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御前駙馬

第三集 京科會試 第十四章 奉天門武舉考試(上) 文 / 上官伯龍

    在正堯詳述了自己的計劃之後,嘉靖自然是滿心歡喜,對此也是大力支持。隨後還留下正堯在御書房中享用了午宴,不禁令小曦也是一陣驚訝。

    今日寧安卻一直不見蹤影,正堯在午宴的時候還東張西望的,似乎忘記了自己是在與皇帝吃飯。

    一旁的小曦似乎明白了所以然,趁著為正堯敬酒之時,悄聲在正堯耳邊說道:「公主今日一早神神秘秘地去陪沈貴妃娘娘了,本來奴婢也要跟著去的,誰知道皇上臨時有事召見,故而沒去。不過李公子不必擔心,公主她不會有什麼的。」

    正堯一陣苦笑,半晌不語,自己心裡想著什麼這個鬼靈精都十分的清楚,自己還能說什麼呢。不過既然是一早神神秘秘的去陪沈貴妃,那麼肯定是有心不讓嚴嵩知道由此一事。如此一來,倒像是嘉靖事先就安排好的,其目的就是想藉著寧安的身份來見自己。

    想到這裡,正堯不禁再次感慨:誰說嘉靖皇帝糊塗昏庸?我看他比誰都精明嘛!

    直到正堯離開御書房,往午門走去時,卻見寧安一臉不樂意的從乾清宮方向走來,似乎誰惹她生氣一樣。

    正堯見狀,更加要加快步伐,不然被她撞見,說不定一肚子的火就會往自己身上發。於是把頭撇開,遮遮掩掩想要矇混過去,當作沒見著。

    可是——

    「李正堯!你給我站住!」

    不想,還是被寧安看見了。只聽得寧安霸道的喊了一聲。隨即一雙惡狠狠地眼神便往正堯身上盯來,著實讓正堯渾然不自在。

    「哦,是公主啊!未知公主駕到,有失遠迎。還望恕罪,恕罪!」

    正堯一板一眼的說道,此刻能夠遷就一下她就遷就一下,惹惱了這頭母獅雖然母獅長得很漂亮,自己可沒什麼好果子吃的。

    不過寧安似乎並不吃這一套,把眼一瞪,沒好氣道:「少跟我來這套!說,今天父皇找你都做了些什麼。說了些什麼?如此好玩的事情,竟然不叫我,反而讓我陪沈貴妃抄了一上午的《金剛經》!」

    聽完寧安所言之後,正堯終於明白為什麼寧安會板著一張苦臉。見誰都想要發火的樣子。原來沈貴妃叫她去所謂的「陪」就是要她跟著寫《金剛經》。沈貴妃信奉佛教,自然喜歡這種佛經,抄抄也沒什麼,但是寧安不一樣,她平常就像一隻頑劣的猴子一樣。要他到處跑到處瘋還可以,朝經書?也只有嘉靖和沈貴妃想得出來。

    想到這裡,正堯不禁撲哧一笑:「哈哈哈,我說怎麼這副嘴臉。原來是被罰抄經書啦!其實吧,我也覺得沒什麼。你這種性格就應該多鑽研鑽研佛法,磨礪一下心智。成熟一點,做事情自然就會穩重許多,自然的就不會像個蠻婆一樣霸道蠻橫,毫不講理。你說對不對呢?」

    「好你個李正堯!你個死呆子,找打!」

    正堯何嘗不知道這句話說完就會引來粉拳相向?所以還未等寧安開口,正堯已然拔腿就跑。

    寧安見狀,順勢飛起一腳,一雙繡花鞋便飛了出去。不過由於技術的原因,並沒有打中正堯。如此一來,寧安更加心有不甘,於是索性提起另一隻腳,將繡花鞋攥在手中,裸著腳,就這麼追了上去。

    一人後面追,一人前面跑,就這麼,在皇宮之中,在眾侍衛面前,寧安又吼又叫又罵又鬧的跟在正堯身後,儼然成了一場鬧劇,令眾侍衛和婢女們嬉笑聲不止。

    時間一晃而過,很快的便過了七日。

    十月初三,武科舉終於如期而至。

    本次武舉經嘉靖批准,由靖王主持,兵部與錦衣衛聯合舉辦,舉辦地點在奉天門前,時間為十月初三。

    在十月初二晚上,奉天門周圍已然是燈火通明,目的就是為了喜迎這一新的武科舉。對與廣大習武之人來說,這不得不是一件天大的喜訊。而奉天門內外可謂是人滿為患,或是看熱鬧的,或是做生意的,或是待考的,應有盡有,由此也足以看出,這武舉的恢復也是很有益處的。

    當然,儘管人多品雜,容易惹出事端,再加上武林人士聚集在一起,打打殺殺的難免不發生。從會場搭建起開始,到十月初三武舉開考前,竟然都沒有發生過一起打架鬥毆事件,這也確實是個意外。當然,這裡面除了這些武林人士對此次武舉的異常重視之外,最不可或缺的還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錦衣衛。

    由陸炳管理的錦衣衛每天十二個時辰不間斷的在周圍巡邏,以策安全,有理由相信,再凶再強的武林人也不敢造次。

    原本空曠的奉天門此刻也來了個大變樣,由於武舉的需要,兵部臨時在奉天門內搭建了十六座擂台以供比武。可謂是聲勢浩大,盛況空前。

    按照規則,每輪派出三十二名選手,最終選出十六名,直接晉級下一輪。比鬥第一日會產生三百二十名武舉人,統一由皇帝頒布詔書賜封號。第二日產生一百六十名武貢生,同樣有皇帝頒布詔書賜封號,第三日選出四十名武進士,有皇帝賜封號。直到第四日決出前三甲,由皇帝論成績行賞。

    看著眼前的一切,所有參加武舉的或者那些準備參加武舉的人都不由地為之感到振奮,終於有屬於自己發揮的場地了,不激動,那是騙人的。

    此時此刻,奉天門已然被人群圍的水洩不通。當然,場地之中還是被規劃的井然有序,與其他武生一樣,正堯便被劃分到了指定的區域坐下,只待武舉一開始,擂台上叫喊自己的名字之時,自己便可以上去進行所謂的「考試」。

    嘉靖也早早的出現在了會場之中,其中錦衣衛將軍一百二十九人與千戶二人、百戶四人,分別守護在丹陛、御道、金水橋以及奉天門廣場的各個門前。聲勢浩大之狀,一點不亞於皇帝上朝御門聽政。

    與嘉靖同坐在一旁的有一名長鬍鬚男子,雖然看起來粗野了點,衣著與大明也有一定差異之外,其他任何地方與大明人沒有一絲不同,若沒留意,根本就想不到這人就是從安南來的使節。至於那在一旁站著的同樣穿著奇裝異服男子的相貌實在有人讓人不敢恭維,若不是因為他是安南使節帶來一同觀看武舉的,相信錦衣衛是絕對不允許會場出現如此相貌醜陋的人的。

    只不過,那人雖然長得醜了點,但是那一雙明眸卻顯得格外有精神有氣質,不仔細一看,根本看不出來。

    靖王、陸炳、徐階、嚴嵩、嚴世蕃、兵部尚書胡宗憲六人個個儀態隆重的站在嘉靖身旁,倒是顯得格外的氣勢磅礡,似乎是故意在安南使節面前如此這般的,以此來作震懾之用。

    註:兵部尚書胡宗憲:(1512—1565年),漢族。字汝貞,號梅林,徽州績溪今屬安徽人,明朝抗倭名將。萬曆十七年1589,御賜歸葬故里天馬山,謚號襄懋。

    在經過一番隆重的儀式和行禮之後,眼見已經到了巳時上午9點,時辰也已然差不多了,靖王這時不由地轉了一下身子,上前兩步,來到嘉靖面前,隨即躬身道:「啟奏皇上,現在巳時已到,還請皇上下旨武舉開考!」

    說完,靖王便抬頭看向了嘉靖。而一旁的陸炳也好,胡宗憲也罷,也都紛紛點頭表示同意。

    嘉靖見此,欣然的抿出一絲微笑,看了看身旁的安南使節,然後又看向靖王,中氣十足的道:「好!那就開考吧!」

    只待嘉靖一發話,靖王便立即轉身,昂首闊步,踏梯走去,順勢來到了擂台之上。

    這時,場下頓時掀起一片歡騰,掌聲不絕於耳,激動之聲更是震耳欲聾,響徹窮宇。(……)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