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漢帝國雄風錄

龍騰世紀 輝煌第二節 讓侯 文 / 燕小七

    翌日早朝,來自大漢各地的郡守官員都聚集一堂,老朋友楊泛也在其中,這大概是他最後一次以河東郡守的身份回長安述職,因為據說明年,他就將陞遷為丞相長史,這可是品秩二千石的大官,負責輔佐丞相,而在衛綰罷相之後,大漢國的丞相人選遲遲未定。太尉田汾暫時代行丞相職務,明眼人皆看的出來,田汾在不久後就可獲得任命,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帝國丞相,在這時候竇嬰將楊泛保舉為丞相長史,再加上他的堂弟竇固現在職為御史大夫,掌監視百官之權。

    這其中透露出來的東西,就值得人們玩味了。

    李雲見了楊泛,他在這時代的恩人,忙過去行了個禮,道:「楊大人好!」

    楊泛見了李雲過來,也笑呵呵的道:「李大人,一別三年,別來無恙啊!」待嘴唇貼近李雲又低聲道:「犬子給大人添麻煩了!」

    李雲笑道:「楊大人過謙了,令子幫了鄙人很大的忙哩!」

    這時李雲悄悄的注意了下這偌大的殿堂,熙熙攘攘的官員們表面上親密無間,可實際上卻可隱約看出壁壘森嚴,親竇系大臣與親田系之間隱隱可看出明顯的界限,相互間避免了接觸。

    剛隨天子回駕的決曹大人張湯一個人孤零零的站在一個地方,李雲知道這並非是眾臣故意疏遠他,而是他本性如此,不喜歡人多。

    寵臣主父偃剛被任命為水衡都尉,這是一個劉徹新立的官職,品秩暫時為比一千石主要負責為劉徹修建新的皇家別苑--上林苑。

    他就比張湯風光的多了。他本就巧舌如簧。善於騎牆,因此與兩派大臣都還算和睦。見了李雲這故友,他心知李雲的重要,便走了過來笑道:「李大人,當日一別,風采依舊啊!」

    李雲淡淡地回了他一禮道:「主父大人,當日一別之後。今日相見,大人卻已是比千石大官,確實可喜可賀!」。

    未幾。竇嬰與田汾依時而至,竇嬰看樣子暫時不想與田汾起什麼衝突,因此連話都未上前與李雲說,兩人只是相互交換了下眼神,反是田汾。這個從未主動與李雲說過話地當朝重臣,親自湊了上來。不明所以的道:「李大人的遼東治下,端的是好生讓人羨慕啊!」

    李雲一頭霧水,不知此人說的是什麼,但也只好陪笑著打起了哈哈。

    兩人東扯一句,西拉一句,都未有扯上什麼重要的事情,末了,田汾才步入正事道:「今日本侯家中設宴,還請李大人不齊賞光!」說完還遞上一個燙了金邊的請貼,李雲接過來。笑呵呵地收起,這個請貼說實話,似乎所用的材料還是臨邛所產的上等紙張,由此可見,臨邛那邊地生意真是紅火啊!

    過了沒多久,天子劉徹從殿後登上寶殿,坐於龍椅上,百官自然是轟然唱諾,按足禮節,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徹令人平身,諸臣各入其班,李雲這才抬頭瞥了瞥那端坐於大殿最上的年輕天子,劉徹生出了一點淺淺的鬍子,沿著他的嘴唇布成一個好看的弧線,可是從眉毛間卻隱隱可看到不高興地神色。

    對於劉徹後宮發生的事情,李雲已聽說過一些,據說這位年輕地天子從平陽侯那帶回一名年輕貌美的女子,剛回宮中便執意要封其為美人,更是夜夜纏綿於這女子的宮中。

    皇后震怒,於後宮大發雷霆,多次打上門去,結果被光祿勳竇明多次擋在外面,李雲不禁搖頭,陳阿嬌實在過於野蠻了,竟然逼到光祿勳插手其中。

    需知道光祿勳所司不過皇宮內苑安全,掌御林騎兵,若不是劉徹施加的壓力過於龐大,借他幾百個膽子也是不敢插進來的。

    看樣子,皇后的好日子結束了。

    劉徹道:「諸臣工,郡守,去歲四季為國為民,實是勞頓,朕欣聞去歲一年,各郡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此諸位辛苦之所得!」

    諸臣自是不敢當,連連謙讓。

    劉徹又道:「諸臣務須謙虛,今日朝會,乃論功行賞,太尉田汾,在職半年來兢兢業業,克己復工,實為國家棟樑,任太尉掌天下武事以來,邊關安寧,匈奴不敢向,更指揮若定,令遼東軍向扶余宣大漢天威於草原,朕意著為丞相,諸臣可有意見?」

    李雲哭笑不得,平扶余之戰完全是自己與劉徹兩人商議,得劉徹同意後,乘大雪之時一舉勝之,根本沒太尉什麼事情,不過,說起來天下兵馬調度權確實在太尉手上,指揮權則在大將軍手上。這點似乎在理論上並無漏洞。

    所以,諸臣自然齊聲應和,連竇嬰一系的大臣也無人反對,看樣子,暗中似乎有什麼交易。

    劉徹點頭道:「既如此,傳朕旨,加太尉為丞相,輔佐朝政!」

    田汾自是出列道:「臣謝陛下恩寵」

    李雲心道:「難怪今日如此親熱,原來是得了我的功勞!」但是似乎官場上一直就是這樣,拿大頭的永遠是上位者,更何況即使沒有遼東之事,丞相之位空缺這麼久,遲早是他田汾的囊中物,這樣一想李雲倒也心安了。

    又聽劉徹道:「察河東郡守楊泛,在職四年,河東大治,朕意著加為丞相長史,諸臣可有意見?」

    果然,田汾地人馬也是無半點聲響,諸臣再次齊聲唱和,這下暗地裡沒有交易的話,就該見鬼了!

    如此這般,各郡郡守一一按政績封賞,或升,或留任。論到李雲時,劉徹興奮的道:「遼東郡守李雲,去歲以雷霆之勢,破扶余,揚我大漢天威於外,朕意加爵為徹侯,賜車騎將軍印,晉為威遠侯,諸臣可有意見?」

    別人還沒慌,李雲自己先慌了,徹侯!威遠侯!車騎將軍!李雲只覺得一陣眩暈,不說別的,徹侯這個玩意,那就已經是人臣的頂點,威遠侯更是足以將李雲推上風尖浪口之上,而車騎將軍,這似乎是武將的最高榮耀,歷史上衛青就曾擔任過此職,然後就直接升為大將軍了。

    借李雲一萬個膽子,他也不敢接受劉徹的這個封賞啊!

    因為這不僅僅會把李雲自己捲到風起雲湧的政治漩渦中去,更會令他成為眾矢之的!

    所以他第一時間就出列奏道:「陛下,臣謝陛下恩寵,只是,臣不敢當此重賞,請陛下收回成命,改賞有功將士吧!」

    「厄……」劉徹有些無語,這個重賞可是他想了好久的東西,一來是論功行賞,這樣封賞在大漢歷史上早有先例,而且就此事他也與田汾,竇嬰通過氣,他本意是給李雲徹侯身份,使他更加忠誠,任為車騎將軍,使他可以名正言順的掌握數萬大軍,只需要得到太尉和大將軍以及他的統一,就可單獨行使戰爭權利,至於封為威遠侯則完全是名譽上的事情,因為李雲已有臨邛縣做封地,所以不需要國庫支出任何費用。

    二來,他也希望借這個機會告訴天下人,他劉徹決意勵精圖治,廣招天下賢臣,不管出身如何,只要有才幹他就會重用,同時也為以後的再次科舉鋪路。

    不得不說,在這個問題上,竇嬰和田汾都沒抱什麼好心眼。竇嬰雖與李雲是表面的盟友,但田家的聲勢和鋒芒實在太犀利,他迫切的需要一個可為他分擔部分壓力的人。

    至於田汾,他更是希望李雲站到風尖浪口,這樣才可抓到他的把柄,或要挾,或打壓,到時候就全憑他武安侯的心情了。

    要知道歷史上雖有干羅十二歲為相的故事,卻沒有任何一個二十五歲位極公侯的事跡啊!

    劉徹頓了頓,他著實沒想到李雲自己會反對這個封賞,所以事先也未與李雲商量,畢竟他才登基不到一年,處理這種事情上缺乏些經驗。

    他想了想問道:「李卿,這是為何?難道朕的封賞輕了?」

    李雲努力的壓制住自己的心情,奏道:「陛下,臣今年方度二十五個春秋,身單力薄,先皇不以臣卑鄙,任臣以一方之守,臣本就該克盡職守,內定百姓,外揚國威,陛下當賞者,苦戰之士兵,領軍之大將,而非臣,望陛下三思!」

    「厄……」劉徹玩味一陣,也讀出了李雲的意思,他先前只從律法上出發,只道是論功行賞,天下必無反對,卻未想過李雲今年才二十五歲,若如此封賞下去,似乎確實會招來無數人妒忌,斟酌一陣,他才道:「如此,朕便收回威遠侯之言,改卿為左車將軍,賜爵卿侯,如何?」

    這樣一來,李雲倒也可接受了,左車將軍品秩為正二千石,只比原來的護遼東將軍稍高半級,但是卻可指揮節制五萬士兵,卿侯較為原來的關內侯也只升了一級,而且沒了公侯的名頭,攻擊火力應該小了不少,於是拜道:「臣謝陛下恩寵!」

    網手機問:httpp電腦訪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