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網游動漫 > 遊戲三國之英雄傳說

龍騰世紀 第九百三十八章 沃沮歸附新開兩郡 文 / 穿過紅塵

    清津一戰,徹底的打垮了沃沮人的反抗之心,沃沮人的文化本來就落後,越是落後的文化越是相信鬼神之說,漢人的妖術讓沃沮人心膽俱喪,於是恐懼主導了沃沮人的情緒,從清津城下瘋狂逃跑的將近七八萬騎兵,他們逃回了自己的部族,也將恐懼帶了回來。

    至於那些步兵,一個也沒有逃掉,都被抓了俘虜,事實上他們的腳都嚇軟了,怎麼逃?加上一些逃散的騎兵,方志文這一戰抓了將近九萬俘虜,大大的充實了清津城的人口。

    戰鬥結束,方志文一邊忙著整頓和建設清津城,一邊在俘虜中尋找了幾個曾經的沃沮貴族,讓他們與太史慈一起,向圖門江中游的沃沮人聚居地前進,前去說服沃沮人投降,能不殺人的達成目的,方志文也不願意多殺人。

    沃沮人的內部其實也分成了兩派意見,一派贊成學習高句麗,內附大漢,這一派的根據很踏實,那就是昔日的宗主國都內附了,作為附屬國自然應該內附。

    另一派則贊成撤離,遠離方志文這個黑魔,理由則是漢軍太邪惡了!

    投降就不必說了,只說說撤退的一方的想法,首先,向北越過長白上躲避是不可能了,因為那邊的高句麗,已經變成了大漢的高麗郡國了。向南是大海,於是只能向東,那是肅慎人的地盤了,而且越往東,氣候越是惡劣,並不適合耕作。

    沃沮人是夫餘人的一個分支。原本是遊牧漁獵為生,到了相對溫暖的南方之後,開始逐漸的從漢族那邊學習了耕種技術,於是他們的生存能力得到了提高,人口也快速增長,但是他們對抗嚴苛自然環境的信心卻在下降,讓他們重新退會漁獵遊牧狀態,確實是比較難的。

    儘管向東去環境更惡劣的地方,並且還要跟肅慎人爭奪生存空間這個現實很殘酷,但是相比去面對可怕的漢人。還是有很多沃沮人寧願選擇這條路。

    不過,還沒等這些部族的首領們爭執出一個所以然來,太史慈的騎兵已經到了他們的家門口了,幸好,太史慈首先是來談判的,其次才是來戰鬥。

    有了沃沮人貴族的現身說法,原本對漢軍極度恐懼的沃沮人終於恢復了一些理智,太史慈也與這些人的代表接觸了一下,親口承諾暫時不發動進攻。而是讓這些沃沮貴族的代表去高句麗,去遼東甚至密雲看看。然後再決定是否內附大漢。

    雙方初步的協商之後,戰事暫時的停了下來,沃沮人自然不敢南下,而太史慈也不回去,而是在圖們江口的位置紮下營地,建立簡易的港口,從海上獲得補給,另一方面,太史慈的營地也變成了商人們的中轉地。沒等沃沮人的代表們參觀完回來,大漢的商人們就已經用精美的商品征服了沃沮人的心。

    九月,圖門江地區已經開始下小雪了,去幽州內地轉了一大圈的沃沮人代表終於回來了,回到聚居地之後,沃沮人二話不說,請太史慈代為上表大漢朝廷。請求內附大漢。

    於是,不幾天的功夫,天子的行文就到了,接受沃沮內附。將沃沮人舊地命名為長白郡,任命崔琰為長白郡首任太守,太史慈為都尉,並封了不少的世襲亭侯給沃沮部族的各個首領。

    太史慈在圖門江中游建城,就叫圖門城,冬季即將到來,方志文迅速的率軍北上,同時命令周泰運送大批物資北上,並盡快建立穩定的商業航線。

    而太史慈和新投靠的將領頭領則按照方志文的要求,將散居的部族人口趕在大雪到來之前,盡量的向圖門、清津、長白津三城聚集,一來可以加快這些城市的建設,二來也可以避免雪災造成的損失,要知道以往每到冬季,都會有不少的沃沮人凍餓而死,因此,方志文的這個建議獲得了沃沮人,現在應該叫做長白郡人的熱烈支持。

    而一些原本的沃沮貴族,則趁著冬季無事,紛紛跟隨商隊返回遼東,去見識內地的繁華,享受傳說中的錦衣玉食了。

    方志文東征三個月,基本上完成了初步的目標,距離最終的目標距離只有不到六百里了,而且在北海沿岸建立了城市和港口,順利的打通了鹹興到圖門江的航線,為周泰艦隊的北上打開了通路,同時也為縱橫七海的探險活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只是現在圖門城還沒有到二級鎮,所以郵驛系統沒有開通,玩家們再是只能跟著商船達到,數量還不多,而早到一步的玩家卻是得了便宜的,不但能夠收購到大量物美價廉的特產道具,還能招募到長白郡特有的兵種林地騎兵,這種騎兵可是打獵的好幫手。

    從政治上來說,東征已經算是完成了,因為高句麗滅國,沃沮內附,東征的政治目的已經達成了,但是方志文並沒有回密雲,而是坐鎮圖門城,大力的建設圖門城。

    方志文東征這個事情本身其實就很讓人疑惑,對於中原的諸侯來說,高句麗和沃沮都是遙遠的地方,是化外蠻荒之地,他們不明白方志文為何執著於打下這些蠻荒之地,要知道方志文自己的遼東、樂浪和玄菟郡都還有大片的白地,難道方志文對土地的熱情異乎尋常的高?又或者他仍然癡迷於開疆拓土的快感之中無法自拔?

    而三個月時間,方志文踏平高句麗吞併沃沮並不讓人感到意外,但是方志文本人沒有得勝回家,反而留在最東邊的城池中這就有些耐人尋味了,難道方志文還不滿足,還想要繼續向東向北,吞併肅慎和夫余不成?

    只是這個疑問沒有人能夠回答,當然,中原的諸侯們也樂得方志文繼續的東征,哪怕他打到天邊去,方志文離得越遠,中原諸侯門的心裡可能就越高興。

    於是,不論是長安的朝廷還是薊縣的朝廷,都收到了大量的表文,極盡讚美吹捧之能事,這回小天子劉協動作更快,立刻就接受了張邈的建議,將方志文封為征北將軍,麾下諸將都有提拔封賞,連在密雲家中安坐的甄姜,也被封為二品夫人,太史昭蓉也被封為鎮國將軍。

    方志文看到這些只是淡淡的一笑,讓他們在中原折騰去吧,只要不折騰到自己身上來,方志文也懶得去管了,跟正在北邊大海上形成的危機相比,中原的事情都是小事,家裡人再怎麼鬧騰也是家事,方志文現在的目光卻盯著國家和民族的敵人。

    「王會長,進展如何?」

    「還是不行,那處海峽上的海盜太強,根據我們的觀察,海盜的巢穴是南北兩邊的大島,想要突破這個海峽,看來還需要下一番功夫才行。」

    「一定要在這裡,對了,這裡是什麼地名?」

    「這裡叫海不,叫永明!」王賁答道,本來他是想說海參崴的,不過想想,那裡更早應該叫永明,在明朝的時候就是華夏人的治所了,所以才改口將之命名為永明。

    「永明?好名字,是你們命名的?」

    「嗯,這裡還沒有發現文明活動的跡象,海盜倒是有不少,港灣的地理環境非常好,非常適合建立大型的海港。」

    方志文微微沉吟了一下,郭嘉插嘴道:「人口問題啊!如果在那裡建造大型海港,人口會成為一個重要的瓶頸,不僅僅是數量,還有素質的問題,不能提升到一級城市,大型港口、船廠就不要想了!」

    王賁也皺起了眉頭,這個還真是個無法迴避的問題:「是不是可以盡量的吸引異人前來,如果是數十萬愛好航海的異人的話,或許能夠完成這個目標。」

    「異人是不錯的選擇,但是異人的穩定性又該如何解決?」

    「這」

    「多管齊下吧,異人、中原的移民、當地的土著、加上海盜山賊轉化,然後在教育上適當的傾斜,除此之外,還有更好的辦法麼?只希望永明那裡有足夠的物產和特產,能夠吸引商人到來,能夠吸引製造從業者。」

    「這個應該沒問題,那裡看上去就是一個豐饒之地,就算沒有別的,特產肯定不少,山多啊!」

    「呵呵,這個能用看就能看出來了,王會長可真風趣!」郭嘉笑著說道,王賁臉上一紅,這個當然不是看出來的,而是查有實據啊!

    方志文微微一笑:「奉孝,你又怎麼知道王會長看不出來呢?」

    「呃!也是啊,子非魚,主公,你這是胡攪蠻纏!」

    「呵呵,就算是吧,現在爭論這些毫無用處,現在我們抓緊建造好圖門城,爭取在過年前我們兵發永明!」

    「主公,為何不從海路過去,那不是更方便,可以先讓周泰在那裡建立一個基地,為我們貯備補給!」

    王賁眼神一亮,贊同道:「是啊,這個辦法好!」

    「呵呵,周泰的防區現在長達數千里,必須要分成兩個分艦隊了,所以,正在著重於組建新的艦隊。」

    「新的艦隊,誰來做主帥?」

    「孫明!」

    「孫明?行不行啊?」

    「呵呵,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不可以用老眼光看人哦!」方志文得意的笑著,孫明的成長可以說是方志文最得意的一件事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