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唐天下

龍騰世紀 第七章 天竺 文 / 殷揚

    ~日期:~月9ri~

    ,nbsp;原創第七章天竺

    邏些,已經大變樣了經過唐軍和奴隸、俘虜的努力,邏些城已經清理出來了,乾乾淨淨,大戰之後的遍地屍體,遍地血水的舊貌已經不復存在。

    哥舒翰和王維騎在駿馬上,指點著正在忙碌的奴隸和俘虜,笑道:「再過數日,就可以重建邏些了。」

    「是呀。」王維重重點頭,道:「這次清理我本以為要費很長時間呢,誰知道竟然如此短時間內就完成了。」

    「這都是監軍的鬼主意多,要俘虜以工換食物,為了食物他們是拚命的幹活。幹得多,吃得多,他們不敢不拚命。」哥舒翰笑著讚揚道:「俘虜幹活比起奴隸還要勤。」

    「那是,為了自己的肚,他們不敢不盡力。」王維笑得歡暢,道:「奴隸做工也不偷懶,見俘虜比他們幹得多,很不服氣,要與俘虜比賽,你爭我奪,一番活幹下來,誰也不讓誰。」

    「有這勁頭叫好。以後築路,也使用這法。」哥舒翰對以工換食物這辦法很是贊成。

    「不僅築路要用這法,就是重建邏些也要用。」王維忙補允一句。

    「那是。」哥舒翰大為贊成。

    兩人策馬而行,對進展極為滿意。

    「得得!」一陣急促的馬蹄聲響起,只見李晟策馬而來。

    「李晟,你這麼就回來了?」哥舒翰有些驚訝〕一肅。問道:「你有沒有偷懶?」

    「大帥,瞧您這話說的,多冤枉人吶。我李晟是那種偷懶的人麼?我的xing您還不知道?哪裡有熱鬧就往哪裡湊,哪裡有仗打,我就奔哪裡去。」李晟叫起了撞天屈。

    李晟喜歡打仗,哪裡打得熱鬧,他說朝哪裡湊,哥舒翰一笑道:「既然如此,你怎麼這麼就回來了?」

    「那不是沒熱鬧湊了,沒仗打了唄。」李晟狠狠搖頭。一副惋惜口吻道:「這收地還真不帶勁,哪有真刀真槍來的痛。我們趕到,吐蕃狗還傻乎乎的,把他們當祖宗一般迎著。問我們是不是吐蕃狗假扮唐軍來著。我們說不是,他們還不信,一個勁的嚷我們是吐蕃狗。惹得我性起,手起刀落,殺他幾個,他們方相信我們是大唐之軍。」

    這種事情早在意料之中,哥舒翰也不奇怪。

    王維卻是頗有些興致,問道:「接下來呢?」

    「還有什麼接下來?問他們降不降?不降就殺,就這麼簡單。」李晟聳聳肩,道:「這收地。一天收千里之地不在話下。我忙著收完,趕回來,準備去別處湊湊熱鬧,找點仗打。」

    「那你就失望了,我們的熱鬧還不夠我湊呢,怎能讓你去湊。」李白的話傳來,只見李白騎著戰馬,優哉悠哉而來,很是愜意。

    「李翰林,你此番收地¢形如何?」哥舒翰問道。

    「跟他一樣,不降就殺,為了活命,紛紛投降。一天收千里之地,輕鬆得緊。」李白一副興致索然之樣。

    「那是你們期望太高了。邏些一戰,吐蕃精銳盡失。餘下的不是老弱,就是做著白日夢的,以為贊普如何如何了得。卻不知,贊普早就被監軍生擒了。」郭儀和李光弼並騎而來。

    眾人相見,說起收地情形,都差不多,沒有任何難度,不過是一場行軍罷了。

    「呵呵,到眼下為止,吐蕃真正納入了大唐版圖。」哥舒翰聲調有些高,正式宣佈。

    邏些大戰,墀德祖贊、大事相全部活捉,唐朝與吐蕃的戰爭以唐朝全勝而告終。不過,吐蕃全境還未真正納入版圖,因為還需要一場收地。

    此番收地結束,吐蕃全境就真正的成了唐朝的,這是鐵板上釘釘的事,再也不會改了。

    儀輕咦一聲,很是驚訝,問道:「監軍呢?」

    「是呀,怎麼不見監軍?」李白、李光弼和李晟這發現沒有見到李昌國。

    「你們猜,監軍在做什麼?」哥舒翰卻沒有為他們解釋,而是賣關。

    「這哪猜得到。監軍的花花腸多著呢,誰也猜不中。」郭儀撫著額頭,沉吟一陣,無奈的搖搖頭。

    李昌國足智多謀之人,往往有出人意表之事,要猜中他在做什麼,還真的很難。

    「該不會是與吐蕃漂亮的小娘們那個啥啥……」李晟眼珠亂轉,一副你們都懂的神情。

    哥舒翰和王維直翻白眼,齊聲指責:「只有你這種齷齪人會想到這種事,你不會亂來?小心軍法侍候。」

    「你們休要亂說,我哪是那種人呢。」李晟嚇了一大跳,忙分辯。哥舒翰的軍規極嚴,他不能不懼。

    「大帥,監軍究竟在做什麼?」李白也是好奇。

    「我給你們說……」哥舒翰壓低聲音,神秘兮兮的道:「監軍在閉關,修煉絕世神功。」

    「大帥,你在說笑。」李光弼一口道破。

    「大帥說的是真的。」王維撓撓頭,道:「監軍已經閉關好久了,還沒有出關←ri裡找來圖籍研究,也不知道他在研究什麼。」

    「監軍肯定有謀劃,說不定又有大仗可打了。」李晟眼睛放光,聲調很高,精神抖擻。

    他們都熟悉李昌國的脾性,如此這般,必然是有大謀劃,眾人齊齊點頭,極為振奮。

    「走,我們這就去看望監軍,看他謀劃的是什麼好事。」眾人心思皆同,就要朝李昌國的帳幕趕去。

    「聖旨到!」就在這時,一陣急促的蹄聲響起,遠遠有人叫嚷。

    「陛下的旨意到了?」哥舒翰他們正在等待李隆基的旨意。

    吐蕃滅了。接下來如何處置♀需要李隆基的旨意,若是沒有李隆基的旨意,哥舒翰他們無法真正著手施行。

    一隊唐軍旋風般衝到,飛身下馬,沖哥舒翰見禮,把李隆基的旨意遞上。

    哥舒翰一把奪過,三兩下展開,瀏覽起來。李白、郭儀、李光弼、李晟他們伸長脖,也看清了。

    「這個……」眾人看完,一臉的驚訝。很是無語。

    原本以為朝中有處置吐蕃的定計,哪裡想得到,卻是含糊其詞←個旨意,唯一明確之處就在於要設立吐蕃都護府。命哥舒翰領軍務,李白領政務,王維襄助李白。

    含糊其詞的就是如何治理吐蕃事,提了兩種辦法,一種是分封,一種是推行郡縣♀兩種辦法的優劣全寫明了,要徵詢他們的看法。

    「走,找監軍去。」哥舒翰反應過來,一揮手,帶著眾人直奔李昌國的帳幕。

    他們一進入。嚇了一大跳,只見李昌國的帳幕裡擺滿了各種圖籍,還有幾個吐蕃人,正在回答李昌國的問話。幾個吐蕃人的態度極好,李昌國但有所問,他們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不敢有絲毫隱瞞。

    李昌國揮揮手,這幾個吐蕃人施禮退下。

    「有什麼事?」李昌國伸個懶腰問道。

    「你自己看♀是陛下的聖旨。」哥舒翰把聖旨遞過去,自己找個位置坐下來。

    李白、郭儀、李光弼、李晟各自找位置坐。

    李昌國接過開一瞧,道:「兩種治理之道,各有所長,你們以為哪種好?」

    「兩種治理之策,各有所長。很難說哪種合適。」哥舒翰沉吟著道:「分封舊例雖然要生亂,卻適合眼下情形。大唐要與大食大戰一場♀需要耗費很多錢糧,能省就省。等到與大食大戰之後,那時有了財力,再來推行群縣也不晚。」

    「這麼說,你是贊成分封舊例了?」李昌國眉頭一挑,如同出鞘的利劍。

    「權宜之策罷了。不過,我還是贊成丞相之策,推行郡縣為穩妥,可以一舉杜絕後患。」哥舒翰的眉頭擰得很緊,難以決斷。

    「李翰林呢?」李昌國盯著李白問道。

    「哎!」李白長歎一聲,道:「李林甫這jiān賊固然可恨,我卻不得不說,此賊有雄,看得深遠,郡縣制實為上策。」

    李白空負報國之志,不得其門而入,與李林甫有莫大的干係,李白對他是恨之入骨。卻不得不承認,李林甫有大,是難得的治國奇,他看得深遠,郡縣制可以一舉掃除吐蕃的後患,不會再生亂。

    「我也贊成丞相之法。」郭儀、李光弼同聲表態。

    「我嘛,對這此等事從無高明之見,不敢置喙。不過,監軍說哪種好,就哪種好。」李晟撫著額頭,沉吟一陣,隨了李昌國的意見。

    「滑頭。」眾人都知道,這等事李晟決無高明見解,他的優點就在於馳騁疆場,而不是為治道出謀劃策,這太難為他了。

    好在,他還是精明人一個,出於對李昌國的信任,一切唯李昌國馬首是瞻。

    「監軍,你的意思呢?」哥舒翰打量著李昌國。

    眾人的目光集中在李昌國身上,靜等他的意見。

    「這兩種辦法,歸根結底,就是錢的問題。」李昌國並沒有立時回答,而是剖析道:「分封舊例著實省錢,朝廷只需每年打賞一些財貨就成,缺陷是大亂沒有,小亂不斷。郡縣制能從根上解決這作亂之事,卻是耗費太多,吐蕃太窮,難以承碘重負,此事不可不慮。」

    李晟急性,忙道:「監軍,你說了這麼多,究竟哪一種好?」

    「只要解決了錢糧問題,一切都迎刃而解。」李昌國微微一笑,道:「我們的眼界可以放得遠些,不必拘泥於吐蕃。我們身邊,就有一個大寶藏。」

    「寶藏?」

    「在哪裡?」

    「這裡!」李昌國拿過一張地圖,攤開,右手重重拍在上面。

    「天竺!」眾聲大聲驚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