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漢帝國雄風錄

龍騰世紀 輝煌第五十三節 兩難 文 / 燕小七

    建元二年,八月初四。

    遼東大軍回歸遼東要塞,各部相繼按照編制,在軍官們的帶領下,重新回歸各自的軍營。為了獎勵他們在演習中的出色表現,李雲已下令,所有參演軍士休假三日。

    因此整個軍營中一片歡呼,三天的假期,對於一年中僅僅只有數天假期的普通士兵來說,實在是太寶貴了。

    這三天,遼東城注定將成為他們的狂歡之都。

    為了讓這些辛苦歸來的將士,充分的享受,郡尉譚銘也下了命令,這三日內,遼東城全面停止宵禁。

    對於普通的士兵來說,這三天是難得的狂歡時間,他們不用訓練,不用操演,更不用擔心被長官責罰,可以盡情的歡呼,盡情的遊玩。

    但是,中高層軍官,以及樞密院卻不可能有這機會參與進來了。

    由於草原上的形勢已經發生了決定性的變化,因此,原先制定的計劃需要大範圍的進行修改,按照要求,樞密院必須能夠在戰爭之前,提供給軍隊至少四套作戰方案,其中必須含了進攻有利情況,進攻失敗情況,撤退路線,前進路線,以及攻擊點。

    他們還需要立刻根據從高句麗人手中得到的最新草原山川地理形勢情報,繪出較為標準的草原地圖,提供給軍方。

    可以說,正是由於有樞密院地存在。遼東軍地戰鬥力已經開始發生了質變。

    樞密院現在已經開始承擔起遼東軍隊的大腦職責。它發佈命令,提供作戰方案,繪製地圖,整合各種情報,並及時通知軍方。

    和平時期,它是軍隊的智庫和參謀團,協助軍方訓練,計劃演習。戰爭期間它便是一個協調與輔助機構。

    協調物資的調配,輔助軍方將領參與到指揮中去。

    相比於樞密院,李雲的麻煩更大,張湯一死,誰都知道,天子將不得不暫時退讓,但是目前,卻還有另外一個棘手的問題存在。

    皇后陳阿嬌,到目前為止。依然是皇后,儘管她被軟禁在冷宮中,儘管她的罪名已經被基本定調,但是天子還沒有正式下詔廢除她的後位。長樂宮也還沒有點頭同意。

    李雲敢肯定,這將是目前最大地變數。

    倘若劉徹執意不顧內閣以及長樂宮的反應,廢除皇后,以衛美人為後,那麼形勢就將徹底逆轉,結果將是慘烈的,要嘛,劉徹指揮軍隊。血洗長安反對派,打倒全部反對力量,要嘛就是建元新政在朝堂上徹底敗北,劉徹將失去對這個國家的控制權,現存的絕大部分改革政策將被顛覆。

    在這個危險的情況下,李雲是絕對不會坐視長安城的變局!

    他擁有著括奴隸,附庸族在內的十萬大軍,遼東軍的戰鬥力傲視天下,二萬鐵騎足以橫掃一切。

    倘若情況真地發展到了劉徹被軟禁,建元新政全面崩盤的局面,那麼沒有辦法了,他只能拿出自己的那四分之一詔書,傳詔勤王了。

    因為假如事情真到了那個地步,以長安城現在的局勢以及各大門閥家族之間地相互糾纏局面,再加上有心人暗中作梗,很有可能,大漢國將發生建國以來最大的政治動盪,也許到時候波及的很可能就將不再只是長安了。

    而將會是整個帝國,或許這個帝國就將從此回歸亂世。

    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畢竟現在與歷史上的建元新政有著本質上的區別,首先,歷史上建元新政之時,田竇兩家依然親密無間,田太后也依然沒有插手政治,陳阿嬌依然可作為劉徹的天然保護傘。

    而現在呢,田竇矛盾已經公開化,激烈化,洛陽寧閥,長安張閥,蠢蠢欲動,陳阿嬌一家現在恐怕已經恨不得劉徹立刻就死。

    在這種情況下,一旦長安大亂,那麼很有可能未央宮就將受到嚴重衝擊,對此李雲很懷疑衛尉李蔡到時候是否有足夠的冷靜來保衛未央宮,而倘若衛尉失去了對長安軍隊地掌握權,那麼這時候一旦有人心懷不軌,失去衛尉指揮的未央宮鎮守軍隊,很有可能出現慌亂,一旦這種情況出現,又被有心人抓住,成功的刺殺了天子。

    那麼一切就都完了,為了保命,也為了後代,田竇兩家將不得不大打出手,長安城將成為戰場,而且天子一旦有失,那麼舉國上下將立刻出現震盪。

    現在可不是當年平滅呂後時期的局面,大漢國花了四十年時間,不斷的削弱了諸侯的實力,增強了各地郡守的權利,加強了中央集權。

    這與以前有著根本的不同,平呂後時,當時帝國各地的諸侯實力強大,齊,趙,吳,楚等國更是擁有著不亞於中央政府的兵力,而且當時帝國的開國公侯們也還沒有衰落,這股實力依然足夠穩定國家。

    可是現在,諸侯的實力大打折扣,忠於帝國的公侯早死的差不多了,繼任的人大都是奢侈懦弱之輩,而唯一可以整合他們力量的人曹壽也去了,基本上諸侯和公侯力量已經不可能再起到當初那樣的穩定作用。

    而地方家族門閥的勢力卻成了幾何數字增長,這些門閥世家行事,並不是以國家利益為最高點,而是自身家族利益為最高,一旦發生天子遇刺的事情,那麼他們肯定會有人生出叛亂之心,豪賭命運。

    倘若李雲真在遼東坐視長安大亂,那麼他就很可能將成為歷史的罪人,這個國家的罪人!

    遼東不像其他地方,這裡嚴重的缺乏人口以及後勤設施,不可能負擔起目前這支龐大軍隊的開銷,在軍械供應方面也嚴重受制於帝國的中央供給,所以遼東軍隊雖強,人馬雖多,但是卻不可能起到亂世之中穩定乾坤的作用。

    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在目前的態勢下,李雲唯一正確的做法就只能是一旦事情真有朝全面惡化的情況發展,那麼遼東大軍就只能勤王保業,以先帝的名義,兵出遼西,直接向天下人表明自己的態度:我們堅決的站在天子這邊!

    現在李雲不得不佩服先帝的遠見,這樣一份詔書,雖然有些小人之心,但確實可以在關鍵時刻扭轉乾坤,穩定大局。

    成王敗寇,李雲清楚,一旦遼東大軍兵出遼西,長安的局勢就會立刻得到穩定,這世界上再沒有比那些大門閥大家族更會作選擇題的人了。

    這樣一來,太皇太后假如真參與進來了,並且與天子全面決裂,那麼獲得勝利之後,劉徹第一件要幹的事情,就是軟禁太皇太后,而且歷史書上也將對這位傑出的女政治家百般詆毀,就如同後世歷史書詆毀,污蔑武則天一樣。

    而這一切完成之後,李雲自己也將陷入一個真正的危機中去。

    遼東大軍兵出遼西,穩定了天下局勢後,李雲自己就只能選擇下野,因為他已經犯了任何一個皇帝的大忌諱,未得虎符,私自出兵。

    這個時候,李雲若不主動放棄遼東的兵權,那麼任何一個皇帝都不會高興,岳飛,袁崇煥是怎麼死的?

    難道他們的皇帝不清楚他們的忠心嗎?

    原因恰恰相反,這兩人都是皇帝親手提拔,親自委以重任的大將,可是最後為什麼又被皇帝親自下令殺了呢?

    還不是這兩人有擁兵自重,培養私人力量的嫌疑?

    皇帝雖然相信他們的忠心,可是皇帝並不能相信他們的部下,便如袁崇煥,崇禎皇帝幾次下令其部將祖大壽回援北京,可是祖大壽卻拒絕了,這邊袁崇煥一寫書信,祖大壽的關寧鐵騎就迅速的回來了。

    換任何人當皇帝,都會殺了袁崇煥,這不是能不能殺的問題,而是不得不殺!

    李雲雖然有點小聰明,可他還沒有自負到自己比岳飛更出色,比袁崇煥更厲害的地步。

    一旦交出兵權,李雲清楚,命就不再是被自己掌握了。

    到時候,李雲自己運氣好點,還可以安安樂樂的跑回臨邛,當個安樂侯,倘若運氣不好,劉徹有一天看他不順眼了,那個時候,這筆老帳就是該清算的時候了,隨便一個罪名就足夠李雲死一千次,一萬次了!

    這是一個二選一的選擇題。

    盤踞遼東,坐山觀虎鬥,倘若運氣好點,還可以趁亂世而起,自己當皇帝。

    b出兵遼西,敲山震虎,逼迫長安所有的勢力冷靜下來。

    肯定是不用想了,雖然李雲也不是沒有私心,說實話,皇帝這麼威風的職業,誰都難免動心,可是,李雲清楚,他不是那塊料,而且帝國好不容易有了七十多年的穩定和平歲月,這個國家已經再也經不起如同秦末那樣的動盪了。

    b嘛,說實話,下這個決心很難,這個決定一旦作出,那麼李雲就等於將自己全家的性命交到了朝廷手裡,從此以後低調做人是他唯一的選擇。

    兩難!左邊是自己,右邊是國家,李雲原先以為,在國家和個人面前的選擇,決定是很容易下的,可是當他真正面臨這個的時候,他卻有些猶豫了。

    現在唯一的一線生機就是,太皇太后和劉徹兩個人都退讓一步,化解這場危機,否則的話……

    網手機問:httpp電腦訪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