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無限強者

卷 三 蜀山劍俠 第二十四章 先天之法可傳否 文 / 平民威嚴

    太陽初升,紫氣異來。\\首發\\

    柔和的金陽光芒群山灑落,遍地照開,大日精氣與天地諸般元氣交·合生發,生出一縷縷肉眼不見的紫氣,這是接近那先天氣,有氤氳紫氣之稱的陽和妙氣。

    天下間的修行者,神聚天地本源氣,而仙練各種天地元氣,仙魔一體,在吸納天地元氣方面,仙魔也無不同。天地元氣有很多。概可分清陽、濁重或是陰陽均衡的,或是以天星月華、山川草木、五行之氣而分。

    其中後天的天地元氣,以赤橙黃綠青藍紫諸般色彩,紫色最為靈韻,品質最高,而後天諸氣中,還有三種不在天地間尋得,一是仙道貴生以為超脫的玄清氣,一是輪迴生死的濁氣,一是陰陽相沖,生命造化之氣,具有無窮造化玄妙。

    此三氣構建天地生死至道,形成自然輪轉,正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這就是造化生命的起源。

    魔神早已明白。

    采天地間第一縷紫氣,吞納入腹,歸於丹宮,融入真氣,不覺魔神身上一層白光一閃而逝,純而華貴,充滿了自然的氣息,一個個道符在白光中流轉著,閃著光輝,彷彿在呼吸一樣。

    「啵!」一聲只有他才能聽得的輕微響聲傳來,魔神便觀照到,丹宮處,一團白耀耀的真氣內部,除了一小團皓白色的晶瑩透亮,光華自生的道符之外,還生成了另外一個火色道符,也只有紅豆大小,活躍地跳動、搖曳著。

    「大陽之火!生命之火,熱情、奔放,為萬物生命力量源」魔神感到了道符內一種複雜微妙的含義。

    果然很快,神道轉仙道,雖是修煉真氣,但道家典藏那萬千八百字,已經去蕪存菁,只留下道符精奧,如此微妙感悟,便如積水成河,點滴雖小,卻能堆成海河。

    魔神觀照真氣道符,現在算是明瞭,自然之心,真氣道符是屬道家體系,和神道神火略有不同,但是本質上還是相似的。

    仙求逍遙,練三花以聚頂,聚五氣以朝元。

    神道則出的是神格,也就是一種龐大的本源能量核心,神魂乃至身體,都和能量本源結合一體,再不可分離。

    雖是萬法歸一,大道歸源,但二者在金仙、太乙層次,卻有分道揚鑣,這無關其他,卻在體系自身。

    仙求的是超脫天地、逍遙無極,神求的成為天地道理、天地法則。業位不同,道果不同。神道力量是強大的!仙道貴生,則求永恆,長生,超脫。

    魔神已經能夠想像,古神本尊與武道本尊當初斬道化身,是如何智慧遠見,二者分出,發展至巔峰,練本源而合於天地,這是如何強大。

    大千世界,無盡位面至開闢誕生至今,不知有多久,便算是天地,也有終結的一天,神道追求的不是永恆,而是至大之強如天地的力量。

    不成永恆,終究無用!魔神歎息一聲,隱隱推測出神道在大羅之後,難有仙道境界高遠,也無法走出桎梏。

    睜眼,起身一拍盤在半身的蛟蛇,魔神辨了方向,縱身一閃,往臨安而去。

    終究,還是要瞭解此身恩怨因果,才能完滿如意,不致於成為拖累。

    魔神腳力何等急!有武道超凡輕功奧義,須不了幾時,就看到一個城池,人影往來,車馬如龍。

    這就是臨安了。

    高牆厚壁,古道方圓,城達數十里,牆高十餘米,人口多達七、八萬。城周,方圓幾百里內,分佈著三十多個小鎮,數百多小村,人口繁盛,對於此時王朝時代來說,已是十分繁榮了。

    魔神一下子就看到,城中掩蓋不住升起的怨念煞氣。

    進了城池,整齊的街道以石板鋪就,兩旁店舖林立,人流來來往往,偶爾還看到幾輛華麗馬車奔過。

    「閃開!!」急促地喝聲傳身後傳來。

    魔神側身一看,只見幾十輛滿載貨物的馬車不緊不慢地經過,轉進了前面轉角之處。

    臨安自古便是歷朝繁華之地,此處多有達官顯貴,上層人物,魔神看了看,便轉身徑此身家門而去。

    魔神疾馳到此,也無半點風塵氣,即便身纏蛟蛇行於鬧市,也無人注意他,仿似沒有這個人一般,人們都不知覺將他忽略。

    這邊是神融天地,與自然合一的神奇。

    過街穿道,魔神來到一處舊址,地上被草木泥土掩蓋的匾額般木塊上依稀可見劉府字樣,這邊是此身的本家。

    斑駁的殘破大門,三兩跌落甚至腐朽的燈籠,還有遍地的蛇蟲鼠蟻,無不說明,此間主人是如何不為臨安掌權所喜,甚至家破人亡,也無人來清理此處。

    也是如此,此身本身之家乃是前朝重臣,被殘暴元人統治下,也難得落在如今地步,也不奇怪。

    跨門入內,入眼滿是狼藉,一片焦土痕跡下的暗紅顯得十分陰煞,魔神甚至彷彿看到,當時這熱血遍灑,火燒門府的始末,如一幅幅畫卷,在他眼中展開。

    微微一歎,身顫心動,這是此身的本能反應,每個便是魂消,也會殘留信息印記,修煉之人多可以殘軀搜魂取信,蓋是此理。

    魔神一寸寸,從廢墟般的地上,將染血的灰燼,殘骨取出,堆在院內,並指一點,如似千劍,大日金焰從指鋒燃起,落在地上,須臾,此身往昔牽掛,便盡付烈火。

    一股至邪至惡劍意從指尖融入烈火,與內中血煞,怨恨,不甘的情緒,灰燼,血土融為一體,火消,一根八尺的如槍似劍的尖利長棍出現在地上。

    魔神輕輕拔過,彈指清歌,好似手中的不是非金非土的長棍,而是一泓清泉利劍。

    「一將功成萬骨枯,武安天下勝孫吳。朔風衰草卷旌鼓,鐵血黃沙入酒壺。伊闋提師誅韓魏,長平立馬坑趙卒。不聞風雨幽魂泣,橫頸霜鋒捨吾顱。」

    血仇需血報,此言便是抒盡胸中意氣仇,願將明朝復血紅。

    道出此言如宣誓言,身復靜,魔神一笑徹霄驚。

    「天生萬物以養人,世人猶怨天不仁。

    不知蝗蠹遍天下,苦盡蒼生盡王臣。

    草民生死皆如物,貴人驕奢天眷恩。

    如此雲荒非人世,逆天敢叫萬世驚。

    互有狂徒夜磨刀,帝星飄搖熒惑高。

    翻天覆地從今始,殺人何須徒手勞?

    不忠之人,殺!

    不孝之人,殺!

    不仁之人,殺!

    不義之人,殺!

    不禮不智不信人,殺!

    有仇之人,順心殺殺殺!」

    縱身踏雲空,上了百尺樓,入眼馳聘過,三刻棍已紅。

    臨安,今朝染血日,徹夜不停留。待得魔神離去時,霜天枝葉如紅楓。

    曾經顯貴,當時久恨,隨著這一夜,魔神的利棍,歸於黃泉后土,而魔神此身的恩怨因果,也在此事下,傾覆滅去。

    官道上,素衣漫步,清風隨行,一步邁出,便似縮地成寸,咫尺天涯,其目標方向,正是非真武不足以當的武當。

    少日後,魔神行到一處斷峰絕壁,險惡高峻,狀貌猙獰,陡峭十分。見其風景異常美麗,環境十分清幽,是個靈山大川的居所福地。

    法眼觀看,這一處山上,龍脈精氣升騰而起,濃郁非凡。

    「好一處風水寶地,鬱鬱繁盛,元氣匯聚,倒是盡符道家真諦」魔神飛身上山,若是有人在林中定睛望去,便會看到一道青素身影不斷在絕壁上不斷以足點觸,騰挪提縱間,毫不費力,高低自如。

    山上人物,具未有察覺,須臾,人影便落在山巔。

    自然之心,自然有其神妙之處,魔神的一呼一吸,都以自己為中心,方圓千里草木萬物都產生奇妙的感應,甚至心神合一,自己就是天地,天地就是自己。

    魔神無時無刻不在天人合一的玄妙狀態之中,意念所至,每一次呼吸,就會有四面八方匯聚過來的精氣納入自己丹宮出的真氣,不斷壯大其中道符。

    一登絕頂,視野豁然開朗,卻見方圓十里青翠欲滴,鬱鬱蒼蒼,有高峰絕頂,斜插天際,高聳入雲,宏大之外,不失秀美。

    魔神目光處,是一間石屋,與世隔絕,盡顯道沖混元,返璞歸真之象。

    推開木屋,進入其中,魔神亦不由稱讚點頭。只見內裡甚為簡潔,只有一蒲團,一石架,架上致書,一眼望去,儘是封皮道經丹書,最上頭一層更是標有武當九陽功,純陽無極功,震天鐵掌等字樣。

    看字體揮灑圓融蒼勁,一筆一劃似獨立,如武學招式,蘊含大玄機,魔神點點頭,便是低級位面,張三豐也無愧諸般傳說。

    一灰袍道士含笑伸手,一拂身前,道:「老道虛活百年,卻不想遇上足下這等人物,身合天地,身融自然,敢問閣下尊名?」

    魔神當仁不讓坐下:「基,天地之基,敝姓劉,草字伯溫。」

    灰袍老道笑道:「天地基石,大道之基,難怪難怪」

    魔神見他從自己進來一不驚,二不怪,也覺得興趣,笑著道:「那裡怪?莫非我很特別?」

    灰袍老道活了百年,見識廣博自不多思量,一指蛟蛇道:「龍興而附,閣下不是真龍,便是身懷屠龍之術,尋老道何為?」

    拍了拍有些燥怒的蛟蛇,魔神一笑:「卻只為一事!」

    「哦?」灰袍老道哦了一聲,便不再言語,似乎並非放在心上。

    魔神也不在意,一指倏忽點出。灰袍老道也劃了一指,如書畫寫字,兩者一沾即分,又對了幾指,終是灰袍老道勝了一分。

    「慚愧,慚愧,老道活了百年,卻是輸了」灰袍老道反倒是自認輸了,乾脆利落,勝負毫不掛於心上。

    魔神知道這老道自修煉來已有八十幾載,先修煉少林純正九陽功,後頓悟陰陽沖和,又自稱一派,得內功之純字,開創純陽無極功,內功修為當世無雙無對,單論純字,便是他天人合一,自然隨身,也是不弱多少,只是自己此身畢竟才換骨脫胎不久,這才輸了,也不算如何。

    魔神問道:「方纔一指,如何?」

    灰袍老道認真道:「當世無出其右,老道也落了下乘」

    此乃大大實話,單論招法神意,天人合一,自然隨身的魔神自由老道完全悟透陰陽太極至理,成為大宗師才能堪敵。

    魔神一指點地道:「先天法可傳否?」

    老道一怔,卻是無所思量,本心脫口道:「法不可傳,而以心得!」

    「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