已經商討過,還得到了范亞父的首肯?

    如果說項羽是剛愎自用。那麼范增呢?老謀深算的他不會衝動的,怎麼容許項羽犯這樣的錯誤?他究竟葫蘆裡買的什麼藥?

    聽到坑殺兩個字,章邯心頭巨震,項羽竟然真要這麼做?從剛才否決自己的語氣中,他已經感受到異常,暗自分析也曾想到過這個可能,但是又很快否定了。坑降這種事輕易不敢亂來!他不相信項羽會這麼衝動,冒天下之大不韙,做愚蠢的是事情。

    事實上,項羽真這麼幹了,章邯心中冷笑,自己也被坑了進去,成了最為可悲,可憐的的叛賊。不僅背叛了自己的國家,還搭進去二十萬部將的性命,名節算是徹底毀了!

    這些都是身外之物,並不打緊,要緊的是二十萬舊部的性命。章邯大為驚慌,立即撲出來說道:「上將軍,請您高抬貴手!將士們已經臣服,上將軍威武無敵,定能震懾。在下也會加緊管束,絕對不會再有類似的情況出現。」

    章邯是真著急了,神情與言語惶急不已,幾乎帶著哭腔!

    項羽根本不屑一顧,冷冷道:「章邯將軍這會著急了?早幹嘛去了?任由這些降兵鬧下去,不知道會有多少聯軍將士枉死。秦國兵卒的命就是命,我聯軍將士的命就如同草芥?你章邯管不住,我來替你管!」

    項羽這番話說的明顯有些強詞奪理,幾十個諸侯聯軍士卒能和二十萬秦國士卒等同?雖說生命無價,數量上的差異是在太大。但話從項羽的口中說出來,即便是強詞奪理又能如何?又有誰敢反駁呢?

    章邯虎軀顫抖,幾乎癱倒在地上說不出話來……

    眾將這才反應過來,上將軍要做什麼,不由的驚駭不已。雖說大部分人害怕項羽的威勢,不敢反駁,但還是有人直言勸諫。

    虞子期出面道:「上將軍,古來坑降不義,此事還望您三思!」

    季布也道:「上將軍,為名聲計,還請您三思。」

    鍾離昧道:「上將軍,畢竟有二十萬人,怕是太過殘忍。不若只斬殺鬧事惡徒,無罪者饒過吧?」

    項伯也勸說道:「羽兒啊!這樣做不大妥當,切莫衝動!」

    他們的話,項羽聽著,卻沒有任何表態。項伯也是項羽的叔叔,不禁覺得大失面子,為不能阻止侄子犯錯誤感到沮喪!所以在以後的日子裡,再次遇到類似事情,他的處理方式可能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引發的後果卻是不可估量的……

    眾人驚訝地發現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亞父范增一直不曾表態,準確地說是不曾反對,這樣看的話,似乎算是默認了。難道范亞父也支持?眾人不覺壓力沉重……

    英布這才感覺有些大事不妙,剛才的回答太過輕率,此事已經被項羽牽連進去。殘暴坑殺降卒的罪名,自己是跑不了了,當真是太不小心了。看人家東來,多麼的謹慎小心。

    其實尹旭的日子並不好過,項羽又追問道:「東來,你認為呢?我給你的建議如何?」

    尹旭沉聲道:「上將軍還請三思,末將不敢苟同!」

    范增悠遠的目光看過來,一直凝視著尹旭,不曾說話。項羽則是眉間一冷,目中寒光陡生,質問道:「是不是因為你手下那三萬人馬也是秦國人?」

    尹旭如同墜入冰窖,這才想起項羽剛才所說的是——所有秦國降卒,也包括自己麾下,蘇角那三萬人馬。剛才直接先入為主,忽視了「所有」二字,想法簡單地認為項羽要殺的只是章邯那二十萬人,沒想到他的用心竟然如此險惡……

    坑殺降卒,尹旭不會也不忍。殘害自己的部下,更是不可能……

    尹旭搖頭道:「並非如此,上天有好生之德,無論是誰的生命都是寶貴的,還請上將軍垂憐。再者殺降不祥,也是為了上將軍的名譽著想。末將也相信上將軍的魅力與實力,還請上將抽空親自訓導二十三萬降卒。

    為了二十三萬人的性命,自己寧願交出三萬人馬,訓導二字便是尹旭傳遞給項羽的意思。

    章邯心頭一震,想不到尹旭有這份心,多少有些動容。

    范增眉目一動,臉色沉了許多。項羽倒是一副意料之中的表情,說道:「我要是訓導不了呢?」

    項羽的潛台詞很明顯,我就是要聯通你的人馬一起殺了,你能怎麼辦?

    尹旭出列行禮道:「上將軍,這二十萬人末將不便過多參言。但蘇角投降末將時,末將承諾過,與他們禍福與共,同甘共苦。既然他們非死不可,那末將也只能陪著他們了!」

    說完,斷水離身連著劍鞘一起插在地上,傲氣凌然,視死如歸。

    項羽眼中寒芒一閃,尹旭這是將了他一軍,殺那三萬人就要殺他尹旭。可是尹將軍能殺嗎?

    如今尹旭名揚天下,戰功赫赫,敬仰者無數,豈敢輕動?范增也只敢借刀殺人,消磨實力,明著動手是絕對的不敢的。尹旭篤定了這一點,所以才敢這麼做的。

    項羽冷冷道:「東來,為何要這般固執?二十萬消耗的糧草巨大,隨時有反叛的可能,尤其是離秦國越來越近。滅秦之戰勝利就在眼前,若是婦人之仁,很可能前功盡棄!」

    尹旭道:「有敖倉在後,關中在前,糧草充足,不虞擔心。至於反叛,當初是正規軍,且被我軍打的落花流水。如今不過是手無寸鐵的降卒,就更不用怕的。眼下確實接近秦關,故土情懷或許會讓他們蠢蠢欲動,不若讓他們分隔駐紮在魏韓一帶,以後再解散或是收編!」

    項羽靜靜看著尹旭,冷冷的目光有些複雜,許久沒有說話。

    尹旭撲通一聲跪在地上,沉聲道:「上天有好生之德,還請上將軍饒恕他們,可憐他們!」

    章邯看著尹旭,心情複雜,不管尹旭出於什麼樣的本意。但切切實實有幫自己的部將求情,這份恩情他會牢記心中……

    一直不言不語的陳平站在後面,眼光悠遠複雜,時而點頭時而搖頭,也不知他究竟是何想法?

    顯然尹旭這麼做是在逼迫項羽表態,要上堵上一把,二十萬能不能保住或許希望渺茫。但是自己的三萬人馬,一定要留下,是為前途計,也是兌現承諾和對生命的尊重。尹旭相信,自己的運道不想不錯,加上現實原因的分析,多少有些贏面。

    項羽有些無奈了,他沒想到尹旭會這般強烈,用這樣一種「屈辱」的方式,來求自己,來逼自己!如何是好呢?

    項羽的目光落到范增身上,只見范亞父輕輕點點頭,什麼也沒說,但項羽已經知道意思。

    現場的氣氛有些壓抑,眾人都不由自語地攥緊拳頭,等待著最後的絕對,一個關係到數十萬人生死的決斷……

    項羽看著尹旭,凝視片刻說道:「蘇角投降在前,三戶津之戰有功,平日素來紀律嚴明,不可同一而論。只要臣服效忠,嚴守軍令,不穩罪。至於那二十萬蠢蠢欲動的叛軍,一個不留!」

    這句話說出,許多人的心跳到了嗓子眼,心中狂震。

    「叛軍」這是項羽給下的論斷,二十萬的秦軍的身份陡然變化。不是說的降卒殺之不祥不義嗎?那好,我殺的是心懷不軌的叛軍,能奈我何?

    章邯站立不穩,一下子倒在地上,全身顫抖不已。眼中一片茫然,嘴巴抖動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是喉間發出呵呵的聲響……

    尹旭也頹然無力,落倒在地,自己的努力僅僅保住了三萬人。那二十萬生命究竟還是保不住,一個讓人窒息的,無法接受的晴天霹靂驟然襲來……

    眾人一片聳動,即便都是寫身經百戰的沙場猛將,也有些不忍。二十萬人,說殺便殺了,他們無法想像明日的新安會是怎麼的血腥,怎樣的慘烈。二十萬孤魂野鬼又不知要哭訴到何年何月?

    項羽怡然不懼,吩咐道:「英布,你和龍且去執行吧!對了,我想趙國的士卒應該很樂意參與的,趙王以為如何?」先前的狀況,各國諸侯壓根就插不上嘴。

    英布是有苦難言,他怎麼也沒想到項羽會狠下心殺降卒,之前親率地答應聽命行事。如今自然是推脫不得,斬殺二十萬手無寸鐵的親兵,他很難忍下心,奈何有言在先,軍令不可違。這一遭是被項羽坑了,只能背上這天大的罪名了,唉!

    趙王歇又能說什麼?昔年長平之戰,秦將白起坑殺趙國四十萬大軍,趙國一直深以為恥。如今項羽要坑殺秦軍,可以說是為他趙國報一箭之仇,還要他親自操刀。即便是背上不義的罪名,自己也得扛著忍著。

    一直不說話的范增發言了:「蘇角所部皆開饒過,不過那三萬士卒終是秦人。眼看著就要進入函谷關了,到了秦國故地說不定會鬧出什麼亂子來。就如東來所言,整編了駐紮在新安一帶吧!」

    陳平聽到之後,眼光閃動落到尹旭身上,有些同情,有些擔憂,有些期待……

    范增一說完,項羽便起身扶著他離開了,眾人也都四散離去,唯獨尹旭仍舊跪在原地,一動也不動……

    英布、龍且、趙國張耳幾人不折不扣地執行了項羽的命令,十萬精銳投入戰鬥,在新安展開一場沒有懸念的殘殺!

    無數的大坑挖開,無數的秦國降士被逼著跳入其中,他們手無寸鐵,飢寒交迫也沒有力氣反抗。有的少有反抗或者異常舉動,都毫不猶豫地被諸侯聯軍士卒斬殺。

    大坑裡,無數的秦國士卒叫罵著,哀嚎著。黃河岸邊數十里之內盡可聽聞,被斬殺者也不計其數,濃重的血腥味瀰漫在空氣中令人作嘔。

    一鏟鏟黃土揚起,落入大坑之中,落到秦國士卒肩上,身上。絕望與死亡一起降臨,哀嚎聲與血腥味被塵土所掩蓋,越來越小,直到最後沒了聲息,沒了氣息!

    整整一天,新安一直籠罩在沉重的氣氛中,壓得人有些喘不過氣來。也許是慘狀震動了老天,也許是太多孤魂野鬼遊蕩,這個夜晚,新安的天氣很是一場。

    冷冷的北風一夜不止,如同鬼哭狼嚎一般,聞之不免傷心害怕。天氣也格外的寒冷,士兵都不敢輕易走出營帳……甚至是撒尿也不敢出來。

    回到營帳,范增才長歎一聲,說道:「今日又沒佔到多少便宜!東來很聰明,想把罪名推給他……難啦!」

    項羽也鬱悶道:「想不到他會這般強烈,打一開始就不給面子,竟然不識相地直接反對!竟然這樣逼我,真以為我不敢殺他……」

    范增道:「現在確實動他不得,只能先便宜他了,不過不打進。讓他把軍隊留在新安,讓他孤身入關中,我們有的是機會。沒了軍隊,他還有什麼憑恃?」

    項羽歎道:「只能如此了,我本意是把他拉進來一起,再順手除掉他的三萬秦國邊軍,沒想到反被他擠兌。」

    范增道:「把他和軍隊分開,最好是能打擊或是消滅這支人馬!」

    項羽笑道:「知會魏韓兩國了,魏豹已經爽快地答應了。」

    范增輕輕點點頭,凝神看著項羽,問道:「羽兒,今天這是做的對嗎?畢竟二十萬……」范亞父之所以首肯項羽的行動,就是為了把尹旭算計進去,未曾想到沒有成功,故而有些失落沮喪。坑殺降卒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也讓他很是擔心!

    項羽凝神呆立片刻,說道:「沒事,已然殺了,我看以後還有誰敢不聽話。」

    范增看著帳外漆黑的夜色,輕歎道:「聽說東來還在那跪著……」

    項羽點頭道:「不錯,蒲俊他們幾個已經去勸了,婆婆媽媽的,隨他去吧……」

    營帳外的荒地上,夜晚的寒風迎面吹來,尹旭無力地跪在地上,一直不曾起身,直到蒲俊、蘇岸和蘇角三人到來。

    「將軍,起來吧!」蒲俊輕聲勸慰。

    蘇角噗通一聲跪在尹旭身前,沉聲道:「將軍……」話一出口,便泣不成聲了。

    今日尹旭為了他們,向項羽屈服,甚至是下跪,才換回了他們三萬人的性命。坑殺現場的慘烈他們一清二楚,若是沒有尹旭,他們的下場是一樣的,此刻已經成為黃土之下的冰冷的屍體。

    也許以前投降尹旭是迫於形式,不得以而為之。是誤以為被秦國朝廷和帝王拋棄,被章邯的友軍拋棄。他們投降存活是為了報仇,還有便是斷水所承載的扶蘇、蒙恬的故主情懷!

    他們一直覺得像個二等士兵,對尹旭也不見得心悅臣服,隨著時間越來越長,這種歸附逐漸淡然。然而今天,尹旭為了他們不惜「犧牲尊嚴」,同時還為二十萬毫無關係的章邯舊部求情。

    雖然尹旭這麼做有許多其他動機,但蘇角堅信尹旭有很大程度的真心在內。否則他不會在這裡跪這麼久,蘇角看得出尹旭頹然傷心並非作為。今日的事,讓他們之間的聯繫愈發的緊密,蘇角和士卒們的歸屬感也更加強烈,從而誠心誠意地為尹將軍效命。

    蒲俊和蘇岸扶著尹旭,從地上站起來,攙扶著向自己的營帳走去。尹旭回頭一眼,二十萬秦兵的埋骨之處,黯然長歎一聲。旋即看向項羽的中軍大帳,露出冷冷的笑意。

    在尹旭心裡,今日這一跪,跪的不是他項羽,而是對生命的敬畏,對部署的關愛,和一顆仁慈之心。今日雙膝落地,不是對他項羽的屈服,而是徹底的分道揚鑣。尹旭心中暗暗發誓:來日一定要百倍千倍地找回今日的面子……

    這一跪,項羽並未佔到任何便宜,相反很多東西正在或者即將離他而去。尹旭收穫的卻很多,首先他已經得到蘇角部三萬將士真心歸附。今日為秦國降卒求情,換來的會是三秦父老來日的感恩與支持。還有其他一些尹旭預想不到的人和事,在將來的日子裡都是莫大的臂助。

    再者,尹旭贏得了仁慈的讚揚,在未來的日子裡,對民心向背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當真可謂,名利雙收,只是目前尚看不出來。

    回到營帳,尹旭收攝心神,說道:「今日之事已然如此,保住身家性命已經實屬不易,面臨的處境也很不好。」

    蘇角再次誠懇感謝道:「將軍,今日恩德,蘇角銘記於心。」

    尹旭苦笑搖頭道:「看你說的,禍福與共這話不是隨便說的,你們跟著我,我就要保護你的生命安全,不容許別人傷害你們。將來還要帶著大家一起共富貴!」

    蘇角激動不已,點頭道:「一定,我們都很期待那一天。」

    尹旭輕笑道:「將來的事情將來再說,我們還是先顧眼前吧!想必你們也知道了,項羽命令,不讓我帶你們進函谷關!」

    「將軍,項羽不安好心啊!」蘇岸一直都是心直口快。

    尹旭點頭道:「不錯,項羽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留下你們,讓我單獨進關中,如咸陽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蒲俊擔憂道:「今日將軍與他項羽之間發生衝突,先後算計您多次,可見他們居心叵測。他們這麼做為的就是將軍落單,沒了臂助救援,再加害與您。」

    尹旭苦笑道:「意料之中的事情,為今之計,只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蘇角擔憂道:「將軍豈不是很危險,不奉命行事又不行,這可如何是好?」

    尹旭倒是很坦然,輕鬆道:「不用擔心的,你們以為項羽若是要加害我,會如何行事?」

    這個……蒲俊分析道:「不外乎明暗兩種手段,明就是為將軍羅織罪名,然後按照軍法處置陷害將軍,暗,便是暗中施詭計,暗害將軍,最直接的辦法便是行刺。」

    「那可能性分別有多少呢?」尹旭自信詢問。

    蒲俊分析道:「只要將軍小心謹慎,不讓項羽抓到項羽的把柄,他也能奈何。以將軍今時今日的地位,他不敢明著對將軍做什麼。至於行刺或是暗害,倒是很有可能。未來的關中畢竟風起雲湧,龍爭虎鬥,將軍到了咸陽自然難免避免,定會進入漩。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