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網游動漫 > 遊戲三國之英雄傳說

龍騰世紀 第九百三十五章 奪嫡之亂丸都請助 文 / 穿過紅塵

    高句麗是一個集權國家,建國於兩百五十年前,現在的王也接受大漢的冊封,現任的高句麗王是安壽王高鼎。

    對於漢軍征伐沃沮,高句麗內部意見不一,事實上高句麗內部分成親漢和倒漢兩個派系,而安壽王是親漢的一派,但是他已經老了,他的兩個兒子卻分別是倆個陣營的領袖,或許這兩個陣營的出現,不過是為了爭位而已,就像當年安壽王上位時一樣。

    漢軍攻伐沃沮,安壽王的二兒子高賢則趁著這個機會四處叫囂著大漢威脅論,想要挑起高句麗人對大漢的仇恨和忌憚,然後支持強硬的高賢上位,而不是一直主張與大漢交好的高智登基。

    高句麗軍方似乎也漸漸的被高賢所鼓舞,因為戰爭的直接利益就是軍方獲得的,從政治手法上來說,高賢的做法無疑是正確的,掌控了軍隊,就等於掌控了政權,高賢的立場符合軍隊的利益。

    但是,凡事都要有一個限度的,特別是作為鷹派首領,以鷹派的立場作為政治立場的時候,一定要記住玩火者必**這句話,所以點火可以,千萬別將自己的房子也點著了,否則火大了施救不及,自己也是要被燒死地!

    針對大漢東征的舉措,高句麗國內的強硬派之間佔了上風,國內開始大規模的徵召士兵,積極的籌備軍資,軍方更是以籌措軍資為由,大肆橫徵暴斂,甚至是搶到了高句麗貴族的頭上。

    結果。悲劇爆發了,丸都城內的流血事件直接導致了軍事衝突。而後,二王子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發動了政變,有軍隊支持的二王子很順利的掌控了整個丸都,只不過,年老的安壽王雖然跑不掉,但是年輕力壯的大王子可是跑得飛快。

    二王子一邊派人追擊逃走的大王子,一邊想要盡快的恢復丸都城內的秩序。但是很快他就發現,已經嘗到暴力帶來的巨大甜頭的軍隊似乎有些失控的跡象。

    政治這個東西,其實從頭到尾都充滿了謊言和欺騙,高賢是堅定的大高句麗主義者麼?當然不是,他只是想要上位而已,他不是那些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軍漢,自然知道身邊的強漢是個什麼樣的存在。特別是鎮北將軍方志文是個什麼樣的人!

    那是一個掃滅烏桓踏平鮮卑的黑魔!!這種人你也敢去挑釁,難道是嫌自己的命長了麼?高句麗是什麼情況,那是連一個烏桓大部族都比不上的偏遠邦國,想要與方志文這個梟雄比肩,十輩子以後再做夢吧!

    什麼大漢威脅,什麼大高句麗這種東西。關起門來在自家喊喊也就罷了,若是真的讓大漢知道,讓方志文知道了,大漢的騎兵一到,估計現在這些耀武揚威的將士們立馬的就軟了。

    但是人是一種很意思的群體動物。他們會出現一種叫做集體癔症的玩意,現在高句麗的軍隊就已經出現了這種情況。他們現在已經覺得自己天下無敵了,什麼貴族,什麼大漢,都不過是擋在他們征服天下道路上的一塊小石頭罷了,都不過是阻擋他們奪取利益的小丑罷了,都是需要被一腳踢開的小小障礙。

    高賢欲哭無淚,只能向老安壽王求助,老安壽王大笑三聲,死了!

    高賢無奈,只能暫時將軍隊洶湧的情緒轉向漢軍,於是,高句麗反漢的呼聲越加高漲,備戰的熱情更加高炙,百姓們被盤剝征發的越加痛苦,貴族們也是人人自危,高句麗已經完全軍國化了,這個國家瘋了。

    他們想要像遊牧民族那樣全民皆兵,他們想要依靠手中的刀劍搶奪一切,他們想要用他們瘋狂的想法征服世界。

    這種事情不多見,但是也不少見!

    不說現在已經被綁上了瘋牛陣排頭兵的高賢,說說在丸都動亂中趁亂出逃的大王子高智吧。高智由親衛保護著,帶著他的智囊,也就是他的寶貝女兒高虹一路向西。

    他們的目的是大漢,只要進入了大漢的疆界他們就安全了,高智現在也沒有多想,只是想要活命,至於高虹有什麼打算,現在她也沒有說,或許,有借助大漢幫助她父親奪位的打算吧。

    不一日,這一群狼狽的逃亡者就到了大漢與高句麗交界附近,然後,他們果然碰到了漢軍,這一支漢軍正是李射虎的人馬。

    其時李射虎已經在高句麗的境內,兩國的邊界漫長,根本也不可能長期駐軍,因此互相越界是常有的事情,但是李射虎已經到了寬甸以南不遠的地方,還是讓高虹很吃驚,不過高智就沒有想那麼多了,看到漢軍,高智就像是見到了親人一樣

    沃沮其實沒有大規模的正經部隊,即使他們能夠團結起來集結部隊,也不可能是太史慈的對手,更何況沃沮地界那麼大,部族那麼多,想要集結談何容易。

    不過方志文也不急著推進,因為他不是來殺人的,而是來佔領和征服的,所以在從鹹興推進了將近四百里左右,方志文就在這個叫做長白津的地方靠海建立了城池。

    一方面將沿途抓獲的沃沮部族部民轉化成大漢的百姓,一方面建立港口,為艦隊北上支援做準備,而太史慈則將部隊分散,四處搜尋沃沮部族加以摧毀和抓捕,然後向著長白津彙集,方志文和郭嘉則再次客串一回政治將領,開始建造城市。

    「奉孝,這高智是不是腦袋長草了,這是啥意思?送個女兒給我就想讓我幫他復國,白癡!」

    「呵呵。李射虎說高虹很漂亮,而且還能上馬打仗。人也聰明,似乎還是高智的智囊,說起來也不錯啊!」

    「不錯個屁啊!我又不是聯姻工具,咦?對呀,射虎現在還沒老婆呢,這傢伙整天貓在軍營裡,後繼無人啊,這樣是不行地。就這麼著吧,讓李射虎娶了高虹,然後去幫他老丈人復國,嘿嘿。」

    郭嘉眨了眨眼睛,不由得替李射虎悲哀,真是白狗偷食黑狗擋災啊!

    「主公,李射虎將軍很可憐啊!」

    「可憐什麼!有一個又漂亮、又聰明。還很能打的老婆他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可是,主公真的要幫高智復國麼?」

    「當然,復國,復國之後就叫高麗國,高智任國相,秩兩千石。世襲丸都鄉侯,如何?」

    郭嘉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那李射虎將軍呢?」

    「射虎?自然還是做他的玄菟都尉,對了,高虹也可以給一個偏將的編制,不錯吧。夫妻齊上陣。」

    「那麼將來的高麗郡國如何定位?」

    「先佔著,定位什麼的沒人也是白搭。集中發展寬甸和丸都兩個城市就是了,將甄蕘派去做郡丞,都尉麼周靜如何?」

    「周靜可以,穩重大氣,但是樂浪呢?」

    「牽招或者史路如何?牽招,田豫的副將,史路是周靜的副將。」

    「屬下知道,這都是到參謀部輪訓過的將領,兩人都是五階弓騎將,牽招為人沉穩多智,意志堅強,史路思路靈活,喜好冒險!兩人還是同門,都是出身樂隱門下,樂隱受何苗牽連而死後,兩人扶靈還鄉,後遇到主公在雁門征戰時從軍,積功升到副將。」

    郭嘉的記性很好,幾乎能將見過的人都記住。

    方志文沉吟了一下:「那就牽招好了,樂浪主要還是重防禦,將史路一起調去丸都,正好彌補一下周靜過於沉穩的性子。」

    「主公睿智!」

    兩人談笑之間將丸都和高句麗的命運就給決定了,順道決定的還有李射虎的老婆

    李射虎收到方志文的回信,有些哭笑不得的感覺,原本還想看主公和主母的熱鬧,誰知道眨眼之間,熱鬧變成自己的了!

    主公在信中說得很直白,李射虎想了想,直接找到高智和高虹,現在這兩人是喪家之犬,沒有什麼談判的籌碼,至於高句麗,在李射虎看來,高句麗已經有了取死之道,而且區區高句麗,完全不放在李射虎的眼裡。

    高智看到方志文的親筆信,有些不知所措的感覺,其實,復國什麼的都是女兒出的主意,原本高智也沒有想那麼多,只是想要保命而已,現在方志文給的條件說起來已經很好了,唯一讓人不大舒服的就是從國家變成了郡國,似乎有些丟人。

    高虹也看了書信,她倒是想得很明白,知道自己現在完全沒有籌碼,而方志文看中高智的就是穩定高句麗人心這個作用,除此之外也沒啥用途了,如果高智真的不同意,方志文照樣能滅掉高句麗,最多屆時進行一次大規模移民,這種事情方志文似乎相當的有經驗。

    至於自己嫁給李射虎,高虹倒是不反對,至少李射虎也是個英雄人物,又是跟方志文起家的元老,身份地位都在那裡放著,而且方志文還許了一個軍職給高虹,更是讓高虹高興,她可不想將來生兒育女就此埋沒了自己。

    說到底,現在高智和高虹是一無所有,而徹底投靠方志文的話,則能各取所需,高智還能為高家保留一個世襲鄉侯的爵位,怎麼來說都是賺了!

    於是,你情我願之下,這事就算是定了,老光棍李射虎也有老婆了,不過這還得等戰後主公來主持婚禮才行!

    牽招:弓騎將所屬:方志文

    等級56(漁陽偏將)

    統帥:78

    武力:84

    智力:70

    政治:45

    魅力:65

    忠誠:100

    特長:弓騎兵專精

    武將技:箭雨,轟擊,振奮,火矢,騎兵陣

    個人屬性:

    力量:79

    精神:58

    敏捷:60

    體質:950

    內力:1000/1000

    戰技:會心一擊(弓箭系),連珠箭(弓箭系),狙擊(弓箭系),重擊(弓箭系)

    特性:堅韌

    內功:中階內功(十二層)

    史路:弓騎將所屬:方志文

    等級56(樂浪偏將)

    統帥:70

    武力:82

    智力:74

    政治:54

    魅力:61

    忠誠:100

    特長:騎兵專精

    武將技:箭雨,斬將,奮發,騎兵陣

    個人屬性:

    力量:72

    精神:60

    敏捷:66

    體質:880

    內力:1000/1000

    戰技:寧神一擊(弓箭系),連珠箭(弓箭系),回射(弓箭系),重擊(弓箭系)

    特性:堅韌

    內功:中階內功(十二層)(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