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漢帝國雄風錄

龍騰世紀 輝煌第十四節 突破!輕型弩車 文 / 燕小七

    不知不覺間,一日的時光飛快的從指間溜過,太皇太后的壽誕日在李雲昏昏沉沉的狀態下度過,嚴密的保安措施以及各地送來的堆積如山的賀禮是李雲唯一留有印象的兩件事情。

    夜裡回到府邸,他自是倒頭就睡的死死的,昨夜一夜未睡,自是需要好好補上一覺。

    翌日,李雲睡到很晚才起床,剛起來吃過早點,府中已只有他與劉陵,卓文君據說一早便在侍衛的陪伴下,去與季若水會面,顯然她已喜歡上和這個小女孩聊天,已是樂此不彼。

    中午的時候,平陽侯的下人來報,說是平陽侯已醒過來,還吃了點稀飯,這是好事情,能吃東西,就證明一時半會的,曹壽還可支撐下去。

    而無論是李雲,還是劉徹都十分希望這位帝國的重臣繼續活下去,至少先撐過今年,因為劉徹的權利還不穩固,各地諸侯表面上恭順無比,可事實上,以李雲所知,在歷史上除開淮南王劉安,尚還有江都王,齊王等諸侯懷有異心,其餘諸侯公侯也各有所思。

    而曹壽假如可多撐一兩年,那麼劉徹的權利以及帝國的改革無疑將更為順暢,在歷史上,以李雲所知的一點事情,劉徹權利的穩固還是在他對高祖皇帝所封的公侯進行大清洗後開始的。

    但是李雲卻並不願意劉徹重走歷史的老路,事實證明大規模的清洗不僅僅不會對改革有任何幫助,相反在很大程度上,全國範圍的清洗將造成國家的不安定,以及社會的動盪,更不利於改革的深入。

    要知道這些公侯貴族在地方上地勢力盤根錯節。可說根深蒂固,中央政權以武力奪他們的爵位,他們自是無力反對。但是倘若他想要給中央政府的改革製造點事情,還是輕而易舉地。

    山高皇帝遠這話並非無的放失,歷史上終劉徹一朝,地方上對中央政權陽奉陰違的事情並不少,以至於劉徹的財政來源最終枯竭,不得不將鹽鐵收歸中央,更在全國範圍搜刮商人的財富。以至於得罪整個商人利益集團,最終劉徹終是走上極端。以至於帝國自孝文皇帝以來形成的良好經濟氛圍毀於一旦,西漢開始走向衰落,並喪失了大量的殖民地。

    而曹壽倘若依然在世,那麼以他家族地威望以及他良好的人脈。至少可在很大程度與那些地方公侯就一些敏感問題進行溝通,妥協,從而達到國內安定地目的。

    而假如可多一年的時間進行佈局,無論是曹壽還是劉徹,都會選擇一名新的公侯首領。繼續擔負起中央與地方貴族的溝通重任,從而避免了中央與地方的相互不信任,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而不至於似歷史上,曹壽去的突然,沒有指定新的繼承人選,以至於公侯們相互惡性競爭,誰也不服誰。

    因此得了消息後,李雲與劉陵招呼一聲。便急急趕去平陽侯在長安地落腳地。

    見了信陽公主,雙方相互致禮,此時平陽侯已吃過病後的第一頓飯,雖然只有那麼一點,但卻已足可加快他身體的康復,此時他已又睡著了。

    詢問了御醫的意見後,李雲向信陽公主建議,這段時間在早上,趁著空氣清新,多推著平陽侯出去走走,讓他多呼吸點新鮮空氣,以進一步穩定病情。

    下午的時候,李雲收穫了他自到這時代以來最好的禮物一一來自臨邛的商人為他帶來了兵器監最新研究出來的輕型弩車。

    事實上在令兵器監研究秦弩之時,李雲就要求在盡可能地情況下,將普遍裝備大漢國守城部隊的重型弩車輕型化,並強力化。

    輕型弩車的意義,在李雲看來足抵的上秦弩的全面裝備,因為自春秋以來,弩車便已出現在戰爭中,但經過了幾百年的發展,弩車的重量依然笨重,即使是秦國這個軍事工業最為發達的帝國,其所裝備的野戰弩車也十分笨重,重達三百餘公斤的重型弩車雖然有著殺傷力大,而且射程遠,火力密集等優點。

    但是它的重量以及結構的脆弱使得即使秦國也只有在遇到攻擊擁有堅固防禦的城池時,才會動用這一殺人利器,所以裝備不是很多。

    而大漢立國以來,事實上除了在鐵兵器方面有長足發展外,相對於秦國的軍事工業,幾乎毫無進步,甚至在某些重點項目上退步明顯,弩車便是其中之一。

    而李雲卻是極為看好弩車的前景,在沒有火炮的現在,擁有強大殺傷力和超遠射程的重弩無疑將發揮火炮的作用。

    而輕型弩車更可為步兵和騎兵提供強大的火力支援,按照李雲的設想,帝國軍隊裝備的理想輕型弩車應該是擁有多種功能的。

    在面對敵人密集的衝鋒時,輕型弩車應當可發揮其強勁的威力,數台弩車一組,一次射出強弩數百,對衝鋒之敵形成強力打擊,這時候的弩車應可算為大漢的機關鎗,主要配備大量短小而鋒利的弩箭。

    而在攻擊城池時,由於弩車擁有著遠超其他弩箭射程的優點,可作為壓制武器出現,一次數百上千台弩車出現,就足以摧毀這世界上任何城池的城頭抵抗力量,並為步兵的登城掃清障礙。

    但是以現在的弩車要做到如此地步,需要解決的問題實在很多,首先目前帝國裝備的弩車,大都笨重,主要結構採用木製,只在關鍵位置採用青銅或者生鐵,結構相對簡單,但是卻易於磨損,不利於運輸。

    而李雲在見秦弩後,便要求輕型弩車可做到主要部件分拆運輸的地步,這樣在平時弩車大可放到馬車或牛車上隨部隊前進,遇到戰爭,可迅速組裝起來。

    在秦弩成功的試製出來後。臨邛技術學院的學子們紛紛利用閒暇時間參與到兵器監的工作中去,擁有了充足人力後,兵器監研究了整整三年的輕型弩車項目終於露出了曙光。

    事實上。若非成功地研製出秦弩的鐵器版本,輕型弩車的突破根本就不可能,因為在這款新式弩車中至少採用了秦弩百分之八十地技術以及設計構思。

    其中最為緊要的當屬秦弩的零件標準化以及部件分工,這種輕型弩車的所有部件都可以通用,也就意味著在戰場上假如一輛或者多輛弩車故障,並不會影響火力的覆蓋,因為士兵只需要將損壞的零件折下來再裝上新的就可以繼續攻擊。

    當然這種新地殺人利器也採取了大量新技術。譬如它那獨一無二的四輪推動設計,使得組裝後地弩車擁有山地作戰能力。其可自由上下旋轉四十五度的活動射擊能力更是使得其具備仰射能力以及下攻能力,最為重要的是這意味著這種弩車不再守制於射擊角度,其射擊死角也大大減少了。

    理所當然的,當一輛這樣地弩車在上林苑的密地中組裝起來後。幾乎所有見到它的人都不由自主的讚美它的美麗。

    它採用半木半鐵結構,其關鍵部件以及射擊機關均是鐵製,但在其它地方,則採用相對輕便地木製。

    它長約三尺,高一尺。總重一百公斤。弩箭更是設計了新式裝填設備,臨邛人採用了一種新的簡單裝置來加快它的裝填速度。

    這種裝置的靈感來源於馬蜂窩,它是由青銅打造,外型酷似一種西方的樂器,是一種呈直線鑲接而成的由密密麻麻的孔管構成的長方形物體。

    它孔管地大小恰好可放進一支輕型弩車發射的弩箭,一個這樣的物體假如裝滿的話,可一次性填裝七十支弩箭。而一輛輕型弩車的一次普通火力射擊剛好是七十支弩箭。李雲見了這東西不得不佩服想出它的人的智慧,這哪裡是什麼小玩意。分明就是弩車的彈倉!有了它,弩車的裝填速度將快上三倍不止。

    在上林苑的一個偏僻角落,李雲當場測試了這種新式武器,從裝填,上弩到壓力發射,僅僅半柱香的時間就完成,七十支強弩勁射而出,直擊三百步外的牆壁,將那個土磚結構的地方打的幾乎破碎,每一支弩箭都深深的插進牆壁裡,僅僅露出箭頭在外。

    這簡直就是完美的殺人利器,假如它的缺點再少一點的話,那麼毫無疑問,它將成為帝國最犀利的野戰兵器!

    雖然見識到了它的威力,但李雲也看到它明顯的缺點,首先造價昂貴,根據楊謀的信上說,單單是這一輛弩車所耗費的金錢就在三萬七千錢以上,相當於整整一百名普通士兵的裝備,招募,訓練以及一年的伙食費用,即使通過擴大生產來降低成本,它的最終造價也不會低於三萬錢!

    而大漢國對於這種新式武器的最終需求將在一到三萬輛左右,這便意味著單單是生產成本,以一萬輛計算,它將總共耗費三億錢!這還不括配套的零件!

    第二,消耗太大,以它恐怖的射擊速度計算,今後帝國的戰爭將是消耗大量弩箭而不是士兵的戰爭,以一次中等規模的萬人戰鬥計算,倘若投入的弩車在百輛,那麼最終將在三個時辰殲滅敵人,同時消耗掉至少十五萬支弩箭,倘若這個數目擴大一倍,那麼戰鬥將提前半個時辰結束,同時消耗弩箭四十萬支。

    儘管很大一部分弩箭都可通過打掃戰場回收,但是大量的弩箭消耗,已不僅僅是單純的戰爭了,而是純粹的燒錢,李雲彷彿已經看到大司農哭喪著的老臉,還有後勤士兵的辛苦模樣。

    網手機問:httpp電腦訪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