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無限強者

卷三 蜀山劍俠 第三十六章 三關即過得息壤 東海權柄篆龍璽 文 / 平民威嚴

    不等他多想,大禹揮手間,湛藍神光乍現,天地頃刻一變,不覺間,陳雲已經身處山林,四面全是大大小小的熊兒,有青皮紅毛

    、棕皮厚毛、藍皮白毛等等種類熊兒,有可愛亦有凶煞,不過這些熊兒只是普通獸類,並非成精的妖怪,雖然舉動間有些憨蠻,但卻有一種自然靈動的氣息,令陳雲微微一動。

    「晚輩,此處便是幻境三關:軒轅山!若想過關,便要從億萬大熊中找出禹的化身大熊,不然就算天崩地陷,萬物毀滅,你也是出不了此關!」大禹渾厚之聲從四面八方傳來,迴盪於天地間,陳雲微微一想,問道:

    「幻境一關考驗人心,二關考驗自身,這三關又是考驗什麼?」

    天地間,再次迴盪起大禹之聲:

    「不可言,不可言,明瞭便過關!」

    聲音一閉,陳雲將四下熊兒打量一番,遂想到:人間相傳大禹王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在軒轅山打穿洩洪之道時,曾化身黑熊,想必那大熊是指黑熊!不過如今幻境現出的軒轅山,有熊類億萬,要找出一隻黑熊實難矣。

    如此所想,陳雲卻不放棄,四下仔細探查,種種手段輪番上陣,望氣術、流光劍瞳,時間之力,各種或從蜀山得來,或從風雲得來的探查法施展開來,將萬丈軒轅山上下每一寸土地翻遍,也沒有找出一隻黑熊!

    將各種手段收了,陳雲默默一想,回顧大禹從初關考驗的目的,心中徹底輕靈,將真龍氣隱匿,自身化作平凡人,目無焦距,遠望山頂。

    識海內,真靈真性靈輝大耀,陳雲心中生定,念如海波,當即就地盤坐,雙目一合,不再看億萬大熊小熊,只是心無波瀾,無知無識,入了打坐之中,微妙境界。

    恍兮惚兮,天地分離,種種幻想由心而生,陳雲不管不顧,任由天地崩陷,海枯石爛,山河倒轉,只是平靜無波,識海真靈靈輝更耀,諸般幻想盡去,無數彎曲不定,曲中有直的線條印在心中,外界不知千百年,他週身已然沾染尺厚塵土,群群熊類在身周嬉戲,不用念頭,陳雲只覺軒轅山上下內外,俱在他心中顯化,無數熊類退本返原,億萬熊類不斷在心中消失,直至一隻通天黑熊現出身來,陳雲心中波瀾一起,退出境界,一睜雙目,**微動,震開塵土,溫潤不失大氣的雙目直視身前,也不見什麼動作,虛空鑽出一頭蠻厚黑熊,長二丈四尺,寬丈許有餘,膀圓腿粗,一雙眼目中盡顯厚氣。

    只見黑熊咧嘴一張,開口震天道:

    「果然好悟性!」

    陳雲微微一笑,指天一劃,斧光一閃,軒轅山當即崩潰,場景一變,他已經回到碧水鑄就的宮殿中,大禹周捨騰起神光,似乎一動未動,而他身旁則多了一隻黑熊,二者氣息相似又不同,似乎存在著矛盾,不過他卻知道這是正常之像。

    大禹對陳雲點頭道:

    「既然你能找出黑熊,便代表你已明曉了息壤功效,如此吾也放心將息壤交予你!」

    卻說大禹為何這般說,原來那軒轅山是他以息壤之力幻化而出,內中熊類雖廣大不可計數,又有生命之靈動,卻並非真物,全是有一點息壤之力造化而出,他要陳雲尋找他的化身,意在令陳雲明曉息壤功效,從而得到此神物而不亂用!

    至於那黑熊是怎麼來的,又要提到陳雲一番探查後,回顧前二關大禹考驗目的,知道大禹並非讓他真的找出黑熊,而是另有原因,因此定心煉神,一點真靈靈輝透徹大千十方,將幻境軒轅山本源窺破,中間出現種種幻想,不過是這只息壤精神所化的黑熊給他添麻煩罷了,當陳雲不聞不動,看破軒轅山本質,看到黑熊真實來歷時,這關已然破了。

    找黑熊,黑熊似真非真,似幻非幻,全由一點息壤精神組成,明白息壤道理,自能看見這黑熊,如若不能看破,這黑熊便是天地毀滅也不會出現!

    這一關,應當是考驗進入者對本質的看破,從萬物表象,上升到更進一層的本質!黑熊黑熊,引水之熊,治水之熊,玄水之熊,故為黑熊。心中有熊,念動處,陳雲身旁也現出一隻黑熊,與大禹身旁黑熊無二,只是一點氣質精神不同。

    陳雲見大禹微笑,遂問道:

    「適才二關過後所言,是何原因?難道三關所得息壤與二關不同?那息壤為何在龍伯高手中是一枚珠子?外界傳言,息壤乃是禹王治水發現的神物,後來各地見其神異,便大肆開採,禹王擔心神物被小人利用,便收集天地息壤,置於東海龍宮,這傳言又有積分真實?」

    大禹聞言,抬手一指,龍宮中龍伯高手中土珠一閃,便到了二人身前,指著這東西,大禹說道

    「此物是息壤,也不是息壤!二關通過者,吾予其的是此物凝結的一點息壤金屬液質罷了,雖稱息壤,卻只有鍛造兵器之用,神能大減,不會給世間造成大亂!至於三關通過者,因為已經明白了息壤本質,不會導致此物失控,犯下大錯,是以吾予其的,是這珠子的一半!為大地息壤!」

    陳雲靜靜聽著,想到神兵位面中流傳的言論,介紹息壤不過是液態金屬,不過擁有遇水即硬,比鋼鐵還強的異能,心中一哂,果然有多大眼界,看到的東西便有多廣。聞得大禹最後所說大地息壤四字,他微微悸動,息壤二字前為何要加大地兩字,難道還有原因?

    繼續聽下去,大禹說道:

    「息壤者,造化之物!吾手中息壤不過大地精華與造化精神的產物,雖稱息壤,卻不具造化之能,所以只為大地息壤!然息壤終究是息壤,是以吾言,此物是息壤,亦非息壤!」

    「大地息壤雖不如真物,但其神異也不可小覷,若是落入有心人手中,必經釀成禍患,是以吾當年治水後,召集臣工,收集天下散落的大地息壤,最終合成這枚大地珠!因吾要離開此界,便將此珠置於東海龍王處,與他合力布下考驗禁法,若無守護神龍指引,便不能接受考驗,得到此珠!」

    「置於外界傳言,不過以訛傳訛罷了,千百代人過去了,歷史又有幾分真實!」

    最後一句大禹卻是感慨不已,似乎回憶起什麼,陳雲並未在意,古往今來,再輝煌的經歷也會被時間沖刷,歷史不過後人書寫,真理也只是凡人所思,哪能一成不變!

    不過對於大禹所言離開此界,陳雲卻是動了心思,不遲疑,請教道:

    「敢問禹王,此界之外,又有何物?我曾聽大神羅剎與蚩尤言,此界之外似乎另有他界,難道是仙界?亦或是佛家所言恆河世界?」

    大禹對此,笑了笑,抬手又是一指,二人身前,多出大片絢爛神光,其中水波一閃,便演化出種種微妙,或點或球,或面或線,不一而足,其中事物緩慢運轉著,一種磅礡大氣,宏大無比的氣息傳遍整個水殿,陳雲只是望了一眼,便覺念頭疲累,雙目金星亂閃,一股久違的酣睡之意升起,不過當他心中一鬆時,頓覺不對,猛然燃燒一枚念頭水晶,清醒之感洗滌週身,恢復本來。

    驚異的以餘光掃了掃神光演化圖像,陳雲問道:

    「這是何物?我只見了一眼,便生出疲累之感,甚至影響到內心,如若警覺的快,只怕單單一幅圖像,便能令我重傷!」

    大禹頷首解釋道:

    「這是記載此界週遭三千世界的圖錄,其中牽扯到世界運行規則,非金仙功行不能觀眼參悟,你只是微微受到影響,並未受傷,可見功行甚厚,日後進入超脫,自可憑著今日一眼,得入此界之外的世界一遊!」

    陳雲這才點頭,原來是位面圖錄,難怪我只看了一眼,便受到這般影響,不過此次觀看一眼,卻受益無窮,只待以後超凡脫俗,他自能借此推演位面運行規則,其中受益之處,非言語能描述。

    整頓衣容,陳雲朝大禹一拜,這顯示位面圖錄的恩情已經不能用言語在說清了,若是大禹要他上刀山走上一圈,他也會眉都不皺的去經歷一遍,武者不愧己心,如此大恩,不知如何才能還得上,好在有主神為後盾,陳雲自不擔心沒有換上恩情的一日。

    大禹坦然受之,而後大笑一聲:日後有緣再見,神光一閃,陳雲已然出了水殿,在龍宮廣場處出現,心中感慨大禹對規則領悟實非自己能想像,一點分神也有此實力,頭頂漣漪漸起,一枚土珠落下,卻是大地息壤!

    此珠比之前所見小上一號,想來應該是大禹將原珠分成兩半所至,將大地珠收入空間,此時暫且不急參悟其中蘊藏規則,感到道中央大殿內傳出浩大波動,陳雲心中一動,看來小金龍接受東海龍王傳承還未結束,將身一晃,化作青煙進入了那座掛著龍王殿的中央大殿,只見內中水意瀰漫,四壁全作碧水顏色,殿內有四根丈許粗玉柱,宛若碧水穹頂上空,透下一道星光,將整座大殿籠罩。

    內殿兩旁無甚東西,想必是之前神龍已經清理過了,千丈碧玉地面盡頭,有一張九丈寬,四丈四寸高的龍王寶座,寶座由玉石雕成,渾然一體,外有萬龍,內有四條真龍,個個惟妙惟肖,不需注意,便散發著渾然天成的霸道龍威,而此時,寶座上方懸立一塊印璽,真龍為紐,四周印刻龍文,印璽下方,有三個篆文大字,篆龍璽!

    篆龍璽看不出是何顏色,一會是碧水,一會是玄黑,似乎天下所有水色都在其中,一道分不清顏色的水光落下,形成光幕,光幕中有一條銅棍粗細的金色小龍不斷遊蕩,不時肉眼可見的水色光點鑽入金龍身體,令其壯大。水幕旁,神龍龍伯高微微眨眼向陳雲示意,陳雲點頭表示明白,微微看了一會,念頭探出,與龍伯高神念連接上,他問道:

    「小金接受傳承還要幾天?看它現在模樣,似乎可無限壯大形體?」

    神龍龍伯高回道:

    「龍靈接受傳承至今已有三十七日光景,還差十二日才能徹底圓滿,那時候龍靈的形體便會成長壯大到現在極限,借助篆龍璽掌控東海的權柄,龍靈可借此化形而出,成為一頭尊貴的龍脈真龍!」

    陳雲一聽不再言語,他經歷三關,自己所覺不過一兩日,不想外界已經月餘,看來修行無歲月果真不假,他經歷元氣閉關室還不曾有感覺,現在看來,萬法同歸,武道終途未嘗不與修仙修道相同。

    而龍伯高見他不言,對他傳念道:

    「你那朋友在後殿休整,你自可去尋他們,十數日後再來吧!」

    間神龍下逐客令,陳雲也知他關心小金接受傳承,點點頭,想右側一處走去,穿過甬道,不過片刻,一處金玉鑄就,百寶鑲成的殿堂出現在他眼中,殿堂前有一橫匾,上書萬龍水庫,陳雲一見,心中大奇,這殿堂不與外面大殿相應,且又有萬龍水庫的名頭,想來其中應該另有機巧,一想鐵心三人再此,將步一跨,進了殿堂內,如同天地變換,這萬龍水庫內可令他一番詫異。

    只見入眼儘是大小坑洞,大的有數百丈,小的有數十丈,其中具是海水充盈,隱約間還能聽見聲聲龍嘯,透過海水看去,只見水面上不時浮現條條神龍虛影,游轉不定,身形動處,就如飛天在舞,玉女在動,似乎蘊藏著什麼東西,而在最大的一個水坑,或許應該用湖泊來形容它,鐵心、火鳳凰、雷帝三人俱在閉目盤坐,週身各自閃耀真氣光華,渾厚的勁氣激盪在三人週身,形成三種不同的異象。

    鐵心處勁氣如龍似劍,與四下神龍虛影隱隱相合,人一見之,便感到如同面對一頭神龍,而那神龍鋒芒畢露,似乎在訴說無盡金戈之事。

    火鳳凰則是勁氣化鳳,天神兵鳳皇飄立半空形成一個紅火漩渦直灌她頂門,三人中就數她的功力增進最快,現在差不多要邁出人仙之境,至於雷帝,週身上下升起一種迥乎神力卻類似的力量,想來是婆羅門梵力,在其身後,凝成一道丈二身影,金髮結辮,面容霸氣不羈,一身繁雜衣飾顯示此人地位,陳雲一見,目光透過層層空間直入一處金碧輝煌宮殿內,見得這身影主人,四目相對,隔著層層空間,無聲的凝視著,好一會兒,當身影散去,陳雲在將目光收回。

    那身影不用說,肯定是婆羅門如今的創世神大梵天!想必是雷帝將體內神之血脈繼續開發出,引出大梵天沉澱於血脈中的意識,看其模樣,似乎雷帝接受那意識的一些傳承!

    並未打擾三人,陳雲默默在一旁盤坐下來,整理這段時間所得,十二日光陰不覺流逝,中間鐵心三人有過甦醒,不過見陳雲未醒,也就繼續入定去了,反正萬龍水庫中,元氣十倍於外界,精純度也遠超外界,三人不斷吸收元氣,錘煉沉澱血脈中的血氣,功力進步比以往可算是一日千里也不為過。

    十二日過去,陳雲喚醒三人,來到大殿內,與神龍相互傳念攀談幾句,便凝神注視其光幕中已然有丈粗的金龍,三人見此,也是各自凝神相望,不看玄秘也要見證這種玄奇的事情。

    與神龍關心相望不同,陳雲則是在凝視篆龍璽垂下光幕的本質,因為篆龍璽是東海權柄,依之可以掌控東海,其光幕中蘊含無窮水之奧秘,之前傳承未完整,所以難以窺得,而現在隨著傳承漸畢,這些難以窺視的水之規則奧秘便若隱若現的展現在他眼前,玄水符文不覺浮現,其中規則不斷吸收分析著光幕中隱藏了奧秘,漸漸,符文空間內,玄水天地生出一絲變化,一條玄黑小龍從玄水中孕育而出,時間不過一眨眼罷了。

    隨著符文吸收的奧秘越多,那玄黑小龍也漲的快,直至最後,光消璽停,陳雲眉心的玄水符文光芒大漲,一聲若有若無的龍吟之聲從其中傳出,令神龍一驚。

    不過轉眼間,隨著小金龍震天龍吟大作,神龍反而不再想其它,呆呆的凝視著威嚴無比的小金龍,龍目中閃過一絲晶瑩,鐵心三人對小金龍的龍威反應各不相同,或以劍意相抗,或以神兵相對,或以梵力敵在身外,當是各顯身手。

    隨著小金龍龍吟之後,只見其眉心金黃二色不斷閃現,縷縷碧色偶有現身,似乎三者在尋找只見平衡,待到一炷香後,眾人只見小金龍眉心處,現出三道如蓮瓣的東西,帶著金、黃、碧三色,照耀整個大殿。

    半空篆龍璽徒然一聲嗡鳴,一條真龍虛影鑽出,湛藍神光一閃,化作龍頭人身,披掛湛藍龍袍,只聽虛空震動,如龍之聲響起:

    「汝,受吾傳承,當為新一代,東海之主,東海龍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